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轄14個村民委員會,128個村民小組。人口22430人(2017)。
地勢氣候
境內地勢平坦,六壩村海拔1824米,屬溫涼半乾旱區。具體氣象資料無觀測和記載。
概況
六壩鎮位於民樂縣北部,平均海拔1820米。面積250平方千米,人口22430人(2017)。轄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六壩村,距縣城25千米。227國道過境。古蹟有六壩東灰山文化遺址和宋代修建的圓通寺塔,明代古槐、北大寺、石崗墩烽隧。
沿革
1949年設上壩、五壩、四壩鄉,1956年合設六壩鄉,1962年改六壩公社。1970年從全縣貧困村遷移農戶至北部灘建房定居,開墾荒地鑿渠修路,1979年設北部灘公社。1983年改六壩鄉、北部灘鄉。
1996年,六壩鄉面積225.5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六壩、六南、六北、城皇台、東上壩、西上壩、四壩、四堡、王官寨、五壩、劉五莊、銓鏘、韓武、海潮壩14個行政村;北部灘鄉面積99.7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轄王莊子、趙崗寨、柴家莊、金山、五合、北灘、五一、豐林8個行政村和永林、永綠、園林、張莊、洪園、單興、新林7個鄉直屬自然村。
2004年末,撤銷北部灘鄉,併入六壩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六南村,總面積193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208個村民小組,5454戶、2316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12人。
經濟建設
全鎮現價農林牧業總產值5031.41萬元,其中:農業產值3687萬元,林業產值127.6萬元、牧業產值1216.81萬元。財政收入216萬元,財政支出4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10元。鄉村勞動力資源總數10835人,占總人口的64%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337人。村鎮現有房屋50.98萬m2,其中:居民擁有37.95萬m2,人均居住面積22.4m2,已實現村村通自來水、通汽車、通電、通電視、通電話,有電話1476戶。年末耕地面積5.66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5.2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2.71萬畝,油料作物0.33萬畝,飼草、藥材等2.23萬畝。果園1.84萬畝。當年造林作業面積2182畝,零星(四旁)植樹2.4萬株。大牲畜合計5964頭(匹),年末存欄豬2.39萬口,羊2.27萬隻,雞2.95萬隻。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機分別為10台和2200台。
附設機構
有鄉鎮企業103個,從業人員1011人,總產值6500萬元。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室14個。國中1所,在校學生916人,國小11所,在校學生2821人。鎮衛生院1所,村衛生醫療點29個,病床56張,醫務人員174人。
旅遊資源
境內的圓通塔、東灰山遺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崗墩烽燧、北大寺等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圓通塔簡介
沿國道227線行至六壩鎮,即可見到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壩圓通塔。
圓通寺始建於宋徽宗年間(公元1101一1125年),明、清兩朝多次補修。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建圓通塔,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又加高重修。
圓通塔是一座磚、石、土混築的喇嘛教塔。佛塔通高23.37米,甚為巍峨壯觀。全塔由塔座、塔身、塔脖、相輪、華蓋和塔剎組成。塔座呈正方形,邊長8.7米。塔座之上和和須彌座四角之上都各設小塔一座。須彌座上面為覆缽體塔身,其上為塔脖,呈圓狀,周圍開20龕,每龕內或置銅佛或置菩薩像,神態安詳,似在為每一個遊人祈祝平安。塔身之上有相輪13重,又稱十三天,顯示了該塔至高無上的級別。相輪之上有圓形華蓋,圍繞著鐵流蘇並等距離懸垂鐵制風鈴36個,虞風吹來,音韻清遠,似在為每個遊人引導方向,摧人奮進。華蓋之上為瓷製黑寶頂,日月照耀之下,光閃渭渭,很遠即可看到。
圓通塔造型優美,歷史悠久,居民樂古建築之首,為此曾被印製在信封上廣為宣傳。現在塔周圍己修圓通寺大殿幾座、配房數間,內塑佛像,供人膜拜,僧尼數人,度化世人,圓通寺現己初具規模。與圓通塔遙相對望的古槐樹,千年不枯,為民樂第一槐,雖然樹根大部被火漆毀,僅存約十分之一,但仍然杖繁葉茂,昂首參是象徵著民樂人民不屈不撓的頑強品格。
詳細介紹
六壩鎮地處“絲路”古道,
河西走廊東端,東於武威相鄰,西距縣城20公里,南與肅南縣毗鄰,北以風門山與河西堡鎮為界。東西長26.4公里,南北寬17.2公里,總面積3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2萬畝。境西南高,東北低,地形較為平坦,系祁連山支脈北麓山前緩坡平原。海拔1610-2000米,東北邊緣系戈壁荒漠,氣候乾燥,屬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140毫米左右,無霜期140天,光照充足。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大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全鄉轄12個行政村、86個經濟聯合社,總人口13077人,有漢、藏、蒙、哈薩、裕固、土.回等7個民族,其中漢族占99.8%。境內有甘新公路貫穿其中,又有
永南路、永清路從境通過,交通相對便利。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鄉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畜牧業、鄉鎮企業為支柱,各行各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2000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11749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06元。
〔農業生產全面發展〕以改變傳統種植模式為基礎,以努力向多元化生產方向推進,不僅成為全縣小麥主產區,而且已成為啤酒大麥和秋雜作物的主產區,其中大麥年產量達到4900噸,玉米產量達到3545噸。此外,葵花種植也已形成規模,並成為農民在種植業上取得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在畜牧業生產方面,依託千家萬戶實行“2510”工程,並著力改變飼養方式,加大肉羊雜交改良。止2000年底,全鄉共存欄牛4859頭,羊20100隻,豬5060頭,雞25000隻,實現畜牧業產值達600萬元。
〔鄉鎮企業穩步提高〕確立以加工、農資製造、建築、供銷、商飲等為主攻方向,發展集體和私營企業34家。其中,年吞吐能力達5000噸以上的麵粉廠4家,4000噸以上磷肥製造廠3家。此外依託羅馬市場,工商個體發展迅速。現已發展工商人體216戶,集供銷、商飲、維修、出租等為一體,已成為發展我鄉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全鄉鄉鎮企業轉移勞力1164人,實現企業總產值達8400萬元,創利稅250萬元。
〔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一是水利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結合1993年和1996年全縣“渠道年建設”的有得時機,新建高標準支、斗渠115條,158公里,維修渠道68公里,1999年建成高科技節水噴灌工程面積7500畝;二是鄉村道路建設步伐加快,萑完成村與社砂石罩面道路25公里,甘新公路至玉寶村委會砂石罩面道路10公里;三是人畜飲水基本得到保障,累計完成水窖1350座,並依靠政府、集體、個人投資新打機井37眼,有力緩解了人畜飲水矛盾;四是完成農電高低壓線路改造1507公里,部分村社實現了城鄉電價同網同價的目標;一是電信事業發展迅速,截止目前,全鄉有線電視入戶500戶,電話入戶500訓,為全鄉兩個文明建設和信息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六是農業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到目前為止,全鄉共有大中型拖拉機25台,小四輪994台,手扶機1469台,聯合收割機15台,播種機652台,收割機1285台,運輸機械有載重汽車16輛,農用車40輛,三輪車116輛。〔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為加強學校建設,我們堅持“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的宗旨,教育經費逐年增加,實現了“三個增長”,“九五”期間各個學校基本達到了“一無兩有六配套”。六壩中學建起了東河地區教育試驗中心,並相繼建成了三所標準化國小,尤其是經1997年普九以來,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全鄉消除了危房,校校有了“四室”,各校配齊了“兩箱三儀”、“四機一幕一琴”,班班有了投影儀,六壩中學、玉寶國小的辦學條件達到了省頒“二類標準”,其他十一所國小均達到或超過省頒“三類標準”。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防疫工作有了加強,衛生站所總計比1991年增加5個,六壩衛生院病床比92年增加10個,醫療設備比92年增加4台,各類衛生技術人員由1992年的15人發展到2000年的35人,地方病基本得到控制,傳染髮病率下降,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全鄉農村已基本解決溫飽,開始邁向富裕。2000年全鄉擁有電視機2739台,電冰櫃67台,洗衣機1267台,機車430輛,修建樣板房1123套,銀行存款餘額達到1100萬元。象徵著六壩人民黃牛精神的“青牛石雕”矗立在六壩大地上,它將以奮鬥者的光輝形象記錄著六壩人民艱苦創業的精神,也將昭示著六壩人民經濟騰飛的未來。六壩鄉地處“絲路”古道,河西走廊東端,東於
武威相鄰,西距縣城20公里,南與肅南縣毗鄰,北以風門山與河西堡鎮為界。 東西長26.4公裏,南北寬17.2公裏,總面積318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9.2萬畝。東西長26.4公里,南北寬17.2公里,總面積3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2萬畝。 境西南高,東北低,地形較為平坦,系祁連山支脈北麓山前緩坡平原。境西南高,東北低,地形較為平坦,系祁連山支脈北麓山前緩坡平原。 海拔1610-2000米,東北邊緣系戈壁荒漠,氣候乾燥,海拔1610-2000米,東北邊緣系戈壁荒漠,氣候乾燥, 屬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140毫米左右,無霜期140天,光照充足。屬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140毫米左右,無霜期140天,光照充足。 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大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大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 全鄉轄12個行政村、86個經濟聯合社,總人口13077人,有漢、藏、蒙、哈薩、裕固、土.全鄉轄12個行政村、86個經濟聯合社,總人口13077人,有漢、藏、蒙、哈薩、裕固、土. 回等7個民族,其中漢族占99.8%。回等7個民族,其中漢族占99.8%。 境內有甘新公路貫穿其中,又有永南路、永清路從境通過,交通相對便利。境內有甘新公路貫穿其中,又有永南路、永清路從境通過,交通相對便利。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鄉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鄉經濟和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畜牧業、鄉鎮企業為支柱,各行各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畜牧業、鄉鎮企業為支柱,各行各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 2000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11749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06元。 2000年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11749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06元。
六壩鎮現代化
領取到汽車下鄉補貼款的六壩鎮西上壩村村民王生學高興地說,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就是好,買了3萬元的小汽車,還能拿到4000多元的政府補助。今年以來,六壩鎮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加大民生工程建設,著力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譜寫了一曲和諧的“富民新曲”。
該鎮嚴格執行強農惠農資金“一冊明、一折統”發放管理辦法,今年共發放糧食直補綜合補貼資金423.39萬元。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和“雙百市場”工程,認真做好家電、汽車、機車下鄉工作,兌付家電下鄉補貼1.26萬元,汽車機車下鄉補貼21.9萬元。全面支持推進教育事業,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全面發揮鎮合管辦監管職能,健全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運行機制,及時做好民眾基本醫療服務工作。加大鎮村文化陣地建設和管理使用,完成東上壩、北灘等9個村的“農家書屋”,四堡、五壩等6個村的“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六壩、五壩等7個村的“農村信息化”,以及全鎮16個村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工作,配備圖書14萬冊,電腦、液晶電視、列印複印一體機21台,投影儀、幕布、音響等設施各16件(台),切實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提高了黨員民眾的整體素質。落實農村計生家庭獎扶資金1.5萬元,徵收社會撫養費28萬元,計畫生育率達98%以上。高度重視農村低保和春荒救災工作,全鎮新增農村低保對象30人,調整20人,總計發放低保金131.2萬元,人均提標達65元,五保供養金14.4萬元,優撫資金26.5萬元,春荒救災資金9萬元,臨時救助1.2萬元,著力解決了貧困農戶的生產生活困難。
流動人口計生管理
為積極做好流動人口計生管理與服務。今年以來,六壩鎮創新舉措,通過周密部署,合理安排,突出重點,認真落實,深入紮實地開展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服務專項活動,大大推動了全街道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服務工作的完善和發展。
一是積極協調配合,紮實開展齊抓共管。鎮計生辦與公安、綜治等部門統一組織,協調配合搞清理,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流動人口動態化管理,從而使該項工作步入了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二是開展宣傳教育,送政策送觀念活動。通過懸掛宣傳橫幅、利用計生趕場、節假日宣傳活動,發放免費藥具等形式,積極地向流動人口宣傳新型婚育觀念;三是開展清理排查,完善流動人口檔案。組織計生幹部和服務所技術人員進村進社,對流入人口進行全面清理登記,做到單位不漏人、房不漏人、人不漏項;四是加大督導力度,做好管理服務工作。對未辦理、到期的《婚育證明》等證件的計生對象,督促其按時辦證、換證及落實節育措施,並根據其需求,為他們在生育、生活、工作上的實際問題,排憂解難,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使他們真正享受到居住化管理、市民化待遇。
六壩鎮人口計生工作突出“五項重點”
一、開展計畫生育集中服務。以落實“四項手術”為重點,以規範生育秩序為目的,集中開展計畫生育避孕節育技術服務,全面落實各項長效節育措施到位,為進一步穩定低生育水平和新一年度人口目標實現創優環境、奠定基礎。
二、規範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服務。抓住春節期間外出流動人口返鄉的有利時機,在深入清理,摸清底數,完善全員流動人口資料庫建設的同時,認真貫徹落實《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條例》,做到宣傳、建檔、契約簽訂、責任包保、服務、管理“六到位”,進一步提高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水平。
三、強化人口計生隊伍培訓。以人口計生隊伍能力建設為重點,結合工作需求,有針對性地對鎮、村兩級人口計生幹部和技術服務人員開展政策法規、業務知識、工作技能等系統培訓,進一步提高人口計生隊伍的整體素質和適應能力。
四、積極向計生家庭送溫暖。在春節期間,組織計生幹部,向計畫生育家庭集中開展以送宣傳、送政策、送服務、送慰問品、送慰問金為主要內容的送溫暖活動,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計畫生育光榮的氛圍,增強計畫生育凝聚力和感召力,引導民眾增強實行計畫生育的主動性。
五、提高全員人口數據質量。根據縣人口委統一安排部署,嚴格按照要求,加大清理力度,全面開展全員人口數據整合,提高全員人口數據質量,更好地發揮人口信息導向作用。
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
自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開展以來,六壩鎮通過“強化輿論宣傳、層層會議發動、確定參保基數、享受政策先行、多種方式徵收”等舉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如火如荼展開。
該鎮以多種形式宣傳參保政策、交費方式,做到家喻戶曉;層層會議發動即鎮黨委會專題研究布置、召開村幹部會議講解政策、培訓實際操作人員、村召開黨員、代表和民眾會傳達精神、答難解疑;確定參保基數即建立居民台賬,摸清人口總數及年齡構成,重點掌握16-59周歲、60歲以上和重度殘疾人基本情況;享受政策先行即在摸清人口基本情況、信息審核及錄入工作,對符合享受條件60周歲以上的居民進行了優先發放養老金,多種方式徵收即集中徵收為主、入戶徵收為輔,做到人人參保,個個受益。
地圖信息
地址: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六壩鎮政府(771鄉道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