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文明
- 外文名: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開課時間:2017年春季(首次)
- 授課教師:龔克、王利華、方精雲、徐鶴等
- 類別:慕課課程、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
- 建設院校:南開大學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適應專業
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
第一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當代青年的責任 1.1學習目的 1.2為什麼要提出生態文明 1.2.1從生態危機到生態文明 1.2.2歷史地看問題 1.2.3全面地看問題 1.2.4本質地看問題 1.3什麼是生態文明? 1.3.1生態文明的概念 1.3.2生態文明的意涵 1.3.3為什麼要“尊重、保護和順應自然”? 1.4誰來建設生態文明? 1.5怎么建設生態文明? 第二章 全球環境治理與中國的責任擔當 2.1什麼是全球生態環境治理? 2.2為何進行生態環境治理? 2.3誰來治理? 2.4如何治理? 2.4.1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的原則、機制和進程 2.4.2主要國際環境會議 2.5中國何為? 第三章 守護中國文明的自然根基 3.1環境危機催生環境史學研究 3.2文明反思促進人與自然和解 3.3自然演變與中國人類和文明起源 3.4文明與環境協同演化的中國歷史 3.5歷史理性地認識當今環境問題 3.6生態文明是浴火重生的新型文明 3.6.1中國將“生態文明”納入最高國策 3.6.2中華民族的傳統生態智慧 第四章 關懷生命——中國近代以來的疫病與公共衛生 4.1前言 4.2近代以來疫病概況 4.3主要疾疫與公衛建設 4.3.1霍亂與衛生運動 4.3.2鼠疫與衛生行政 4.3.3血吸蟲病與血防運動 4.3.4新形勢下的瘟疫——愛滋病及其防控 4.4近代以來的疫病與公共衛生 4.5關懷生命:生命史學的構築 第五章 新能源、新材料革命與生態文明建設 5.1能源材料化學概述 5.2不同能源的利用方式 5.2.1煤炭和石油的利用 5.2.2核能的利用 5.2.3水電和海洋能的利用 5.2.4生物智慧型的利用 5.2.5太陽能與風能的利用 5.2.6智慧型電網和儲能技術 5.3總結 第六章 化學、環境與生態修復 6.1化學與環境 6.2環境各圈層的屬性 6.3環境中主要污染物 6.3.1重金屬&營養元素 6.3.2有機污染物(上) 6.3.3有機污染物(下) 6.4生態環境修復 | 6.5生物炭技術 第七章 綠色化學與綠色生活 7.1化學與人類是什麼關係? 7.2化學如何改變人類生活? 7.2.1“化”說《天工開物》 7.2.2“化”說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和印刷 7.2.3“化”說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指南針和火藥 7.3如何理解化學? 7.3.1被成功所埋沒的學科 7.3.2化學滋養的學科 7.3.3化學的內涵是和諧 7.4綠色化學與綠色生活如何協同? 7.4.1綠色生活的理念 7.4.2綠色化學的理念 7.4.3綠色化學和綠色生活的協同 第八章 人口——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8.1人類的發展和文明的進程 8.2人口與資源環境的關係 8.2.1世界人口發展及人口環境關係認知的演進 8.2.2中國的人口發展概況及環境問題 8.3世界和中國人口發展的未來 8.4中國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係 第九章 循環經濟 9.1引言 9.2什麼是循環經濟 9.2.1循環經濟的定義內涵與3R原則 9.2.2循環經濟的主要特徵 9.2.3循環經濟實施的三個層面 9.3城市礦產 9.4循環經濟發展的困境與出路 9.5相關概念 第十章 生態學與生態文明建設 10.1背景情況介紹 10.2全球變暖及不確定性 10.3氣候變暖的驅動因素 10.4碳排放與全球變暖 10.5碳減排的可能途徑 第十一章 生態文明建設的環境法治保障 11.1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 11.2環境法律體系 11.3環境法基本原則 11.3.1保護優先原則 11.3.2預防為主原則 11.3.3綜合治理原則 11.3.4公眾參與原則 11.3.5損害擔責原則 11.4新環保法的特點 第十二章 留住田園風光——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12.1鄉村的由來及其生態境遇 12.1.1局部性的鄉村生態問題 12.1.2系統性的鄉村生態災難 12.1.3鄉村的生態修復 12.2近代工礦業的鄉村生態代價 12.3現代工業三廢污染與農業面源污染 12.4城鎮化大潮下的鄉村生態 12.4.1村莊的變化 12.4.2當前村莊面臨的生態問題 |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授課教師 | 學時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7春夏 | 龔克、王利華、方精雲、徐鶴、吳志成、陳軍、曹幸穗、原新、余新忠、孫紅文、楊光明、史學瀛 | 30學時 | 3759人 |
第2次開課 | 2017秋冬 | 32學時 | 10564人 | |
第3次開課 | 2018春夏 | 54961人 | ||
第4次開課 | 2018暑假 | 1163人 | ||
第5次開課 | 2018秋冬 | 36046人 | ||
第6次開課 | 2019春夏 | 34468人 | ||
第7次開課 | 2019秋冬 | 31518人 | ||
第8次開課 | 2020春夏 | 57181人 | ||
第9次開課 | 2020秋冬 | 44686人 | ||
第10次開課 | 2021春夏 | 55353人 | ||
第11次開課 | 2021秋冬 | 待定 |
課程特色
教學計畫
內容主題 | 計畫內容 |
---|---|
生態文明建設與當代青年的責任 | 該章梳理了中國生態文明從概念提出到具體踐行的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意在強調人類正在從生態危機中覺醒,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的必然選擇,這個選擇應該是所有人類成員應有的公德和文化自覺。 |
全球環境治理與中國的責任擔當 | 伴隨人類社會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深入發展,環境污染和生態危機不斷加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刻不容緩。當前,國家、國際組織、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個人等不同行為體共同形成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多層治理”結構,展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全球生態環境治理進程。而作為地球的一員和全球負責任大國,中國有能力也有義務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髮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
守護中國文明的自然根基 | 主要從歷史角度,講解中國文明與環境的長期關係,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偉大意義,與大家一起共同思考:中國文明是在怎樣的自然環境中誕生的?何以能夠綿延5000年而不曾中斷?未來能否長期“可持續發展”?在漫長文明歷史進程中,中國自然環境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如何歷史理性地認識當前的環境生態問題?中華民族的傳統生態智慧具有怎樣的現實價值?為什麼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最高國策的國家?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怎樣的內在動力和世界意義? |
關懷生命——中國近代以來的疫病與公共衛生 | 主要通過對近代以來疫病與公共衛生髮展之間關係的梳理和分析,來表明疫病與公共衛生社會文化屬性。由此引申到與此密切相關的環境問題,認為,無論是疾病、健康還是環境問題,都不是單純的生物性或自然性問題,而是由生命全方面介入而形成的。關懷生命,就是要有真正的生命意識,將複雜多元而文化的生命作為認識和探究問題出發點和歸宿,更文化和更歷史地認識和探究健康與環境問題。 |
新能源、新材料革命與生態文明建設 | 能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社會所使用的能源也在不斷發展。經濟成長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迫切需要實現發展模式的改變,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有效破解能源、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問題的時代抉擇。該章概述了能源、材料、化學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係,以及能源材料化學與新能源革命引領戰略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 |
化學、環境與生態修復 | 該章介紹了化學與環境的關係,化學品為人類帶來福祉,但是如果人們過渡依賴化學品,在化學品生產、使用和廢棄過程中的不當行為,使化學品成為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有效控制化學品污染,必須要了解化學品進入環境後的遷移轉化等歸趨過程及其對生態與人體健康帶來的風險。環境介質及有害化學品是污染物環境過程的兩個核心要素,因此該章介紹了環境介質的基本屬性,按照不同結構類別介紹了有害化學品的性質及主要歸趨。最後,該章介紹了受污染環境生態修復的原則和主要技術,重點介紹了生物炭技術。 |
綠色化學與綠色生活 | 不斷創造出有用新物質的化學,改變著世界,推動社會文明和進步。人類無可迴避地對它形成了終生依賴,因為人們都是化學品,生活在化學世界裡。人們都知道事物有兩面性,人類對化學的過渡和違規依賴,不僅疊加放大了化學的負面,而且掩蓋了化學的真實正面。化學基於:和諧、友善,追求:富強、文明,本質內涵是和諧。綠色化學的目標是努力把自身的負面降到最低,綠色生活的目標是適量規範對化學的依賴,兩者相向協同。在人類生態文明前進的航船上,綠色化學如同發動機,綠色生活就是舵。 |
人口——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 可持續發展的本質是既要滿足當代人發展需求,又不危及後代滿足他們發展需求能力的發展模式。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構成了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整體中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整體的協調運轉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人是這個整體中最能動的因素,人口是核心關鍵要素,人口數量和結構的變化以及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會引發包括環境資源、經濟狀況、社會變動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可持續發展要求人類根據地球生態條件決定和改變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方式。 |
循環經濟 | 傳統的經濟模式一方面極大的豐富了物資,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地球資源短缺,生態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需要探索既能保證經濟發展又不會消耗資源與環境的發展模式。循環經濟的理念順應而生。 |
生態學與生態文明建設 | 該章對全球變暖及其與碳排放的關係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得出如下觀點和結論: (1) 全球變暖是客觀事實, 但全球升溫多少仍存在不確定性;(2)人類活動和自然因素共同影響著氣候變化,但其相對貢獻量難以量化; (3)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認為CO2 等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但學術界對此有異議, 因為作用於溫度變化的自然和人為機制並不十分明確。因此,人類需要加強對這些不確定性的研究。 |
生態文明建設的環境法治保障 | 可持續發展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中國的發展理念提出科學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環境法律體系的有力支撐。環境法律體系是指以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所形成的一些列環境法律規範的總稱。中國環保法規定了5項基本原則。即: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體現了中國環保工作的基本方針和在立法、執法和司法中應遵循的基本準則。環保法具有基礎性法律地位;體現理念和制度的創新;實現了對環保主體的全覆蓋;加大了政府的環保責任;規定了重點區域、流域的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大幅提高環境違法成本,加大行政執法力度。 |
留住田園風光——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 該章主要論述傳統鄉村生態的歷史觀,從歷史發展演變的角度觀察傳統鄉村生態的受損、修復與最佳化的過程。在生態問題上,不能厚古薄今。傳統鄉村也有生態問題,有時甚至很慘烈。比如,嚴重旱澇蝗災害,烈性傳染病流行,過度開墾荒山濕地,等等。近代城市工商業的發展,中國社會逐漸形成了城鄉二元結構,產生了不平等的城鄉關係。鄉村的生態環境開始惡化。近代鄉村為工商文明所付出的代價,遠不止環境層面的生態損害,還包括社會層面的生態危害。例如,戰爭破壞,金融枯竭,經濟危機,精英離村,都直接轉嫁到農民身上。中國正在經歷劇烈的社會轉型,古老的鄉村正在經歷重組和重建。當人們所認知的生態環境問題被逐步克服消除之後,新的鄉村生態問題又浮現出來。例如,“少子老齡化”日益突顯,“棄耕撂荒”日益嚴重,“浮懸化群體”日益增多,等等。生態問題的本質是人的問題,時代的問題。生態問題永遠伴隨人類而存在。 |
教學目標
考核標準
單項類目名稱 | 卷面分 | 單項滿分 |
---|---|---|
第一章 單元測試 | 20 | 0.8 |
第二章 單元測試 | 20 | 0.8 |
第三章 單元測試 | 20 | 0.8 |
第四章 單元測試 | 26 | 1.0 |
第五章 單元測試 | 20 | 0.8 |
第六章 單元測試 | 24 | 0.9 |
第七章 單元測試 | 20 | 0.8 |
第八章 單元測試 | 20 | 0.8 |
第九章 單元測試 | 20 | 0.8 |
第十章 單元測試 | 20 | 0.8 |
第十一章 單元測試 | 26 | 1.0 |
第十二章 單元測試 | 20 | 0.7 |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
單項類目名稱 | 單項滿分 |
---|---|
生態文明與人類可持續發展——國情、世情與挑戰 | 5.0 |
生態文明建設與共同責任擔當——政府、社會和個人 | 5.0 |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5.0 |
知行合一”精神與生態文明品格——思想、知識和行動 | 5.0 |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