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的隴南地區,天水現二區五縣已350多萬人口,占全省的八分之一還多,是全省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基本介紹
隴南概況
隴南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自古就是中原文化與西北少數民族文化、北方秦隴文化與南方巴蜀文化的交匯地帶,文化風俗相當獨特,與周圍都不太一樣,而且區內差異也比較明顯,又因秦嶺橫垣其間,山大溝深,河流密布,地形相當複雜,氣候差異也相當明顯,“山上白雪皚皚,山下春暖花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隴南的真實寫照,隴南可以說是中國少有的一塊“特殊”區域。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這個片子,是隴南的一個宣傳短片:
http://www.longnan.gov.cn/info_Show.asp?ArticleID=1611註:歷史上的隴南還包括天水、定西兩市南部和甘南州東部的西秦嶺山區。
武都這個地名與現北部西和縣有莫大關聯!!
這是一些資料
武都由來
武都的三大景點
一, 在今四川綿竹縣山北伏虎坪,古稱武都山。
二, 在江油縣北,“同是後人偽托”。
三, 在今西和縣南之仇池山,仇池山舊名武都山。
“武都”一詞由來,自古便眾說紛紜。
有的認為,武都得名,源於周朝文、武、成、康四大天子,故隴南有文縣、武都、康縣實際上,這純屬牽強附會,因為這四個縣的建置時間各不相同,前後相差達兩千餘年。另一種說法是用漢字詮釋,“武”即宏揚武力,當為頌其秦國之武功、揚其威武拓疆之意,“都”即“瀦”,水停、聚的地方也即天池大澤,引申為人口稠密之意。以後有關史籍大都承襲這種說法,並加一引申。從文字組合上講,也無法將“武”(宏揚武力)和“都”(天池大澤)合理的連線起來。
另外,關於“天池大澤在(武都)縣西”的記載也語焉不詳,令歷代方誌學者大傷腦筋.
一般認為“天池大澤”即仇池山,而西漢武都古城即今西和縣南洛峪。實地勘察,洛峪位於仇池山西北面,恰於《漢書》所記載相背。這條記載是否訛誤,也值得懷疑。“武都山“之名是因仇池山地處武都道,山以道名,而非道以山名。
既然武都道得名並非來自武都山,那么,“武都道”究竟是怎么得名?“武都”又是什麼意思呢?
由於隴南古為戎、羌、氐民族居住活動區,加之地處西陲邊僻之地,中原官吏對其了解甚少。由《華陽國志》所載可知,“武都”作為地名是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約在秦朝時,在這裡設定了武都道。要搞清“武都”的由來,必須從研究氐族歷史入手。近年來,四川學者在研究巴、蜀、成都等地名由來時,大都從研究戎、羌民族入手。
由他們的研究可以佐證,“武都”也應當是用漢字記下的古白馬氐族語言,是居住於仇池山一帶氐人的自稱。
另外,據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姓氏大全》載,古代有姓“武都”者,為羌族姓氏,分布於甘肅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