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牡蒿(原變種),屬桔梗目、菊科的一種生物。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相關類群,
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主根明顯,粗短、側根多;根狀莖稍粗短,肥厚,常成短圓柱狀,直徑5-8毫米,直立或斜向上,常有短的營養枝,枝上密生葉。
莖:莖通常單生,稀少2至少數,高 (30-)40-80厘米,具細縱棱,基部密生短柔毛,其餘無毛,分枝多,開展,枝長10-20厘米,綠色或稍帶紫褐色,疏被毛,以後漸脫落。
葉:葉紙質,上面無毛,背面微有短柔毛或無毛;基生葉與莖下部葉近圓形、寬卵形或倒卵形,長4-6(-8)厘米,寬2.5-6厘米,一至二回大頭羽狀深裂或全裂或不分裂,僅邊緣具數枚疏鋸齒,分裂葉每側有裂片2-3(-4)枚,裂片倒卵形、近匙形或寬楔形,裂片先端至邊緣具規則或不規則的深裂片或淺裂片,並有鋸齒,葉基部漸狹,寬楔形,葉柄長1.5-3厘米;中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長、寬2-4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或全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近匙形,先端具3深裂或淺裂齒或全緣,葉基部寬楔形,近無柄,基部有線形分裂的假託葉;上部葉漸小,卵形或長卵形,羽狀全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先端常有3枚淺裂齒;苞片葉3深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葉線狀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
花:頭狀花序多數,寬卵形或近球形,直徑1.5-2.5毫米,無梗或具短梗,基部具線形的小苞葉,在莖端、分枝上半部及小枝上排成穗狀花序或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開展、稍大型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略短小,外、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面綠色或稍帶紫褐色,無毛,邊膜質,內層總苞片長卵形,半膜質;雌花4-8朵,花冠狹圓錐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6-10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短,先端稍膨大,不叉開。
果:瘦果長圓形。
花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 500米以下的林緣、路旁、草坡、灌.叢、溪邊、疏林內或林中空地,也見於森林草原與山地草原地區,局部地區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種。
分布範圍
產自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南部)、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雲南(北部)。
朝鮮、日本、蒙古(東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北京郊區平谷縣盤山。
主要價值
本種入藥,有祛風、去濕、解毒之效。另亦作青蒿(即黃花蒿)的代用品。
相關類群
甘肅南牡蒿 A. eriopoda var. gansuensis gansuensis
渤海濱南牡蒿 A. eriopoda var. maritima maritima
圓葉南牡蒿 A. eriopoda var. rotundifolia rotundifolia
山西南牡蒿 A. eriopoda var. shanxiensis shanxi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