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景泰白墩子鹽沼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騰格里沙漠南緣,景泰縣北部,為內陸鹽沼濕地生態系統,在西北乾旱區具有典型性和獨特性。同時也是景泰縣面積最大的季節性鹹水沼澤。“濕地”在地球表面覆蓋率雖然僅有6%,卻被譽為“地球之腎”。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生物資源,公園概況,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明代以前,白墩子原是一片茫茫鹼草灘,地下有滷水,四周沒有人煙。明朝末年,農民牧羊放駝時,發現了該地的鹽,夏秋之際馱鹽塊回去食用。周邊村落農民聽說白墩子有鹽,就遷去定居,逐漸形成了白墩子村,也就有了掘池曬鹽的歷史。至清末,鹽場才形成規模。
1974年,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建成,當地大面積灌溉,地下水位上升,使這片地勢低凹產鹽的小盆地,逐年變成了鹽鹼沼澤,慢慢連成了頗具規模的濕地鹽湖,沼澤地內長有稀疏的超旱生小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
2017年,國家林業局批准白銀市景泰縣白墩子鹽沼濕地公園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這也是白銀市獲批的首家國家濕地公園。
地理環境
生物資源
該濕地公園區域內不但存有珍稀旱生、超旱生、鹽生植物種類資源,還是多種野生鳥類遷徙的中轉站,其中(截止2019年)已發現天鵝、灰鶴、紅隼、赤麻鴨、綠頭鴨、斑嘴鴨、大白鷺、蒼鷺等近50種鳥類在這裡休憩或繁衍,其中不乏一些名列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保護動物,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公園概況
該濕地公園總面積約2700公頃。是景泰縣面積最大的季節性鹹水沼澤,濕地外圍南北長12公里,東西長6公里,水域面積4.3萬多畝,高程1548-1552米,外高內地,相對高差達4米。
亦為內陸鹽沼濕地生態系統,在西北乾旱區具有典型性,在全國範圍內具有獨特性,是中亞—印度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同時濕地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由於濕地內耐鹽鹼植被覆蓋率提高,零星水面擴大成片,吸引了多種野生鳥類及大雁、天鵝等候鳥在此生息繁衍,且種群數量逐年擴大,已形成一處獨具特色的沙漠濕地風貌。
旅遊信息
交通貼士:白墩子濕地距白銀市景泰縣城約29公里,駕車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