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政治,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文物,風俗民情,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據考古證明,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牧業生產。
夏、商、周,縣境為羌戎部落活動區,屬雍州地。
春秋、戰國、秦代,為月氏所居,永固城為月氏東城。
西漢高祖元年(206年),劉邦建立西漢,縣境仍為月氏所居。此時,北方匈奴崛起,擊敗月氏,月氏大部西遷,號稱大月氏,少數“保南山羌,號小月氏”,縣境歸匈奴右賢王部下渾邪王管轄。渾邪王駐守單于王城(永固城)。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萬騎,兩次遠征河西,大敗匈奴。秋,渾邪王殺休屠王,引數萬匈奴部眾向漢軍投降,從此縣境歸西漢。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張掖郡,境內始置氐池縣(一說治所洪水城),為張掖郡所領十縣之一。新朝王莽篡漢。始建國元年(9年),改氐池縣為否武縣,刪丹為貫虜,張掖為設屏,隸設屏郡。西漢更始三年(25年),竇融出鎮張掖,疑天下歸屬未定,遂保據河西五郡,氐池縣為其屬地。東漢建武五年(29年)夏,竇融派人獻書光武帝,被封為涼州牧,自此河西五郡歸屬東漢。沿西漢建置,仍置氐池縣,屬涼州刺史部張掖郡。東漢興平元年(194年),以河西四郡置雍州,氐池縣屬雍州牧張掖郡。
三國時期,魏黃初元年(220年),長期割據稱雄的河西官吏聯合抗曹,魏派兵打敗了割據張掖的張進,縣境歸曹魏。置氐池縣,隸張掖郡。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仍承曹魏建置,縣境屬涼州刺史張掖郡管轄。東晉永和元年(345年),張駿建立前涼政權,縣境屬前涼。東晉永和十年(354年),前涼張祚在境內置漢陽縣,以守牧地,治所在永固一帶,隸屬祁連郡。東晉太和四年(369年),前涼張天錫置臨松郡(治所今南古城),領臨松縣。東晉昇平二十年(376年)八月,前涼亡,縣境歸屬前秦。東晉太元十四年(389年),境內之地為後涼呂光所有。東晉隆安二年(398年)六月,後涼建康太守段業攻克張掖,建立北涼政權,縣境歸屬北涼,仍置氐池縣。東晉隆安五年(401年),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張掖公,建都張掖,縣境屬沮渠北涼。置三郡四縣,即祁連郡轄漢陽縣,臨松郡轄臨松縣,金山郡轄金山縣、氐池縣。
南北朝時期,北涼太延五年(439年),北魏興兵攻北涼,九月陷姑臧(今武威市),北涼亡。北魏太延五年(440年),酒泉太守沮渠無諱降魏,縣境歸屬北魏,郡縣改為戍,置氐池戍,屬武威鎮張掖軍。北魏太和三年(480年),復稱氐池縣,屬涼州張掖郡。另設臨松郡領安平、和平二縣。西魏,置臨松縣,屬西涼州建康郡。北周,置金山縣,屬張掖郡。
隋,實行郡、縣二級制,廢金山縣歸張掖郡。隋大業十三年(617年),涼州鷹揚府司馬李軌起兵,自稱涼王,統治河西五郡,縣境為軌所據。
唐武德二年(619年),建置沿襲隋。唐大曆元年(766年),吐蕃乘虛攻陷甘州,縣境歸吐蕃。唐大中五年(851年),收復河隴11州,縣境復歸於唐。唐鹹通十三年(872年),回鶻攻占甘州,建立回鶻政權,縣境歸甘州回鶻所有。
宋天聖六年(1028年),甘州回鶻為西夏元昊所滅,縣境歸西夏,屬西夏甘肅軍司鎮夷郡、宣化府。宋寶慶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攻陷甘州,西夏亡,縣境歸屬蒙古。
元至元八年(1271年),置甘州路。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立甘肅行中書省,縣境屬元甘肅行中書省甘州路轄地。
明,置衛、所,縣境屬甘州五衛,隸屬陝西行都司甘肅鎮(治甘州)。明永樂四年(1406年),設祁連監於祁連城(永固城)。
清雍正二年(1724年),設東樂廳(治東樂堡)。清乾隆八年(1743年),置東樂縣丞,隸甘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置東樂縣,治所東樂堡,屬甘涼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12月16日,改東樂縣為民樂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隸甘肅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17日,民樂縣解放,隸屬張掖軍事管制委員會。
1949年10月,屬陝甘寧邊區張掖分區。
1950年1月,隸屬甘肅省行政公署張掖分區。
1951年11月,屬武威專區。
1955年10月,屬張掖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民樂縣與山丹縣合併。
1962年1月1日,恢復民樂縣建置,隸屬張掖專員公署,後改為張掖地區行政公署。
2001年7月,張掖撤地建市,民樂縣屬張掖市管轄。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民樂縣,位於
張掖市東南部,東與
山丹縣、
永昌縣接壤,南與青海省
祁連縣、
門源回族自治縣相連,西南與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交界,西和西北同張掖市
甘州區毗鄰,地理坐標在東經100°22'59''~101°13'9'',北緯37°56'19''~38°48'17''之間,東西寬73.8千米,南北長95.4千米,區域面積3687.3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民樂縣海拔由北至南在1589—5027米之間,屬山地和傾斜高平原地區,東、西、南三面環山,地形呈東南高、西北低的傾斜態勢。
氣候
民樂縣屬大陸性荒漠草原氣候。日照長,熱量資源豐富,氣溫變化大,降水少,蒸發強,氣候乾旱,多風沙。太陽輻射年總量140千卡/平方厘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666.1~3248.7小時,年平均氣溫3.4~5.6℃,無霜期78~188天,年降水量246.2~530.7毫米,年平均風速為2.0~2.8米/秒。
水文
民樂縣境內河流均發源於祁連山北麓,屬內陸河流域黑河水系,有洪水大河、大堵麻河、童子壩河、海潮壩河、小堵麻河、玉帶河、酥油口河、沿山小溝小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民樂縣水資源量為4.3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4.12億立方米。地表徑流中降水補給占64.74%,地下水補給占31.78%,冰川融水占3.48%。徑流年內分配不均,5~9月來水量占年徑流量的87.2%,10月至次年4月占年徑流量的12.8%。境內地下水總補給量為2.89億立方米,總排泄量為3.11億立方米,處於負均衡狀態,地表水與地下水重複量為2.6億立方米,淨地下水資源量為0.27億立方米。
植物資源
民樂縣境內野生植物主要有花花柴、紅沙柴、鹼柴、戈壁針茅、冰草、苦豆子、沙蓬、駱駝蓬、蘇枸杞、沙蒿、刺蓬、鹼蓬、黃蒿、米蒿、刺蒿、紫菀、紫花針茅、茵陳蒿、驢驢蒿、艾蒿、芨芨草、醉馬草、錦雞兒、黃喇嘛蒿、草槐、白刺、早熟禾、垂穗披鹼草、雀麥、克氏針茅、珠芽蓼、萎菱菜、藍花刺豆、火絨草、乳白香青、野藿香、狼毒、防風、馬藺、雲杉、山楊、樺樹、高山紅柳、黃芪、金臘梅、杜鵑、三葉草、地梅、苔草、線葉蒿草、弧型蒿草、發草、落沙、圍茅、羊茅、風花菊、唐松草、雪蓮、蚤綴、龍膽草、大黃、冬青、羌活、秦艽等。
動物資源
民樂縣境內野生動物主要有鹿、狼、豺、棕熊、石貂、虎鼬、狗獾、旱獺、赤狐、野驢、馬麝、馬鹿、藏原羚、野氂牛、盤羊、岩羊、雪豹、猞猁、狍、狐、獾豬、黃羊、青羊、野牛、野馬、熊、野兔、貂、獐、狸、蝙蝠、刺蝟、達烏爾蝟、黃鼠狼、草兔、灰尾兔、長爪沙鼠(黃老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小家鼠、黑線倉鼠、鳴聲鼠、中華鼢鼠、雀、鴿、鵲、烏鴉、雉、雪雞、雁、鳶鴣、鷂、燕、山雀、鴟、半翅、沙雞、啄木鳥、寒號鳥、斑鳩、貓頭鷹、梟、禿鷹、黑鷹、普通鸕鶿、大白鷺、蒼鷺、灰雁、赤麻鴨、斑嘴鴨、白眼潛鴨、普通秋沙鴨、蒼鷹、雀鷹、白頭鷂、草原雕、兀鷲、禿鷲、石雞、藍馬雞、雪鴿、岩鴿、大斑啄木鳥、雲雀、家燕、岩燕、灰喜鵲、渡鴉、大山雀、褐頭山雀、樹麻雀、灰頭灰雀、鯉魚、草魚、鯽魚、泥鰍、蛇、蝎虎、壁虎、蜥蜴、烏龜、鱉、蠍、圓蜘蛛、狼蛛、紅蜘蛛、麥園紅蜘蛛、長腿紅蜘蛛、蝸牛、闊蜍等。
礦產資源
民樂縣境內礦產主要有煤礦(儲量2.6億噸),赤菱鐵礦(儲量4萬噸),褐鐵礦(儲量1487萬噸),鉻鐵礦(儲量5.3萬噸),銅礦(儲量不詳),金礦(儲量不詳),石灰石礦(儲量不詳),石膏礦(儲量不詳)。
政治
人口
民樂縣有漢族、回族、藏族、裕固族等14個民族。截至2024年1月,總人口24.6萬。
截至2022年末,民樂縣常住人口19.0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4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49.4%;鄉村人口9.64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0.6%。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194元,同比增加1008元,增長6.64%。四項收入其中:工資性收入人均5619.28元,同比增長6.71%;經營淨收入人均8086.66元,同比增長7.02%;財產淨收入人均913.85元,同比增長6.88%。轉移性淨收入人均1574.22元,同比增長4.35%。
經濟
綜述
2022年,民樂縣地區生產總值73.68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3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15.74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增長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0.2%;第三產業增加值33.64億元,增長5.3%。產業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提高,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下降。全縣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21年的33.7:20.3:46調整為33:21.4:45.6,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下降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提高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
2022年,民樂縣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046.27元,同比增加1023.70元,增長4.09%,其中,食品菸酒消費支出7269.34元,同比增長3.76%,衣著消費支出3425.96元,同比增長3.69%,居住消費支出5207.02元,同比增長7.02%,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459.38元,同比增長3.44%,交通通訊消費支出3180.12元,同比增長2.9%,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支出3420.63元,同比增長0.37%,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677.18元,同比增長7.97%,其他商品和服務消費支出406.63元,同比增長5.80%。
2022年,民樂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741.30元,同比增加1209.70元,增長4.24%。其中工資性收入人均18573.32元,同比增長4.51%;經營淨收入人均8556.02元,同比增長3.32%;財產淨收入人均1281.51元,同比增長4.96%。轉移性淨收入人均1330.45元,同比增長5.76%。
第一產業
2022年,民樂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07.13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為70.12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34.43萬噸。蔬菜園藝播種面積9.04萬畝,其中蔬菜播種面積(含菜用瓜)8.99萬畝,蔬菜產量12.79萬噸;油料播種面積5.11萬畝,油料產量1.07萬噸;中藥材播種面積17.63萬畝,中藥材產量7.25萬噸。玉米播種面積19.42萬畝,馬鈴薯播種面積12.01萬畝;節水灌溉面積43.07萬畝,其中壟膜溝灌面積12.01萬畝,膜下滴灌面積6.85萬畝。豬暖棚面積29.17萬平方米,牛暖棚面積37.57萬平方米,羊暖棚面積47.09萬平方米,標準化雞舍面積4.11萬平方米。
2022年民樂縣共有設施數量5813座,設施實際使用面積達6225.66畝。設施種植面積7698.6畝。其中,蔬菜種植面積5713.9畝,蔬菜產量16227.65噸;設施水果(包含瓜果類)種植面積8.6畝,設施水果(包含瓜果類)產量2.3噸;花卉苗木面積46畝,花卉苗木產量20.1萬枝;食用菌種植面積1620.1畝,食用菌產量2084.32噸;其他作物種植面積310畝,其他作物產量136.1噸。
第二產業
2022年,民樂縣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8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大中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1億元,同比增長2.4%。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8.35億元,同比下降2.5%;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51億元,同比增長1.9%。民樂縣2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營業收入達30.37億元,利潤總額達1.36億元,實現稅金及附加0.66億元,資產負債率63.8%,營業收入利潤率4.47%。
第三產業
2022年,民樂縣電信業務總量完成10860萬元,同比增長1.02%,年末全社會電話用戶達124200戶,年末全社會網際網路用戶80123戶,比上年下降1627戶,下降2.0%。
2022年,民樂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9億元,同比增長7.2%。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組,城鎮零售額18.08億元,同比增長10.6%;鄉村零售額10.21億元,同比增長1.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業收入5.24億元,同比增長7.4%,商品零售額23.05億元,同比增長7.2%。
2022年末,民樂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28921萬元,增長11.2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75790萬元,增長15.89%,其中,住戶貸款475985萬元,住戶貸款中短期貸款238571萬元,中長期貸款237413萬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499806萬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中短期貸款104119萬元,中長期貸款395686萬元。
2022年,民樂縣保費收入16435.8萬元,同比增長3.1%,其中財險保費收入5224.94萬元,賠款支出3537.2萬元,人壽保費收入11210.85萬元,賠款支出2624.32萬元。
交通運輸
民樂縣境內有國道227線、蘭新鐵路第二雙線。2021年末,民樂縣客運車輛總計414輛,班線客車91輛,出租客車272輛。公路運輸總周轉量44253.45萬噸千米,公路客運量達201.92萬人,公路旅客周轉量8563.95萬人千米,比上年增長3.55%;公路貨物周轉量43056.49萬噸千米,比上年增長23.25%。共有道路客運班線100條,其中跨省1條,省內跨市班線1條,跨縣班線27條,縣內班線71條。道路運輸從業人員2954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2年末,民樂縣共有高(職)中2所,在校學生8498人,其中,男生4780人,女生3718人,專任教師587人;初級中學3所,在校學生6905人,其中,男生4159,女生2746人,專任教師463人。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在校學生1803人,其中,男生1085人,女生718人,專任教師127人。完全國小28所,教學點17個,在校學生15359人。幼稚園66所,學前及在園幼兒7301人。國小階段學生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100%,15周歲人口初等義務教育完成率100%;國中階段學生入學率達100%。
文化事業
2022年,民樂縣有文化館2個,年組織開展歌曲文藝演出200場次,博物館1個,館藏文物9828件(套)。公共圖書館1個,2022年到館人數29692人次,書刊借閱冊數2.25萬冊。文化站10個,農家書屋172個。全縣共有廣播電視台1個,村通播率100%;有線電視總戶數31952戶,其中城市17658戶,農村14294戶。
體育事業
2022年,民樂縣共有籃球場371個,排球場103個,足球場53個,全年共舉辦運動會11次,其中:縣級1次,鄉鎮級10次。
醫療衛生
2022年,民樂縣共有衛生機構275個,其中:縣級醫院4個、鄉鎮衛生院13個,其他衛生機構4個,村衛生室及個體診所188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107人,其中執業醫師447人,執業助理醫師164人,註冊護士285人,藥劑人員26人,檢驗人員21人,其他人員164人;共有衛生機構編制床位1979張,實有床位2212張。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險
2022年,民樂縣機關企事業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15311人;年末城鎮享受低保戶數為1421戶,人數為2845人,發放保障金2024.95萬元;年末農村享受低保戶數為5398戶,人數為13472人,發放保障金4963.32萬元。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達198882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達13840人;參加城鎮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達4756人,參保率達97.62%;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達132259人,參保率達98.25%。
社會救濟
2021年,民樂縣城鎮享受低保戶數為1499戶,人數為2948人,發放保障金1976.4萬元;農村享受低保戶數為5306戶,人數為13544人,發放保障金4507.3萬元。
歷史文化
文物
圓通寺塔,位於民樂縣六壩鎮六壩村內,始建於宋宣和七年(1125年)。塔四周有正方形圍欄,邊長15.8米,占地面積250平方米,為磚、土、木結構的藏傳佛教式金剛寶座塔,通高23.37米。塔座呈正方形,邊長8.7米。塔座為三重須彌座,二、三層四角各有1個小塔。主塔塔身為覆缽形,高5.2米,中部東南西北各開小龕5個,龕內供有密宗題材的佛、菩薩、神像20尊。塔剎有相輪十三重,高8.8米,塔頂置流蘇寶蓋,周懸風鐸36個,中坐1.5米高的黑釉寶瓶。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卦營古城遺址
八卦營古城遺址,位於民樂縣永固鎮八卦營村西北的耕地上。城垣平面呈“L”形,早年被童子壩河水闢為東西兩半,遺址由外城、內城、紫英台、點將台4部分組成。內外城牆均用黃土夯築,外城東西長623米,南北寬590米,城垣殘高1~2米,底基寬14米,夯土層厚8~10厘米。斷面有紝木坑,東、南、北三面有護壕,壕寬10米,深0.8~1米,西面以童子壩大河為壕。內城東西長287米,南北寬283米,底基寬6米,殘高1~2米,夯土層厚6~10厘米,東、南、北三面有護壕,壕寬8米,深1~1.2米,西面以童子壩大河為壕。內城中央有一正方形夯土台,俗稱“紫英台”,邊長40米,殘高5米,似為大型建築遺址基礎。距城垣北600米處有一夯土台,俗稱“點將台”,邊長50米,殘高5米。遺址總占地面積367820平方米。在城垣、紫英台、點將台的周邊地表遺存大量的漢代殘磚、破瓦、碎陶片、石磨殘塊和漢代五銖錢,遺址內出土過漢代鐵犁鏵、石磨、陶耳杯等文物。該城建築規模宏大,結構複雜,遺存文物資料非常豐富,對研究漢代城池建築、軍事防禦及軍民生產生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俗民情
社火
在民樂縣,每逢新春佳節,民眾便自願組織“社火隊”,走村串戶,進城表演。社火種類有秧羔子、舞獅、耍龍燈、旱船、高蹺、鐵芯子、地蹦子,還有八仙子、霸王鞭、倒羊角等。
皮影戲
皮影戲,流行於民樂縣為中心的地區。清初傳入民樂,1956年參加甘肅省演出並獲獎,在甘肅、青海部分地區有一定的名氣。民樂皮影戲吸取了當地民歌、小曲的營養,也融合了寧夏、陝北等地的民歌、民族樂器、說唱、說書等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頂碗舞
頂碗舞,是流傳於民樂縣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洪水鎮是民樂頂碗舞的發祥地,頂碗舞集雜技與舞蹈為一體,具有民族性、民間性、技巧性和欣賞性等特點,是一種獨家傳承的民間舞蹈。
風景名勝
扁都口生態休閒旅遊區,位於民樂縣東南部,是融歷史文化、自然風光、避暑休閒、戶外運動為一體的高原生態旅遊區。
聖天寺旅遊景區
聖天寺旅遊景區,位於民樂縣城西區洪水河畔,有人工湖、兒童遊樂區、同心廣場、假山疊水、聖天文化廣場、佛塔廣場、觀景台、園路等景觀節點及休閒娛樂場所。
海潮湖生態度假旅遊區
海潮湖生態度假旅遊區,位於民樂縣西南部,景區以天然森林、海潮湖、海潮壩河為背景,密林深處時有雪豹、馬鹿、青羊、猞猁、藍馬雞、雪雞等珍禽異獸。
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