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菩薩
- 拼音:shēng pú sà
- 注音:ㄕㄥ ㄆㄨˊ ㄙㄚˋ
- 釋義:容貌端麗
釋義比喻容貌端麗。出處唐 孟棨 《本事詩·嘲戲》:“少妙之時,視之如生菩薩。”宋 王讜 《唐語林·容止》:“調美姿貌,人號為生菩薩。” ...
【菩薩有五種生】 [出地持經] 一息苦生謂菩薩以願力自在力。於饑饉世。受大魚等身。以肉救濟一切眾生。...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梵語bodhi-sattva,巴利語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
佛教中四大菩薩,指的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薩。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梵語bodhi-sattva,巴利語bodhi-satta。...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梵語bodhi-sattva,巴利語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
觀世音菩薩有三個生日。分別是農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誕辰(農曆二月十九),是她為人的生日,這天她成了三公主。成道(農曆六月十九), 是證得果位的...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里稱八大菩薩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經。...
菩薩乘 梵語 bodhisattva-ya^na。三乘之一,五乘之一。又稱佛乘。乘,運載之意。以悲智六度法門為乘,運載眾生,總越三界三乘之境,至無上菩提大般涅盤彼岸,如...
菩薩道是大乘行者由發心修行到成佛中間的漫長路程,由於除自修自渡外,渡眾生是重要的工作,要完成這種艱困的工作,就必須要有動機,它是渡生的動力,這就是慈悲心(...
【 法性生身菩薩 】《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 指在十聖位已證無生法性,舍三界生死,受不思議變易生死身的菩薩。 ...
《八大菩薩經》佛經名, 全一卷。宋朝法賢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經名取經首所列八大菩薩之名(妙吉祥、聖觀自在、慈氏、虛空藏、普賢、金剛手、除蓋障、...
小乘人不平等,自度而不發心度人,是被動的度生,不求他,他不度;菩薩為不請之友。度生本來不易,眾生不肯接受還要找麻煩。△ 十行菩薩修六度是度自己的,十行...
(一)釋尊前生為菩薩時之名。(二)即孔子之稱。...... 釋尊前生為菩薩時之名 二 即孔子之稱 改稱 南唐時改稱儒童寺 。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大三·四...
指生死肉身與法性生身。...... 生死肉身與法性生身 屬性 菩薩身 (一)生死肉身,三賢位之菩薩未證法性,乃為惑業受三界生死分段身之菩薩。(二)法性生身,乃...
十地菩薩就是法雲地菩薩,謂菩薩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滿,唯務化利眾生,大慈如雲,普能陰覆,雖施作利潤,而本寂不動。...
菩薩性釋義源自《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一輯》是2005/年台灣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平實居士。...
地藏王菩薩,是釋迦摩尼佛在《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中所說的大菩薩,因其與閻浮提有大因緣,佛在此經將眾生託付於此菩薩。梵名為乞叉底鵮沙(Ksitigarbha),據《...
菩薩五十二階次,根據《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述,菩薩從初發心修行直至成佛所要經歷的五十二個等級: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個...
十六大菩薩,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中四方四佛之四親近菩薩的總稱。據《三十七尊心要》及《三十七尊出生義》、《聖位經》等,十六大菩薩各表四佛之德。東方四親近...
十二圓覺菩薩:是密宗崇奉的著名菩薩群體。即十二位大士。《圓覺經》止說,十二位菩薩向佛祖請問修行法門,佛為說大乘圓覺清淨境界修行法。他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
化生樂伎是化生童子和化生菩薩中,有許多抱持樂器的形象。音樂界的研究者,把這些持樂器演奏的化生童子和化生菩薩,定名為化生樂伎。...
觀世音菩薩(梵文:,Avalokiteśvara),觀世音來自於竺法護與其弟子譯於長安敦煌寺的 《正法華經》。竺法護初譯“光世音” 其弟子聶道真改為“觀世音”。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