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田海蓉,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她的父母都學文藝的,妹妹學習黃梅戲。而田海蓉從小跟隨外公外婆,開朗的老人自幼讓田海蓉讀了很多書。包括《紅樓夢》讓田海蓉具備了很深的文化底蘊,對藝術的接收也更敏感準確,長大後,田海蓉苦練了八年的琵琶,許多部戲裡的器樂都是田海蓉自己完成的。
18歲開始自己在電視
采編、播自辦欄目。在
電視台做了兩年多。有一天去了汽車站,買了去
上海的票,回來告訴媽媽要去考
上海戲劇學院,最終考上了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1997年,田海蓉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她想給逝去的外婆一些悼念,自己製作了一部《情迷海上花》。妹妹
田海燕也幫助她。
演藝經歷
1999年,創辦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千禧文化影視公司,她名下已經有三家公司。同年拍攝《
情迷海上花》,這是田海蓉第一次作製片人,那一年的六月她剛剛從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
2001年,在電視劇《
黑冰》中,田海蓉出演了一位令人大跌眼鏡“蛇蠍美女”劉眉;同年在《
情越千年》中,她飾演的則是一位情意綿綿、通曉大義的台灣富豪之女。
2002年,在趙寶剛策劃的古裝劇《
銀鼠》中飾演機靈的小狐仙。
2005年,田海蓉和妹妹田海燕一同出演了電影《浪漫女孩》,兩個人同時獲獎,田海蓉更是獲長春電影節的影后。同年,拍攝《李小環與苗翠花》,片中由
田海蓉與
郭藹明飾演一對人稱“奪命花環”的姐妹花李小環與苗翠花,完全顛覆了之前影視作品中的角色。
2006年,出演一部中國女性勵志傳奇的電視劇《
女人不哭》,飾演女一號章子君,該劇連續兩周奪得收視冠軍。星途正順時之後三年內淡出觀眾視線。同年,出演電視劇《
旗袍》飾演秀秀。
2012年,由香港導演
唐季禮打造,田海蓉主演並擔任製片人的電視劇《
花燈滿城》在年內登錄螢屏。該劇改編自蘇童小說《
妻妾成群》,極具江南風韻,劇中田海蓉飾演的四太太頌蓮是一個受新思想影響的學生。
主要作品
參演電視劇
共36部
2018
飾 陳雪茹
2016
飾 李新茹
2014
飾 倪之慧
2012
飾 張頌蓮
2011-08-22
2008-02-12
2008-01-01
飾 付東籬
2007-09-05
2007-05
2007-01-02
飾 陶桃
2006-12-01
飾 茉莉/肖月白
2006-10-12
2006-06-24
飾 肖萍/黃妮娜
2006-05-22
2004-12-02
飾 孫楚心
2004-09-01
飾 廖雲帆
2004-07-25
2004-03-15
飾 蓉秀
2004
2004
2004
2003
2003
2002
2002
飾 國寶靈
2002
2002
飾 石雙雙
2001
飾 杜寸心
2001
2001
飾 劉眉
2000-05-30
1999
飾 沈寶怡
1999
飾 董竹君(少年)
1998
1998
1996
社會活動
2008年“5·12”
汶川大地震發生的第二天,由青年導演
梁山、科影廠副廠長
張豐、
編劇葉田、攝影張佳奇組成的首批上影青年創作隊發起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四川災區募集捐款的活動。為此,上影演員劇團演員田海蓉以個人名義為汶川捐款10萬。
2011年9月,田海蓉參加第九屆BAZAAR明星慈善夜,參加的人數有400名跨越商界、演藝界、文化界的名人。明星慈善夜共募得善款3263萬元,將用於被拐兒童的身心疾病救治和安家助學項目以及貧困地區大病兒童救治項目。田海蓉分別以23萬元和530萬元拍得“愛之裙”晚禮服和黃永玉的畫作。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9 | ---- | 北歐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 一代女魂唐群英 | 獲獎 |
2014 | 第1屆 | 電影大咖秀榮獲“新海上花獎:” | ---- | 獲獎 |
2007 | ---- | 上海東方電影頻道最佳收視明星獎 | 女人不哭 | 獲獎 |
2004 | 第7屆 | 長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 浪漫女孩 | 獲獎 |
2001 | 第23屆 | 小百花獎優秀女主角獎 | 美麗的白銀那 | 獲獎 |
1999 | ---- | 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生優秀論文獎 | 論舞台感與鏡頭感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1 | 第三屆 | 中華慈孝節獲“十大慈孝人物”獎 | 獲獎 |
人物評價
在過去的演藝生涯里,田海蓉曾用自己的努力塑造過各種類型的女性角色。她塑造過的四鳳一角清純透徹,塑造過“蛇蠍美女”劉眉令人大跌眼鏡;還有《女人不哭》中賢惠堅韌的章子君令人難忘。(四川新聞網評)
在電視劇《映山紅》中,田海蓉二度出演軍人,經歷沉澱的田海蓉演技更加的精湛,更是舉手投足間擁有著優雅的氣質和華貴的體態,如多年陳釀的紅酒一樣,散發著濃郁幽香。此次塑造的形象將令觀眾認識更全方位的她,更深層次的看到她身上擁有著無限的可能。已成功塑造過無數經典形象的田海蓉,一次次的突破和自我挑戰,只為追求更高的藝術造詣。(新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