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瓦酥,約長10厘米、寬4厘米、厚0.5厘米,內外皆呈金黃色,上印“忻州瓦酥”字樣。每公斤約有五十二至五十八塊。其質酥脆,味甜香郁,堪稱爐食中之一絕。久放色味不變,常食有健胃壯身的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忻州瓦酥
- 長:10厘米
- 寬:4厘米
- 厚:0.5厘米
簡介,配料標準,製作方法,
簡介
忻州製作瓦酥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始於明末清初。瓦酥一般長10厘米,寬4厘米,厚0.5厘米,形似瓦狀,入口沙、甜、香、鬆軟,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路經忻州市,州官許翰度敬上由麻會鎮(今麻會村)王鳳龍師傅製作的瓦酥,慈禧食後龍顏大開,賜名龍鳳瓦酥。 也就是從那時起,忻州的瓦酥名聲大震,成為山西地地道道的名特產品。瓦酥以其質酥脆,味香郁,堪稱爐食中一絕。鮮食酥沙,鬆軟;乾食酥脆、甘香;常食健胃壯身。曾被山西省商業系統評為最佳食品,聲譽遠達太原、大同、河北、內蒙古等地(市)。1981年被列為山西省名特產品;1996年榮獲國際最高金獎和“對人類特殊貢獻獎”。
配料標準
標準粉五十六斤,鮮雞蛋黃十五斤,食油二十七斤八兩,砂糖粉十二斤九兩,生產成品一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