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文如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6年
簡介,成就,作品屢獲獎項,勇攀藝術高峰,
簡介
而後,隨沈俊元、王鳳生學油畫數年,後因家境變故改修中文。1995年成立雅圖平面設計工作室從事平面設計,2000年進入深圳市遠鵬設計公司從事建築裝飾設計,2006年因故回常州。2008年秋天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來華夏藝博園參觀,認識了竹刻家沈華強老師,與他交流過程中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留青竹刻的獨特魅力所吸引。在沈老師的薰陶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深深地愛上了留青竹刻這項極具挑戰性的工藝,就像饑渴的猛獸拚命吸收和消化著這門藝術。
2009年的春天,他的第一件作品《水仙》問世了,常州留青竹刻大師徐秉言看過作品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於是他激情高漲,隨後創作了《秋聲秋色》、《虎嘯》等作品也獲好評。正是因為有徐秉言、沈華強這些留青竹刻大師等高人指導,再加上他早年深厚的美術功底,自己又非常喜歡留青竹刻,勤奮刻苦專心學習,以及華夏藝博園良好的創作環境,使他在短短時間裡很快入門留青竹刻,並得到大師們的肯定。
成就
作品屢獲獎項
自明末竹刻家張希黃將中國書畫引入留青竹刻以來,留青竹刻在中國人文思想的表現方面有了飛躍的發展,逐漸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而承續,是中國文人畫在竹刻上的再創造。譚文如對留青竹刻有著自己的見解,他不僅向徐秉方、徐秉言、沈華強學習留青竹刻的創作方法及理念,還大量參閱和觀摩國內竹刻家的作品,吸收眾家之所長,反覆揣摩,鑽研竹刻精藝之道。他認為作為傳統工藝的留青竹刻首先要傳承,然後才能發展,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工寫結合,虛實相間,古法新意等來表現留青竹刻獨特的文化魅力。目前常州從事留青竹刻的人很少,大概也只有幾十人,一百人都不到。竹刻家沈華強在華夏藝博園成功舉辦了兩屆留青竹刻培訓班,現在有好多位像譚文如這樣痴迷於留青竹刻的專職學員。譚文如認為,刻好留青竹刻不僅需要有一定的藝術功底,而且重要的是你能否靜下心來,能否專研下去,能否持之以恆的從事這項工作。
在短短3年多時間裡,他創作的作品屢獲各類獎項。2009年9月,作品《秋聲秋色》獲江蘇“藝博杯”工藝美術精品展銀獎(作品被國內藏家相中,並以5萬元的高價收藏);2010年3月,作品《實》獲揚州“金鳳凰”大獎賽銀獎; 2010年10月,作品《花語》獲西湖博覽會“天工杯”銅獎;2011年3月,作品《春語》獲天津“金鳳凰”大獎賽銅獎, 2011年9月,作品《白石筆意》獲江蘇“藝博杯”工藝美術精品展銀獎;2011年10月,作品《玉樹瓊花》獲西湖博覽會“天工杯”銅獎。
勇攀藝術高峰
2011年,譚文如獲得工藝美術師職稱,江蘇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今年,他準備申報常州市工藝美術大師,爭取5年以後評上高級工藝美術師。他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潛心創作更多的精品力作,爭取在國家級展會上多拿金獎,擴大自己的知名度。最近,他正在創作作品《十八羅漢》,已經定稿,準備用3年時間把這套《十八羅漢》創作出來,每個“羅漢”神態都不一樣,到那時場面可謂非常壯觀。
譚文如認為,竹刻的成就沒有頂點,竹刻大家的一生就是通過自己的性靈去把握自然靈性的藝術實踐過程。現在,他在華夏藝博園C座二樓開設了“文如竹齋”竹刻工作室。當你走進他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不僅能看到他創作的各類精品力作,而且更能感受到留青竹刻的獨特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