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縣誌》是民樂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樂縣誌
- 作者:民樂縣誌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96年12月
- 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1622-2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何有志、張天真、李中峰
《民樂縣誌》是民樂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民樂縣誌》是民樂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志記述了民樂縣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1作品目錄概述大事記第一篇 自然地理第一章 位置面積第一節 位置第二節 面積第二章 地質第一節 地層第...
《民樂縣誌1991-2012》是2018年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摘要 本書上限1991年,下限2012年,記載了民樂縣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歷史和現狀。內容包括:自然地理、行政建置、國土資源管理、人口、居民生活、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政權政協、群團工作等。
民樂縣,隸屬於甘肅省張掖市,位於張掖市東南部,東與山丹縣、永昌縣接壤,南與青海省祁連縣、門源回族自治縣相連,西南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交界,西和西北同張掖市甘州區毗鄰,區域面積3687.3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民樂縣轄10個鎮,另有1個工業園區。截至2022年末,民樂縣常住人口19.06萬人。民樂縣是連線甘肅...
李中峰,1937年生,甘肅省民樂縣人。大專學歷。中華詩詞學會、甘肅詩詞學會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已退休。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甘肅詩詞學會理事、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民樂縣文聯名譽主席、《民樂縣誌》主編。著有《霽雪樓詩稿》《紫簫室閒吟集》行世。詩詞作品散見於《中華詩詞》《甘肅...
頂碗舞自18世紀(清乾隆年間)傳入民樂以來,廣為流傳,深受民眾喜愛。頂碗舞已成為該縣地方代表舞蹈。屬於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民樂是通往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據民樂縣誌記載,頂碗舞最早為18世紀(清乾隆年間)民樂湯莊駐軍梁軍門的部隊所留傳。傳承人湯賢才對頂碗舞逐步完善,在村上教會了許多人。19...
《(1991-2006)》是永登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實事求是地記述永登縣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歷史與現狀。作品目錄 封面 永登縣誌 《永登縣誌(1991-2006)》編纂委員會 《...
上海五角場鎮志、河南省新蔡縣誌、甘肅省民樂縣誌,對李丁隴教授一生可歌、可敬、可泣的事跡都有較詳細的記載。甘肅省民樂縣的人民為了感謝李丁隴捐款興辦學校特在關帝廟為李丁隴樹了“李丁隴興教碑”,以示紀念。《張仲景》李丁隴、宋大人、戈湘嵐、徐子鶴合畫 《孫思邈》李丁隴、宋大仁、戈湘嵐、徐子鶴合畫 ...
1988年3月15日,徐興祥成功搶救一位在進行膽囊摘除術時發生心臟驟停11分29秒的患者,創造了民樂醫學史上的奇蹟,被記錄在《民樂縣誌》中。1994年——2000年間,主持完成國家九五杏林計畫——全國示範中醫院創建工作,民樂縣中醫院與1996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示範中醫醫院”稱號,作為學科帶頭人創建的心血管...
擅長書法。曾任合水縣訓導,重視興教育人。離職時,合水百姓為感恩戴德,特立“去思碑”以志懷念。歸里後,先後在金山、仙堤(山丹)、甘泉書院執教數十年。民國2年(1913年),任山丹縣議會議員。民國18年(1929年),負責纂修民樂縣誌,因遭匪亂而中止。著有《合水縣鄉土志》、《靜存齋文集》、《靜存齋文論》。
張建銘,生於1965年,甘肅民樂人,河西學院、甘肅教育學院中文系畢業,中學不錯教師。現為張掖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辦公室副主任。《民樂縣教育志》副主編,參與編輯《民樂縣誌》、校注《創修民樂縣誌》,黃河水利委員會《見證黑河》大型文獻特約撰稿人,甘肅省行政區劃與地名專家庫專家。圖書目錄 目 錄 單元 金色塞上...
民樂縣誌 革命歷史檔案 新青年 每周評論 東江暴動紀念章 北伐戰爭紀念章 董軍長口令 淞滬會戰紀念章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教職員證章)第十八集團軍證章 陸軍新編第四軍證章 山丹培黎學校圖文史料 解放日報 東北民主聯軍朱德獎章 解放東北紀念章 淮海戰役勝利紀念章 渡江勝利紀念章 共和國時期檔案 山丹縣政府布告 發放...
(5)地方史志類:主要有《甘肅新通志》、《重刊甘鎮志》、《甘州府志》、《河西志》、《張掖市志》、《民樂縣誌》、《山丹縣誌》、《臨澤縣誌》、《高台縣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誌》、《張掖地區糧食志》、《古詩話甘州》、《悲壯的歷程》等。(6)報刊雜誌類:《解放日報》、《人民日報》、《甘肅日報》...
《民樂縣誌》記載:“4月,春夏大旱,災民餓死甚多。縣長效(効)維國倡導募捐約8萬元。並在洪水、六壩、南古、順化等地設粥場5處,賑濟災民持續兩月”;“冬奉省政府令徵集學生當兵120名,送往蘭州。是年,勸學所改設教育局。” “目睹旱災嚴重,百姓背鄉離井,便聯合地方紳士,請求華洋賑災會撥款救濟,並委派...
編修《東樂縣誌》時任校對,編纂《創修民樂縣誌》時任採訪。 ,郭學識淵博,擅長書法。生性誠實,安貧樂道,門書“守拙誠”三字便是寫照。青年時代移居水磨村,苦練書法,家門前有條小河,每天在河邊用自製的草筆蘸著河水在碾盤上練字,日久天長,碾盤磨損了一層。郭的書法渾厚沉雄,骨力遒勁,結體嚴密,大書法家...
5.田建良等.抄本《創修民樂縣誌》述略.《河西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6.田建良.鄭樵“求書八法”對高校圖書採訪工作的啟示.《圖書館建設》,2004年第5期。7.劉怡、田建良.古籍的CNMARC格式著錄.《圖書情報知識》,2004年第6期。8.戴慧英、田建良.ILAS兩種版本的書目信息檢索比較研究——以合輯書名的檢索為...
另外,《重刊甘鎮志》、《東樂縣誌》、《創修民樂縣誌》,也都有相關的記載。而且還把“柳谷瑞石” (即開石文字)作為本地的名勝古蹟來對待。 《東樂縣誌·名勝》篇目中,第一篇就是《柳谷石瑞圖》。後世評說 1、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三都賦》:……瑞石靈圖出於張掖之柳谷,始見於建安,形成於黃初,文...
許倜,字元適,民樂人,明代天啟辛酉科舉人。史料記載 許倜,字元適,民樂人,天啟辛酉(公元1621年)舉人,三任邑令,擢徽州府同知。地多嶺藪盜為民害,君躬事剿撫,寬猛合宜。盜為之息去,新安八百里地名桐城,其民揭竿起勢洶洶,肆犯。上官委君往治,人皆為懼乃怡然受命,而前曉以大義,諸不逞肉袒爭服...
”(民國《創修民樂縣誌·卷八·建設志》“祠廟”條)學術研究 2012年,首都師範大學研究生為完成博士論文《唐僧取經圖像研究》,對《西遊記》壁畫洞窟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拍攝。研究文章對童子寺《西遊記》壁畫進行了詳細的解讀。2014年7月14日,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研究所丁得天博士和資環院董廣輝教授一行在童子寺...
下里(Xiali),與上里相對,北流北部10鎮的狹義統稱。包括北流市區,及其新榮鎮、民安鎮、民樂鎮、山圍鎮、西埌鎮、新圩鎮、大里鎮、北流鎮、塘岸鎮、清水口鎮等,下里人的祖先由於主要是從北方搬遷過來的,故風俗習慣、語言等與上里人有很大的區別。歷史沿革 清代,北流縣行政區劃稱里,除附城外,全縣分16...
陳柱(1890—1944) 字柱尊,號守玄,廣西北流民樂鎮蘿村人。著名國學家、史學家,出身於書香世家,自小養成勤奮好學、鍥而不捨的精神。師從唐文治。曾任教於中央大學、交通大學上海分部。陳柱勤於國學,博聞強記,根基厚實,精於子學,一生著作等身,五十餘年著述九十餘種,議論遍及經史子集四部,實不多見。
陳一百(1909-1993),別號百一,廣西北流民樂鎮蘿村人。著名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曾擔任廣州師範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第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1993年1月10日,陳一百在廣州病逝。人物經歷 陳一百,1909年9月誕生於廣西北流市蘿村一個著名的教育世家裡,父親是著名的國學大師陳柱尊。1924年9月,只有15...
南樂因屢遭盜匪蹂躪,百姓逃亡甚多,據《南樂縣誌》載:“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南樂人口為4.26萬人,至明末增至47229人,到清·順治元年(1644),南樂人口減少到31537人,造成大量田地荒蕪。然田賦未減,留在當地百姓,不堪重負也紛紛逃亡。元啟編審戶口時,親眼目睹此狀,深知若不抓緊解決,必定遺害...
竭盡全力提倡興辦教育及公益事業,為民代言,深得縣人敬佩。民國10年,主持纂修《東樂縣誌》,調查訪問,廢寢忘食,志稿未成,積勞成疾,民國11年(1922年)病故。全縣弟子深為悲痛,為其樹碑立傳,以志紀念。縣長張業廣撰寫了《張子旗明經德教碑》文,讚揚先生“品學兼優,一舉一動皆足為後生效法”。
後常在鄉里敘談延安政通民樂之盛況,並為革命同志傳遞訊息,掩護轉移,供給費用,家中經濟缺乏,常糶糧助之。1940年11月少英去榮陽參加省委召開的會議,其路費皆為自籌。時稱其家為“土八路之後勤部”。1949年3月,中共麟遊游擊隊與敵突擊隊在留峪作戰中,他從嶺西村山神廟底下,刨出親自埋藏的子彈一箱,連夜...
《永昌縣誌》記載:”大黃山又名青松山,向多松,今樵採殆盡。……“。這可能是另一名稱”青松山“的來歷。另有”瑞獸山“的別稱,無考。位置境域 焉支山,位於甘肅省山丹縣和永昌縣邊界。是走廊南北(祁連山和龍首山)山間的獨立山體。位於東經101度10分,至101度40分,北緯38度15分至38度00分。北至老軍鄉...
鼓閣起源於廟會特興時期的清光緒年間,由鎮海江南大椿帶的民樂愛好者即興從舞台戲劇的板腔音樂移植成器樂合奏的形式參入進廟會。簡介 鼓閣很快地流傳到鄞縣、寧海、舟山、金華等地(據鎮海縣誌)。鼓閣是摹仿飛檐翹角的我國古建築製作的一台有鼓有鑼的亭閣,舊時製作頗為簡單,用單背木椅一把,四角綁上四根竹...
新中國成立後,曲藝工作者對鈸子書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增加了二胡、月琴、揚琴、笛子等民樂伴奏,發展出雙檔、三檔、群唱、表演唱等表演形式,女性表演者也開始出現。平湖鈸子書節奏明快、曲調凝練、結構單純、唱詞富有口語色彩。表演場所主要是小集鎮書場、農村茶館,聽眾主要是農民,因此該曲種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淳厚...
之後,在民樂東、西灰山,均發現相同器物與小麥種子,證明距今約4000年前的境內先民,從事農業生產已有相當水平,和後來活動在這裡的大月氏、匈奴族都不相同。遺址保護範圍2000平方米。1953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重新公布。漢長城(又稱塞),境內漢長城,東南接永昌水泉子段,從十五里口開始...
傳入《漳州市志》、《漳浦縣誌》和《清史稿》。父錫嘏,進士,授編修。主要事跡 自順治初年以來,漳浦戰亂頻繁,經歷“遷界”、“復界”,賦役管理十分混亂。復界後,田地易主,而賦額仍計舊主,舊田主逃避“亂糧”,而新田主占據田地卻無賦額。且官米、民米等則不同,田賦輕重不均,土豪滑吏相倚為奸,...
趙相賢,古代書畫家,曾令知縣,作有畫作《平利縣誌》。趙相賢,成化十二年(1476)任平利縣知縣。時前任知縣安章忙于振興庶務,未暇修建縣宇。相賢蒞任,即開始修建公署,命工師,采大木作廳事三巨楹,左建庫藏,右修幕廳,東西旁列六曹,限以中門。門外建譙樓,設監獄,民樂趨其事。規制遂得完備。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