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留青雕刻的筆筒、
臂擱、匣盒、
扇骨等器物雕刻方法不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澤瑩潤,可以經常撫玩摩挲。年代越是久遠,竹肌顏色越是深沉,光滑如脂,溫潤如玉,色澤近似琥珀,同時圖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
竹刻演進
最初只是平面雕刻,將圖文部分留下,其餘部分刮掉,雖然竹皮留去分明,但所刻的
紋飾,也只是進行陽文或陰文雕刻,只有花紋的變化,而沒有雕刻技法的變化。到了明代,竹青雕刻技法更加完善、純熟,雕刻時,雕刻大師們通過對
竹皮的全留、多留、少留,可以雕刻出深、淺、濃、淡的變化,猶如在紙上作畫,有水墨之分五色的韻味;以明末
竹刻家
張希黃為代表,在唐代留青刻竹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他利用
竹筠、竹肌質地色澤的差異,以竹的外皮(即青皮)刻圖紋,將剔除青皮後的竹肌做底,首創出陽文淺浮雕的留青技法。這一時期,許多竹刻名家都兼精書畫,他們從書畫藝術中汲取養分,以充實竹刻藝術,無論題材、技法,都與書畫藝術緊密結合。而以竹的青皮作為圖紙的雕刻繪製法,與繪畫的筆墨神韻更加貼近。但到了清末,
竹刻工藝日趨衰退,留青名家不多,佳作也較罕見。 20世紀中期,留青藝術家大多聚居上海,如江蘇武進的
徐素白、蘇州的
支慈庵以及無錫的張韌之等。他們在繼承明、清名家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發展。
留青
竹刻之一種。留青,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層青筠,作為雕刻圖紋;然後鏟去圖紋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故名“留青竹刻”。因留青,是留其表皮一層,所以又名“皮雕”。竹材選用深山冬竹,經防霉防蛀工藝處理,成品底面光潤。竹筠潔如玉,竹肌有絲紋。竹筠色淺,年久呈微黃;竹肌年愈久,色愈深,色如琥珀。留青竹刻,宜充分利用這種質地和色澤變化差異,採取青筠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分出層次,形成色彩從深到淺,自然退暈效果。明晦濃淡,因景而施。竹刻留青之法,至明末張希黃時已大備。李葆恂《舊學庵筆記》載張希黃竹刻山水臂擱事,“凡雲氣,夕陽、炊煙,皆就竹皮之色為之。妙造自然,不類刻畫”。道出希黃運用竹筠之妙。留青竹刻產品有臂擱、書鎮、筆筒、台屏和案頭小品等。
留青竹刻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層青筠雕刻圖案,由作者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顯出層次、明暗、濃淡,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和珍藏價值,為歷代名人雅士所喜愛、珍藏。
徐氏留青竹刻創作過程
一、材料準備階段
留青竹刻用材,毛竹為佳,取材標準要求:竹質堅實、竹面平整、淨無斑點、節稀桿直,竹肌紋理細緻,竹筠看不出立紋的是主要條件,是最好的留青竹刻素材,可稱為玉竹。清初封毓秀的竹刻詩里說“取材出幽篁體,搜掘同參苓”。人所共知,人參茯苓是最不易採集的,從這詩里也就說明了取得良好的留青竹刻材料是不容易的。
選好上等的
竹材,首先必須懂得鑑別毛竹的生長年齡,這主要是從竹子的表面顏色上來區分的。初生的毛竹,桿上呈現油綠色,並有細密軟毛。第二年桿上細毛脫落,桿為青綠色,每個竹節下顯出一道銀白色粉環。第三年表皮變為黃綠色,節下粉環變為灰黑色並逐漸消失。第四年以後,桿上漸生灰白粉末,表皮逐漸變黃,到七年以上表皮就變為老黃色。因此,識別竹齡也是重要一環,嫩者質地未堅,疏鬆不宜用,且雕刻後易變形。老者紋理粗糙,不耐精雕,故採用三至五年之竹為上。竹子砍下後,需進行相應的處理,先斷成合適的長度,再用清水加入少量食用鹼後加熱,待煮沸後放入竹段,再煮沸20分鐘左右取出,用乾布快速擦拭,直至表面由深綠色變成淡綠色後,可放至日光下進行暴曬,暴曬的過程中最好不要再次浸水,所以待日落後應將竹子收進室內以免被雨及露水淋濕,第二天日出後再取出暴曬,連續暴曬兩年後方能使用。這樣的竹子表皮白淨,竹肌橙紅,是留青竹刻創作的上好材料。其實,就是按這樣的方法,也不是所有的竹料都能用,好多竹料曬白後才看出上面是不是有暗斑,有的暗斑表面不是很明顯,去皮後下面會有很深的印記,另外還有一部分開裂的和水槽太深的不能用,這樣下來一批竹料最後也就三分之一是能用的好料,這是我多年的經驗,所以,每年去山裡砍竹的量按需求適當放寬些。
二、工具製作階段
留青竹刻的製作所用的刀具外形沒有定式,一般以個人用刀的習慣來製作,我常用的刀有三種,切刀,平刀和圓刀,材料是用
白鋼條磨製,此外還要一些磨刀用的輔助工具,如
砂輪機,
油石等。磨刀也是技術活,要使每個面平整如鏡,剛開始學的人磨刀是個大難題,要不斷地嘗試,把握手感微妙的差別,這樣的手感對以後的刻竹也非常重要。刻竹握刀一般只用食、拇、中三指,刀與竹面約成45度角,所以磨刀的傾斜度要根據握刀的角度調整好,只有握刀的姿勢舒服了刻竹才能順暢。
三、作品構思及製作階段
留青竹刻雖與中國書畫的原材料、工具使用上有所不同,但它完全可利用中國書畫的創作理念、形式及表現手法,“以刀代筆”來體現中國書畫的藝術韻味。
四、作品裝裱階段
留青竹刻的裝裱不宜太過張揚,一般以紅木做個簡約的支架或鏡框即可,以免喧賓奪主,失去清雅之氣。裝裱的設計也要與作品的內容相呼應。我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一錦盒直接裝入,一來可以更好的保持作品原味,二來也能保護好作品,以免被劃傷等不必要的破壞。以上是我這么多年來學習與創作留青竹刻的一些體會,當然,根據各人美學觀點的不同,對中國畫理解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留青竹刻表現方法,藝術需要百花齊放,這也是留青竹刻能得以發展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