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生肖)

十二生肖(中國民俗文化)

生肖一般指本詞條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

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歷代留下了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徵意義的詩歌、春聯、繪畫、書畫和民間工藝作品。除中國外,世界多國在春節期間發行生肖郵票,以此來表達對中國新年的祝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二生肖
  • 外文名:12 Symbolic Animals
  • 別名:十二屬相
  • 地區:中國及東亞地區
  • 意義:紀時 民俗 信仰 文學 藝術 收藏
  • 起源:中國先秦
文獻考,起源,星宿說,歲星說,圖騰說,外來說,取數,排序,民間故事說,動物習性說,五行陰陽說,佛教說,神格象徵,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民俗,鼠相關,牛相關,虎相關,兔相關,龍相關,蛇相關,馬相關,羊相關,猴相關,雞相關,狗相關,豬相關,信仰,本命年,取名,命理,婚配,性格,年成,國運,文學,詩歌,對聯,小說,戲劇,掌故和傳說,藝術,繪畫,陶俑,器具,銅首,年畫,剪紙,郵票,錢幣,差異,少數民族,外國,價值,歷史價值,時代價值,

文獻考

1975 年12 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發掘兩批秦代竹簡,其中有關“盜者”的內容:
“子,鼠也,盜者銳口,稀須,……醜,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寅,虎也,盜者狀,希須 ,面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面頭。辰,盜者男子,青赤色……巳,蟲也 ,盜者長而黑蛇目。午,鹿也,盜者長頸小哘,其身不全。……未,馬也,盜者長須耳。申,環也,盜者圓面……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上述與現代生肖次第基本相同,但辰未寫生肖;午對鹿;未對馬;戌對老羊。
1986 年4 月,甘肅天水放馬灘秦代墓葬出土甲、乙兩種《日書》竹簡,年代與睡虎地秦簡相近。甲種竹簡也有盜者的記錄:
十二生肖雙喜圖十二生肖雙喜圖
,鼠矣。,牛矣。,虎矣。,兔矣。,蟲矣。,雞矣。,馬矣。,羊矣。,猴矣。,雞矣。,犬矣。,豕矣。
該記錄生肖與地支的對應關係與現代相比,除“辰蟲巳雞”外,其餘完全相同。
《詩經·小雅》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反映午馬相對。但學者指出,秦簡的午對應鹿而非馬,午馬不過是巧合。
最早完整記錄十二生肖且與今相同的是東漢王充的《論衡》。《論衡》卷三《物勢篇》: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醜未亦土也,醜禽牛,未禽羊也。木勝土,故犬與牛羊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水勝火,鼠何不逐馬?金勝木,雞何不啄兔? 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土勝水,牛羊何不殺豕?巳蛇也,申猴也。火勝金,蛇何不食獼猴?“
十二生肖【李尤俊】十二生肖【李尤俊】
同書卷二三《言毒篇》則云:
”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龍有毒,蛇有蜇,故蝮有利牙,龍有逆鱗。木生火,火為毒,故蒼龍之獸含火星。“
可見,最遲在東漢十二生肖已全部定型。清代梁章缸在《浪跡叢談·續談》也轉述《論衡》的記載。
北史·宇文護傳》記述後周宇文護的母親在齊的信:“ 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這是以生肖聯繫出生年見於正史的較早記載。

起源

古文獻記載未解決十二生肖的文化源頭,古今學者對此眾說紛紜。

星宿說

古人將黃道與赤道附近的恆星分為“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也分別代表一種動物。古代將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屬生肖,生肖與二十八星宿存在對應關係。明代大學士王鏊認為,二十八種動物配屬二十八星宿,並“以七曜統之”,成“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清代李長卿在《松霞館贅言》認為,二十八宿配動物“即前十二屬加一倍者也“,“亢金龍,辰官也,角木蛟附焉。蛟,龍類也”,體現十二生肖為基礎湊齊二十八種星宿動物。但該說難免有附會,二八星宿配動物的記載要晚於十二生肖。
生肖花錢生肖花錢

歲星說

木星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從木星位置可確定年度支序。《玉函山房輯佚書》認為每十二年,“三歲穰,三歲毀,三歲康,三歲旱”,另說是“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幾十二歲一飢”。植物興衰和動物生活環境存在周期,食草動物(鼠、牛、馬、羊)和肉食雜食動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條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當年生長旺盛的動物,從而形成生肖動物,以此推定動物興衰與木星年有關,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統一。
十二生肖 象牙雕十二生肖 象牙雕

圖騰說

原始社會的先民常用某種動物、無生物或自然現象的圖形作為本氏族的保護神和標誌,即圖騰。《山海經》諸如人和野獸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遠古各地的圖騰神夏族的圖騰是熊或魚,商族的圖騰是玄鳥周族的圖騰則有龍、鳥、龜、犬、虎諸說。十二生肖除龍為虛幻之物,其餘皆是日常可見。其中可分兩類,即“六畜”(馬牛羊雞狗豬)和“六獸”(鼠虎兔龍蛇猴),前者是人們為了經濟目的而馴養,後者則一定程度騷擾人類生活,先民對其心生畏懼的動物。因此這些動物被作為本氏族的名號標記來崇拜。
十二生肖漢白玉雕塑十二生肖漢白玉雕塑
民族學者劉堯漢從彝族的圖騰遺蹟,反推“十二獸歷”的來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獸曆法將人與紀曆十二獸同列,“是原始人人獸不分的思想意識在現實的遺留”。彝族仍用十二獸曆紀日並用於集市之名(如虎街、兔街)。《史記·五帝本紀》記述黃帝“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圖騰,絕非真有降龍伏虎本領。十二生肖來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成令人信服的學說。

外來說

清代趙翼在《陔余叢考》中,“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認定生肖的外來性質。
十二生肖陶瓷十二生肖陶瓷
郭沫若在《釋乾支》中,認為生肖源於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漢代西域諸國仿十二宮而造十二生肖。古希臘、古埃及、巴比倫等古國也有類似的十二生肖,僅動物不同,由此生肖也許並非起源於中國。但秦簡的出土推翻此說,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動物崇拜,反加強圖騰說的合理性。

取數

生肖取數十二,暗合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歸納性認識。
十二生肖鑲金工藝品十二生肖鑲金工藝品
中國先民感受到寒暑交替,植物枯榮的周期,以之為“一歲”。月亮的盈虧周期也與“歲”相關——十二次月圓正好一歲。用木星作為年的周期,“歲星”繞行一圈剛好十二年。《周禮·春官·馮相氏》云:“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除計年計月,十二也用做計量時辰。
十二也經常用於其他方面。《左傳·哀公七年》中載,“周之王也,制札上物,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也。” 《國語·晉語四》記,“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 《後漢書·苟爽傳》云:“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
“十二天象”又是古代對天氣的統稱,即;”十二經脈”是中醫對人體經絡的認知;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飲食有“十二食”;穿衣有“十二衣”……

排序

生肖動物秉性各異,古今學者一直對其選取和排列提出眾多觀點,但每種觀點又難以自圓其說。

民間故事說

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結果老鼠忘了,從此貓見老鼠就尋仇。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機。虎和龍不服氣,被封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後面。兔子不服,要和龍賽跑,兔子跑到龍前面。狗不樂意,一氣之下咬傷兔子,被罰倒數第一。蛇、馬、羊、猴、雞之間還經過一番較量,最後豬跑來占據末席。
十二生肖富貴瓶【張同祿】十二生肖富貴瓶【張同祿】
該傳說還解釋生肖為何無貓。其實遠古中國無貓,家貓傳入中國時生肖早已形成。這個近似於兒童故事的傳說,遠不是對問題的科學解釋。

動物習性說

清代劉獻延《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
十二生肖布藝串件十二生肖布藝串件
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辟於醜,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醜屬牛。人生於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啃未時之草而苗,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申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酉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而中含太陽金雞之精,故酉屬雞。戌時方夜,而犬則司夜之物也,故戌屬犬。亥者,天地混沌之時,如百果含生意於核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此說從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持論即有先天不足,十二地支及生肖最初用來紀日、紀年,標記時辰是使用範圍擴大的結果,有些解釋顯得過於牽強。

五行陰陽說

明代葉子奇在《草木子》指出,十二種動物被安排是因為形體缺憾。
生肖沙金擺件生肖沙金擺件
“術家以十二肖配十二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牙、牛無齒、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神、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腸、豬無筋,人則無不足也。”
但明代學者朗瑛在《七類修稿》反駁:“庶物豈止十二不全者?”他提出“地支在下”,別陰陽當看足趾數目。鼠前足四爪,偶數為陰,後足五爪,奇數為陽。子時前半部為前夜之陰,後半部為當天之陽,正好用鼠來象徵子。牛、羊、豬蹄分,雞四爪,再加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應合著偶數,屬陰,占六地支。虎五爪,龍五爪,猴、狗也五爪,馬蹄圓而不分,均為奇數,屬陽,連同屬陽的鼠,占六地支。
陰陽學說解釋生肖排序並非朗瑛創見,宋朝學者洪早在《暘谷漫錄》中已有類似觀點。朗瑛還將動物性情和陰陽學說相結合,把排序原因具體化:
十二生肖雕塑十二生肖雕塑
“如子為陰極,幽潛陷晦,以鼠配之;鼠藏跡也。午為陽極,顯明剛健.以馬配之;馬快行也。醜為陰也,俯而慈愛生焉,以牛配之;牛有舐犢。未為陽也,仰而秉禮行焉,以羊配之;羊有跪乳。寅為三陽,陽勝則暴,以虎配之;虎性暴也。申為三陰,陰勝則黠,以猴配之;格性黠也。日生東而有西酉之雞.月生西而有東卯之免,此陰陽交感之義,故曰卯酉為日月之私門。今兔舐雄毛則成孕,雞合踏而無形,皆感而不交者也。故卯酉屬兔雞。辰巳陽起而動作.龍為盛,蛇次之,故龍蛇配焉。龍蛇,變化之物也。戌亥陰斂而潛寂,狗司夜,豬鎮靜,故狗豬配焉。狗豬,持守之物也。”

佛教說

《法苑珠林》引《大集經》:“閻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獸,並是菩薩化導。人道初生,當菩薩住窟,即屬此獸護持、得益,故漢地十二辰依此行也”。但佛教於東漢才傳入,此說不攻自破。

神格象徵

十二生肖不只以普通生靈融入中國人生活,其自然習性被人們賦予諸多文化意義,從動物上升到神格,接受尊崇和膜拜。只有自然生靈與文化神格相結合,才構成完整的生肖動物印象。

老鼠偷吃糧食,證明“倉鼠有餘糧”,說明這戶富足,家中鼠多象徵富裕。
錢鼠錢鼠
清代方叡頤《夢園叢說》記載粵東一種“錢鼠”玩具,叫聲好像數錢。老鼠能發出數錢般的聲音。舊時湖北等地以此聲為吉祥之兆。浙江一帶卻認為“前半夜主得財,後半夜主散財”,而崇明一帶則認為此聲預示禍災禍。
老鼠吃葡萄(核雕)老鼠吃葡萄(核雕)
鼠的繁殖能力強,民間常作為生殖崇拜的象徵。子女居群的母親戲稱為“鼠胎”或“鼠肚”。清末畫家任預《十二生肖圖冊》,其中《子鼠圖》五鼠正搶食罐中瓜籽,而“籽”與“子”音同,表達多子意味。 老鼠與葫蘆、葡萄、石榴等多籽植物組成吉祥圖案,強化了繁衍後代的願望。
東北煤礦工人尊鼠為“鼠仙”,忌諱捕鼠,在井下吃飯分飯菜餵老鼠。雲南一個舊礦區還有座耗子廟。礦工感恩於老鼠對災禍的靈敏,將崇拜和禁忌代代傳承。

成都牛王廟成都牛王廟
因為牛耕,中國人對牛感情漸深,把諸如憨厚勤勞,不求回報等優秀品質附在牛身上,魯迅就以“俯首甘為孺子牛”言志。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諸侯之祭,牛,曰太牢。”《清史稿·禮志一》:“太牢,牛一,羊一,豕一”,牛都是最尊貴的祭祀品,是天子祭祀社稷和天地之用。春秋戰國的諸侯會盟,國君執牛耳割血,塗在嘴裡。
哈尼族的創世神話《奧色密色》,記載牛的各部分化作自然萬物的故事。漢族地區崇拜牛王,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渭水注》稱牛王本為南山大樟,被人盜伐,“樹漸,化為牛入水,故秦為立祠”。後逐漸人格化,演變為牛首人身,又訛為冉伯牛。成都就有始建康熙七年的牛王廟。
豐都名山鬼城的牛頭形象豐都名山鬼城的牛頭形象
佛教信仰閻王,《五苦章句經》中記載:“獄卒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後為道教吸收,成為牛頭馬面。
水牛角、黃牛角、氂牛角等是最常見門上裝飾之一。藏族人在殺牛後還掛牛角於門上,牛角的多少象徵捕獵水平,甚至打扮穿衣都以牛角作為飾物。

虎是百獸之王,寅虎相配,甲骨文“寅”字如箭矢狀,《說文》中“寅”意為“陽氣上升,雖上有凍土,必破土而出”,與虎的兇猛剛陽之氣契合。如果說商代銅器虎食人卣反映古人對虎的畏懼,那在戰爭的虎烙印,則代表對征服的渴望,行軍打白虎幡旗,曉勇者為“虎將”,調兵用虎符,兵器有虎紋……
濮陽西水坡墓葬的蚌殼龍虎濮陽西水坡墓葬的蚌殼龍虎
虎食人卣【商.青銅器】虎食人卣【商.青銅器】
長沙南陀大塘遺址中出土的7000年前的土陶器,出現人面虎頭的“長獠牙人面紋”;6500年前的濮陽西水坡原始墓葬也有蚌殼堆塑的虎形象,與龍相對,虎居左為尊。中國文化向來龍虎並稱,《周易.乾卦》以龍虎比喻乾坤、天地,龍飛在天、虎行於地。龍虎星象視為守護星神,《史記》載劉邦”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
虎在中國民間傳說以白虎神和西王母最出名。二十八星宿中,東西南北四方星群組成四象,後又與五行配五色學說結合,形成“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道教將四象納為守護神,白虎成為“白虎神”。《山海經》中西王母的形象:居於玉山,“人面虎身……豹尾虎齒而善嘯,篷發戴勝”,職務是刑神,掌管疾病和生死。其他虎神還有水神天吳、刑神蓐收,財神趙公明的坐騎也是黑虎。
陝西周至縣的財神趙公明陝西周至縣的財神趙公明

嫦娥奔月傳說源於《淮南子.覽冥訓》,嫦娥在月中有玉兔相伴。兔是月的象徵。《春秋運斗樞》說:“行失瑤光,則月出兔”。《樂府詩集》有“白兔常跪搗藥蝦蟆九”的詩句,晉朝傅玄在《擬天問》中吟:“月中何有?白免搗藥。”
馬王堆帛畫中的蟾蜍和兔子【漢代】馬王堆帛畫中的蟾蜍和兔子【漢代】
古人認為月中有兔的原因,有說月面陰影像兔,又說月亮和兔屬陰,還有說兔鼻有豁與月的圓缺相感。聞一多考證,以兔為月之精始於漢,先秦為蟾蜍,其後轉為蟾、兔。山東嘉祥漢畫像石,有玉兔和蟾蜍一起搗藥,馬王堆出土的帛畫也有蟾兔與月亮描繪。到晉代兔已單獨代表月亮。
蛇盤兔蛇盤兔
北方有“蛇盤兔,必定富”的婚配俗信。民間剪紙《蛇盤兔》,圖中蛇首兔頭相對,蛇軀環繞兔身。“蛇盤兔”有時也套用於喪俗。明代葉盛《水東日記》載,當時在居庸關以北,人們都在爭搶蛇盤兔的墓地。

龍的來歷說法頗多,以聞一多推斷,蛇為圖騰的氏族先後兼併許多別的圖騰氏族,形成“以大蛇為主體,兼有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混合而成的龍圖騰”。
山西大同九龍壁【明代】山西大同九龍壁【明代】
上古神話的龍並非神聖不可侵犯,女媧鍊石補天,“殺黑龍以濟冀州”。龍在漢朝後成為皇權象徵。皇帝穿龍袍、坐龍椅、乘龍船、坐龍輦,皇帝死去叫龍馭賓天。清朝龍袍以九條金龍合“九五之尊”,北京故宮的龍圖案數不勝數。百姓使用龍紋就會慘遭不測。
昆明海埂的龍王廟昆明海埂的龍王廟
龍是行雲布雨之神。《淮南子.說林訓》稱,“旱則修土龍”,《論衡·亂龍篇》說,“夫土虎不能致風,土龍安能致雨”。宋代以來幾乎每個村莊都有龍王廟,每逢水旱災害,人們都要向龍王獻牲,讓它控制雨水,祈禱風調雨順。也有說龍不能自行決定降雨,《西遊記》中涇河龍王因違反玉帝降雨旨意而被斬首。
龍鳳呈祥的婚慶剪紙龍鳳呈祥的婚慶剪紙
龍象徵出人頭地,不同凡響。孔子稱讚老子”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諸葛亮稱為“臥龍先生”,蔡邕常醉臥街頭而人稱“醉龍”,家長望子成龍……
龍鳳呈祥圖案在唐代後廣為流傳,不但象徵帝後權力,也象徵夫妻的美滿結合,還可象徵精神與物質的陰陽兩極調和。龍鳳圖案是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號。

蛇多以負面形象出現。“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蛇的貪婪;《農夫和蛇》寫出蛇的狡猾和冷血;狠毒之人被形容為“蛇蠍心腸”。
伏羲女媧人首蛇身圖伏羲女媧人首蛇身圖
蛇多為巫術鬼怪的形象。《山海經》 的巴蛇“食象,三歲而出骨”,柴桑飛蛇。《續博物志》的鉤蛇“中木則折,中人則害”;《格致鏡原》中人蛇“人立而行,遇人輒嘻笑,笑已即轉噬“;《酉陽雜俎》載孫叔敖斬雙頭蛇;清人陳鼎在《蛇譜》載喚人蛇,應者“雖去隔數十里蛇必至“;梁紹壬的量人蛇;《神異經》中的率然蛇……
中國古代神話的女媧和伏羲均為人首蛇身,《魯靈光殿賦》描“伏羨鱗身,女媧蛇身”,《帝皇世紀》《路史》《拾遺記》《史記.補三皇五帝》也有記載。河南南陽軍帳營東漢早期墓畫像石,伏蔑執矩,女媧執規,上身著衣,下露蛇尾,相對而立。新疆的唐代古墓中的伏羲女媧交合像,他們腰身以下是交合的蛇軀。

陝西臨潼出土的銅車馬【秦代】陝西臨潼出土的銅車馬【秦代】
作為六畜之首,馬除用作交通運輸,還是強大的軍事裝備。戰國以“萬乘之國”,“千乘之國”等馬拉戰車的數量來形容國力強弱。
歷代君王將帥以擁有駿馬為榮。周穆王擁八駿。漢武帝為取得大宛汗血寶馬兩次遠征大宛。唐太宗鐘愛“六駿”, 颯露紫、拳毛騧、青騅、什伐赤、特勒驃、白蹄烏,刻在昭陵以表彰戰功。還有秦始皇的“追風”、“白兔”,項羽的“烏騅馬”,劉備的“的盧”,關羽的赤兔,等等。
昭陵六駿昭陵六駿
千里馬難得,相馬成為重要職業,相傳著名的相馬專家有秦穆公的臣子伯樂(孫陽)和方九堙,趙簡子的臣子郵無恤等。世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們常用千里馬比喻人才。
北方遊牧民族特別祟馬。保全族流傳神話“雪白馬神”;達斡爾族稱神馬為“溫古”,該神馬不準女人騎;滿族也有供奉神馬的習俗。《山海經》記述天馬,“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

古人視羊為“德畜”,善群、好仁、死義、知禮。善群,羊喜歡聚群。好仁指羊善良,有角但不好鬥。死義指羊被宰殺時安靜,視死如歸,故有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知禮指羊知恩,羊羔跪乳象徵孝道。
羊羔跪乳(石雕)羊羔跪乳(石雕)
說文解字》曰:“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大為美”。文字學家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釋》對“美”解釋為“疑象人飾羊首之形”。無論哪種解釋,羊作為美的象徵毋庸置疑。
三陽開泰【鄭樹林】三陽開泰【鄭樹林】
周易▪泰卦》以十—月為復卦,一陽生於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於下,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冬之春來,陰消陽長。在歲首用“三陽開泰”寓示吉祥平安,民間改作“三羊開泰”,以年畫剪紙等描繪三隻大羊祈禱國泰民安。
上古神話中名叫“獬豸”的獨角神羊,是司法審判之神皋陶的助手。王充《論衡·是應》:“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又《雜五行書》:“縣(懸)羊頭門上,除盜賊”。獬豸還是明孝陵神道六種墓前瑞獸之一。

“猴為人祖”的傳說頗多。《山海經》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舉父“,可見夸父(即舉父)形象實乃猴子。成都地區神話認為盤古開天地,猴群中的伏羲女媧繁衍出人類。古吐蕃在《西藏王統記》中載其先祖系猻猴所變。羌族神話《木姐珠和冉必娃》,冉必娃用火燒掉全身猴毛成了美男子。
鬧天宮【劉繼卣】鬧天宮【劉繼卣】
《西遊記》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是猴形象的光輝代表。孫悟空的原型,有說取自印度神猴哈奴曼;也認為是神話形象無支祁。宋代《太平廣記》描繪無支祁,”善應對語言……形若猿猴……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蹲疾奔“,與孫悟空的武藝本領相似。孫悟空被封為弼馬溫,源於古人認為猴子能”避馬瘟“,在馬廄里養猴能及時發現病馬擴散,陝西渭南很多拴馬石樁上也雕石猴。
馬上封侯 青玉擺件馬上封侯 青玉擺件
猴與”侯“同音,猴子騎馬寓意馬上封侯;猴向楓樹上掛印寓意封侯掛印;一隻猴子騎在另一隻猴子背上寓意輩輩封侯。猴愛吃桃,桃子象徵長壽,民間剪紙也常見“猴桃瑞壽”圖案,取長壽之意。

《韓詩外傳》概括雞的“五德”,“頭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見敵敢幹,勇也;見食相呼,義也;守夜不失時,信也”。故雞有德禽的雅號。
聞雞起舞【吳青霞】聞雞起舞【吳青霞】
玉兔與月亮,金烏與太陽常相提並論。《淮南子· 精神》說“日中有蹬烏”,即三足烏:日烏、金烏、金鴉。明代楊慎的《藝林伐山》說“日中有金雞”,日與月,太陽屬東方酉雞卻位於西;月亮屬西方卯兔卻居於東,原因是“日月陰陽互藏其宅也”。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吟“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古代計時簡陋,雄雞司晨成日出而作的號令。《詩經》中,“女曰雞鳴,士曰昧旦“,還有以”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催促國君上朝。孟嘗君被困函谷關,門客學雞鳴騙開關門。東晉祖逖“中夜聞荒雞鳴,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庭中”,發憤報國。
鳳凰牡丹圖(年畫)鳳凰牡丹圖(年畫)
鳳凰是雉雞美化神化而來。《山海經》記述“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桂海禽志》載“烏鳳”,“頸毛類雄雞”。俗語常把雞和鳳凰聯繫一起,如“鳳凰落架不如雞”。

張仙射天狗【蘇州桃花塢年畫】張仙射天狗【蘇州桃花塢年畫】
《漢書》載,帝高辛氏有狗名盤瓠,取犬戎吳將軍首級被賜以少女,“隨盤瓠升南山產子,男女十二,後繁盛也“。《搜神記》擴充說盤瓠是皇后耳朵跳出的金蟲變成。西南的苗、畲、瑤、黎、侗、壯、佤等民族,也傳說盤瓠是族群始祖。少數民族還有狗取谷種的傳說,哈尼族認為,天神女兒把五穀帶到人間,被貶成狗。
麻陽漫山的盤瓠大殿麻陽漫山的盤瓠大殿
古人認為日月食是天狗所吞。寧波有諺“天狗吃月亮,地下放炮仗”,懷化人說“天狗吃月,臉盆子敲缺”,試圖以聲響嚇退天狗。天狗還導致婦女不育。婦女供奉“送子張仙”,他手執彈弓仰天瞄準,據說是射殺天狗。
狗是司風之神。甲骨文載“於帝史風二犬”;《山海經》有黑白犬祭祀風神。古人認為狗能止風,《風俗通義》載,“戌之神為風伯,故以丙戌日祭於西北”。狗還能揚風,《墨子》載 “燒黑狗皮揚灰風即起”。
狗的忠誠,傳說和現實比比皆是。《述異記》載,魏晉陸機的“黃耳”,為主人送信,勞累而亡。《搜神記》中的黑龍犬,在火中用水沾濕醉酒的主人使其倖存。

豬有“烏金”之名,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豬是財富標誌,臨夏大何莊的墓葬有三十六塊豬骨陪葬。豕是士庶以下平民的祭品,以豕為之,陳豕於室,合家而祀,即“家”字。
圈神(內丘紙馬)圈神(內丘紙馬)
畜牧戶供奉豕神、欄神。豕神本職廁神,南方農村廁所和豬圈多合二為一,故廁神多兼職圈神。廁神即紫姑神,或死於廁的西漢戚夫人。豬欄神是姜太公,封神時姜太公把為自己預留的東嶽神讓給黃飛虎,自己當豬欄神。浙西一帶常在豬欄張貼黃紙,“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豬的肥頭大耳是福氣象徵。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說文》雲“聃,耳曼也”,段王裁注“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樂府《長歌》:“仙人騎自窟,發短耳何長。”《三國演義》中劉備“兩耳垂肩,雙手過膝”。
豬八戒 國畫豬八戒 國畫
俗信豬能預兆雨水。《詩·小雅》載“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投荒雜錄》中說雷公“豕首鱗身“。《西遊記》的豬八戒“原是天蓬水神”,“敕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天蓬本是道教紫微北極大帝的四將之一,充分體現豬崇拜和雲雨之神的關係。

民俗

生肖動物為主題的民俗豐富多彩,以歲時節令、人生禮儀、娛樂遊藝、服飾飲食等方面為主,具有長期演變發展的歷史性、因地制宜的地域性、根植傳統的民族性、以需求為導向的功利性。

鼠相關

農曆正月廿五為“填倉節”,糧商米販祭“倉神”老鼠。清代潘榮升《帝京歲時紀勝》載: “當此新正節過,倉凜為虛,應復置而實之”,填倉節當晚不許點燈,當晚是老鼠嫁女。但老鼠嫁女日,各地並不劃一,當天人們炒黃豆拌以紅糖,撤於屋隅。陝西一帶在屋角撒鹽巴米粒,稱“老鼠分錢”。 蘇南則脫鞋當迎親花轎,果皮當禮盒。
漳州木板年畫 老鼠嫁女漳州木板年畫 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也是年畫和剪紙的重要題材。畫面中花轎燈籠鼓樂隊儼然人間嫁娶盛況,抬轎奏樂的是鼠,唯新娘和新郎的模樣各地不同,鼠形人形甚至有繁衍之神。魯迅在《狗貓鼠》中回憶,“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輕易便睡,等候它們的儀仗從床下出來的夜。”
青海的“蒸瞎老鼠”,正月十四用面捏成十二隻老鼠,不捏眼睛,用蒸籠蒸熟,待元宵節時擺上供桌,點燈燒香乞求老鼠勿傷莊稼。

牛相關

鞭春牛又稱“打春”,意在勸民農耕。《周禮·月今》載“出土牛以送寒氣”,後固定於立春。人扮“句芒神”鞭打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禮,宣告新年勞作開始。後用紙牛,牛肚事先裝入五穀,鞭後散落,象徵“五穀豐登,谷流滿地”。清代每年給地方下發《春牛芒神圖》。圖中春牛各部位顏色根據當年乾支與五行陰陽的關係設計,芒神的年紀、服飾、姿態也是如此,起到曆書的作用。
鞭春牛鞭春牛
椎牛見於葬禮。以彩花柱栓神牛,主人帶領十幾位手提長矛的青年,鳴鼓後,主人舅舅和青年依次刺牛,牛倒地後牛頭向主人家方向為吉。
浙江金華的鬥牛浙江金華的鬥牛
浙江金華喜鬥牛。清代陳其元《庸閒齋筆記》云:“兩家各令健者四人翼其牛,二牛並峙,王相注視,良久乃前斗,斗以角,來問抵隙,各施其巧”。
苗族有搶牛尾的婚俗。婚禮當天女方牽黃牛到場,新娘砍下牛尾,新郎立刻搶奪牛尾,需在女方父母到來前奪得,否則婚姻告吹。

虎相關

山西的布老虎玩具山西的布老虎玩具
人們認為虎是孩子的保護神。新生兒用虎骨水洗身以祛除疾病。孩子們戴虎頭帽,穿虎頭鞋。陝西,外甥滿月舅舅送黃布虎,進門時折斷虎尾寓意丟掉坎坷。山西,外甥生日舅舅送虎枕,也能當玩具。端午節還盛行把布老虎給孩子當玩具,布老虎需突出老虎的勇猛。東北鄂倫春族,小孩佩戴虎爪和虎牙以驅鬼辟邪。
山東東營的虎鬥牛山東東營的虎鬥牛
“畫虎於門”,以虎為鬥神來鎮宅,自漢代就盛行,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舊時華北流行在正廳懸掛年畫《鎮宅神虎圖》,上雲“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間。善家買了去,四季保平安”。
象人斗虎起源於漢代,由人扮演的虎與人相鬥,唐以後被舞獅取代。客家地區依然保留由斗虎演變的舞虎習俗。台灣在廟宇慶典或媽祖誕辰時也有舞虎。“虎鬥牛”是東營的民間舞蹈,主要情節分“餓虎尋食”、“虎猴相戲”、“牧童放牛”和“耕牛救主“四部分,表現老虎兇猛和耕牛的沉穩勇敢。

兔相關

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舊時在正月初一,有門額“掛兔頭”的風俗。另外還有贈兔畫,畫中六個小孩圍著桌子,桌上站著手持兔子吉祥圖的人,祝受贈的孩子將來生活安寧。
兔兒爺兔兒爺
兔與中秋祭月聯繫起來。明人紀坤《花王閣剩稿》載: “京中秋節多以泥傳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把而拜之。”兔兒爺大的三尺,小的一寸,兔首人身,手執藥桿,造型多屬模印,施彩繪,衣著華麗。
重陽節時,華北一帶吃迎霜兔,多用野兔烹調。《畿輔通忘》云:“重陽前後設宴相邀,謂之迎霜。宴席間食免,謂之迎霜免。”
山西某地女兒出嫁前吃象徵男性的兔形禮饃和象徵女性的魚形禮饃。山東漁民清明出海前,妻子以兔塞入丈夫懷裡以求平安。

龍相關

重慶銅梁的舞龍重慶銅梁的舞龍
舞龍又稱龍燈會,有竹龍、布龍、紙龍、鐵皮龍等品種。程自牧的《夢梁錄》載,“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制燈燭萬盞,望之婉蜒如雙龍之狀。”重慶銅梁,舞龍隊伍到民居前向主人問好,主人放鞭炮歡迎,以糖果答謝。佛山彩龍以竹篾、鐵絲做骨架,頭尾用紙糊,龍身蒙絲綢,以剪紙、絨球裝飾。
山海關龍抬頭廟會山海關龍抬頭廟會
二月二 “龍抬頭”,民俗認為蟄伏的龍抬頭,雨水漸多。明人沈榜的《宛署雜記》載,“鄉民用灰自門外委蜿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麵攤煎餅,熏床炕令百蟲不生。”人們在這天理髮,希望像龍那樣精神;北方人家用彩紙、草秸穿成串懸於房梁,稱“穿龍尾”;這天要吃麵條、烙餅或水餃,分別象徵龍鬚、龍鱗和龍耳。
龍舟競渡相傳是紀念屈原,但在鄞縣出土的春秋青銅鎖就刻有龍舟圖案。賽龍舟在農曆五月舉辦,以端午節最盛。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競渡曲》描繪:“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耆鬣動”。
浙江嘉興的賽龍舟浙江嘉興的賽龍舟
中華各地各民族,每月都有龍的節日,如正月的雲南瑤族祭龍節,三月山東祭龍王,四月大同雷音寺會,五月的吳越分龍日,六月曬龍袍,七月的無錫龍娘廟會……

蛇相關

福建簡稱“閩”,便是門裡奉蛇的造型。《閩雜記》載:“福建漳州府城南門外,有南台廟,俗稱蛇王廟,其神乃一僧像。”遭蛇咬者到廟中投訴即能消災,出廟後見死蛇表明蛇神已施刑。
南平樟湖元宵蛇燈南平樟湖元宵蛇燈
南平樟湖鎮有蟒蛇吐火驅瘟的傳說,遂立廟供奉蛇王。當地元宵游蛇燈,蛇燈由竹篾木板製成,一條蛇燈小的有30多塊燈板,大的有700多塊、連線起來長達幾百米。七月七日為蛇節,村民將裝有活蛇的瓮,置於廟中朝拜,盛游全村,有人戲蛇於手臂,還有人戴枷鎖裝罪犯,認為可消災免病。
南平樟湖七夕蛇節南平樟湖七夕蛇節
漢族民間認為看見蛇脫皮是不吉徵兆。民諺說:“見到蛇脫皮,不死脫層皮。”在青海,家中發現蛇最忌殺死,認為蛇會報復。若在家發現蛇,捉入罐中或挑在長桿上送到山谷,並求其躲進山洞。

馬相關

祭馬風俗古已有之。春祭馬祖(馬的星宿),夏祭先牧(教人牧馬的神靈),秋祭馬社(馬廄的土地神),冬祭馬步(馬災害的神)。漢族民間信仰馬王爺,農家於農曆六月廿三祭招,祭品為全羊一隻。
內蒙古的賽馬節內蒙古的賽馬節
蒙古族八月末有馬奶節和賽馬節,為期一天。牧民們帶上馬奶,早晨開始賽馬,比賽結束後,人們以馬頭琴歌唱,開懷暢飲。香港人好賽馬,以“馬照跑,舞照跳”形容回歸後生活方式不變。農曆大年初三是新年賽馬日,人們挑馬下注圖個好彩頭。若遇到馬年場面更為盛大。
佤族過春節要餵馬吃糯米飯,觀察馬的廄中姿態占吉凶,頭朝東為幸運年。貴州苗族男女相愛,議婚三次後,男方背馬刀前往正式提親。

羊相關

魚羊為“鮮”,以羊為主食流行於北方。烤全羊是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的名菜,全羊席指用羊肉烹製色香味形不同的菜餚,民間可做44 種,官場可做66 種,皇帝的全羊席做76 種。
維吾爾族的叼羊維吾爾族的叼羊
羊也是衣著的重要原料,羊的毛皮除了製衣,還做成被褥、帽、鞋、靴、毯、氈等裝飾品。
羊頭敬客流行於新疆哈薩克族,主人端熟羊頭朝客,客人持刀先割羊頭,割肋肉獻長者,再割羊耳給幼者,然後任意割一塊給自己。西域民族流行“叼羊”遊戲,騎手們分成幾隊在幾百米外爭奪羊,以叼羊到終點者為勝,獲勝者當場把羊燒熟分給參與者。
舊時河北在農曆六七月,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後來改送面羊,傳說與沉香劈山救母有關。

猴相關

北京白雲觀有石猴分散三處,均為浮雕,找齊並非易事,所謂“三猴不見面”。遊客到觀要覓猴與摸猴,據說逐一摸過會得福。
北京白雲觀的石猴北京白雲觀的石猴
耍猴表演可溯至東漢,《西京賦》繪百戲,”猿狖超而高援“。唐昭宗酷愛猴戲,”賜以排袍,號孫供奉“。宋後猴戲在市井大行。明宰相胡惟庸馴養猴子十餘只供驅使、歌舞。《清稗類鈔》載鳳陽藝人韓七,全用猴子串演戲劇,從敲鑼打鼓到生旦淨末醜都由猴子充當。現代動物園和馬戲團也有猴表演踏腳踏車、跳火圈、走鋼絲、翻筋斗……
利辛縣的猴戲表演利辛縣的猴戲表演
戲曲武生演孫悟空,在臉譜、扮相、動作等自成一派,也稱為猴戲,代表人郝振基、楊小樓、蓋叫天等。
相傳華佗發明“五禽戲”,模仿動物動作以舒筋通絡,其中之一便是猿猴。中國傳統武術中有“猴拳”,模仿猴子輕靈敏捷的動作。

雞相關

雞王鎮宅(年畫)雞王鎮宅(年畫)
雄雞勇斗,古人想像其有辟邪神力。清初陳昊子《花鏡》:“雄雞能角勝,目能辟邪”。南朝宗慎《荊楚歲時記》載: “正月一日……貼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正月初一不殺雞,這天是雞的生日。成都一帶春節期間仍流傳在門楣貼雞畫。
山東一帶娶親時,女家選一男孩抱只母雞隨花轎送親,與“吉”諧音。舊時還有“長命雞”,男女各準備公雞母雞,婚禮當天把兩雞一起拴在桌腿,不時打公雞,象徵妻子制服丈夫,兩雞不得宰殺。
土家族稱踢毽為“踢雞” ,男女相聚踢“雞”,接到“雞”就可用草去追打任何人,青年藉此追打意中人。大理白族流行“雞米禮”,單禮為一隻公雞和一壇米酒;雙禮為兩隻大公雞, 一壇米酒一壇谷種,在嫡親或姻親中互送。
古代在結拜兄弟需宰雄雞,在酒里滴雞血,對天發誓,將血酒飲盡。香港一帶也有以斬雞頭為誓信的儀式。

狗相關

正月十六是瑤族“盤王節”。這一天以祭奠瑤族先祖盤瓠為主:跳祭祀舞蹈盤王舞; 舉行還盤王願的祭儀,宰牛祭盤王; 頌唱“盤王大歌” 。瑤族人上衣前短後長,女子腰帶故意後墜一截,意在模仿狗尾巴。
瑤族盤王節瑤族盤王節
布依族過年有“吃新節”,晚上設宴祭祖後祭犬,之後才入桌就餐。祭犬由年長者將“新糧飯”與三塊豬肉放入狗食盆,邊看狗吃食邊念祭詞,意在感恩狗為人類帶來谷種。
雷州半島到處都有石狗蹲立,現存古石狗近10000隻,人稱“雷州兵馬俑” 。石狗源於秦朝漢越融合的圖騰崇拜,現今雷州人逢年過節,初一十五或紅白事均拜奉,祈福、祈雨、送子、懺悔等。雷州人還愛吃狗肉,俗語“狗肉滾三滾, 神仙站不穩”。石狗食狗相互交融。
雷州石狗雷州石狗
廣東地區最早把狗叫旺財,源於其叫聲“旺旺”。狗年送禮都討“口彩”,禮品都沾“旺”字。

豬相關

漢族凡重大祭祀必用豬祭品,並以豬頭為重,俗稱“豬頭三牲” 。吳穀人《新年雜詠》:“杭俗,歲終祀神尚豬首……選皺紋如壽字者,謂之‘壽字豬頭’ ”現今江浙一帶在臘月仍儲備醃製鹹豬頭為年貨。清明節廣東人愛用烤豬祭祖,俗語“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形容祭後全家分食祭品。
肥豬拱門(清代北公義點年畫)肥豬拱門(清代北公義點年畫)
陝西一帶有送豬蹄的婚俗。結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豬肉、一對豬蹄,稱“禮吊”,女方退回豬前蹄,婚後次日,夫妻帶雙份掛麵及豬後蹄回娘家,後蹄退回,俗稱“蹄蹄來,蹄蹄去”。東北漢滿族也有結婚“離娘肉”。西雙版納布朗族婚禮,男女兩家用竹竿串起豬肉分送各家以示“骨肉親”。
過去四川凡病災不幸,家中長者設香案打母豬鬼,祭求驅邪,認為“殺死一母豬鬼,驅除一個邪”。祭時選黃道吉日,殺老母豬,內臟等擺在堂屋,祭完吃掉。

信仰

生肖信仰,是中國傳統宗教哲學和術數文化結合,輔以生肖動物性情的聯想,形成的想像性信仰體系,進而影響人們的觀念和行為,核心是生肖對其所標記的人和事起決定作用。
按這邏輯,人類社會的運行都與其他任何事件無關,卻因人的生肖屬性自然出現,這顯然經不起驗證。但作為信仰本身並不需邏輯證明,而是直接被認為天經地義,因此生肖信仰在當代民間仍有市場,又不斷衍生。

本命年

本命年指12年一遇的農曆屬相所在的年份,俗稱屬相年。
北京白雲道觀元辰殿的六十甲子神像北京白雲道觀元辰殿的六十甲子神像
“本命年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本命年被視為不吉之年,故又“坎兒年” 。各地都有本命年掛紅避邪的傳統。大年三十,逢本命年,大人小孩都換上紅內衣紅內褲,扎紅腰帶,最好再佩戴紅色飾物,如紅絲繩、紅項圈等,此所謂“本命紅” 。一些地方,本命年除夕夜忌出門,已婚男子還要婦人陪伴。
道教把六十甲子神化為太歲神,如已亥太歲謝太大將軍,庚子太歲盧秘大將軍。本人出生乾支年稱“本命太歲”,身處當年為“值年太歲”。人的吉凶禍福和年運都由太歲神掌控。北京白雲道觀元辰殿,塑了六十甲子太歲神。人們在農曆新年或自己生日,到元辰殿祭拜值年太歲和本命太歲,希望禳解災禍。

取名

古人重視取名,名字還要彌補運勢不足,生肖是重要參考。
漢綠釉陶豬圈漢綠釉陶豬圈
宋朝文人鄒應龍,生於乾道八年壬辰(1172 年),取名“應龍”。相傳唐伯虎生於寅年寅月寅日(1470年),取名唐寅。過去民間流行給孩子取賤名為乳名,這樣好養活。於是屬狗的作家老舍乳名叫“小狗尾巴”,屬羊的畫家葉淺予乳名是“阿羊”。
還有“十二生肖宜忌命名法”,結合生肖習性、出生季節等複雜因素取名。

命理

生肖問卦圖生肖問卦圖
莫高窟出土的《推十二時人命相屬法》載,“亥生豬,相人命屬巨門星北方黑帝。大厄巳亥之年,小厄四月、十月,忌吊死問病。春夏生富貴,秋冬生自如”。
將生肖與六十花甲子相配,再賦予陰陽五行屬性,產生不同命格。己亥為“道院豬”屬木;辛亥為“圈中豬”屬金;癸亥為“林下豬”屬水;乙亥為“過往豬”屬火;丁亥為“過山豬”屬土。
唐朝李虛中以年月日乾支推算人的命理。宋初徐子平推廣為推算年月日時乾支,即“四柱八字”。算命術有星宿照命和神煞人命之說,看星宿神煞多以日柱乾支,與其他三柱或大運、流年等乾支進行比照。如生日天干為庚金,生年月時地支為亥,即“文昌入命”,但不單庚見亥,有歌訣:“甲乙巳午報君知,丙戊申宮丁己雞。庚豬辛鼠壬逢虎,癸人見卯入雲梯。”文昌命者,聰明過人,利科考福祿加倍。
生肖論命多屬牽強附會。”早雞勞碌命“,因雞司晨;”臘月之蛇“難出頭,因蛇冬眠。”十羊九不全“,相傳慈禧及其幾位重臣屬羊,人們對其憎恨演變為對屬羊的恐懼。現代甚至還有將星座、血型等西方占卜理論雜糅其中。
大明永樂《大統歷》的生肖紀年大明永樂《大統歷》的生肖紀年
生肖算命模稜兩可、自相矛盾,實屬妄言誑語蒙蔽虔信的愚人,人為選擇屬相,如偏愛“龍寶寶”,恐懼羊年等,有產婦不惜提前剖腹,不但無益母嬰健康,還製造生育高峰,加劇未來入學、就業競爭。

婚配

地支五行相配,虎兔屬木;馬蛇屬火;鼠豬屬水;猴雞屬金;牛龍羊狗屬土,並由此衍生組合,影響男女擇偶婚配乃至命運。
拜天地(剪紙)拜天地(剪紙)
生肖以“三合”和“六合”為吉配。三合指申子辰合水局、亥卯未合木局、寅午戌合火局,巳酉醜合金局。六合指鼠牛、虎豬、兔狗、龍雞、蛇猴、馬羊。
生肖組合需避沖、害、刑。“相衝”指方向相對,容易衝突,即鼠馬、牛羊、虎猴、兔雞、龍狗、蛇豬。更忌的是“相害”,即六合的對沖,“自古白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旦休。蛇虎婚配如刀錯,兔見龍王淚交流。金雞玉犬難躲避,豬與猿猴不到頭”。最嚴重是“相刑”,鼠兔為“無禮之刑”,虎蛇猴為“恃勢之刑”,牛狗為“無恩之刑”,還有龍、馬、雞、豬四組“自刑”。
還有“龍虎相鬥,必有一傷”,“兩隻羊活不長”,“兩虎不同山”,“ 青龍克白虎”,“虎鼠不結親”等不一而足。生肖婚配對女性更苛刻,如““虎進門,便傷人”,“女屬羊,命根硬,克夫克爹又克娘”等。
婚期也涉屬相,不同屬相的男女都有各自“禁婚年”,避開禁婚年後,以女方屬相,一年各有兩個“ 大利月”和“小利月”。

性格

人們概括生肖動物優缺點,又發揮想像總結出屬相性格,如屬狗之人保守、忠誠、正義感強,但情緒起伏大,依賴心強。但現實中,性格養成與品格和際遇有關,同年出生的人,性格尚天壤地別,更別說同屬不同年的人,故屬相決定性格根本不足為信。

年成

古人認為生肖年能反映農事年景。 “牛馬年好耕田”、“肥豬年吃飽飯” 形容風調雨順,而“金羊水猴饑荒歲”,“雞狗年去討飯”、“惡虎年災連連”,預示歉收。現代氣象學家潘鐵夫也統計出分析生肖年份和氣象災害的機率關係。但實際上,自然災害不存在絕對的周期規律。
民國黃曆上的治水圖和春牛圖民國黃曆上的治水圖和春牛圖
舊時黃曆印有“幾牛耕田“,”幾龍治水“,”幾人分丙”、“幾日得辛”之類。宋代《雞肋編》,“曆日中治水龍數,乃自元日之後,逢辰為支,即是。得寅、卯在六日,為豐年之兆。”寅卯在六日為豐兆,那辰日則在八日或七日,即“八龍治水”或“七龍治水”是降雨適中的年份。

國運

南宋的柴望呈《丙丁龜鑑》,“言丙午丁未自古多變,厄者凡二十有一”,“丙”“丁”和“午”都屬火,國家在這兩年必有禍患,讖緯為“紅羊劫”。
北宋靖康之變發生在1126年(丙午)。太平天國起義的年份本與之無涉,但因洪秀全與楊秀清的姓氏,亦被附會為“紅羊劫”。動亂伊始的1966年正值丙午,楊絳的《丙午丁未紀事》專為之記。

文學

詩歌

十二生肖詩最早見南朝詩人沈炯的《十二屬相詩》,生肖依次嵌在句首:
泥塑豬【清晚期】泥塑豬【清晚期】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宋代有朱熹的《讀十二辰詩卷掇其餘作此聊奉一笑》:
桑梓野豬圖【徐悲鴻】桑梓野豬圖【徐悲鴻】
夜聞空簞齧飢鼠,曉駕羸牛耕廢圃。
時才虎圈聽豪夸,舊業兔園嗟莽鹵。
君看蟄龍臥三冬,頭角不與蛇爭雄。
毀車殺馬罷馳逐,烹羊酤酒聊從容。
手種猴桃垂架綠,養得鵾雞鳴角角。
客來犬吠催煮茶,不用東家買豬肉。
比朱熹稍早的葛立方作《贈友人莫之用》,四句一換韻:
抱犬高眠已雲足,更得牛衣有餘燠。
起來敗絮擁懸鶉,誰羨龍髯織冰縠。
踏翻菜園底用羊,從他春雷吼枯腸。
擊鐘烹鼎莫渠愛,小芼自許猴葵香。
半世饑寒孔移帶,鼠米占來身漸泰。
吉雲神馬日匝三,樗蒱肯作豬奴熊。
虎頭食肉何足夸,陰德由來報宜奢。
丹灶功成無躍兔,玉函方祠緣青蛇。
明代詩人胡儼在《列朝詩集》 里也有,句句用典:
豕尊【商晚期】豕尊【商晚期】
鼷鼠飲河河不乾,牛女長年相見難。
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
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丘。
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東頭。
民初畫家王夢白繪十二生肖圖,學者黃浚作《十二生肖題句》:
玉珠【漢代】玉珠【漢代】
世情偃鼠已滿腹,詩稿牛腰卻成束。
平生不帝虎狼秦,晚守兔園真碌碌。
龍漢心知劫未終,賈生痛哭原蛇足。
梨園煙散舞馬盡,獨剩羊車人似玉。
子如獼猴傳神通,畫課雞窗伴幽獨。
板橋狗肉何可羨,當羨東坡花豬肉。

對聯

古今以生肖入聯者不計其數,風格和主題各異,有直描動物形象,有引經據典托物言志……
前蜀王建墓鍍銀銅豬【五代】前蜀王建墓鍍銀銅豬【五代】
鼠:甲乙科名佳話在,子孫孝友古風存
牛:曾馱李耳離函谷,又助田單破邵青
虎:一聲長嘯山谷震,萬樹生風閃電行
兔:雪消獅子瘦,月滿兔兒肥
龍:能吸風雲興瀚海,偏敷霖雨惠蒼生
蛇:舌縱成雙從不花言巧語,肢雖無一卻能電掣風行
馬:引頸三嘶抒壯志,飛蹄萬里奮長征
羊:皮莫讓他披,須防惡客充良善;肉須供我食,好使春宵富饌稀
皮影戲豬【清末】皮影戲豬【清末】
猴:鑼鼓登場,一片歡騰熱鬧;衣冠扮相,三分文雅風流
雞:肉蛋皆稱美味,啼鳴總是佳音
狗:刻意看家,絕不朝三暮四;忠心事主,從無愛富嫌貧
豬:休笑嘴長,惹事生非從不齒;莫嗟皮厚,吹牛拍馬總無心
新春也是生肖交接之時,生肖成吉祥喜慶的主角,常見有新春生肖入對,也有新舊兩歲或今明兩歲的生肖嵌入。
豬年:亥時看入戶,豬歲喜盈門
鼠年:子夜鼠歡爆竹樂,門庭燕舞笑聲喧
牛年:玉鼠回宮傳捷報,金牛奮地涌春潮
虎年:虎踞龍盤今勝昔,花得鳥語舊更新
兔年:卯至東方逢勃日,兔來華夏振興時
聯合國發行的豬年郵票聯合國發行的豬年郵票
龍年:九天攬月中華志,四海騰龍民族魂
蛇年:金蛇狂舞春添彩,紫燕翻飛柳泛青
馬年:奔彼岸千帆競渡,越坦途萬馬揚鞭
羊年:五羊銜穗年豐稔,雙燕迎春歲吉祥
猴年:花果飄香美哉樂土,猴年增色換了人間
雞年:雞聲窗前月,人笑福里春
狗年:雞鳴知日上,犬吠報春來

小說

古代小說涉生肖的頗多。唐李公佐的《謝小娥傳》,主人公夢語“殺我者,車中猴,門東草”作為謎面,其中“車中猴”即暗示兇手姓“申”。
賈元春賈元春
白話小說《金瓶梅》、《紅樓夢》、《鏡花緣》、《老殘遊記》也描寫生肖。《金瓶梅》21處寫到生肖,表示年歲6 次,媒妁換帖6 次,算命5 次,反映生肖多涉迷信風俗。《紅樓夢》中,賈寶玉翻看金陵十二釵正冊,其中有“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元春生辰是寅月卯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虎兔相逢“暗示元春的悲慘結局。

戲劇

崑曲《十五貫》中婁阿鼠作賊心虛,況鐘借拆字在子鼠上旁敲側擊令其不打自招。台詞三次提及鼠,其一“鼠乃十二生肖之首”,其二“代問的鼠字,目下正交子月,乃當令之時”,其三“鼠屬子,子屬水”。
《十五貫》訪鼠測字劇照《十五貫》訪鼠測字劇照

掌故和傳說

古今歷史故事、傳說、寓言中,涉生肖動物形象的數不勝數,並留下超過2000餘條成語。生肖故事大多妙趣橫生,寓意深刻,在現代常收錄於兒童讀物中。
牛郎織女【任率英】牛郎織女【任率英】
柳宗元寓言《永某氏之鼠》,四大愛情故事《牛郎織女》《白蛇傳》,唐代傳奇《柳毅傳》和《虎變媳婦》,廣州羊城得名於仙羊送穗的傳說,《明皇雜錄》中的北斗七豬,劉基作《楚人養狙》,《聊齋志異》的《義犬》,狡兔三窟,老馬識途,呆若木雞……

藝術

繪畫

清代畫家虛谷的《十二條屏》創作於1884年,屏中動物神態各異,根據動物造型構繪不同的植物背景,畫面清新冷雋富於變化。
1944年,齊白石歷時四年完成水墨畫《十二屬圖》。他在題跋中道,“藯三先生既藏予畫多,又欲索畫十二屬,予以有未曾見者,龍不能畫,遂卻之。先生令廠肆一年之中索去二三紙,用心四年,始集成”,遂成佳話。
徐悲鴻於1945年冬,在重慶盤溪創作《十二生肖圖冊》,畫了本人很少或未曾畫過的鼠、蛇、龍、狗等。這幅圖為水墨,設色紙本,動物造型準確,設色淡雅。2014年在北京匡時秋拍以4600萬元成交。
十二條屏【清.虛谷】十二條屏【清.虛谷】
當代國畫家范曾的《十二生肖圖》,借用生肖典故,以其擅長的線條白描中國古代人物形象。此畫在北京榮寶齋2004年秋拍以374萬元拍出。

陶俑

生肖俑是古代的鎮墓明器,以隋唐最盛,多為陶質,也有個別鐵質、石質,宋代瓷質俑增多。俑的造型各異,流行身著袍服站立的獸首人身或抱不同動物的人物,也有置動物於肩的,至宋演變為在人物冠上飾以動物形象,生肖俑在宋代多做成文臣形象,頭頂或戴朝冠,或戴弁帽,著寬袖袍服。宋後開始使用紙冥器,生肖俑藝術也隨之衰落。
唐代生肖陶俑唐代生肖陶俑

器具

隋代生肖紋飾開始套用於銅鏡。生肖為主要花紋,通常呈十二格排列,每格一個動物紋樣,常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或是瑞獸、纏枝花、八卦符號環繞,外緣通常為鋸齒紋。此後歷代都有鑄造生肖紋飾的銅鏡。
隋代銀殼鎏金十二生肖四神鏡隋代銀殼鎏金十二生肖四神鏡
宋代陶谷《清異錄·器具》載十二時盤:“唐庫有一盤,色正黃,圓三尺,四周有物象。元和中,偶用之,覺逐時物象變更。且如辰時,花草間皆戲龍,轉巳則為蛇,轉午則成馬矣”。

銅首

圓明園十二獸首,由乾隆時期外籍宮廷畫師郎世寧和法國傳教士蔣安仁設計,融合中西方的生肖動物形象。如牛首與中國傳統的牛形象不同,借鑑西班牙的鬥牛形象;虎首額頭的王字代表中國傳統的虎紋,但略像獅子的虎頭則是歐洲人的虎形象。
十二獸首銅像位於海晏堂前的扇形噴水台的12石台上。南岸為鼠、虎、龍、馬、猴、狗;北岸為牛、兔、蛇、羊、雞、豬。肖像皆獸首人身,頭部銅質,身軀石質,中空連線水管,每隔一個時辰,該時辰的生肖像便從口中噴水;正午時分十二銅像同時噴泉。該套獸首實際是個巨型水力時鐘。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後,獸首銅像流失海外。2000年在香港的一場拍賣會上,牛、虎與猴首現身,十二獸首遂成圓明園流失海外文物的象徵。經過多方努力,截至2014年,牛、猴、虎、豬、馬、鼠、兔共7個獸首回歸中國;據傳龍首在台灣,蛇、雞、狗、羊共4個獸首仍下落不明。

年畫

十二生肖年畫與年節關係密切,有些身兼曆書,成喜慶祥瑞的象徵。生肖年畫有全繪,也有隻畫當年生肖。清代河北武強的年畫《蓮生貴子圖》,身軀環繞、連綿不斷的小孩寓意“連生貴子”,外繞屬相圖案則是期盼屬相齊聚,多子多福。
連生貴子圖連生貴子圖
四大民間年畫一一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蘇州桃花塢、四川綿竹,均有生肖題材。清代楊柳青年畫有一組四扇屏,為十二幅仕女觀賞十二生肖動物,每幅一種。山東楊家埠也有十二娃娃抱十二動物的生肖年畫。蘇州桃花塢並無生肖年畫傳統,但2006年桃花塢木刻年畫社首次製作年畫“金豬吉祥”。

剪紙

民間剪紙屬平面造型, 具有鮮明地方性。十二生肖題材剪紙主要有四種形式:一是獨立生肖造型,如每年新春賀歲作品;二是生肖祥瑞組合,如“蛇盤兔”;三是生肖與人物結合,如老鼠嫁女;四是生肖大會聚。四種構圖都反映動物的生肖特性,區別於普通動物主題。
由於風俗差異,各地對同一主題的剪紙也各有側重,如“老鼠嫁女”,山東一帶注重線條清晰,而陝西一帶則表現熱鬧喜慶。
山東高密的齊秀花,作品超越平面化呈現出立體感,代表作為1997年《金牛奮蹄》併入選生肖郵票;延安高手白風蓮創作的寫實性生肖系列剪紙;鶴壁市竇馬莊村的竇桂書代表作《混搭式五十雙喜十二生肖圖》……

郵票

世界首枚生肖郵票是1950年在日本發行的虎年郵票,圖案採用圓山應舉的“虎圖” 。 中國香港、台灣則分別於1967年和1968年首次發行生肖郵票。
中國大陸於1980年2月15日首發生肖郵票,第一枚猴票面值0.08元,圖案出自畫家黃永玉,為一隻憨態可掬的小猴;郵票由邵柏林設計,以吉慶紅為底,金粉塗描猴面,影雕套印。這張猴票發行量僅500萬,截止2015年,單張市值為1.2萬元,大整版更價值百萬。
第一輪生肖郵票(1980-1991),交替採用彩色與白色相襯的裝飾圖案,後採用公開徵集和匿名評選的方式。第二輪郵票(1992-2003)票幅為2枚,一枚是生肖形象的民間工藝品,另一枚是生肖漢字書法,多種民間藝術如剪紙、年畫、泥塑、布藝、皮影等,以及不同書法風格融入其中。第三輪(2003-2015)恢復為1枚,規格為矩形,採用更多現代設計理念,表現手法時尚,卡通風格明顯,但又不同程度借鑑傳統色調和民間傳說。第四輪恢復為2枚,2019豬年郵票由韓美林設計,主題為“肥豬旺福”,“五福齊聚”。
西方國家也發行生肖郵票。1993年美國郵政總局發行首套生肖郵票,紀念華人對美國的貢獻。截止到2008年,發行過生肖郵票的國家和地區達82個。生肖郵票使古老的中國生肖文化真正走向國際化。

錢幣

十二生肖鑄入錢幣,即厭勝錢,取吉避邪之用,也稱命錢、花錢,多為民間鑄造,非官方流通。古時小孩出生就給佩戴命錢,唐代已流行,以清末民初為盛。
生肖花錢正面是生肖圖案,或配地支文字,背面多為八卦、星宮、吉語相襯。有的一枚一生肖,多為佩戴者的屬相;有的一枚鑄有全部生肖……
現代同樣發行生肖錢幣。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首次發行1元面額的生肖賀歲流通紀念幣,正面圖案為面額和年份,背面則為兒童嬉戲的喜慶圖案,從服飾或玩具體現當年生肖,如2003羊幣為兒童手持羊形迎春燈籠,硬幣印當年乾支。2015年起,第二輪生肖流通幣面額改為10元,圖案均為純生肖形象。

差異

少數民族

因生存環境和熟悉動物不同,少數民族的生肖選擇和序列與漢族形成差異。
藏族同胞歡慶水龍(2012)新年藏族同胞歡慶水龍(2012)新年
哀牢山彝族:虎、兔、穿山甲、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桂西彝族:龍、鳳、馬、蟻、人、雞、狗、豬、雀、牛、虎、蛇
傣族:鼠、黃牛、虎、兔、大蛇、蛇、馬、山羊、猴、雞、狗、象
黎族:雞、狗、豬、鼠、牛、蟲、兔、龍、蛇、馬、羊、猴
蒙古族: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維吾爾族: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猴、雞、狗、豬
柯爾克孜族: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狐狸、雞、狗、豬
藏族:將陰陽、五行和肖獸融合,如陰火兔年、陽土龍年、陽金猴年

外國

其他國家也有生肖。越南以貓替兔,印度有獅無虎,其餘相同。韓國、日本生肖與中國相同。高棉和泰國與中國相同,但分別以牛和蛇打頭。緬甸是八大生肖,周一到周日(周三細分上下午)出生的人分別屬虎、獅、雙牙象、無牙象、鼠、天竺鼠、龍、妙翅鳥。
黃釉陶豬【唐】黃釉陶豬【唐】
西方生肖可追溯到古巴比倫:貓、犬、蛇、蜣螂、驢、獅、公羊、公牛、隼、猴、鱷、紅鶴。埃及和希臘與之相似:牡牛、山羊、獅、驢、蟹、蛇、犬、貓(希臘為鼠)、鱷、紅鶴、猿、鷹。
此外,黃道十二星座也被認為是歐洲十二生肖。

價值

歷史價值

生肖文化涉及人與自身、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等關係層面,深含思想觀念,又密切聯繫實際,全面反映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思維模式、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
黑釉瓷豬【宋】黑釉瓷豬【宋】
生肖文化蘊含豐富的傳統思想:
(1) 天人合一:生肖是天干地支形象代表,深受傳統陰陽五行哲學影響,體現天人合一。
(2)生態意識:動物崇拜,強調動物在人類生產生活的作用,包含樸素生態理念。
(3)傳統道德:寓言、成語和文學作品,通過崇揚和鞭撻動物性情,影射人的道德品格,傳達傳統價值觀。
(4)社群意識:生肖民俗客群廣泛,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節慶活動大家同慶同樂,增強社群乃至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
(5)平等親民:生肖人人占一,公平公開,皇權也難改變,生肖文化主流屬於平民文化,具有通俗性、生活性。

時代價值

當代生肖文化呈現新特點:
十二生肖(生肖)
第一、動物利用價值的變化。生肖動物本能未改變,但實用價值,古今已大相逕庭。
第二、迷信的破除。生肖傳說大多是因科學不發達作出的想像,有的是穿鑿附會、以訛傳訛甚至騙術謊言,今已大多識破假象。
第三、民俗的式微。思想觀念的變化,舊有社會結構解體,傳統民俗失去存在基礎和威信。禁忌漸漸淡化甚至被遺忘。
時代的變遷並未使生肖文化衰亡,生肖作為春節節慶的主角反比古代有所強化。除傳統的日曆、春聯、年畫、剪紙,帶生肖的”狗年旺旺“,”猴賽雷“成時尚拜年語,各級春節聯歡晚會都不乏生肖題材,生肖文物、藝術品展覽琳琅滿目,新聞媒體爭相普及生肖知識。農曆乾支(生肖)紀年和八字論屬相,分別以正月初一和立春為歲首,兩者容易混淆,每年春節期間都引起公眾的熱議……
生肖郵票、錢幣、貴金屬成收藏新寵,名家創作生肖藝術新品,生肖民間工藝推陳出新,生肖文化在現代不斷開發創新,在創造更高經濟價值的同時,把傳統代代傳承發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