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賦附加稅指的是始於東漢桓帝延熹八年 (公元165年) ,行於各代,而在近代,則以清始盛。自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以後,清政府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由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對外賠款不斷增加,為了搜刮賠款兩銀,實行無限度地附加,當時就有“著賠”、“分賠”、“攤賠”、“代賠”等名目。但以“田賦附加稅”名目出現的,卻在北洋政府時期。民國四年 (公元1915年) ,以財政急需,而舉辦田賦附加稅,隨糧帶徵。並明定附加稅列為地方財政收入。因此,地方政府為增加收入往往任意提高稅率,增加名目。
田賦附加稅指的是始於東漢桓帝延熹八年 (公元165年) ,行於各代,而在近代,則以清始盛。自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以後,清政府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由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對外賠款不斷增加,為了搜刮賠款兩銀,實行無限度地附加,當時就有“著賠”、“分賠”、“攤賠”、“代賠”等名目。但以“田賦附加稅”名目出現的,卻在北洋政府時期。民國四年 (公元1915年) ,以財政急需,而舉辦田賦附加稅,隨糧帶徵。並明定附加稅列為地方財政收入。因此,地方政府為增加收入往往任意提高稅率,增加名目。
田賦附加稅指的是始於東漢桓帝延熹八年 (公元165年) ,行於各代,而在近代,則以清始盛。自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以後,清政府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由於不平等...
舊中國隨田賦正額加征附 加稅。清朝在田賦正額之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加征,主要是耗羨、平余和漕糧附加三項。耗羨,又叫火耗。...
田賦是中國舊時政府對土地徵收的稅。春秋時期,魯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594年)“初稅畝”。魯哀公十二年 (公元前483年)“用田賦”。戰國時代,“訾粟而稅”,是按...
附加稅是“正稅”的對稱。隨正稅加征的稅。舊中國的附加稅,名目繁多,僅國民黨時期的鹽稅就有中央附加、地方附加、外債附加、建設專款等,附加稅額苛重往往超過正...
重訂整理田賦附加辦法是國民黨政府時期有關徵收田賦的法規之一。 1928年10月國民有關徵收田賦的法規之一。1928年10月國民黨政府頒布《限制徵收田賦附加辦法》八條...
秦漢魏晉南北朝 ,田賦都稱田租 。以後則官田稱租 ,私田稱稅。唐代有田租和地稅,實行兩稅法後,田租及庸、調併入戶稅,地稅和各種附加合併分為夏季和秋季兩次...
中國唐朝中葉封建政府徵收的田賦附加稅。因是在所種糧食未成熟前徵收,故名。...... 中國唐朝中葉封建政府徵收的田賦附加稅。因是在所種糧食未成熟前徵收,故名。 ...
太平天國起義以後,田賦下放地方管理,地方田賦附加,常為正賦的一、二倍。清代後期,相對於五口通商成立的新海關的海關稅,稱原有內地貨物通過稅性質的舊關稅為常...
亦稱本稅、獨立稅、正稅。“附加稅”的對稱。正稅指通過法定程式由最高權力機關公布稅法、或授權擬定條例以草案形式發布開徵,具有獨立的計稅依據並正式列入國家預算...
牛皮稅指的是五代時為籌措軍餉而加征的田賦附加。五代時牛皮為製造衣甲的主要材料,各朝都嚴禁民間私自買賣牛皮,並強行徵收牛皮稅。後漢時規定,凡私自買賣牛皮一寸...
青苗錢是唐中葉政府於苗青時徵收的田賦附加稅。唐肅宗以後,連年用兵,國庫空虛,以至發不出官俸。代宗廣德二年 (764年),規定向每畝苗徵稅錢15文,用於發放官俸,...
以後歲以為常,成了田賦附加稅。宋稱預征為“預借”,有預借酒息錢、坊場錢,預借民稅,預借職田租等,尤以南宋高宗(1127—1162) 時期為甚。 [1] ...
兩稅之外,復有丁錢與徭役,還有名目繁多的田賦附加稅,主要的有頭子錢、義倉稅、農器稅、牛革筋角稅、進際稅、蠶鹽錢、曲引錢、市例錢等等。宋中葉,土地...
《中華民國工商稅收史--地方稅卷》是1999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第三章 苛捐雜稅的整頓 附:廢除苛雜 減輕田賦附加統計 編後記[...
再次發起拒繳田賦附加稅風潮,火燒國民黨縣黨部常務委員張子誠、區保衛團團長劉煥章、大地主杜三(杜楚卿)等7家的房屋,此後萬餘農民繼續向縣政府衝擊,途中與軍警發生...
2.國民政府主計處編印1931年度各省市田賦表(1932年12月7日) 3.財政部頒布限制田賦附加稅辦法(1933年4月) 4.行政院頒布之整理田賦附加稅辦法(1933年5月) 5.威...
此處的“納稅”,指繳納絲稅;“征苗”,指徵收青苗稅,這是代宗廣德二年開始增設的田賦附加稅,因在糧食未成熟前徵收,故稱。古時以農桑為本,由於戰爭的破壞,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