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非遺,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打造的宣傳片,於2022年1月上線。
甘肅非遺採用紀實和唯美的視聽語言,呈現了甘肅省非遺系統性保護工作的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非遺
- 發布日期:2022年1月
甘肅非遺,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打造的宣傳片,於2022年1月上線。
甘肅非遺採用紀實和唯美的視聽語言,呈現了甘肅省非遺系統性保護工作的成果。
刺繡,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傳統美術,甘肅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兩當縣文化館。歷史淵源 刺繡又叫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產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
甘肅非遺,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打造的宣傳片,於2022年1月上線。甘肅非遺採用紀實和唯美的視聽語言,呈現了甘肅省非遺系統性保護工作的成果。播出時間 2022年1月31日,甘肅非遺上線,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打造。背景介紹 甘肅非遺採用紀實和...
傳說,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傳統民間文學,甘肅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酒泉市肅州區文化館。體裁沿革 西部的高山雪原,戈壁流沙冶煉出了這裡人民粗獷豪放、淳樸憨厚的性格,造就了他們不怕苦不怕死,敢於和大自然鬥爭,...
雕塑,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傳統美術,甘肅省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酒泉市肅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聯,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當人類還生活在天然岩洞中...
秦州小曲,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曲藝,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秦州小曲是在農村黑社火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曲藝文化,比秦腔、眉戶的歷史要早。據《天水戲曲志》記載,創建時間...
旱船,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傳統舞蹈,甘肅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酒泉市肅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成立研究機構,設立非遺館、專門展室,研究、展示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建設和合理利用現有公共文化設施,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體驗設施體系。鼓勵社會力量興...
宕昌羌儺舞,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傳統舞蹈,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宕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歷史淵源 宕昌羌儺舞又稱“腦後吼”和“木家藏族兇猛舞”,是藏族苯教祭祀活 動中的舞蹈,是儺文化的一種。儺舞是...
故事,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傳統民間文學,甘肅省市(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酒泉市肅州區文化館。典範作品 本書中的《劉海遇狐仙》、《九頭妖魔》、《老牛破車結疙瘩繩》等篇,講述的是發生在祁連山、三危山裡的幾個...
甘谷磚雕,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傳統技藝,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谷縣文化館 。磚雕,俗稱“花雕”,是一種獨特的牆壁裝飾,它以磚為材料,不憑丹青,不借金玉,運用能工巧匠的雙手,在樸實無華的磚牆上,刻出豐富...
隴劇原名隴東道情,是甘肅省獨有傳統戲曲藝術。起源於漢代的道情說唱,唐宋時期由宮廷走向民間。紮根於隴東的漁鼓道情,逐漸吸收了當地民間音樂營養,增加二股弦等樂器,衍化為皮影唱腔音樂。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為隴劇。簡介 隴劇...
非遺信息 遺產級別:甘肅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文號:甘政發〔2008〕43號 批准日期:2008年6月13日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序號:13 遺產編號:Ⅲ—1 項目名稱:慶城徒手秧歌 申報單位: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
甘谷宮燈,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傳統技藝,甘肅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谷縣文化館。歷史淵源 宮燈,本來屬於宮廷文化,因最早在宮闈使用而得名,傳入民間後又成為民俗文化的組成部分。宮燈,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獨具特色的...
2022年5月18日,甘肅省平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條街揭牌。主要展館 平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條街,布設展館17間、院落1處,總建築面積2322㎡,已入駐了平涼市戲曲博物館、楊凱麵塑、劉建國安口窯文獻及民藝展館等10個具有代表性的非遺展館...
蘭州手工制陶技藝,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傳統技藝,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陶藝是現代對觀賞性陶器的一種稱謂,它是陶器的一個分支。國外在很久遠的年代就把陶藝作為一種觀賞器而...
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北濱河中路450號,是2009年5月8日設立的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據2022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舉辦展覽1個,開展教育活動56次,參觀人數35.2萬人次。發展歷程 2023年8月7日起,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