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甘托克
- 外文名稱:Gangtok
- 行政區類別:市
- 所屬地區:錫金
- 地理位置:蒂斯達河左岸山坡上
- 人口:3.68萬(1981年)
簡介,城市情況,民族情況,宗教信仰,宗教習俗,地理位置,重要節日,城市經濟,蒂斯達河,民俗風情,
簡介
甘托克一詞,一譯“剛渡”,意為“山頂”。位於蒂斯達河左岸山坡上,海拔約1700米。市區四周梯地環繞,保持著農村的特有景色。人口3.68萬(1981年),占全國的11%。曾是印度—西藏傳統商路上的交通要道和貿易中心,也是古代中亞香客前往恆河和雅魯藏布江聖地的習慣通道。20世紀60年代起,其交通咽喉乃堆拉(意即“山口”)被印度駐軍封鎖,中、錫邊民的正常來往受阻。市區商業以集散穀物、豆類和柑橘為主。附近有培育小豆蔻苗圃。工業有釀酒、水果加工和地毯編織等。市內有王宮和著名佛教寺院以及納姆加爾藏文學院等。在東南郊的塔敦,當地政府辦有畜牧實驗場。市郊還建有2座小水電站。
城市情況
甘托克城建築在山坡上,並保持古樸的農村特點。其附近有森林,周圍坡地上種植著玉米等糧食作物。城內的主要街道是商業中心,主要的商業活動就是每周一次的趕集。甘托克城內傳統的手工業主要有制毯、紡織、刺繡、加工紙製品和製造宗教用的漆器。在市內開闢了豆蔻苗圃,豆蔻已成為錫金的重要出口商品。甘托克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主要運輸工具是公共汽車和卡車。
民族情況
錫金的民族包括尼泊爾移民(占人口75%)、菩提亞族(Bhutias)、雷布查族(Lepchas,又稱錫金族)等民族。雷布查族是錫金最早的居民,屬黃色人種。在8世紀前,他們就生活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面山坡地帶。菩提亞族來自西藏康巴地區,17世紀時建立了錫金的第一個王國(納穆加爾王朝),成為錫金的統治者,錫金曾經以附屬國的身份成為大中華的一部分。尼泊爾族是在19世紀錫金淪為英國殖民地時為殖民需要而大量引入錫金南部。
宗教信仰
宗教習俗
閉關
閉關是甘托克佛教徒為悟道證果而閉戶靜坐的一種修行方法,多指密宗修行者的入室靜修活動。修行者入關後不與外界發生任何接觸,按照儀軌念誦修持。守關人按約定時間送去食物,置於洞口,由其自行取用。閉關少則幾日,多則數年,不到預定時間,決不可提前出關。閉關可增益修持功夫,備受重視。一位密宗修行者,一生可多次閉關,有的則於閉關中解脫。
十相自在,是藏傳佛教時輪宗的一種圖案,標誌著密乘本尊及其壇場合一體,象徵時輪宗的最高教義,故被認為極聚神聖意義和力量。在塔門、房門上、牆壁、經書封面、岩壁上等到處經常可見,也有的是刺繡品佩在身上,具有裝飾和辟邪的功效。它是由7個藏文字母(“亞熱巴拉瑪恰哈”)加上日月、圓圈“藏語叫替勒”、象徵(“阿”)的(“那達”)等十個字母用蘭查(梵文)字母形式豎向重疊寫著,其顏色分別為綠、紅、白、黃、五彩、白、藍,分別象徵風、火、水、土、五欲、身、無身、命、溫暖。
放風馬
在藏區風馬隨處可見,五顏六色,組合成陣,飄飄揚揚,蔚為壯觀。風馬系藏文的譯音,藏語稱“隆達”,風馬有3種寓義:首先是指人有氣數、命運或者特指五行;其次是指插在屋頂、房頭、堤岸、山頂象徵命運的五彩旗幟(經幡);有時也等同於屋頂的祭神台或山頂的山神石垛。典型的風馬幡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五彩布幡或紙幡。尺寸10厘米到60厘米不等,圖案由木刻版捺印。幡布有白、紅、綠、藍、黃5種顏色,分別象徵藍天、白雲、火焰、綠水、大地,其組合要嚴格按此順序排列。有的風馬幡上繪有經文和5種動物,中央描繪一匹賓士的寶馬,馬背上馱有佛、法、僧三寶。其右上方是大鵬鳥,下方是獅子;左上方是天龍,下方是紅虎,象徵金、木、水、火、土。風馬幡大約形成於9世紀前後,最初是由繪有魂馬圖像的送魄幡旗演變而來,隨著陰陽五行觀念和內地的木版紙傳入西藏,逐漸形成繪有5種動物的風馬幡。藏區各地風馬套用不盡相同:衛藏農區多在藏曆新年初3在屋頂、村頭插掛風馬,尺寸長約30厘米到60厘米;藏東南林區多用印佛經的長約丈余的寬幅布系在豎起的長桿上,五個一簇或者六個一簇,如同旗幟;藏北牧區多在藏曆4月祭祀山神時將風馬系在箭桿上插於石垛之上,或將有群馬圖案的紙片在山頂拋撒,謂之放風馬。此外過路的行人也往往在山頭路口插經幡,放風馬,以乞求保佑。放風馬時,往往先煨桑,在滾滾騰起的煙霧中,拋灑風馬,念誦祝詞:“今日風馬升起來,裊裊升向空中,沒有升起的風馬,請連連升起。天地滿是吉祥風馬喲,願你升入高空”。據說風馬是天神、山神需要的駿馬。放風馬是向天神、山神獻貢,乞求保佑,也含有盼望增長運氣的意思。
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甘托克人也給客人獻哈達。婚喪嫁娶、民俗節慶、拜會尊長、拜佛,迎送賓客等等場合,通常都要獻哈達。哈達是一種生絲製品,長短不一,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
獻“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要用雙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後再平伸向前,彎腰給對方,這時,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對方以恭敬的姿態用雙手平接。對尊者、長輩獻哈達時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對平輩或下屬,則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
轉經筒是最常見的宗教禮儀之一,也是積功修德的有效途徑。經筒有大小几種,大的如巨桶,直徑1米左右,高約2米,多安置在寺廟神殿周圍的長廊通道上,人們一邊行走,一邊用手推動旋轉;小的經筒則可拿在手裡,直徑不足10厘米,高僅10厘米,用手搖動。經筒內放有經文,外部刻有六字真言等其他宗教符號。據說轉動一次經筒,就等於將經書誦讀了一遍,是一種省心省力省時的好辦法。藏區還可見到利用水力或風力推動的經筒,更方便了民眾的念經心愿。
磕長頭,是在藏傳佛教盛行的地區,信徒與教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
地理位置
重要節日
佛成道節
印度教節日
杜爾迦節,每年約9-10月間舉行。
酒紅節,音譯“霍利節”,每年2月底,3月初舉行。
燈節,音譯“迪瓦利節”,印度教最隆重的節日,每年10月至11月間舉行,通常慶祝5天至半個月。
娑婆室伐底節,一譯“薩拉斯瓦蒂節”,意為“知識女神節”、每年1月至2月間舉行。
扎格納乘車節,每年6月至7月間,在沐浴後的第15天舉行。(以上均為公曆)
天主教節日
耶穌復活瞻禮
聖神降臨瞻禮
聖母升天瞻禮
耶穌聖誕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