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裕固族史話

甘肅裕固族史話

《甘肅裕固族史話》內容簡介:中國人有句老話,叫作“家和萬事興”,這是一種民間智慧,一種寶貴的經驗。昆仲比肩,力可支傾扶危;兄弟鬩牆,則微隙釀成災禍。和諧形成合力,團結就是生產力。為使人們系統地了解甘肅現存的各個少數民族的曲折來路與現狀,習俗與文化,人物與秉性,增加各民族人民之間的彼此知解。作者策劃了《甘肅裕固族史話》,對甘肅省中裕固族的歷史作了介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裕固族史話
  • 書名:甘肅裕固族史話
  • 出版社:甘肅文化出版社
  • 頁數:201頁
  • 開本:16
  • 作者:張志純
  •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146629
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圖書目錄

裕固家園
裕固族梗概
裕固族的分布
自然資源遍布肅南
多民族聚居的皇城草原
滄桑變遷
最早的堯乎爾
堯乎爾兀魯斯的滅亡和堯乎爾人的大舉遷徙
甘州回鶻的興亡
早期的西拉堯乎爾人
蒙元時期的西拉堯乎爾
西拉堯乎爾在列強之間
西拉堯乎爾人的故鄉
明代的西拉堯乎爾
清代的西拉堯乎爾
清代、民國時期的西拉堯乎爾氏族和部落
西拉堯乎爾人和他們的大頭目
堯乎爾大頭目的祖譜和歷代傳承
新來的流亡者
馬步芳集團統治下的西拉堯乎爾
燦爛文化
河西回鶻文化與古文獻
裕固族與匈牙利文化
裕固族語言
裕固族語言的兩次教育試驗
裕固族諺語
裕固族民歌
裕固族歌舞
裕固族教育
裕固族的寺院
古今人物
洛藏亞拜和智華加木參活佛
裕固族現代學校教育的創始人顧嘉堪布
裕固族個人辦學第一人安立福
挽救紅軍的拉爾楞與沼柯爾什吉
裕固族的優秀人才
風俗民情
裕固族宗教和信仰
裕固族服飾
裕固族獨特的居住方式
風味獨特的飲食
裕固族的四月齋會
獨具一格的裕固族喪葬
藏傳佛教影響下的裕固族天葬儀式
裕固族的姓氏淵源和家庭
鹿產品走四方
裕固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傳說故事
朵爾吉汗和額爾德尼諾彥
裕固族民間故事
裕固族神話
裕固族傳說
裕固族與兄弟民族
後記

文摘

最早的堯乎爾
2400多年前,在遙遠的亞洲草原上,第一次出現了“堯乎爾”這個名稱。和其他民族一樣,嚴格意義上的堯乎爾(回鶻)人興起以前就早已有了堯乎爾人民。
在阿爾泰群山之旁,有一片遼闊平緩的大草原。這裡有成片的白樺林和崎嶇蜿蜒的額爾齊斯河,還有葉尼塞河和泰加森林。這裡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溫和,水草豐美,是遊牧民族最理想的駐牧地。西邊有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也就是蒙古人叫做“薩日德格”的山脈。東邊有貝加爾湖、色楞格河以及迤東至興安嶺和阿穆爾河(黑龍江)的廣闊草原。亞歐草原東部的這一片廣袤大地在今天稱之為蒙古高原、南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從公元前起,這裡就是遊牧文明的搖籃,是遊牧民的最佳匯聚地,也是東西方的交通樞紐。
這一片亞歐草原中部的大地,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牧人。他們趕著自己成群的馬、牛和羊,經過多年的漂泊流浪。終於在這裡安頓下來。他們中間有黑頭髮黃皮膚的人,也有金髮碧眼的人。他們操著迥然不同的語言走到了一起。
在堯乎爾民間,流傳著這樣一段美妙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場戰爭後。堯乎爾人的祖先只剩下不多的一些人。他們在遷徙流浪的途中,迷失在一片寒冷黑暗的大森林中,飢鋨和寒冷不斷吞噬他們的生命。有一天拂曉,人們聽到一陣像唱歌般美妙悅耳的聲音,而後一片藍光照在這群衣衫襤褸的人們身上。大家驚奇地看見一匹蒼毛蒼鬃的大公狼站在前方,人們紛紛頂禮膜拜,祈禱說:“黑鬍子舅舅,威嚴的舅舅,我們的草原被人占了,我們的冬窩子著火了。黑鬍子舅舅,威嚴的舅舅,請帶我們走吧,快帶我們走吧……”跟著蒼狼,人們走出了那個可怕的地方,戰勝了圍追堵截的敵人,又從山崗到平原,從平原到森林,走了許多年。最後終於到達那個只有傳說中才有的友愛祥和、永不貧困的草原。但後來堯乎爾人還是失去了那片美好的草原而到處流浪。堯乎爾老人說,再過若干年以後,等到他們孫子的孫子時,蒼狼還會出現,到那時,所有的堯乎爾人都會身不由己地集結起來跟隨蒼狼走,最終會走到另一個富饒的草原上,永享美好和幸福。
蒼狼在堯乎爾人的心目中是神聖的,人們一般很少對蒼狼直呼其名,而習慣尊稱“哈拉·薩哈勒圖·那俄其”或“哈拉薩哈勒圖達嘎”(均為“黑鬍子舅舅”之意)。相傳,堯乎爾人是白唇鹿和蒼狼的後裔,所以叫狼為舅舅。
許多年過去了,在漫長的遊牧生活中,這個遊牧民族和匈奴、柔然、突厥、塞種等各族以及已不知其名的部族相互融合,慢慢變得分不出你我了。他們看見自己和鄰居夥伴都一樣了,大家都能聽懂各個部落的語言。他們共同遊牧、狩獵、出征,有很強的凝聚力。於是,這些人開始自稱“堯乎爾”。一般認為“堯乎爾”是突厥語,其意有幾種:一是“粘結、凝固、收攏、摻雜、混合”之意;二是“聯合”之意;三是“文化、智慧”之意。還有人認為“堯乎爾”一詞源於蒙古語“森林”和“人民”。合在一起就是“森林百姓”或“林中的人”之意。堯乎爾與維吾爾是同一個名詞,是後來突厥語的方言造成了誤差,最古老的讀音應該是“堯乎爾”。“堯乎爾”這個名稱最初是一個政治的而不是種族的名稱,這個名稱的用法和意義因時因地而有變化。早在公元前5世紀以前,堯乎爾人的祖先就已進入奴隸社會。
在匈奴帝國時代,最早的堯乎爾人屬於匈奴人的一個部落。匈奴主體部分西遷後,他們又屬於柔然汗國。這些操蒙古語和突厥語的匈奴人和柔然人,早在公元前就用他們的血汗結束了蒙古高原的奴隸社會。歲月流逝,蒙古高原因草原遊牧的需要,形成了一種規模大、人數多、易集中的生產體制。在這種生產體制下逐漸形成遊牧民族特有的外向型文化,伴隨的是一種極開放的、天馬行空般的大精神、大氣概。堯乎爾人和其他遊牧民族的祖先們,為相繼而起的各遊牧民族創造了充分的精神條件。當匈奴人、柔然人開始大部分不斷滾滾西遷,飲馬多瑙河、萊茵河和波河時,部分堯乎爾人的部落也一同西遷了。但大部分堯乎爾人仍然留居在蒙古高原。這個時候,堯乎爾人也隨匈奴人進入了文明時代。
匈奴人和柔然人西遷後,留居在蒙古高原的突厥人成立了突厥汗國。當時,突厥可汗是蒙古高原所有民族的最高領袖。“突厥”是蒙古語,意為“強大”。突厥也是個廣泛的概念,凡是操突厥語的都是突厥人。古代的突厥汗國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草原帝國。
在寒帶草原伴隨著雨雪風暴的艱辛遊牧生活,造就了堯乎爾人強健的身體和勇猛無畏的氣魄。他們不論男女。個個都是技藝精湛的騎手和射手,他們是一群自由自在的戰士、牧人和獵人。他們整日與飛禽猛獸為鄰,豢養鹿、牛、山羊、綿羊。馴養烈馬,還有狼崽和虎崽。他們的頭腦充滿聰慧,善於接受新的知識。在夏營地悠閒的季節里,他們沐浴著陽光,喝著馬奶子和白樺樹汁(即“樹奶子”)。在岩石上作畫,創作了很多詩歌和歌曲。這是他們對藝術的最初貢獻。他們和從前的匈奴人、柔然人和突厥人一樣,習俗、服飾、相貌也是大同小異。突厥汗國時代,絕大多數堯乎爾人講著流利的突厥語。後來,長城以南的中原王朝得知堯乎爾這一民族後,就譯為“回紇”、“回鶻”,後來又譯為“畏兀兒”等。
堯乎爾與同一種族的突厥統治者並不十分融洽,他們常常在自己的地盤上進攻突厥統治者。當時就有一小部分堯乎爾人向西南遷徙到唐古特人(藏族人、羌族人等)的草地,即祁連山南北麓。這是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批遷徙到祁連山的堯乎爾人。他們後來都融入到當地的唐古特人中,唐古特人稱他們為“霍兒”。在古代,“霍兒”是唐古特人對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的泛稱。
一度非常強大的突厥汗國,後來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對於這個使西邊的拜占庭、波斯和東邊的隋朝戰慄不已的草原帝國,隋朝沒有對它發動戰爭,而是暗中支持突厥汗國境內的堯乎爾人反叛。後來,隋朝滅亡,唐太宗和遊牧於阿爾泰山周圍的堯乎爾結盟進攻突厥。突厥汗國曾一度中興強盛,但在內部長期的顛覆和外部的不斷進攻下,這個曾使半個亞洲無力抵禦的草原帝國終於衰落下去了。然後,唐朝用吸收的突厥兵丁進攻中亞印歐種的塞種牧人。
堯乎爾人在鄂爾渾河畔的哈拉和林建立了兀魯斯政治中心,主要由九個大部落和眾多的小部落組成。其中藥落葛部落最強大,總是立於不敗之地,所以首領多出自這個部落。關於堯乎爾人最早的首領和可汗,堯乎爾的傳說《九個兄弟》中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北方。堯乎爾有一片美麗的草原,那裡有一條大河,一座高山和一個巨大的湖泊。在大河、高山和湖泊之間,有一片美麗的白樺林。有一天,從天而降的彩虹纏繞著一棵最美麗的白樺樹。許多日子過去了,這棵美麗的白樺樹身漸漸粗壯,像妊娠的女子。九個月後樹身開裂,從裡面走出九個嬰兒。這九個嬰兒在白樺林中吮吸著白樺樹汁漸漸長大了,於是就住在樺樹皮製的房屋裡,在荒原上以獵捕野獸為生,餓了吃獸肉,渴了喝白樺汁。九個兄弟剽悍勇敢、智慧超人,最小的弟弟最為出眾。後來,這九個兄弟都做了堯乎爾諾彥(首領),最小的弟弟當上了堯乎爾可汗。人們尊稱他為“博格達汗”。博格達汗和他的人民都喜歡喝白樺汁,所以堯乎爾人素稱白樺樹汁為“生命之汁”和“樹奶子”。叫做“豪斯”或“豪麗達斯”的白樺樹,也是堯乎爾人愛情的象徵。堯乎爾人的故鄉鄂爾渾就是以白樺樹和西伯利亞杉眾多而聞名。堯乎爾博格達汗的後代做了500年可汗,共傳位40餘代。
堯乎爾人和他們的祖輩一樣,對一些大國和強大的部族採取稱臣納貢的戰略,從而贏得這些國家和部族的支持,既加強了貿易往來,也遏止了強國的進攻。到公元744年的一天,有一個名叫骨力裴羅的藥落葛部的人當上了可汗。他率領堯乎爾人徹底推翻了突厥人的統治。突厥汗國崩潰,大量的突厥人西遷中亞和西亞。骨力裴羅號為“骨咄祿闕毗伽可汗”(意為“聖神的極賢明智慧”)。堯乎爾人的政治中心在今蒙古國的阿日杭蓋(北杭蓋)一帶的哈拉和林。阿日杭蓋與鄂爾渾河一帶是亞歐大草原上一個最神奇最偉大的地方。從匈奴到成吉思汗的數千年里,各族遊牧部落都曾經在這裡建立統率遊牧部族的首府。傳說遊牧人住在這個“神聖的多樹木和河水”的草原上,永遠也不會貧困。而堯乎爾人中則傳說,大地女神“於都斤,額客”就住在杭蓋山和鄂爾渾河彎曲處。
745年春的一天,骨咄祿闕毗伽可汗率領輕騎兵突襲了突厥統治者的最後一個營地,殺掉了突厥可汗。突厥的統治告終,堯乎爾兀魯斯建立。“堯乎爾兀魯斯”意為“堯乎爾人的國家”,即“回鶻汗國”。堯乎爾兀魯斯的政權組織,主要沿用了匈奴、柔然和突厥的制度。從此,突厥族的堯乎爾人獲得了解放,並雄踞中亞草原數百年。不過,這只是在蒙古高原霸權爭奪中,後一個突厥政權代替了前一個突厥政權,人民之間是有親屬關係的。堯乎爾兀魯斯擁有了突厥汗國所有的土地和草原,很多突厥汗國時代的牧主和王公們又做了堯乎爾兀魯斯的顯貴,很多牧民也還是突厥部眾。
古代堯乎爾人是純粹的遊牧民族,很多生活習俗與今天的堯乎爾人不同。他們主要吃羊肉,其次是牛肉、馬肉和駱駝肉。他們最喜歡喝的是馬奶子酒,叫做“胡迷斯”或“其格”。而最上乘的馬奶叫做“哈拉克莫斯”,即“黑馬奶”。其次,他們還喜歡喝白樺樹汁,即“樹奶子”。他們也常吃野味,所以狩獵在日常經濟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代堯乎爾可汗的帳幕是白色圓形的,非常華麗。普通牧民住的也是圓形氈房。這種氈房就是現在蒙古包的前身。在古代堯乎爾人的營地上,他們的帳篷也總是圍成一個大圓圈。

後記

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甘肅少數民族史話》叢書終於面世了。有一些幕後的情況,尚需交待幾句。
作為西北地區的出版工作者,我們深知民族團結、大局穩定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該為此做點什麼,為此才策劃了這套叢書。本叢書的啟動,得到了甘肅省新聞出版局局長張余勝,原省局副局長、現任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管鈺年,省局副局長李玉政、袁愛華四位領導同志的熱情支持。他們或親任總主編、撰寫總序,給予編輯思想上的指導,或肯定這套叢書在普及民族知識、佐助安定團結大局方面的價值,或支持這套叢書在甘肅“農家書屋”中推廣,深入千家萬戶。沒有他們的鼎力相助,這套叢書是很難成功出版發行的。
甘肅文化出版社社長謝國西是本叢書的策劃者。他提出了選題。構想了各分冊的布局,提出各分冊作者統由本民族學者擔任,以避免以往此類圖書總是隱隱存在大漢族視角之弊病的想法,並全面主持了叢書的版式設計、出版、發行諸項工作。他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精細縝密的謀劃能力,經驗豐富的組織協調能力,使這套叢書的運作得以有條有理的平穩推進,終於如期出版。作為助手和叢書計畫的執45-者,副社長管衛中具體做了各分冊作者遴選、內容布局設計,學術和文字、結構把關乃至大量的改稿工作。編輯部主任原彥平擔負了繁重的編輯工作。特別是,本叢書涉及眾多的民族、宗教、歷史問題,編輯人員高度負責,查閱核對。稿成後又請甘肅省民委有關專家審讀,並按所提意見作了認真修改。對各冊文稿的結構、文字,編輯人員作了大量的修改。有些書稿三易其稿,始告完成。文化社副總編車滿寶參與了本叢書的策劃。副社長王奕承擔了繁複細碎的出版程式安排和發45---協調工作。副總編溫雅莉承擔了叢書版式設計聯絡工作。編輯陶偉、杜軍輝等人以篦子梳頭般的精細完成了書稿的編校工作。
這套叢書的完成,與諸位作者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甘肅藏族史話》的作者喬高才讓同志在撰稿期間發現身患危症。他心懷一點信念,抱病日夜寫作,終於完成書稿。《甘肅蒙古族史話》的作者任文軍同志在寫作書稿過程中家庭遭遇重大變故。他懷著巨大哀痛堅持完成了書稿,且質量相當優異。
在《甘肅藏族史話》的編寫過程中,牛繼榮等同志提供了精美的圖片,謹致謝忱!
甘肅少數民族史話叢書編委員會
二○○九年八月二十日

序言

在甘肅四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兩千六百多萬各族人民。其中,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就有回、藏、蒙古、裕固、東鄉、保全、撒拉、哈薩克等八個民族。他們主要散布在河湟流域和祁連山的懷抱里。甘肅這片狹長的土地,無論富饒還是貧瘠,都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從歷史上看,古代的甘肅更是一個多民族聚居、活動的地區。早在商周時期,在涇河流域、渭河上游地區,即今天的慶陽、平涼和天水、定西一帶,散居著上百個大大小小的戎族部落。由於戎族遍布,古代的甘肅被稱為“西戎之地”。這些戎族人是如此的強悍,他們不僅一度攻滅過居住在今禮縣東部的贏秦先祖大駱之族,而且常常襲擾乃至圍攻西周王朝的首都鎬京,迫使周王朝東遷洛陽。大約在同一時期,在河湟及白龍江、洮河流域,還散居著眾多的羌族部落,統稱“西羌”。在白龍江、西漢水流域,還有為數不少的氐人部落。這些氐羌部落有的向西南部遷徙,衍化為如今的彝族和西南其他少數民族;有的西遷,與青藏高原上的土著人融合,形成吐蕃族,再後來演變為藏族。而在湖澤星布、綠草連天的河西走廊,先秦時期有一個名叫月氏的遊牧民族,“控弦者可一二十萬”,強盛時它連匈奴都不放在眼裡。在它的西邊,還有一個名叫烏孫的民族,實力也不可小覷。到了金甌破碎的五胡十六國時期,氐族豪酋苻健、呂光、楊氏家族甚至建立過強大的前秦、後涼以及仇池國,羌族豪酋姚萇等人建立過後秦及宕昌國。同一時期,從蒙古高原南遷的鮮卑族人在今甘肅中西部地區先後建立了西秦國和南涼國,匈奴人的後裔盧水胡人在河西中部建立過北涼國。可以說,十六國時期的甘肅地區,是諸少數民族競相雄起、放馬逐鹿的遼闊舞台。迨至唐代,河西地區一度被咄咄東進的吐蕃國占據。“安史之亂”尚未完全平息,趁虛而入的吐蕃軍隊甚至占據了隴右大片地區。兩宋時期,甘肅地區曾先後為遼、金、夏所控制和分割。再後來,蒙古大軍席捲中國北方,甘肅地區被先期占領,成為蒙古大軍南下滅宋的橋頭堡……也就是說,在數百年的時間裡,甘肅地區曾經是吐蕃、契丹、女真、党項羌、蒙古人先後統治的地盤。而就在蒙古西征鐵騎東歸之時,大批的西亞、中亞的工匠、商賈被挾帶到甘肅以及內地,於是,有兩三個新的民族——回族、東鄉族、保全族——正在鐵馬奔騰的風煙中悄悄孕育、形成。這些進入中國的各類色目人沒有料到,在度過了一段和順的時光之後,接踵而來的清代,等待他們的竟是腥風血雨,無盡的苦難……
三千多年過去了,當年先後生息在甘肅大地上的古老民族們,有的遠徙他方,衍變成了異國子民,如月氏族、匈奴族;有的遠徙後融入他族,成了中國邊疆土地上新的民族,如烏孫人後來與塞種、突厥語部落、蒙古語部落等融匯,衍變為哈薩克族;有的綿延至今,成了中華諸族中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如藏族和蒙古族;也有的曾經逞雄一時的民族,從歷史舞台上消失,只留下細若遊絲的一點孑遺,如氐族、羌族、鮮卑族、突厥族、党項羌族;還有些新生的民族,成了今天我們中華民族大聚落中的重要成員,如回族、東鄉族、保全族、撒拉族……
各民族消長、衍變、萌生的過程是如此的複雜而漫長,這些過程又因為缺乏翔實的記載而撲朔迷離,煞費躊躇。儘管如此,今天我們在回眸其各自的來路的時候,仍然能深深地感覺到,每個民族的生存史,都無一例外的極其艱難,都伴隨著無數次饑饉、瘟疫,特別是內外部戰爭、高壓統治、屠殺、陰謀的嚴重威脅,有時候往往是滅頂之災。有不少小民族能夠存活至今,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奇蹟。正因為如此,我們各個民族之間,才應該互相了解,彼此理解、珍惜、援助,而不宜囿於偏見、誤解、怨懟,兄弟閱牆,骨肉生隙。
中國的官方史籍,總是給人這樣的印象:中國人的大半部歷史,似乎就是世居中原和東部的華夏族與北方周邊諸少數民族之間拉鋸式的爭鬥史,“胡”漢之間的相互奴役史。在我看來,這種多半出自“華夷”觀念很深、中央政權本位意識濃重的漢族史家之手的史書,也許忽略了歷史的另一面,另外一些歷史細節:“胡”漢之間並不都是戰爭,在比爭戰更為綿長的和平時期,中華各民族之間,同為黃種人,同居一塊大陸,同頂一片藍天,繁衍生息,創造文明,血脈是息息相通的。倘非如此。何來文化的融合,文明的相互汲取與影響,各民族的共同進化?特別是在未載入史籍的民間,各族百姓之間的相互救助、相濡以沫,實在是頗為動人的。我這裡拈舉一例:原居富饒美麗的同仁地區的保全族人,因宗教衝突、民族仇殺而面臨滅頂之災之時,先是受到藏族浪加部落的冒險接應、救助與護送,助其脫險:隨後保全人舉族東遷,在痛失家園、居無定所之時,是循化撒拉族人把他們接進了自己的家院,循化成了他們臨時的家園。箇中殷殷深情,至今令人動容。不光是在民間,即便是在官方史籍的縫隙中,我們也能聽出另一種琴瑟之音:漢家威震天下之時,曾有細君公主、解憂公主、馮嫽、王昭君這樣的纖柔大義女子,遠嫁烏孫昆莫或匈奴單于,而匈奴王之子金日碑也曾成為漢廷一代名臣。隋唐皇室本有“胡人”血統,鮮卑族獨孤氏、長孫氏女子嫁與楊、李兒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遠赴吐蕃成親,原算不得曠古奇聞,雖然這些女中丈夫的勇氣至今令人敬慕。更有元狩、開元盛世,匯八方華彩風流,開一代大國風氣:絲綢路上,胡商與漢使同行,橐駝共驪馬馳驅;華清官里,胡姬與唐娃同舞,羌笛與編鐘齊鳴。華袞左衽,歡飲一堂;霓裳胡旋,矚目萬眾。牛羊好,莊稼亦好;情誼長,和平乃長。特別是在中華民族面臨危境之時,各族兒女爭相挎箭跨馬,共赴國難。“安史之亂”爆發之際,各路勤王大軍中,每每閃現各族“胡帥”、“胡軍”的身影;八國聯軍入侵之時,以回民為主的甘軍將士奮戰京津,浴血沙場;日寇侵占我中華半壁江山之時,西北軍馬鴻賓部、馬彪部憤然出擊,血戰察哈爾、淮陽,殺得鬼子人仰馬翻,多少白帽健兒血灑黃土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作“家和萬事興”,這是一種民間智慧,一種寶貴的經驗。昆仲比肩,力可支傾扶危;兄弟鬩牆,則微隙釀成災禍。和諧形成合力,團結就是生產力。因些許齟齬而生積怨,忘大局而執瑣屑,此非君子、智者所為也。今天的世界,已非昔日動輒刀兵相向的莽夫時代;和睦相處,相互尊重,挽臂前行,共創美好的未來,已成全人類之共識與大勢。我中華諸族,豈可仍作一莽夫乎!
甘肅是中國邊地之一隅,甘肅諸民族的歷史是中國少數民族史的重要篇章。並且,如所周知,裕固、東鄉、保全三族,為甘肅所獨有。而在回族的歷史上,諸如創立伊斯蘭教門宦制度,遭受清廷重壓而進行反抗等重大事件,皆發生在甘肅。可見甘肅諸族在我國少數民族史上的重要性。為使人們系統地了解甘肅現存的各個少數民族的曲折來路與現狀,習俗與文化,人物與秉性,增加各民族人民之間的彼此知解。我們策劃了這套《甘肅少數民族史話》叢書。為避免其他民族作者的隔膜,我們儘量邀請了本民族學者擔任撰稿。經過作者與編者兩年多的艱苦努力,這套叢書終於面世。祈願這套通俗化的學術讀物能夠受到各族讀者的認可與喜歡。
些許感想。權為序。
二○○九牟初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