異地經濟

異地經濟

“異地經濟”,就是針對綏化市各縣(市)區之間區域條件差異大的實際,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樹立“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理念,實行全市優勢資源共享以帶動各縣(市)區發展的經濟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地經濟
  • 提出者:朱清文
  • 理論理念:不求所在但求所用
  • 套用範圍:黑龍江省綏化市
概念,提出,意義,

概念

所謂異地經濟,是指在產業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過程中,把引進的項目或資金放到條件、資源、交通等更好的區位,以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多贏。在適合地區建設發展項目,其稅收引進方、投資方,同所在地實行稅收分成,大頭歸引進方和投資方,強力促進優勢地區強勢發展,劣勢地區借勢發展的經濟理論。

提出

異地經濟的發展戰略的提出和概括,是原中共綏化市委書記,現任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清文基於工作經驗和綏化市地域遼闊、轄內各市縣區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客觀實際提出來的,並做為發展戰略經濟加以推廣。朱清文同志1998年在哈爾濱市雙城市(今哈爾濱市雙城區)工作時,曾大膽把前進鄉引進的塑編企業,放在市區的開發區,並把產值和稅收返給前進鄉,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這是異地經濟的萌芽形態。2011年系統地提出“異地經濟”理論,創新了綏化市發展經濟的理念,創造性地提出的發展了綏化經濟,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的新理念、新經濟。

意義

一、發展異地經濟本質上是發展實體經濟。綏化是農區經濟,依賴第一產業,工業實體經濟創新不夠,發育遲緩。在我國及綏化經濟發展現實看,實體經濟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在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發展實體經濟。在我國現階段,無論是那個產業的發展,包括城市化的進程,都依賴工業經濟實體的支撐。
二、發展異地經濟是科學發展觀在綏化的成功實踐。異地經濟在實踐上的成功,理論上的突破,已有效解決了綏化經濟社會發展中富縣(肇東市、安達市)與弱縣(蘭西縣明水縣青岡縣綏稜縣望奎縣)、基礎性資源與發展性資源、區位優勢與地理位置、人才匱乏與人才享用、市場無形之手與政府有形之手、體制優勢與環境劣勢等的矛盾,使優勢經濟強勢化,劣勢經濟優勢化,放大了共享優勢,彌補了劣勢,縮小了綏化市各縣市發展差距。
三、發展異地經濟是發展園區經濟、鄉鎮村經濟、都市圈經濟、城市群經濟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異地經濟的發展其他戰略經濟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綏化市發展異地經濟成功實踐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無限的活力,有力推動了綏化市產業項目建設的大豐收大跨越,經濟的大升位,民生的大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