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的歷史教育青年

《用中國的歷史教育青年》是一九八七年二月十八日,鄧小平同志會見加彭總統邦戈時談話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內容全文,注釋,

內容全文

大學生鬧事⑴,主要責任不在學生,而是少數別有用心的人煽動,其中主要是少數黨內高級知識分子。我們嚴肅地處理了這件事。但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鬥爭還沒有結束。對於中國現在乾的究竟是什麼事情,有些人還沒有搞清楚。我們乾四個現代化,人們都說好,但有些人腦子裡的四化同我們腦子裡的四化不同。我們腦子裡的四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化。他們只講四化,不講社會主義。這就忘記了事物的本質,也就離開了中國的發展道路。這樣,關係就大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讓步。這個鬥爭將貫穿在實現四化的整個過程中,不僅本世紀內要進行,下個世紀還要繼續進行。正因為鬥爭是長期的,所以我們不搞運動,主要是進行教育。既是鬥爭的過程,也是說服教育的過程,但最終說服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要靠我們的發展。如果我們本世紀內達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們清醒一點;到下世紀中葉我們建成中等發達水平的社會主義國家時,就會大進一步地說服他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才會真正認識到自己錯了。現在看,實現我們確定的宏偉目標有希望。
這些年總的發展不錯,國家情況好,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學生們放假回家,可以看到自己家裡生活確實發生了變化,父母也要給他們上課的。所以,學生鬧事這類問題對中國影響不會很大,更不會改變我們的現行方針和政策。至於我們黨的總書記胡耀邦同志自己要求辭職,這與學生鬧事這件事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這一人事變動對我們的方針政策不會有任何影響,就是說我們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可能執行得更好。總之,我們是一切照舊幹下去,我們的決心更加強了。
學生們鬧一下的好處,是提醒我們好好總結這幾年的發展經驗,使我們更清楚了問題在哪裡。幾年來我們制定的方針政策是成功的,但是在發展中也帶來一些消極因素。只有消除消極因素,才能更好地實現發展。消極因素主要表現在理論、思想、文化領域。因此,我們特彆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同時提出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說服教育工作,同社會不良風氣包括特權思想進行鬥爭。“文化大革命”帶壞了一代人。所以,我們提出要教育人民成為“四有”人民,教育幹部成為“四有”幹部。“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提出的理想與我們的不同。我們講的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而他們卻提倡資本主義理想。中國從鴉片戰爭⑵起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成了世界著名的“東亞病夫”。從那時起的近一個世紀,我國有識之士包括孫中山都在尋求中國的出路。孫中山開始就想學習西方,所謂西方即資本主義。後來,孫中山覺得資本主義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為師”⑶,學習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開始了國共合作,導致北伐戰爭的勝利。孫中山逝世以後,國民黨的統治使中國繼續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地位,在日本侵華期間大片國土淪為殖民地。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後來發展起來的官僚資本主義壓迫下,中國繼續貧窮下去。這個歷史告訴我們,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行,中國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別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國拋棄社會主義,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要說實現“小康”,就連溫飽也沒有保證。所以了解自己的歷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這些歷史,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總之,我們在本世紀還要用十幾年時間,下世紀還要用三五十年時間,繼續向人們證明,我們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們對自己的發展充滿信心,同時也認識到這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不能喪失警惕。鬥爭要求我們把工作做得更細緻一些,注意經常總結經驗。

注釋

⑴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中下旬,在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濫的背景下,合肥北京等地一些高等院校的少數學生出於各種情緒和緣由上街遊行,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從中進行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反對社會主義道路的煽動,有的地方出現了擾亂交通秩序和違犯社會治安規定的情況。後經各地有關方面和學校當局的教育和疏導,事件逐漸平息。
⑵鴉片戰爭是一八四○年至一八四二年資本殖民主義的英國發動的侵略戰爭。從十八世紀末期起,英國把大量鴉片走私輸入中國,毒害中國人民並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一八三八年底清政府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去廣州查禁鴉片煙。一八三九年六月林則徐下令當眾銷毀從英、美等國不法商人手中繳獲的鴉片二百三十多萬斤。一八四○年,英國藉口保護通商,發動戰爭。英軍除先後在廣東、福建、浙江沿海騷擾併入侵外,又攻占吳淞,闖進長江,直逼南京,迫使清政府在一八四二年八月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
 ⑶見孫中山《致蔣中正函》(一九二四年十月九日)(《孫中山全集》第11卷,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45 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