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一般指本詞條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

這是盟軍戰略計畫的一部分,以保護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運輸航線,也是盟軍在太平洋反攻的開始。這是在科科達小徑戰役實施數個月後,盟軍對日本實施的第2個主要攻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以美軍小型登入戰為開始,隨後日軍為奪回島嶼而逐次增兵,並在海上、陸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盟軍的決戰。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也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占據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美軍因此開始進行戰略反攻。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繼中途島戰役之後日本的再次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世界範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與同時期的史達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一起,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基本介紹

  • 名稱: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 地點:瓜達爾卡納爾島等部分島嶼
  • 時間:1942年8月-1943年2月
  • 參戰方:美國,日本
  • 結果:美軍獲勝
  • 參戰方兵力:美軍6萬人(地面部隊)
    日軍36,200人(地面部隊)
  • 傷亡情況:日本約19200人陣亡
    美軍約7100人陣亡,7789人受傷
  • 主要指揮官尼米茲戈姆利哈爾西范德格里夫特
  • 主要指揮官:山本五十六,百武晴吉,三川軍一
戰役背景,日本,美國,戰役經過,登入作戰,薩沃島海戰,泰納魯河口之戰,東所羅門海戰,東京快車,埃德森嶺戰役,埃斯帕恩斯角海戰,亨德森機場戰役,聖克魯斯群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塔薩法隆格海戰,日本決定撤退,K號作戰(一),倫內爾島海戰,K號作戰(二),戰役結果,損失軍艦,傷亡統計,戰役影響,日軍,美軍,影視作品,相關電影,相關電視劇,

戰役背景

日本

由於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的慘敗,日軍失去了戰爭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制空權,也失去了戰略主動,被迫停止了戰略進攻,放棄或推遲了對斐濟薩摩亞新喀里多尼亞等地的進攻。但日軍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實力已大為削弱,美軍的實力、士氣都大大增加,仍決定繼續實施對南太平洋諸島的進攻,計畫先在瓜島修建航空基地,前出航空兵力,以掩護對紐幾內亞島的莫爾茲比港的進攻,在紐幾內亞島站穩腳跟後,再向東南逐步推進,進逼同盟國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澳大利亞,以此重新奪回戰略主動權。
為實現這一戰略企圖,大本營陸軍部大力充實原準備為斐濟、薩摩亞作戰而於1942年5月組建的第17軍,該軍由天皇侍從武官長的弟弟百武晴吉中將任軍長,軍部設在新不列顛島拉包爾,至8月初,該軍已轄有南海支隊、一木支隊、青葉支隊等部,總兵力約十三個大隊,集結於紐幾內亞東部和俾斯麥群島,擔負攻占莫爾茲比港的任務。大本營海軍部則於1942年7月成立第8艦隊,任命三川軍一中將為司令,下轄第6、第18戰隊、第29、30驅逐艦大隊、第7、13、21潛艇戰隊,擁有包括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3艘在內的多艘軍艦和潛艇,主力部署於拉包爾,以協同第17軍作戰。聯合艦隊還增派第25航空戰隊所轄的百餘架岸基飛機進駐拉包爾,以提供空中掩護。
日軍繼1942年1月進占拉包爾,並將這個港口和附近的機場建設成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基地後,又於1942年5月占領了圖拉吉島,該島位於索羅門群島南部,正處在以拉包爾為基地的戰鬥機作戰半徑的邊緣,南距索羅門群島第二大島瓜島約三十海里,北面緊挨著佛羅里達島,是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樞紐要地,原有澳大利亞部隊駐守,後因戰局惡化無力防禦而主動撤離。日軍占領該島後就開始修建機場,並對附近島嶼進行勘察,發現瓜島雖然多山多叢林,但瓜島北部隆加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比圖拉吉島更適合建機場,於是6月16日派門前鼎大佐率第11工兵隊約2000名工兵登上瓜島,開始修築機場。7月1日又加派岡村德長少佐率第13工兵隊約700名工兵上島,加強施工力量,並限令於8月5日前完工。經過緊張的施工,至8月初,瓜島機場已基本建成,輔助設施也大體完工。此時,瓜島有日軍工兵2700人,警備部隊240人,共約2940人;圖拉吉島有日軍工兵140人,航空部隊400人,警備部隊200人,共約740人。

美國

美軍雖然在中途島戰役中取得了巨大勝利,使中太平洋地區的局面趨於穩定,但在南太平洋,仍比較被動。當日軍於1942年1月占領拉包爾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就於2月提出占領圖拉吉島,以阻止日軍的推進,保護美國至澳大利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羅斯福總統對此構想也表示支持。為抓緊時間進行必要準備,美國海軍於3月派部隊進駐新赫布里底群島的埃法特島,隨即又向北占領了聖埃斯皮里圖島,並開始在這兩個島上修建機場。同時將精銳部隊——海軍陸戰隊第1師從本土運往紐西蘭。
太平洋戰區司令尼米茲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都認為拉包爾已是日軍的核心基地,扭轉戰局的關鍵就是儘快奪取拉包爾。但是在具體戰術上還存在分歧,麥克阿瑟主張集中最大兵力在俾斯麥群島組織登入作戰,一舉攻占拉包爾。尼米茲則認為日軍在拉包爾已形成了堅固防禦,部署有近七百架岸基飛機,還隨時能得到包括4艘航母在內的聯合艦隊的支援。而美軍此時在太平洋上只有3艘航母,實力比日軍弱,不能貿然行動。所以主張先在索羅門群島南部登入,在新占島嶼上建立機場,然後在航空兵支援下逐步推進,步步為營,最終奪取拉包爾。而對這一戰役的指揮官人選,美國陸海軍也有爭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主張應由麥克阿瑟指揮,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則認為此次戰役是在多礁石的索羅門群島海域作戰,如果由不懂海軍的人來指揮,就有使海軍艦隊在這樣的危險海域陷入被動的可能,所以應由尼米茲來指揮。雙方互不相讓,僵持不下,最後只好由羅斯福總統親自出面主持協調,這才達成了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參謀長聯席會議據此於4月1日正式通過代號為“瞭望台”的作戰,計畫第一階段由尼米茲指揮攻占聖克魯斯群島和圖拉吉島。第二階段由麥克阿瑟指揮,攻占索羅門群島其餘島嶼,並肅清紐幾內亞島東部萊城、薩拉莫阿地區的日軍。第三階段仍由麥克阿瑟指揮,攻占新不列顛島新愛爾蘭島,進而奪取拉包爾。
4月20日,成立南太平洋部隊,由戈姆利中將任司令,下轄第61、62特混編隊,擁有航母3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32艘。這支部隊歸尼米茲指揮。5月17日,戈姆利從華盛頓抵達司令部所在地新喀里多尼亞的努美阿,隨即將司令部前移至紐西蘭的奧克蘭,積極組織戰役準備。
7月2日,參謀長聯席會議考慮到由於太平洋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的作戰區域分界線是東經160度,這樣,就會有一些太平洋戰區的部隊進入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地域,指揮上可能會有摩擦,於是發布命令將兩個戰區的分界線西移1度,改為東經159度,如此一來,瓜島和圖拉吉島都劃入太平洋戰區,以減少作戰指揮上不必要的麻煩。這一決定雖然解決了戰區指揮權的問題,但沒有明確海軍特混艦隊與海軍陸戰隊之間的指揮關係,給以後的作戰指揮埋下了隱患。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命令中同時決定將於8月1日發起作戰。
7月4日,美軍偵察機發現日軍已經在瓜島上修建機場,如果瓜島機場修成,日軍從這一機場起飛的飛機能夠到達聖埃斯皮里圖島、埃法特島、新喀里多尼亞島一線,嚴重威脅了美國至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參謀長聯席會議立即將“瞭望台”作戰的第一階段作戰目標改為瓜島和圖拉吉島。
戈姆利中將見日軍兵力強大,而自己兵力單薄,準備工作又未就緒,現在(1942年7月)還要將登入地點前移,缺乏勝利的信心,要求推遲進攻,經尼米茲說服,這才同意於8月7日發起進攻。參戰兵力分為三部分,一是特納少將指揮的登入運輸編隊,編有23艘運輸船和11艘驅逐艦,負責將海軍陸戰第1師送上瓜島和圖拉吉島。二是克拉奇利少將指揮的掩護編隊,編有巡洋艦、驅逐艦各8艘,負責直接掩護登入運輸隊。三是弗萊徹中將指揮的特混艦隊,共有航母3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16艘,油船3艘,負責海空支援與掩護。還有西南太平洋戰區的300架岸基飛機提供空中支援。上述部隊7月26日在斐濟群島海域集結,7月28日至31日,海軍陸戰第1師在斐濟群島的科勞島進行了登入演習,艦艇部隊也進行了與登入部隊的契約演練。
美軍的作戰準備極不充分,由於瓜島歷來鮮為人知,美軍除了曾在瓜島的澳大利亞種植園主提供的零星情報外,就只有一張九十年前的海圖、幾張傳教士拍攝的舊照片和傑克·倫敦撰寫的關於索羅門群島的小說了。作為登入主力的陸戰第1師是美國最早進行登入戰專項訓練的精銳部隊,但是該師大批優秀的訓練有素的軍官、軍士被調去作為新組建的陸戰第2、3師的骨幹,現在(1942年6月)部隊成員大都是剛入伍的新兵,戰鬥力已不可與老1師同日而語,1942年6月底,陸戰1師的三個團中,第5團剛到達紐西蘭;第7團幾乎全由新兵組成,剛結束新兵基本訓練,到達薩摩亞;第1團則還在開往南太平洋的途中。師長范德格里夫特少將得到保證,該師1942年底以前不會參戰,至少還有半年的訓練時間。但范德格里夫特6月26日剛到紐西蘭的奧克蘭,就被告之將參加8月的瓜島作戰,他甚至以前根本不知道有瓜島,看了作戰計畫將其戲稱為“瘟疫行動”。戰役準備時間僅四個星期,準備工作極其緊張。奧克蘭港口立即被大量作戰物資所淹沒,由於參加登入作戰運輸船的物資裝載必須按照特殊的“戰鬥裝載”標準裝載,港口又小,又正逢紐西蘭多雨的冬季,連日大雨,使碼頭上秩序非常混亂,加上碼頭工人正在進行罷工,陸戰1師的官兵不得不進行卸貨、裝載的工作,他們分成三班,二十四小時連續不斷工作,疲憊不堪,怨聲載道。戈姆利的司令部也是一片混亂,他的司令部剛剛組建,參謀人員還很少,而作戰準備時間又那么急促,把他們搞得手忙腳亂。最大的問題是兵力不足,陸戰1師只有兩個團到達戰區,另一個團還在薩摩亞,經戈姆利和范德格里夫特的強烈要求,才將陸戰第2師的第2團和其他部隊三個營編入陸戰1師的建制,勉強湊成一個加強師,總兵力約1.8萬人。但這三個團都還沒進行過嚴格、系統的登入戰訓練,戰術水平、戰鬥力都很低。在7月28日舉行的臨戰演習中,情況非常糟糕,范德格里夫特只好自我安慰:“好萊塢的慣例是糟糕的彩排預示著成功的公演。”
弗萊徹中將不願讓他寶貴的航母在敵岸基飛機活動半徑範圍里停留過久,公然拒絕在瓜島海域停留五天,只肯停留兩天。他的這一態度更是讓戈姆利對這次作戰憂心重重,而戈姆利又無權指揮弗萊徹,戈姆利乾脆把指揮權交給弗萊徹,自己留在了努美阿。來努美阿視察作戰準備工作的海軍作戰部長助理福萊斯特爾將軍了解這些情況後,就對戈姆利說:“如果美國人民知道我們的部隊就這樣去打仗,一定會起來造反的!”
瓜達爾卡納爾島瓜達爾卡納爾島
瓜島首都霍尼亞拉瓜島首都霍尼亞拉

戰役經過

登入作戰

瓜島是索羅門群島第二大島,十六世紀被尋找傳說中所羅門王的黃金之國的西班牙探險家發現,地處赤道以南的低緯度,典型的熱帶氣候炎熱潮濕,島上遠非人們所想像的金色沙灘,長滿棕櫚樹的熱帶風光。熱帶植物因為雨水充沛而生長極其茂盛,空氣中始終瀰漫著令人作嘔的惡臭,這是千百年來自生自滅的植物腐爛而散發出的,熱帶昆蟲又肥又壯,使得瘧疾橫行。
陸戰隊登入瓜島和搶占日軍機場的示意圖陸戰隊登入瓜島和搶占日軍機場的示意圖
圖拉吉島沒有像瓜島那樣茂密的熱帶叢林和沼澤,被英國殖民者認為是適合居住的島嶼,他們在島上蓋起房屋,建起了一個小鎮,甚至還有英國殖民者所特有的板球場。
二戰中美國在太平洋上第一次兩棲作戰的目標就是這兩個島嶼。1942年7月31日,美軍艦隊從斐濟起航。8月6日晚,美軍登入編隊已到達距瓜島約六十海里的海域,藉助惡劣天氣的掩護,一直未被日軍發現。在登入編隊航渡的同時,駐埃法特島和聖埃斯皮里圖島的美軍航空部隊出動 B-17轟炸機對索羅門群島的日軍進行了壓制空襲,從紐幾內亞島起飛的美軍飛機則密切監視俾斯麥群島和紐幾內亞島東北部的日軍。
8月7日凌晨一時,登入編隊到達距瓜島十海里的海域,一分為二,代號X射線的部隊是由范德格里夫特指揮的第1、第5陸戰團,經薩沃島南水道進攻瓜島,代號Y射線的部隊是由副師長魯普斯塔斯準將指揮的四個營取道薩沃島北水道進攻圖拉吉島。另兩個營作為預備隊
六時許,掩護編隊的軍艦開始炮擊瓜島日軍陣地,隨後從航母起飛的艦載機飛臨瓜島,進行猛烈的轟炸和掃射。在艦炮和航空火力支援下,第一波登入部隊於九時四十分開始上陸,第5陸戰團團長亨特上校身先士卒第一個衝上灘頭,部隊緊跟在後衝上岸,逐步擴大灘頭,向縱深發展。隨後灘頭控制組上岸,組織後續部隊有序上岸。由於日軍的情報機關根本沒能預見到美軍的登入,因此島上的日軍毫無準備,而且島上的日軍雖說是工兵部隊,其實是修建機場的朝鮮勞工,沒帶什麼武器,少數警備部隊看到美軍大兵壓境,不敢抵抗就逃入叢林,所以美軍一槍未發就成功上岸,到日落時已有1.1萬餘人登上瓜島。但沒有準確的地圖,上岸後就在叢林中摸索前進,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到達機場,日軍慌忙扔下剛做好的早餐逃入叢林,美軍輕而易舉奪下機場,跑道已經有80%完工了,塔台、發電廠都已建成,還繳獲了大批糧食、建築設備、建築材料,最受歡迎的戰利品卻是幾百箱日本啤酒和一個完好的冷凍加工廠。儘管瓜島登入戰非常成功,但這是在日軍幾乎沒有防禦情況下取得的,如果日軍稍有準備,美軍必將遭受嚴重失利。在登入中暴露了不少問題,海岸控制組人手太少,不得不動用戰鬥部隊進行物資卸載;又如有的人在海灘上忙得喘不過氣來,有的人卻閒來無事可作,在海灘上曬日光浴或到叢林中打鳥。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美軍總算順利登上瓜島。
圖拉吉島卻與瓜島完全不同,登入的美軍經受了真正的戰火考驗。圖拉吉島是個天然的避風良港,島的東側有兩個小島:加武圖島和塔那姆勃戈島,像兩個哨兵保衛著圖拉吉島。英國殖民者戰前曾在這兩個小島建有簡易水上飛機機場,日軍占領這裡後,加以擴建完善,計畫建設成為可以監視整個索羅門群島的水上飛機機場。美軍高估了圖拉吉島日軍的實力,集中炮火進行猛烈轟擊,日軍急忙躲進掩體,美軍在炮火掩護下成功上岸,但向縱深推進不久就遇到了日軍頑強抵抗。而在兩個小島上,美軍卻低估了日軍,由於島嶼太小,日軍在海灘前沿組織防禦,加上美軍的炮火裝備沒能摧毀日軍修築在堅固山崖上的工事,而登入艇下水又太早,從一萬多米外開始衝擊,使得日軍有充足的時間進入前沿工事,當美軍剛衝上岸立足未穩之際,就突然開火,美軍指揮官重傷,士兵傷亡慘重,被密集的火力壓在海灘上寸步難行,由於敵我距離太近,根本無法實施艦炮火力支援。直到幾小時後,後續部隊將81毫米迫擊炮送上岸,並召喚飛機提供航空火力支援,這才逐步開始向縱深推進。但日軍仍然憑藉在山洞中的工事頑強抗擊,美軍只得組織爆破小組從日軍火力死角衝上山頂,再居高臨下將炸藥和手雷扔進山洞,這才最終將其消滅。由於這三島戰鬥非常激烈,為儘快解決戰鬥,范德格里夫特將預備隊全部投入作戰,黃昏時分日軍殘部退守山谷,當天夜裡,美軍接連組織四次攻擊,將其大部殲滅。直到8日黃昏才肅清殘敵占領這三島。在兩天的激戰中,日軍除了二十三人被俘外,全部戰死,無一投降,初次讓美軍領教了武士道精神。美軍陣亡約一百人。

薩沃島海戰

參見:薩沃島海戰,又稱“第一次薩沃島海戰”,日方稱“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第一次ソロモン海戦)。美日瓜島戰役中爆發的數十次海戰中六次較大規模海戰的第一次。也是美日雙方對瓜島爭奪的第一次海戰。
圖拉吉島日軍在遭到美軍攻擊後向拉包爾發出告急電報,這才讓日軍知道美軍的行動,百武認為這不會是美軍的正式反攻,最多是偵察騷擾性質的襲擊,不難將其擊退。只是瓜島的機場被美軍利用的話,對南太平洋的形勢極為不利,決定迅速組織力量奪回瓜島。但他不願動用進攻莫爾茲比港部隊,三川只好從駐拉包爾的海軍陸戰隊中抽出519人分乘“明洋”號運輸船和“宗谷”號供應艦,由1艘巡洋艦、1艘掃雷艦、1艘獵潛艇護航前往瓜島。8日三川根據偵察機的報告,知道美軍在瓜島海域兵力雄厚,便命令其返航,在返航途中,“明洋”號被美軍 S-38號潛艇擊沉,船上所載373名海軍陸戰隊員隨船葬身海底。
就在美軍登入的當天,三川派出拉包爾日軍第25航空隊出動了51架飛機空襲瓜島,但遭到了美軍62架艦載戰鬥機的有力攔截,被擊落19架,未取得什麼戰果。
美軍登入美軍登入
次日即8月8日,第25航空隊又出動41架飛機奔襲瓜島,以損失16架的代價好不容易突破了美機的攔截,炸沉“埃里奧特”號運輸船,炸傷“賈維斯”號驅逐艦。但空襲中日機只顧攻擊美軍的艦船,卻沒有去攻擊防禦薄弱但又是極其重要的——海灘上堆積如山的物資,這是日軍最大的失策。
日軍第8艦隊司令三川軍一中將感到事態嚴重,立即決定發動反擊,儘管此時他的軍艦因執行各種任務而很分散,但他迅速集中附近的軍艦,共5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於8月7日晚駛離拉包爾南下。
東京的軍令部是不同意第八艦隊的這個出動決定的,軍令部的理由十分充足:首先這個第八艦隊組建不到三星期,從來沒有進行過配合訓練,能不能打仗?再者第八艦隊沒有航母,事實已經證明拉包爾的陸基航空兵無法有效支援那么遠的距離,遇上美國航母攻擊的話第八艦隊將非常危險。最後是美國人的作戰意圖還不明朗,到底是開始了進攻還僅僅是對日本的機場建設進行干擾,等弄清楚了美國的意圖以後再想對策也為時不晚。
可山本五十六給了三川軍一一個作戰許可令,一切任憑三川軍一自由定奪。
日軍第八艦隊的重巡洋艦均是1925年左右下水的老艦,輕巡洋艦更是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艦船,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向美國航空母艦編隊挑戰,可以想像的只有一種可能。
但三川軍一是當事人,無法也無處後退。英國皇家海軍的“見敵必戰”的信條還也是日本海軍的信條,三川只能向前,即使山本五十六裝聾作啞。
剛剛上任的第八艦隊先任參謀的神重德大佐,早年被派駐德國,是海軍中的親德派。因為德國把航空兵獨立出來組成了空軍,而日本沒有對應的軍種,所以日本的親德派無論陸海軍全是航空盲。而神重德不僅是航空盲,而且這位從根本上就看不起那幫開口閉口就是飛機的孬種。
神重德採取的戰術是這樣的:排日本海軍最基本的一字縱隊,旗艦沖在第一,剩下諸艦隻管跟旗艦走就行了。沒有空中掩護不要緊,打日本海軍最拿手的“夜戰”,只合戰一次,順勢撤出戰場,天亮之前退回美國海航陸航控制範圍之外,進入拉包兒基地制空區。
8月7日下午02:00左右,第八艦隊在三川軍一的帶領下駛出了拉包兒基地,以玉碎的心態全速往瓜島海域猛撲而來。
日軍要想在光天化日下南下,是無法避開美軍空中偵察的。事實上,早在8月7日的白天,負責監視日軍的一架美軍B—17轟炸機就發現了正奉命向拉包爾集結4艘日艦,由於距離戰區太遠,沒能引起美軍的充分注意。當晚三川的艦隊剛出動,美軍的 S—28號潛艇就發現並報告了上級,此時日軍艦隊距瓜島也還有五百餘海里,同樣沒引起美軍的注意。
8月8日八時許,一架澳大利亞的偵察機第三次發現了三川艦隊,但飛行員出於無線電沉默的考慮,沒及時報告。下午返回基地後又不以為然,用過點心後才向上級報告,足足耽誤了六小時,使得美軍來不及再派出飛機偵察核實。更要命的是他還把這支艦隊的編成錯報為2艘水上飛機母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使登入編隊司令特納錯誤判斷為這樣的艦隊不可能是來實施海戰的,很可能是在索羅門群島某處港灣建立水上飛機基地來彌補失去的圖拉吉島水上飛機基地。而美軍最主要的情報來源——密碼破譯小組一方面由於日軍剛開始使用新的密碼,需要一段時間來破譯,另一方面三川艦隊在航行中採取了嚴格的無線電靜默,所以無法提供準確情報。特納深知他的登入編隊是日軍首要目標,而從拉包爾到瓜島必經之路是索羅門群島兩串島鏈之間的狹窄水道,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槽海”,他於8月8日曾特別加派一架偵察機沿槽海偵察,但因為天氣不好,這架飛機未能按命令飛完全程就返航了,而且飛行員也沒將報告這一情況。因此,特納對即將到來的海戰一無所知。
三川是智勇兼備的戰將,為做到知己知彼,8日4時三川就命令5艘重巡洋艦各彈射起飛一架艦載偵察機,對瓜島進行全面偵察,了解了美軍艦隊的兵力組成和所在位置,當他知道美軍在瓜島海域有多艘航母,掌握著制空權,而且兵力占優勢,便決定以己之長攻其之短,實施夜戰。十六時許又派兩架偵察機進行偵察,以進一步查明情況。三川一進入瓜島和圖拉吉島之間水域,(後來因為在這片水域,日美雙方有好多軍艦戰沉,而被形象稱為“鐵底灣”)第三次派出兩架偵察機核實美艦的夜間停泊位置,並在夜戰時投擲照明彈。正是由於三川進行了反覆的偵察,對美軍的情況已經完全掌握,他決定從薩沃島以南進入鐵底灣,先消滅美軍的巡洋艦,再消滅運輸船,最後從薩沃島以北撤出。隨即通過旗艦“鳥海”號重巡洋艦的燈光信號將作戰計畫通知各艦。十八時,日艦將甲板上的所有易燃物扔進海中,對彈藥進行最後檢查整備。二十二時三十分,天色完全黑了,日軍以“鳥海”號為首排成間距1200米的單縱列,在桅桿上升起白色識別旗,加速到28節,殺氣騰騰闖入瓜島海域! 而與此同時美軍擔任海空掩護的航母編隊司令弗萊徹,藉口艦載機損失和油料不足,報告戈姆利請求撤走,黃昏時分未獲批准就擅自率航母編隊撤出瓜島海域,二十時已遠離了瓜島。特納只好緊急召集掩護編隊司令克拉奇利和范德格里夫特開會,通報了這一情況,並宣布由於失去了空中掩護他的艦隻將在第二天撤走,儘管登入部隊的補給物資卸載量還不到四分之一。范德格里夫特對此表示了強烈抗議,但特納認為他別無選擇,只能連夜儘可能多卸下一些物資。會議氣氛十分緊張,開了數小時仍是不歡而散。
就在會議結束,克拉奇利乘汽艇趕回旗艦半路上,戰鬥打響了。美軍在鐵底灣部署是:分為三個巡邏區,以瓜島和圖拉吉島之間的薩沃島中心點125度延伸線劃分南北兩個巡邏區,佛羅里達島西側子午線以東為東巡邏區。南區由第一大隊3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負責警戒,北區由第二大隊3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負責警戒,東區由第三大隊2艘巡洋艦、2艘驅逐艦負責警戒,另以2艘驅逐艦在薩沃島以西巡邏,作為雷達警戒哨。克拉奇利去開會前只是指定“芝加哥”號巡洋艦艦長代理指揮南區巡邏,既沒有具體指示,也沒作戰預案。
8月9日一時,日艦駛抵薩沃島西北,日軍瞭望兵夜戰素質較高,先發現了兩艘巡邏的美軍驅逐艦,而裝備新型雷達的美軍驅逐艦卻未能發現日艦,三川率艦隊實施了巧妙的機動從這兩艘美艦之間進入鐵底灣,美艦還毫無察覺。三川考慮到自己編隊長達8000餘米,作戰海域狹窄,又是夜間,編隊作戰多有不便,於是下令各艦按照作戰計畫自行戰鬥。一時三十三分,三川下達總攻擊令。直到十分鐘後,美軍“帕特森”號驅逐艦才發現日艦,剛用無線電發出警報:“注意!不明身份軍艦正在進港!”日軍的水上飛機就投下了照明彈,將南區的美艦照得清清楚楚,日軍的炮彈和魚雷接踵而來,澳大利亞海軍“坎培拉”號巡洋艦右舷連中兩條魚雷,又先後被24發炮彈擊中,不到五分鐘就失去了戰鬥力,天亮後被美軍自己擊沉。“芝加哥”號接到報警,艦長下令發射照明彈,但幾發照明彈都沒點著火,就在這時艦長發現有數條魚雷射來,立即轉舵規避,為時已晚,艦首被一條魚雷擊中,桅桿也被一發 203 毫米炮彈擊中,“芝加哥”號連連開炮還擊,由於日艦速度很快,只來得及向日軍佇列最後的“夕風”號驅逐艦發射了25發炮彈就失去了目標,便向西退出戰鬥。最先發現日艦的“帕特森”號驅逐艦與日艦展開炮戰,艦長下令發射魚雷,魚雷長未聽到命令而沒執行,該艦被日軍擊中一彈,兩門艦炮被毀。“巴格雷”號驅逐艦占領了發射陣位,艦長下令發射魚雷,但魚雷射擊諸元還沒裝定,眼睜睜看著日艦離去,等到魚雷發射,早已追不上遠去的日艦了。

泰納魯河口之戰

日軍大本營獲悉美軍在瓜島登入後,決定由陸軍第17軍抽出部分兵力,在海軍協同下奪回瓜島。
8月16日,一木率領先頭部隊約1000人分乘6艘驅逐艦前往瓜島。8月18日夜,一木所部在亨德森機場以東約30公里處順利登上瓜島。
20日瓜島上的美軍戰鬥機成功擊退了零式戰鬥機的進攻。8月21日凌晨,輕敵的一木率領500名日軍向泰納魯河河口的美軍陣地發起了進攻。美軍的火力非常猛烈,日軍頓時屍橫遍地,血流成河,衝鋒立刻被打退。經過半夜的激戰,美軍派出一個營繞到日軍背後,實施兩面夾擊,日軍向海邊潰退,由於灘頭日軍頑抗美軍不得已出動輕型坦克去徹底消滅日軍殘部。泰納魯戰鬥接近尾聲時,美軍醫護人員曾試圖救治日軍傷員,但日軍卻拉響手雷與美軍同歸於盡,為此美軍下令對日軍傷員不予救治,直接坦克碾過。5輛輕型坦克向日軍盤踞的叢林衝去,坦克從日軍死屍和傷兵身上碾過,履帶上沾滿血肉,活像絞肉機。
泰納魯河戰鬥以日軍的徹底失敗告終,美軍陣亡35人,傷75人。日軍在戰場上留下的屍體就達八百餘具。此役美軍終於打破了“零式無敵”的神話,並且首次獲得了戰場制空權。美軍由於準備充分加之有空軍配合,因此取得了勝利。

東所羅門海戰

參見:東所羅門海戰,又稱“斯圖爾特島海戰”,日方稱“第二次所羅門海戰”(第二次ソロモン海戦)。美日瓜島戰役中爆發的數十次海戰中六次較大規模海戰的第二次。也是美日海軍繼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之後,第三次航母艦隊之間的海戰。

東京快車

8月23日,川口的第35步兵旅團到達特魯克,搭乘慢速運輸艦前往瓜達爾卡納爾。但田中的艦隊在東所羅門海戰中受創,導致日軍重新思考是否利用慢速運輸艦設法把更多的部隊送到瓜達爾卡納爾島。艦艇改將川口的士兵載到拉包爾。在那裡,日軍計畫利用驅逐艦把川口的士兵經由肖特蘭群島的日本海軍基地送到瓜達爾卡納爾島。日本驅逐艦在整個戰事中經常能夠於一夜之間直下新喬治亞海峽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並回航,儘量減少暴露於盟軍空襲之下。他們被盟軍稱為“東京快車”(東京特快),但日軍部隊稱之為“老鼠運輸”。但是,以這種方式運送部隊,令大多數的重型裝備和補給品,如重型火炮、車輛和許多食品和彈藥,並不能隨同部隊一起運送到瓜達爾卡納爾。此外,這類行動又使日軍所迫切需要用來護航的驅逐艦更加吃緊。不過盟軍海軍指揮官--或是出於無力,抑或是不願意--在夜間挑戰日本海軍部隊,所以日本人在夜間能控制索羅門群島附近海域。但是,在白天日本船隻只要仍留在亨德森機場飛機攻擊範圍之內(大約200英里(320千米)),便受到空中打擊的威脅。在戰役中這種戰術情況持續了數個月之久。
8月29日至9月4日,日軍數艘輕巡洋艦、驅逐艦和巡邏艇運送大約5,000名士兵,其中包括大部分的第35步兵旅、大部分的青葉(第4)團,與一木支隊的其他部分,至太午角登入。川口將軍,在8月31日乘坐東京快遞於在太午角登入登岸,以指揮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全部日軍。躉船隊運送由岡明之助上校指揮的川口步兵旅另外1,000名士兵,到倫加防禦圈以西的卡米姆博灣登入。

埃德森嶺戰役

9月7日,川口發表他的攻擊計畫,“擊潰和殲滅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機場附近的敵人。”川口的攻擊計畫,要求他的部隊,分成3組,迫近倫加周邊內陸,最終實施1次夜間突然襲擊。奧卡的部隊將從西面向防禦圈進攻,而櫟木的第2梯隊,現在改名為球磨營,將從東面攻擊。主要的攻擊來自倫加防禦圈以南叢林,川口的“中央梯隊”,包括3個營共3,000人。到9月7日,大部分川口的部隊已經離開太午角開始沿海岸線向倫加點前進。約250名日軍被留下看守該旅在太午角的供應基地。
同時,根據當地土著根據1名海岸觀察者,索羅門群島保護地防衛軍軍官馬丁·克萊門斯和瓜達爾卡納爾島英國區主任,向美海軍陸戰隊帶來了報告,日軍在太午角附近的塔希姆波柯村。埃德森計畫對集中在太午角的日軍部隊進行突襲。9月8日,在太午角附近下船後,埃德森的士兵攻占塔希姆波柯而日本守軍則退入叢林。在塔希姆波柯,埃德森的部隊發現了川口的主要補給站,包括大批儲存的糧食、彈藥、醫療用品和1個強力的短波無線電機。在摧毀了可見到的一切後,除了拿走一些檔案和設備外,海軍陸戰隊返回倫加防禦圈。堆積如山的補給品,加上來自虜獲的情報檔案,給海軍陸戰隊知道,至少有3,000名日軍在島上,顯然計畫進攻。
埃德森,與范德格里夫特的執行軍官傑拉德·湯馬斯上校,均正確地認為,日軍的進攻很可能來自1處狹窄的、1片草地的、1,000碼(910米)長的珊瑚脊,與倫加河平行並位於亨德森機場南面。珊瑚脊,被稱為倫加山脊,提供了1個天然的道路以通過機場,控制周邊地區,在當時幾乎不設防。9月11日,埃德森的營840人被部署到山脊周圍地區。
在9月12日晚上,川口的第1營攻擊倫加河與山脊之間的突擊隊,迫使1個海軍陸戰隊連在當晚日軍本停止攻擊前撤回到山脊。第二天晚上,川口的旅3,000名士兵,再加上各種各樣的輕型火炮,面對埃德森的830名突擊隊員。日軍在剛入夜後開始進攻,與川口的第1營攻擊在山脊以西埃德森的右翼。在突破海軍陸戰隊的防線後,該營的進攻最終被守衛山脊北部的海軍陸戰隊所阻止。
川口的第2營2個連負責在山脊南部邊緣的進攻把埃德森的部隊擊退至山脊中部的123號山嶺。整個晚上,在此陣地的海軍陸戰隊,在火炮的支援下,擊退了日軍一波波的正面攻擊,其中一些展開徒手肉搏戰。日軍一些已越過山脊到達機場邊沿的的單位也被擊退。在倫加防禦圈其他位置攻擊的庫瑪和奧卡營的單位也被打敗。9月14日,川口領導他被擊潰的旅的倖存者,在馬坦尼考谷以西進行為期5天行軍後與奧卡的單位會合。結果,川口的部隊及美海軍陸戰隊分別有850及104人陣亡。
9月15日,百武在拉包爾得知川口戰敗的訊息及轉發到在日本的大本營。在緊急會議上,日本陸軍及海軍指揮人員得出結論,“瓜達爾卡納爾可能發展成為戰爭的決定性戰役。”戰鬥的結果現在開始對日本在太平洋其他領域產生戰略上的影響。百武認識到,為了運送足夠的部隊和物資,以擊敗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盟軍,他不能在同一時間支援在紐幾內亞科科達小徑的日軍。百武,在得到大本營的同意下,命令他在紐幾內亞的部隊,包括已到達其目標莫爾茲比港30英里(48千米)內的後撤,直至“瓜達爾卡納爾島的問題”解決為止。百武準備派遣更多的部隊到瓜達爾卡納爾再試圖奪回亨德森場。

埃斯帕恩斯角海戰

參見:埃斯帕恩斯角海戰,又稱“第二次薩沃島海戰”,日方稱“薩沃島海戰”(サボ島沖海戦)。美日瓜島戰役中爆發的數十次海戰中六次較大規模海戰的第三次。

亨德森機場戰役

10月1日和10月17日,日軍運送了15,000人部隊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令百武總共有20,000人的部隊參與他計畫中的進攻。由於喪失自己在馬坦尼考河東側的陣地,日軍認為對美軍沿海防禦的攻擊很難成功。因此,百武決定,他的主要進攻計畫將是從南面進攻亨德森機場。他的第2師團(得到第38師團部隊的增援),由丸山政男中將和7,000名士兵組成的3個步兵團中的3個營奉命通過叢林前進和攻擊美軍在南部靠近倫加河東岸的防線。這次進攻的日期定於10月22日,然後改為10月23日。為了轉移美軍的視線以避免知道從南面進攻的計畫,百武的重炮兵加上5個營的步兵(約2,900人)根據住吉正少將的命令攻擊美國沿西海岸走廊的防線。日本估計有10,000名美軍在島上,而事實上,大約有23,000人。
10月12日,1連日軍工兵開始開闢1條道路,被稱為“丸山道路”,從馬坦尼考河至美軍倫加防禦圈南部。15英里(24千米)長的道路通過瓜達爾卡納爾島上一些最困難的地形,其中包括眾多的河流和小溪、深及滿布泥濘的溝壑、陡峭的山脊和茂密的叢林─這極大程度地限制了進攻日軍可攜帶的裝備規模並消耗了他們的體力。10月16日至10月18日,第2師團開始沿丸山道路進軍。
到了10月23日,丸山的部隊仍努力在叢林掙扎以到達美軍防線。那天晚上,當得知他的部隊都還沒有達到他們的攻擊位置後,百武把進攻推遲至10月24日晚上7時。美軍仍然完全不知道丸山的部隊正向該方向集結。
住吉從百武的參謀人員中獲悉進攻延至10月24日,但未能通知他的部隊進攻的推遲。因此,在10月23日黃昏,第4步兵團的2個營和第1獨立坦克連的9輛坦克在馬坦尼考河口發動對美軍海岸防線的第1輪進攻。美軍的海岸炮兵、大炮、輕型武器火力擊退了該進攻,摧毀所有的坦克,打死了許多日本士兵,而只有輕微的傷亡。
最後,丸山的部隊於10月24日晚到達美國倫加防禦圈。之後連續2個晚上丸山的部隊對由切斯特·普勒中校指揮的第7陸戰團第1營(英語:1st Battalion 7th Marines)及羅伯特·霍爾指揮的第164步兵團第3營之陣地進行了多次不成功的正面進攻。美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的步槍、機槍、迫擊炮、火炮和37毫米反坦克炮的直接霰彈射擊對日軍“帶來了可怕的大屠殺”。小股日軍突破了美軍的防線,但在後來數天被肅清。丸山的部隊中超過1,500人在進攻中被打死,而美軍的損失約為60人死亡。同樣在這2天從亨德森機場起飛的美軍飛機抵抗日軍飛機和艦隻的攻擊,摧毀了14架日軍飛機,並擊沉1艘輕巡洋艦。
日本在10月26日對馬坦尼考河附近的進一步攻擊也被擊退,日軍損失慘重。因此,在10月26日早上8時,百武取消後續攻擊並下令他的部隊撤退。大約有一半丸山倖存的部隊被命令撤退至上馬坦尼考河谷,而由東海林俊成大佐指揮的第230步兵團]則前往倫加防禦圈以東的科利點。第2師團領頭的部隊在11月4日到達馬坦尼考河以西,在柯孔波那第17軍的司令部範圍。同一天,東海林的單位到達科利點,並建立營地。由於戰鬥中的死亡、戰鬥損傷、營養不良和熱帶疾病,第2師團無力作進一步的進攻行動,在戰役餘下時間只能在海岸作為防禦部隊。日軍在戰鬥中總共損失2,200–3,000名士兵,而美軍有大約80人死亡。

聖克魯斯群島海戰

參見:聖克魯斯群島海戰,又稱聖克魯斯海戰,日方稱“南太平洋海戰”(南太平洋海戦)。美日瓜島戰役中爆發的數十次海戰中六次較大規模海戰的第四次。也是美日航母艦隊之間的第四次對決。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參見: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又稱“第三次和第四次薩沃島海戰”,“所羅門海戰”,日方稱“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第三次ソロモン海戦)。美日瓜島戰役中爆發的數十次海戰中六次較大規模海戰的第五次。

塔薩法隆格海戰

參見:塔薩法隆格海戰,又稱“第四次薩沃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合稱為“第三次薩沃島海戰”使用),日方稱“倫加夜戰”(ルンガ沖夜戦)。美日瓜島戰役中爆發的數十次海戰中六次較大規模海戰的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

日本決定撤退

雖然日軍取得了塔薩法隆格海戰的勝利,但瓜島上的日軍由於補給匱乏處境越來越困難,12月3日,第8艦隊司令三川又派10艘驅逐艦裝載1500個鐵桶,執行運輸任務,這支驅逐艦編隊在途中只遭到兩次空襲,而且沒有損失,於當天深夜將全部鐵桶投放到塔薩法隆格附近海域,但瓜島日軍只得到310個,其餘大多被美機在次日擊沉。12月7日,日軍再派出11艘驅逐艦進行鐵桶運輸,途中遭到美軍飛機和魚雷艇的阻擊,未能到達瓜島就被迫返航。12月11日,塔薩法隆格海戰的勝利者田中再次率領10艘驅逐艦進行鐵桶運輸,投放了1200個鐵桶後,在返航途中遭到美軍魚雷艇的攻擊,旗艦“照月”號被一條魚雷擊中,彈藥艙爆炸而沉沒,田中負傷落水,和艦長等17名軍官、139名水兵游上瓜島。而瓜島日軍僅撈起220個鐵桶。經過這些努力,日本海軍感到對瓜島陸軍的支援已經是力不從心了,而陸軍仍不願正視現實,還想盡一切努力來挽回敗局。今村決定在1943年1月將第6和第51師團投入瓜島,2月中旬發起總攻,一舉奪回瓜島。
此時美軍由於基本控制了瓜島的制海權制空權,可以順利地向瓜島運送援軍和物資。1942年12月初,美軍海軍陸戰隊第2師和陸軍第25步兵師被運上瓜島,接替了疲憊不堪的海軍陸戰隊第1師,這支英勇頑強的部隊,在四個月的激戰中因傷病減員達7800人,范德格里夫特看著滿身硝煙的部下,激動地說:“完全可以這么說,四個月前的今天開始的這場不大不小的戰鬥,通過你們的努力,已經成功地挫敗了敵人在太平洋上的重要目標!”雖然瓜島爭奪的最後勝利是在其他部隊手中完成的,但瓜島的輝煌勝利首推陸戰1師,所以戰役結束後,陸戰1師榮獲由羅斯福總統頒發的“優異部隊”稱號,成為獲得這一榮譽的第一支部隊。12月9日,帕奇少將從范德格里夫特手裡接過了瓜島地面部隊的指揮權。——陸戰1師帶著瓜島的赫赫威名撤回澳大利亞休整。從此後,陸戰1師在其師徽上寫下了 “GUADALCANAL”(即瓜達卡納爾),以紀念血戰瓜島的輝煌戰績,陸戰1師也因瓜島之戰而名垂青史。至1943年1月,美軍在瓜島的地面部隊已達五萬人,補給充足,士氣旺盛。
12月初,“仙人掌航空隊”得到5個陸戰隊航空兵中隊、4個海軍航空兵中隊和1個陸軍航空兵中隊的加強,飛機數量已達到200餘架,不僅牢牢掌握著瓜島地區的制空權,還在索羅門群島其他島嶼岸基航空兵航母艦載機的支援下,不斷空襲日軍“東京特快”的起點站——肖特蘭島,使得日軍的艦船和物資損失越來越嚴重。自從12月11日田中的驅逐艦編隊遭到美軍魚雷艇攻擊後,日本海軍有將近三周的時間沒有組織水面艦艇向瓜島運送補給,這期間,瓜島日軍僅靠潛艇運送的為數極少的糧食補給,根本不能滿足需要,官兵多以野果、野菜和樹皮充飢,痢疾瘧疾、疥癬等熱帶疾病流行,連生存都成了問題,那裡還能奢談下一步的總攻?日本陸軍第8方面軍和海軍聯合艦隊多次討論對策,始終沒有找到能解決向瓜島運送部隊和補給的辦法,12月23日,今村在此局面下拒絕了百武發動最後決死進攻的請求,儘管百武再三要求能允許他們體面地戰死,而不是餓死在自己的掩體中。
12月12日,日本海軍提出放棄瓜達爾卡納爾島。同時,大本營內一些陸軍參謀人員也認為進一步增兵奪回瓜達爾卡納爾島是不可能的。由大本營執行長真田穣一郎上校率領的1個代表團,於12月9日到達拉包爾,諮詢今村和他的參謀人員之意見。當代表團返回東京後,真田建議放棄瓜達爾卡納爾島。大本營的最高領導人於12月26日同意真田的建議,並下令其參謀人員開始起草撤出瓜達爾卡納爾島的計畫,在索羅門群島中部建立1條新的防線,以及優先轉移兵力支援在紐幾內亞的軍事行動。

K號作戰(一)

12月28日,杉山元將軍及永野修身上將親自通知日本天皇裕仁撤出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決定。12月31日,天皇正式批准該決定。日軍秘密開始準備撤離,這被稱為K號作戰,預計在1943年1月底實施。
根據御前會議的精神,大本營於1943年1月4日向聯合艦隊司令山本和第8方面軍司令今村下達撤離瓜島的命令,撤退行動代號為“K號作戰”。並制定了周密的計畫:首先第17收縮戰線,在準備總攻的掩護下進行撤退的各項準備;其次直到撤退開始前,仍必須以各種方式全力繼續對瓜島的補給,以維持部隊的戰鬥力,並在運送補給品的同時撤離行動不便的傷病員;接著迅速在中索羅門群島修建航空基地,加強對瓜島的空中作戰;最後動員儘可能多的船隻,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以各種手段將瓜島的部隊撤出,這一切行動必須特別嚴格保守機密。
鑒於瓜島美軍不斷向日軍發動進攻,如不增加新的生力軍,島上的部隊是無力保持現有陣地的,因此日軍從第38師團的第230聯隊中抽調了約700人,由矢野桂二中佐指揮,代號“矢野部隊”,於1月14日送上瓜島。對外宣稱是作為第四次總攻的先鋒,其實是保障瓜島部隊撤離的殿後部隊。
日軍為保障瓜島部隊順利撤出,分散美軍的注意,於1943年1月15日組織了一次牽制行動,代號“東方牽制行動”,參加兵力有“利根”號重巡洋艦、“伊—8”號潛艇和第802航空隊的部分飛機,由原忠一少將統一指揮。  1月19日,原忠一率領“利根”號從特魯克出發,22日到達馬紹爾群島的賈盧伊特島,原忠一與各參戰部隊指揮員研究行動計畫並稍事休整,於23日從賈盧伊特島出發,前往坎頓島西北400海里水域活動,並進行無線電佯動。2月2日又前往馬紹爾群島以東海域活動,同樣進行了無線電佯動,然後於2月7日返回特魯克。“伊—8”號潛艇則於1月23日和2月1日夜間兩次對坎頓島進行了炮擊。第802航空隊1月19日起,從馬金島出動水上飛機對豪蘭島貝克島進行偵察,並從1月21日起連續多日對這兩個島嶼進行了空中監視。2月上旬,鑒於瓜島撤退行動基本結束,“東方牽制行動”也告結束。

倫內爾島海戰

1月27日,美軍一批去瓜島換防的部隊由1艘運輸船運載,從努美阿起航。哈爾西為保障其航行中的安全,派出了包括航母戰列艦在內的五支編隊擔任掩護,其中負責近距掩護的是由吉芬少將指揮的第18特混編隊,有3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
日軍在瓜島附近海域部署有大量潛艇,1月29日發現美軍的第18特混編隊正在倫內爾島海域航行,就迅速通報基地,日軍隨即從蒙達機場起飛十多架魚雷機前去攻擊,日機臨空時美軍的航行隊形是:3艘重巡洋艦在右,3艘輕巡洋艦在左,成雙縱隊;6艘驅逐艦則在前方呈傘形隊形,這種隊形的後方和兩側都未布置防禦艦隻,不適合防空作戰,當天黃昏美艦雷達發現60海里外的日機後,吉芬既未改變隊形,也未做任何防空準備。日機分成兩隊,先由2架飛機進行佯攻,隨後退出戰鬥,吉芬以為戰鬥已經結束,仍以原隊形繼續航行。天黑後,日機突然投下照明彈,接著發動攻擊,美艦以猛烈炮火對空射擊,有數架日機被擊落,其中有一架在“芝加哥”號左前方中彈墜海,燃起的火焰將“芝加哥”號照得清清楚楚,立即引來日機的集中攻擊,“芝加哥”號被兩條魚雷命中,機艙進水,主機停車。吉芬率領其餘軍艦向東轉向,同時減低航速,以減少航行中的艦尾浪花,並命令禁止射擊。日機失去目標,打開航行燈,還發射曳光彈,企圖引誘美艦開火,但美艦不為所動,一炮不發,日機在黑夜中找不到目標,盤旋幾圈後只得返航。
次日,吉芬率4艘巡洋艦向埃法特返航,“路易斯維爾”號巡洋艦則拖帶“芝加哥”號在6艘驅逐艦的保護下以4節航速駛往聖埃斯皮里圖島,並由“企業”號航母派出10架戰鬥機擔任空中掩護。下午,日軍12架魚雷機前去攻擊“企業”號航母,為“芝加哥”號進行空中掩護的戰鬥機有6架被調去攔截,並擊落3架日機,但其餘的9架日機高速擺脫了美機的攔截,轉而攻擊“芝加哥”號,“芝加哥”號因航速太慢,難以實施有效機動,被四條魚雷命中,二十分鐘後沉沒,還有一艘驅逐艦被擊傷,9架日機中則有7架被擊落。——尼米茲對有著6艘驅逐艦和10架戰鬥機保護下的“芝加哥”號被擊沉,感到痛心和不可理解。日機集中攻擊第18特混編隊,沒有去攻擊美軍4艘滿載部隊的運輸船,因此運輸船順利抵達瓜島。這次海空戰史稱“倫內爾島海空戰”,美軍1艘巡洋艦被擊沉,1艘驅逐艦被擊傷,日軍損失飛機15架。

K號作戰(二)

這些上述行動,造成了日軍即將發動大規模進攻的假象,甚至1月22日,哈爾西陪同海軍作戰部長諾克斯和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視察瓜島,三位久經沙場的高級將領都沒有察覺日軍即將撤退的跡象。
為了壓制美軍的航空兵力,日軍將東南太平洋地區的約100架陸軍飛機和約200架海軍飛機集結到拉包爾,從1月25日以後,對美軍在瓜島和聖埃斯皮里圖島的機場進行了多次空襲日軍原計畫1月30日和31日兩天,對瓜島實施大規模空襲,然後乘美軍航空力量遭到削弱之際組織撤退。但因天氣不佳,空襲計畫被迫延期,不料,31日晚,拉包爾反而遭到了美軍的空襲,日軍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寶貴的飛機,一下子就損失50架。這使得日軍不敢再等待空襲計畫的實施,就決定事不宜遲立即組織撤退。
橋本少將率領20艘驅逐艦於2月1日九時三十分從肖特蘭島出發,進行第一次撤退行動,橋本編隊當天十三時許被美軍的偵察機發現,美軍判斷這是日軍為發動總攻而向瓜島運送的增援部隊,出動飛機進行阻擊,36架轟炸機於十六時許臨空轟炸,日軍擔任空中掩護的18架“零式”戰鬥機全力迎戰,擊落美機4架,將美機擊退。橋本旗艦“卷波”號被近失彈炸傷,被迫返航。其餘19艘驅逐艦於深夜到達瓜島埃斯佩蘭斯角附近海域,以8艘驅逐艦擔任警戒,11艘靠岸,接運撤退人員。在撤退過程中,美軍的魚雷艇和飛機多次前來攻擊,都被日軍的警戒艦隻擊退,“捲雲”號在規避魚雷艇發射的魚雷時被水雷炸傷,後因傷勢太重由“夕雲”號驅逐艦用魚雷將其擊沉。2月2日凌晨,橋本編隊接下5414人開始返航,途中也曾遭到美機空襲,但無損失。中午安全回到肖特蘭島。
2月4日九時三十分,由20艘驅逐艦組成的第二次撤退編隊從肖特蘭島起航,途中遭到美軍31架戰鬥機和33架轟炸機、魚雷機組成的大機群攻擊,日軍護航的戰鬥機和驅逐艦奮力抗擊,擊落美機10架,“舞風”號被炸傷,由“長風”號拖帶返航,其餘18艘驅逐艦到達瓜島的埃斯佩蘭斯角海域,8艘驅逐艦擔任警戒,10艘驅逐艦在離岸500米處接運人員撤退,共接下5004人,於次日凌晨返航。在日軍接運人員過程中,美軍出動魚雷艇前去攻擊,但未發現日軍編隊無功而返。2月7日,日軍由小柳少將指揮18艘驅逐艦進行第三次撤退,由於雷雨如注,美軍只派出了15架轟炸機進行空襲,日軍有一艘驅逐艦被擊傷,在另一艘驅逐艦的護衛下返航,其餘16艘驅逐艦駛抵瓜島,這次撤退的人員中有百武和第17軍軍部人員,許多人極度虛弱,甚至連攀登驅逐艦上繩梯的力氣都沒有,只好由驅逐艦上的水兵連背帶拽拉到艦上。海灘上還有數百名奄奄一息的重傷病員,無法接運上艦,只好給他們留下手榴彈,用以自盡。此次,日軍又順利接下2639人。此次撤退中,日軍為確保撤退的順利實施,還組織過一次夜襲
在2月4日晚上和7日,橋本信太郎和他的驅逐艦完成了從瓜達爾卡納爾島撤離其餘大部分日軍的任務。除了一些空襲外,盟軍仍然期待日軍1次大型的攻勢,並沒有試圖制止橋本的撤離行動。整體而言,日軍成功地從瓜達爾卡納爾島撤出了10,652人。2月9日,柏奇意識到,日軍已經撤退,並宣布盟軍占領瓜達爾卡納爾島,結束了戰役。

戰役結果

損失軍艦

參戰方日軍日軍美軍美軍
類別
艘數
噸位
艘數
噸位
運輸船
16
85000
3
12000
飛機
約683-892架
約615架
航空母艦
1
8500
2
34500
戰列艦
2
62000
0
0
重巡洋艦
3
26400
6
56925
輕巡洋艦
1
5700
2
12000
驅逐艦
11
20930
14
22815
潛艇
6
11300
0
0
軍艦合計
24
134930
24
126240

傷亡統計

在整場瓜島戰役中,美軍地面部隊總參戰兵力為6萬人,其中陣亡約7000人,傷7789人,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3艘,飛機共約615架,其中420名飛行員死亡。日軍投入瓜島的地面部隊總兵力約3.6萬,陸軍31400人、海兵隊4800人。日本陸軍在瓜島陸戰中實際只有約8500人陣亡,而日本海軍則有3543人陣亡,總死亡人數大約為19200人,其他則死於瘧疾、腹瀉、腳氣病和飢餓。另外日軍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16艘,飛機共約892架,其中1200名飛行員死亡(另有資料指出日軍實際只損失683架飛機)。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戰役影響

日軍

日軍不僅海軍、航空兵損失慘重,甚至開戰以來從未失利的陸軍,最精銳的第2師團等部也蒙受了巨大損失,特別是日軍的大型軍艦、飛機和技術熟練訓練有素的飛行員的損失,更是日軍所難以彌補的,戰役結束時日軍兵力上的優勢已蕩然無存,雙方的戰略態勢也隨之改變,——中途島海戰日軍的失敗是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轉折,戰局開始向著不利於日本而有利於美國方面發展,日軍戰略主動權逐步喪失;而瓜島戰役,日軍不僅沒有實現重新奪回戰略主動的作戰企圖,反而其軍事實力進一步受到削弱,最終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陷入了被動的局面。從此後,日軍不得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處處設防,步步被動,直至戰敗。
在瓜達爾卡納爾戰役是在太平洋一場長時間的戰役,緊隨著相關和同時發生的索羅門群島戰役。這2場戰役,令參與戰鬥的國家之後勤能力變得緊張。對美國來說,這需要促使第1時間儘快發展有效的戰鬥航空運輸力量。不能取得空中優勢以迫使日軍依靠躉船、驅逐艦和潛艇增援,是非常不平衡的結果。早在戰役中,美軍受到缺乏資源的阻礙,因為他們的巡洋艦和航空母艦遭受重大損失,但補充造船計畫仍然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發揮作用。
美國海軍在戰役期間遭受如此高的人員損失,它拒絕公開發布總體傷亡數字多年。然而,由於戰役仍在繼續,而美國公眾越來越意識到在瓜達爾卡納爾的美軍之困境與因英雄主義而知覺,派遣更多的部隊前往該地區。這說明日本的軍工業無法與美國工業和人力相匹配。因此,當該戰役令日本正在失去不可替代的單位時,美國人正在迅速取代,甚至增強其部隊。
日本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於戰略上和物質損失和人力上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大約25,000名經驗豐富的地面部隊在戰役期間戰死。如此龐大的資源流失,直接導致日本未能實現其在紐幾內亞戰役中的目標,同時日本也失去了索羅門群島南部的控制權和未能有力制止盟軍到澳大利亞的航運。日本的主要基地拉包爾,更加受到盟軍空中部隊的直接威脅。最重要的是,日本的地面部隊稀缺,空、海軍部隊已永遠在瓜達爾卡納爾的叢林和周邊海域消失。日本的飛機和船隻被毀,在這場戰役中沉沒以及訓練有素和經驗豐富的飛行隊員,尤其是海軍機組人員補充的速度完全比不上同盟國。

美軍

日軍撤出後,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圖拉吉島被發展為主要基地,支持盟軍在所羅門群群島鏈的進一步行動。除了亨德森機場,另外2條戰鬥機跑道分別建於倫加點和1個轟炸機機場被建於科里角。廣泛的海軍港口及物流設施建立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圖拉吉和佛羅里達島。圖拉吉附近錨地成為1個重要的前進基地以供盟軍軍艦和運輸船支援索羅門群島戰役。此外,主要地面部隊在索羅門群島前進前通過大型營地和兵營被部署在瓜達爾卡納爾島。
經過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後日軍在太平洋顯然處於守勢。向瓜達爾卡納爾島不斷增援的壓力削弱了日軍在其他戰場的力量,促成了澳大利亞軍和美軍在紐幾內亞的反攻,最終導致1943年初攻占在布納和哥納的主要基地。盟軍已經贏得了戰略主動權,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這年6月,盟軍發動馬車輪行動,其中,在1943年8月作出修改,正式確立孤立拉包爾和切斷海上交通線的戰略。隨後,成功瓦解了拉包爾和在這裡的部隊被分成由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西南太平洋戰區和由切斯特·尼米茲海軍上將指揮的中太平洋戰區,這2個方向的部隊成功地向日本推進。隨著戰爭發展,日軍在南太平洋地區其餘的防線隨後被摧毀或被盟軍繞過直至最終目標。
雖然盟軍在中太平洋的中途島海戰中取得了他們的第一次決定性的勝利,亦削弱了日本的戰略主動權和進攻能力,這本身在意義上如同薩拉米斯對馬海峽一樣並沒有改變戰爭的方向。中途島戰役後,日本仍然是一個海軍強國,繼續入侵南太平洋。但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結束了日本的擴張企圖,令同盟國獲得明確的優勢。因此,可以說,這是盟軍一連串勝利的第一步,最終導致了日本投降和占領日本本土。
在“歐洲第一”政策下,美國最初只能進行防禦,對付日本的擴張,以便集中資源擊敗德國。然而,金將軍為瓜達爾卡納爾入侵的爭請,以及它的成功實施,令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相信,在太平洋戰區可以採取進攻。到1942年底,很明顯,日本已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戰敗,嚴重打擊日本帝國的戰略防禦計畫和意外地輸給了美國人。
或許對盟軍來說,心理上的勝利如同軍事上的勝利同樣重要。在一個雙方對等的戰場環境下,盟軍擊敗了日本最好的地面、空中和軍艦部隊。瓜達爾卡納爾後,盟軍面對日本的軍事人員沒有原先的恐懼和敬畏。此外,盟軍對太平洋戰爭最終的結果,大大地樂觀起來。
幾位日本政治和軍事領導人,包括星野直樹永野修身河邊虎四郎,戰爭結束後不久即表示即瓜達爾卡納爾島是戰爭決定性的轉折點。河邊說:“至於轉折點[戰爭],當積極行動停止,甚至變成被動時,我覺得,就是在瓜達爾卡納爾島。”

影視作品

相關電影

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又名細細的紅線)是美國導演泰倫斯·馬力克所執導的電影,於1998年上映。劇情描述美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紅色警戒》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併入圍7項奧斯卡獎。

相關電視劇

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
本年度最震撼的作品即將登場,由好萊塢名導史蒂芬·史匹柏、影帝湯姆·漢克斯聯手打造的二戰史詩巨作《太平洋戰爭》,這是兩人繼迷你劇《兄弟連》之後的再次聯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