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灌木狀草本。主根木質,垂直,側根多;根狀莖稍粗,木質,直徑0.5-1厘米。莖多數或少數,常成小叢,下部木質,上部草質,高18-30(-40)厘米,具細棱,棕褐色或黃褐色,分枝長3-8厘米;莖、枝、葉兩面及總苞片背面初時被灰白色微柔毛,後脫落無毛或近無毛。
半灌木狀草本。主根木質,垂直,側根多;根狀莖稍粗,木質,直徑0.5-1厘米。莖多數或少數,常成小叢,下部木質,上部草質,高18-30(-40)厘米,具細棱,棕褐色或黃褐色,分枝長3-8厘米;莖、枝、葉兩面及總苞片背面初時被灰白色微柔毛,後脫落無毛或近無毛。
短,先端膨大,2裂,不叉開。果:瘦果小,倒卵形,具細縱紋。花果期:8-10月。生長環境 生長於乾旱坡地、黃土高原、路旁等。分布範圍 分布於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模式標本采自甘肅。
形態特徵 與原變種甘肅蒿(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頭狀花序細小,直徑1(-1.5)毫米,梗長3-5毫米;雌花1-2朵;兩性花2-5朵。生長環境 生長於戈壁及荒漠邊緣。分布範圍 分布於內蒙古南部(烏蘭察布盟);模式標本采自內蒙古。
產於中國的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模式標本采自甘肅省。變種 小甘肅蒿(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頭狀花序細小,直徑1(-1.5)毫米,梗長3-5毫米;雌花1-2朵...
甘肅南牡蒿(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植株矮小,高僅10-30厘米 南牡蒿(原變種)圖版32:1-9 var. eriopoda 多年生草本。主根明顯,粗短、側根多;根狀莖稍粗短,肥厚,常成短圓柱狀,直徑5-8毫米,直立或斜向上,常有短...
路旁和洪積扇地區,在鹽漬化草甸附近及微鹽漬化的土壤上也見生長。分布範圍 產自內蒙古(西部)、甘肅(西北部)及新疆;蒙古及蘇聯(西伯利亞、中亞東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主要價值 含揮髮油及生物鹼。牧區作牲畜的飼料。
小甘肅蒿(Artemisia gansuensis),菊科,蒿屬的一種植物。產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生於乾旱坡地、黃土高原、路旁等。模式標本采自甘肅。形態特徵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頭狀花序細小,直徑1(...
甘青蒿(原變種)var.Tangutiea多年生草本。主根明顯,側根多數;根狀莖稍粗,直徑4—5毫米,斜向上。產甘肅(中部與西南部)、青海、四川(西部)及西藏(東部)。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根:主根明顯,側根多數;根狀莖稍粗,直徑...
甘肅南牡蒿(學名:Artemisia eriopoda var. gansuensis)為菊科蒿屬下的一個變種。形態特徵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本變種植株矮小,高僅10—30厘米;根狀莖粗短。葉小,中部葉羽狀全裂,每裂片具2—3枚淺裂齒。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中等...
路旁、林緣、河灘、荒地及灌叢等地。分布範圍 產自青海、甘肅(天祝)、新疆(南部)、四川、雲南及西藏等省區;克什米爾地區、錫金、印度(北部)、尼泊爾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喜馬拉雅地區。主要價值 青海民間入藥,作“茵陳”用。
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東部(雅庫特)。分布範圍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甘肅、青海、新疆及四川(西北部)等、蒙古、日本及蘇聯。主要價值 牧區作牲畜飼料。
本種入藥,有祛風、去濕、解毒之效。另亦作青蒿(即黃花蒿)的代用品。相關類群 甘肅南牡蒿 A. eriopoda var. gansuensis gansuensis 渤海濱南牡蒿 A. eriopoda var. maritima maritima 圓葉南牡蒿 A. eriopoda var. ...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r西(南部)、甘肅(東南部)、青海、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朝鮮、蒙古及蘇聯(東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吉林。
察隅蒿(原變種)是菊科蒿屬 的一種植物,產自我國西藏察隅;多生於海拔3100米附近山坡次生楊樺林中。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莖:莖直立,高90-200厘米,棕褐色或綠褐色,具明顯縱棱,分枝多,開展, 枝長20-30厘米;莖、枝...
草原、疏林下及林緣。分布範圍 產自內蒙古、甘肅(南部)、四川(西部)、雲南(西部)、西藏(東部);印度(北部)、不丹、尼泊爾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庫馬恩)。主要價值 入藥,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蟲之效。
產自遼寧(南部、東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東部),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南部)等;日本、朝鮮、阿富汗、印度(...
產自甘肅西南部(夏河、會川)、青海東部至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雲南西北部和東北部、西藏東部,緬甸東北部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甘肅。主要價值 編輯 全草清熱止咳;花前采葉入藥,治胃中反酸;花退熱催吐、消炎,治跌打骨折。
產自山西(中條山)、甘肅(南部)、青海、四川、貴州、雲南及廣西;除廣西及雲南南部分布在低海拔至1 000米地區外,其他省分布在海拔1 000-2 800地區;印度(北部)、不丹、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緬甸(北部)、泰國(北部)也有。模...
產於內蒙古(西部)、甘肅(西北部)及新疆及蘇聯(西伯利亞、中亞東部)形態特徵 葉稍柔弱,兩面初時被蛛絲狀柔毛,後部分脫落;莖下部葉長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4厘米,寬0.5-2厘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4-5枚,再次...
蒿柳(原變種),屬於植物界,雙子葉植物綱,柳屬,楊柳科。中文名 蒿柳(原變種) 學名 Salix viminalis var. viminalis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
並有睫毛。瘦果小,倒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7-10月。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2600-4 700 米地區的林緣、草地、荒坡、路旁等。分布範圍 產自甘肅(西南部)、青海(南部)、四川(西部)、西藏(東部);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松潘。
一種普通植物,屬於多年生草本。分布於印度、日本、巴基斯坦、俄羅斯、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陝西、貴州、黑龍江、青海、河北、四川、遼寧、吉林、西藏、寧夏、山西、甘肅、內蒙古、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地區,多生長...
白蓮蒿(原變種),半灌木狀草本。根稍粗大,木質,垂直;根狀莖粗壯,直徑可達3厘米,常有多數、木 質、直立或斜上長的營養枝。莖多數,常組成小叢,高50-100(-150)厘米,褐色或灰褐 色,具縱棱,下部木質,皮常剝裂或脫落...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寧夏、甘肅、青海及新疆;東北、華北及新疆分布在海拔500-2500米地區,甘肅、青海分布在海拔2000-3800米地區。國外 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
無齒蔞蒿(變種)是一種菊科、蒿屬類生物,多年生草本;植株具清香氣味。主根不明顯或稍明顯,具多數側根與纖維狀鬚根;很狀莖稍粗,直立或斜向上,直徑4-10毫米,有匍匐地下莖。分布於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形態特徵 與原...
半灌木狀草本。生於海拔2 900-3 300米或更高地區的礫質坡地或沙地。形態特徵 半灌木狀草本。主根垂直;根狀莖稍粗大,木質,有短、木質的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25-70厘米,下部木質,褐色或灰褐色,有縱棱,老莖皮有縱紋...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根莖 根細;根狀莖細短,直徑3-5毫米。莖單生或少數,直立,高15-30厘米,上部分枝,短;莖、枝被白色絲狀絨毛。葉 葉紙質,兩面被白色絨毛;莖下部與中部葉橢圓形,長1.5-3.5厘米,寬1.2-1.8...
分布於陝西(南部)、甘肅(南部)、青海、湖北(西部)、四川(西部)、貴州、雲南、西藏。克什米爾地區、阿富汗、印度(北部)、尼泊爾及泰國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喜馬拉雅西部地區。主要價值 入藥,作“艾”(家艾)的代用品,有溫經、散...
指裂蒿(原變種)產四川(西部)及西藏(東部);生於海拔3 800米附近的山地、草地或林緣。模式 標本采自四川道孚。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或成半灌木狀。根:主根稍粗,側根少數;根狀莖木質,直立或斜向上,略粗,有營養枝。
木哈蒿是茄科、茄屬植物水茄(學名:Solanum torvum Swartz)的別名。水茄(原變種)形態特徵 灌木,高1-2-(3)米,小枝,葉下面,葉柄及花序柄均被具長柄,短柄或無柄稍不等長5-9分枝的塵土色星狀毛。小枝疏具基部寬扁的皮刺...
產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西藏、青海南部和東部、甘肅南部,海拔3000-4600(-4900)米的草坡、石坡有廣泛分布,有時生於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北部和青海交界處。西藏用全草消炎、止骨痛、治頭傷、骨折;雲南用根入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