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正則繡是楊守玉獨創的一種藝術形式,正則繡所用的材料是絲線、
紗線,普通的縫衣針。還有各種質地的用來做繡的底料。以針代筆,以色絲為
丹青,使繪畫與刺繡融為一體,自成品格。正則繡和
平繡不一樣,平繡所使用的是一種工藝的語言,而正則繡繪畫語言,是表達一種情感,讓自己的情緒與繡畫的主題融合於一個整體,又因繡的手法獨特。
由1930年代由刺繡家
楊守玉所創造的刺繡針法,這種針法融合了中國傳統刺繡的技術以及西洋藝術的特色,並受到清末民初
沈壽的仿真繡所啟發影響。傳統蘇繡中,每一針之間是緊密相接,並且呈同一方向排列,但在亂針繡中,針法長短不一、方向不同且互相交叉,並運用分層、加色的手法,使得在色彩上更為豐富。創造者楊守玉除擅長刺繡外,也擅長繪畫,並學習西方繪畫,亂針繡的發明,即是33年,在兩幅以西畫為繡稿的作品中產生的。
她把傳統刺繡“排比其針,密接其線”的方法創造成以長短參差的直斜、橫斜線條交叉,分層攙色的技藝,繡出人物、風景、靜物、動物。亂針的出現,是對中國幾千年傳統刺繡的重大突破,是將西洋繪畫與中國刺繡融為一體的創舉,開闢了向更高美術層次邁進的廣闊前景。藝人楊景玉的弟子
陳亞先繼承先師的風格,她創作的人像亂針繡《幸福老人》,形象鮮明突出,神情愉快,有較強的感染力,人物臉部縱橫的皺紋,鬆弛的皮膚,蓬鬆的銀髮,尤其是飄逸的鬍鬚是整體作品的神來之筆。
蘇繡作品成功開發“亂針繡”後,已不再是清一色以小動物為主題,它已繡出絢麗多姿的申繡天地。美國著名攝影家羅伯特·柯秋慕在他的作品《雪松》被繡成蘇繡後,如痴如醉地細細品味,完全折服於東方藝術的精美神奇。
因與中國傳統刺繡迥別,貌似亂針,故名。又因創始人
楊守玉先生,故又稱“楊繡”。楊守玉先生擔任教職的學校校名為“正則藝專”,所以亂針繡還為“正則繡”。 亂針繡是中國刺繡在現代的嶄新發展,是創始人在全新文化資源和思維狀態下產生的觀念突破和技術突破。
作為一種全新獨立的刺繡種類,許多人對亂針繡概念還不太清楚,容易產生混淆和誤解,在此稍作說明,主要是區分亂針繡和
蘇繡、亂針繡和傳統刺繡、亂針繡和亂針法。一副成功的亂針繡作品絕對稱得上是完美的藝術品,飾之鏡框,掛之牆上,可遠觀,可近看;而人物、動物之神態,風景之秀美,讓人不禁生出讚嘆的心情!
歷史
亂針繡的創造者楊守玉,是現代女刺繡工藝家。除擅長刺繡外,也擅長繪畫,並學習西方繪畫,她20歲畢業於常州女子師範學校圖工班後,畫家呂鳳子聘請她到丹陽正則女子中學,任繪繡課教師。
1933年,楊守玉在繡制兩幅以西畫為繡稿的作品時,把傳統刺繡“排比其針,密接其線”的方法與西畫筆觸、透視等原理結合,創造成以長短參差的直斜、橫斜線條交叉,分層攙色的技藝,這種運針縱橫交錯的繡法即是亂針繡。最初,她試繡以
水彩畫為繡稿的《老頭像》、《小女孩》等作品,取名“楊繡”,後改稱為“正則繡”,亦稱“繽紋繡”。此後,亂針繡漸漸地作為一種創新品種被人們喜愛、接受。
20世紀80年代後,楊守玉的弟子陳亞先在繼承楊守玉亂針繡針法的基礎上,申請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列入常州三寶之一,陳列在常州博物館內。
起源
傳世八十餘年來,亂針繡一直是
“藏在深閨人不識”,單是我們常州人民,對其認識也是十分有限的。在過去,亂針繡只是作為政府饋贈的禮品,用於國與國之間的禮物交往,在市場上難覓其蹤;再加上價格昂貴、繼承人的缺乏,這一絕世技藝僅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更難以占領市場。不過這種狀況得到了改善,原常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狄靜女士為了發揚這一藝術瑰寶,已於大廟弄開設了常州第一家以面向市場為主的亂針繡工作室,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漸漸為大眾所了解,也漸漸推出了許多作品面向大眾。而且,亂針繡的藝術收藏價值也越發明顯,絲線經過特殊的處理,繡出作品後,以鏡框保存,可歷數百年不腐、不褪色,有好事者甚至以繡品來代替婚照,作為幸福的見證可謂一大創新。
亂針繡源於蘇繡,又超越蘇繡,而自成一格,被譽為當今中國第五大名繡!其法一改以往“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蘇繡方法,但又亂而不雜,密而不堆,技法千種,運用於不同的表現形式,從而立體感很強,呼之欲出,頗有西洋油畫的效果!創始人楊守玉女士窮一生心血,結成了這朵藝術奇葩,在中華繡壇上留下了千古之名,同時這也是我們常州人民的自豪!不過關於亂針繡的起源,後人則肯定的說,假如沒有楊守玉女士與其表兄
劉海粟淒婉的世紀情殤,那就不一定會有亂針繡的發明!
特點
亂針繡是把畫理與繡理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中國刺繡藝術,是利用特殊的亂針技法來製作的“針畫”。是用針線為工具。把不同方向、不同顏色的直線條交叉重疊堆積來表現物體的體積感、前後物體的空間關係及色彩變化。“亂針繡”的顯著特點是擺脫了一股刺繡“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傳統操作法,而是不拘教條,讓作者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亂針繡有其錯綜複雜的工藝要求而成為極其珍貴的藝術作品。
亂針繡的複雜與珍貴之處便是“亂”,而亂是有情理、有規則的亂,亂是為了求得整體的統一與更活潑的變化,繡者要根據自己的意向來運用線條的長短粗細、疏密深淺等變化。以“情”指揮針,以“線”表達意,情意相融。按照光和色的變化規律,以豐富多變的針線來體現作品的線條美與立體質感。從而使我們從作品中看到的一切亂,均符合情理與法則,讓人感到亂中迸發出的活力,亂中顯示出動感。一針一線是那么的自由交疊,又是那么的恰到好處。
“亂針繡”特別注重色彩效果,它比一般刺繡的層次要多得多。把色彩堆厚些,其色彩效果才能出來。所以亂針繡作品看上去像一幅油畫。但不同於油畫。因為絲線有光澤,繡面上各種不同方位的線條,在不同方位的光線下,它的色彩有不同變化,當光線強與光線弱時,當放在明處看與放在暗處看時,當正面看與側面看時其效果均有不同的變化。油畫上二種顏色混合就變成另一種色相,原來的二種色用不再存在,而繡面上二種色線交叉重疊後可以得到第三種色相的色感,原來的二種色相依然存在。所以它比油畫的色彩更艷麗明快,形成繡的獨特風格。
“亂針繡”作者必須要有油畫的基礎,不僅要求掌握繪畫的基本知識,而且要求有熟練的繪畫技巧。同時能掌握繡理和具有熟練的刺繡技巧。因此,亂針誘作者須經過漫長而艱苦的磨練,依靠實踐積累的經驗來從事製作。一骰一名獨立操作的繡工,需經過5一10年的專業練習。
“亂針繡”與一般繡的不同,還在於它的創作周期的漫長。製作前,要先畫好素描稿與色彩稿。要反覆思考醞釀表現方法,操作步驟與繡成後的效果,一旦心中有數,便進行操作。
常州亂針繡作為極其珍貴的觀賞品與珍藏品,日益博得世界的關注及國內喜愛。曾先後為多國元首和名流定繡肖像。常州亂針繡是當今中國民間工藝的瑰寶,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常州亂針繡多件精品被國內外知名美術館、博物館收藏,並屢被作為國禮贈給多國元首,成為世界了解中國、親近中國的媒介物,成為中外交流和溝通的紐帶和橋樑。
同時,需提請愛好亂針繡作品的人士注意,當心假冒偽劣品的出現,收藏前儘可能的仔細鑑定或考證。常州工藝美術研究所的亂針繡作品是會根據客戶的要求出具標記或作品證書。我們熱忱希望各界人士來樣來稿定繡各種規格的亂針繡作品。
另外,亂針繡作品的保藏除需儘可能的避免強光照射和注意防潮外,沒有其它特殊要求。與一般繡的不同。
操作不是一次刺成,一般要刺三層。第一層鋪色,按照繡稿的輪廓線和色塊滿刺一層底色,刺底色的線宜粗一些,線條可以長一些;第二層做細,需注意製作頂序,一般先刺面積大的和後面的物體,面積小和前面的物體後做,重要的引人注目的最後做,每做一處,都要照顧到整體與各個物體間的關係;第三層進行精細藝術加工,重點刺出線條的變化,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用不同光色的深淺色線把整個繡面上的光線和色彩統一。呈現出和諧的光感同色調感。在這個階段,針力和筆力一樣,是針畫藝術的生命力,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也是衡量作品藝術水平的重要標誌,因此這個階段如河運針、用色都要精心斟酌後才能果斷下針,使一針一線都恰到好處地反映在繡面中,使線條刺得活潑而下呆板。在這一階段,還要發揮劈絲技術,作者要根據題材的需要,在顯示亂針繡粗中有細,粗細有機結合的特色時,需把一根常規絲線劈成若干分支的細絲進行刺作,尤其在表現某種物體如人體肌膚,為求細膩效果,要思考確定用線的粗細程度。最細時劈絲達四十八分之一,可見這個操作層次上是多么的細微和艱辛。
藝術價值
讓我們仔細地觀賞這樣一副繡品,撇開其藝術性不說,單是時間,就需要經過藝術師們花費數月的時間來完成。從臨摹、鋪底、上色、調色,直至修改,藝術師們將根根細細的絲線"劈"成幾絲、幾十絲,小小的繡花針在手中上下其飛,揮灑自如,而色彩斑斕的各種景物就慢慢顯現出來,觀之生動,栩栩如生,魅力十足。從技法上說,沒有二樣的事物可以用同一種針法來表現,尤其體現在人物、動物的眼睛上,需要有極高的手法,才能傳神的點出所描繪對象,達到最恰當、最逼真的表現藝術!亂針繡的工作過程比一般刺誘要複雜得多,每一幅作品,耗費的時間十分漫長,如一幅40CM×50CM的規格的人像繡品,其工期達三個多月。有的精品曾花費近一年的時間來完成。所以,亂針繡作品流傳在市場上的很少。
常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是亂針繡創始人楊守玉教授生前親自傳授技藝的專業單位,培養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亂針繡接班人。大都具有國家認可的高、中級技術職稱。己成為國內從事亂針繡研製歷史最長、技術力量最強的定點基地。曾二次榮獲國家級最高榮譽一一金杯獎。建所三十多年來,亂針繡作品已遍及世界近百個國家地,曾為多名國外元首定繡人像作品。亂針繡作為一件珍貴的藝術精品,廣被國內外各界人士所收藏。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作出較大的貢獻。
繡法
亂針繡比一般繡法創作周期的漫長。
醞釀
製作前,要先畫好素描稿與色彩稿。要反覆思考醞釀表現方法,操作步驟與繡成後的效果,一旦心中有數,便進行操作。
操作
一般要刺三層:
1、第一層:鋪色。
按照繡稿的
輪廓線和色塊滿刺一層底色,刺底色的線宜粗一些,線條可以長一些。
2、第二層:做細。
需注意製作順序,一般先刺面積大的和後面的物體,面積小和前面的物體後做,重要的引人注目的最後做,每做一處,都要照顧到整體與各個物體間的關係。
3、第三層:進行精細藝術加工。
重點刺出線條的變化,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用不同光色的深淺色線把整個繡面上的光線和色彩統一。呈現出和諧的光感同色調感。在這個階段,針力和筆力一樣,是針畫藝術的生命力,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也是衡量作品藝術水平的重要標誌,因此這個階段如何運針、用色都要精心斟酌後才能果斷下針,使一針一線都恰到好處地反映在繡面中,使線條刺得活潑而下呆板。
在這一階段,還要發揮劈絲技術,作者要根據題材的需要,在顯示亂針繡粗中有細,粗細有機結合的特色時,需把一根常規絲線劈成若干分支的細絲進行刺作,尤其在表現某種物體如人體肌膚,為求細膩效果,要思考確定用線的粗細程度。最細時劈絲達四十八分之一,這個操作層次上更細微和艱辛。
從技法上說,沒有二樣的事物可以用同一種針法來表現,尤其體現在人物、動物的眼睛上,需要有極高的手法,才能傳神的點出所描繪對象,達到最恰當、最逼真的表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