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

民樂(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民樂縣隸屬於甘肅省張掖市,地處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張掖市東南部,縣境東與山丹、永昌二縣接壤,南與青海省祁連縣門源縣相連,西南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交界,西和西北同張掖市甘州區毗鄰。地理坐標在東經100°22’59”~101°13’9”, 北緯37°56’ 19”~38°48’17”之間。東西寬73.8公里,南北長95.4公里,總面積3678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23.08萬(2013年),2007年,民樂縣實現生產總值16.58億元。民樂縣有海潮湖生態度假區、扁都口生態休閒旅遊區、土牛城遺址等著名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民樂
  • 外文名稱:Minle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甘肅省張掖市
  • 下轄地區:洪水鎮
  • 政府駐地:洪水鎮
  • 電話區號:0936
  • 郵政區碼:734500
  • 地理位置:祁連山分水嶺以北
  • 面積:3678平方公里(2013年)
  • 人口:23.08萬(2013年)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荒漠草原氣候
  • 火車站:民樂站
  • 車牌代碼:甘G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人口,民族,地理,位置境域,地形,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經濟,

歷史沿革

夏代境內屬西戎地,屬砷銅器時代。
商代西戎地,屬青銅器時代。
西周一說是戎地,《史略》說愚知即月氏地。
東周的春秋時期,一說境內是虞氏、愚知(均為月氏)地,一說是烏孫、月氏地。
東周的戰國時期,屬月氏地。月氏城(境內永固城)和昭武城(今臨澤縣鴨暖鄉昭武村一帶),是當時月氏族在黑河東西的兩座城堡。
月氏強盛,統占河西,依昭武為中心。
西漢屬於匈奴右賢王的領地,史稱匈奴右地。右賢王封渾邪王管轄。單于城(今本縣永固城)是單于王初期的駐牧中心和避暑勝地。
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氐池縣為否武縣,隸屬更改張掖郡名的設屏郡。竇融割據張掖時,新設萬歲城(今本縣南古城一帶),屬張掖屬國。
東漢境內仍設氐池縣。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之前,隸屬涼州張掖郡8縣之一,之後更名蘭池縣,同萬歲城,均屬西郡所轄5縣。
三國境內屬魏,置蘭池縣、萬歲城,屬涼州西郡。
西晉境內仍置蘭池縣、萬歲城,屬涼州西郡
東晉十六國境內先後經歷前涼、前秦、後涼、北涼四個政權。前秦此時境內郡縣設定沿溪前涼。後涼境內建置《地誌》、《史話》、《史略》各說不一。王秉德先生說:萬歲、蘭池2縣屬西郡,祁連郡領漢陽、祁連2縣,臨松郡領臨松縣。北涼境內建置上列三書各說不一,王秉德說,設臨松郡、祁連郡、金山郡,但缺無領屬縣名。
南北朝境內經歷北魏、西魏、北周三個政權。
北魏後期境內行政建置設臨松郡。
西魏境內建置同北魏後期。各說有一定分歧。
北周境內置蘭池縣、金山縣、萬歲城,隸屬張掖郡。
隋開皇三年 (583年),罷郡設州,以轄郡縣,各縣再次裁併。
自此至清雍正三年(1725年),在長達1120年左右的歷史長河中,境內縣的建置中斷。
唐初期,境內隸屬甘州。天寶元年(742年)屬改名甘州的張掖郡管轄,至吐蕃於781年陷甘州為止。回鶻在甘州建立牙帳後,境內屬甘州回鶻統轄。
五代十國境內屬甘州回鶻政權管轄。
北宋、南宋政權均未及河西。統治河西的是甘州回鶻、西夏和元代初期政權。
西夏在軍事上設12個監軍司,山丹設甘肅監軍司;行政上設樞密院,後稱尚書省,省下設郡、府。甘州於1037年設鎮夷郡,後設宣化府。到南宋時,改鎮夷郡為鎮夷州,廢宣化府制甘州城司。鎮夷州直轄甘州城司及山丹縣。南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攻陷甘州。
至元元年(1264年),在甘州置甘肅總管府,八年改為甘肅路總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立甘肅行中書省,簡稱甘肅省,甘肅設“省:由此開始。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將行省治所移至甘州,甘州始成省會。行省以下行政建制有路、府、州。甘肅行省轄7路2直隸州,境內分屬甘州路和山丹直隸州。
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甘州置甘肅衛,二十五年(1392年)罷。二十六年甘州為陝西行都及甘肅鎮的治所,下轄4道12衛4守御千戶所和關西7衛及青海西番十三族。境內分屬分巡西寧道(治甘州)的山丹衛和甘州五衛。屬於山丹衛管轄的有文字可考的是四家兒堡(今四家村)、趙崗堡(今趙崗寨)。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甘肅巡撫東移涼州(後又移駐蘭州)。康熙二年(1663年)甘州置甘肅提督,領4鎮總兵。雍正三年(1725年)改衛所制為府縣制。廢陝西行都司置甘州府,改山丹衛為山丹縣。
民國二年(1913年)2月7日,廢府存道,州、廳、分縣一律改稱“縣”。東樂縣丞改稱“東樂縣”,屬河西道(後改稱“涼州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三月,遷東樂縣治於洪水鎮,12月16日,改東樂縣為民樂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後隸屬甘肅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武威)。
1949年9月22日,民樂縣人民政府成立。屬陝甘寧邊區張掖分區(治張掖)。
從1950年1月起隸屬甘肅省行政公署張掖分區,即張掖專區。5月25日,撤銷張掖專區,民樂縣劃歸武威專區。
1955年10月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酒泉兩專區,其行政區域併入山丹縣。
1961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恢復民樂縣。
1962年1月1日起,分張掖專區為張掖、武威、酒泉3專區縣境隸屬張掖專員公署。
1968年4月,正值“文化大革命”時期,又隸屬新成立的張掖地區革命委員會
從1980年10月起,屬更名的張掖地區行政公署。
2002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張掖地區和縣級張掖市,建立地級張掖市和副地級甘州區,7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民樂為市轄五縣一區之一縣。[5]
2004年,《張掖市人民政府關於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張政發[2004]79號):撤銷北部灘鄉,併入六壩鎮;撤銷李寨鄉,併入新天鎮;撤銷楊坊鄉,併入南古鎮。2004年11月24日,民樂縣人民政府(民政發[2004]120號)批覆同意撤銷北部灘鄉,併入六壩鎮。兩鄉鎮合併後稱六壩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六南村,總面積193平方千米,轄22個村委會,207個村民小組,5454戶、2316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12人。2005年4月7日,民樂縣人民政府《關於六壩鎮、新天鎮、南古鎮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民政發[2005]35號)同意撤銷北部灘鄉,併入六壩鎮;撤銷李寨鄉,併入新天鎮;撤銷楊坊鄉,併入南古鎮。北部灘鄉併入六壩鎮,鄉鎮合併後稱六壩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六南村,總面積193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208個村民小組,5454戶、2316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12人。李寨鄉併入新天鎮,兩鄉鎮合併後稱新天鎮,鎮政府駐地設在韓營村,總面積253.5平方千米,轄30個村委會,159個村民小組,6745戶、2683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58人。楊坊鄉併入南古鎮,兩鄉鎮合併後稱南古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城東村,總面積230.64平方千米,轄28個村委會,154個村民小組,6713戶、2581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64人。[6]
2008年末,全縣面積3687平方千米,轄6個鎮、4個鄉:洪水鎮、六壩鎮、新天鎮、南古鎮、永固鎮、三堡鎮、南豐鄉、民聯鄉、順化鄉、豐樂鄉,共有172個行政村,1231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5.45萬戶21.47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民樂縣常住總人口219356人,其中,洪水鎮59659人,六壩鎮19457人,新天鎮22860人,南古鎮22583人,永固鎮14383人,三堡鎮15215人,南豐鄉17216人,民聯鄉19718人,順化鄉13573人,豐樂鄉13007人,高新實用技術開發區1685人。

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民樂縣轄6個鎮:洪水鎮六壩鎮新天鎮南古鎮永固鎮三堡鎮,4個鄉:南豐鄉民聯鄉順化鄉豐樂鄉,213個行政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3年,民樂縣總人口23.08萬。

民族

截止2013年,民樂縣有漢族、藏族、回族、壯族、土家族、蒙古族、白族、滿族、裕固族維吾爾族等10個民族。

地理

位置境域

甘肅省民樂縣地處祁連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張掖市東南部,縣境東與山丹、永昌二縣接壤,南與青海省祁連縣門源縣相連,西南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交界,西和西北同張掖市甘州區毗鄰。地理坐標在東經100°22’59”~101°13’9”, 北緯37°56’19”~38°48’17”之間。東西寬73.8公里,南北長95.4公里,總面積3678平方公里(2013年)。

地形

民樂縣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分山地和傾斜高平原兩大類。

氣候

民樂縣屬溫帶大陸性荒漠草原氣候,年平均降水量351毫米,無霜期140天。

水文

民樂縣境內洪水河、童子壩河、大堵麻河、海潮壩河、酥油口河5條主要河流縱貫南北。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止2013年,民樂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6.04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3.25萬畝,草地78萬畝,林地110萬畝,尚未開發的荒地50萬畝。

水資源

截止2013年,民樂縣境內年地表水徑流量4 .2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 2.5億立方米。建成中小型水庫7座,總庫容7052.8萬立方米,水電站3座,裝機容量476萬千瓦。建成乾、支、斗渠1093條、1930.9組公里, 機電井22眼。

礦產資源

截止2013年,民樂縣礦藏資源有煤礦、赤菱鐵礦、 褐鐵礦、鉻鐵礦、金、銅、石灰石、石膏 等。

生物資源

截至2013年,民樂縣境內有農作物300多種,林木70多種,藥用植物70多種,動物30多種。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啤酒大麥、中藥材、雙低油菜、馬鈴薯、民樂紫皮大蒜、玉米、水果、瓜菜等。

經濟

綜述
2007年,民樂縣實現生產總值16.58億元,比2006年增長12.1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47億元,比2006年增長5.18%;第二產業增加值4.97億元,比2006年增長21.41%。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4.14億元,比2006年增長25.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4億元,比2006年增長30%;第三產業增加值5.14億元,比2006年增長12.42%。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7.37億元,比2006年增長14.89%,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4%,比2006年增長1.4%。民樂縣人均生產總值7009元,比2006年增長11.79%。民樂縣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調整為39:30:31,與2006年相比,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提高1.2%,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下降0.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