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魚雷艇的發展
1949年4月23日,強渡
長江天險的人民解放軍把勝利的
紅旗插上了南京國民黨總統府。同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第一支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在長江以北沿江的江蘇泰縣白馬廟鄉宣告成立。從此,中國人民終於有了自己的海上
武裝,百餘年來屢遭外國侵略者從海上入侵的中國人開始建立起一支人民自己的海軍,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人民海軍一誕生,就得到了
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
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鄭重宣告:“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者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
陸軍,而且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強大的海軍。”接著,毛澤東主席給初建的
華東軍區海軍做了這樣一段題詞:“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禦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1953年2月,毛澤東
主席首次視察海軍部隊,接連5次寫下了“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的
題詞。
領袖的關懷給新生的人民海軍以極大的活力。1950年8月,剛剛成立不久的海軍領導機關在北京召開了建軍會議,會議制訂了一條比較切合實際的海軍建設的具體實施方針:“從長期建設著眼,由當前情況出發,建設一支現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
近海的、輕型的海上
戰鬥力量。首先組織利用和發揮現有力量,在現有力量的基礎上,發展魚雷艇、
潛水艇和海空軍等新的力量,以逐步建設一支堅強的國家海軍。”而這之前的5月18日,毛澤東主席在致前蘇聯
部長會議主席
史達林的函中正式提出請蘇聯為中國建造遠航魚雷快艇等幾種艦艇提供材料、發動機、輔助機器和武器。1953年6月4日,中蘇兩國政府簽訂的“六四協定”中共有5種型號的艦艇由6家船廠建造。這5種型號艦艇中有1種是魚雷快艇,它是6602木質
魚雷快艇。
1954年6月,經國家計畫委員會批准決定,木質魚雷快艇由蕪湖造船廠和
廣州造船廠建造。
其實,早在我國計畫自行建造魚雷艇之前,人民海軍已擁有了自己的魚雷艇部隊。魚雷艇部隊的組建與其他部隊的組建不同,其顯著特點就是先建校後成軍。
1950年8月,快艇(魚雷艇)
學校成立,海軍領導要求在6個月至一年內培訓出魚雷艇部隊的學員,迅速組成一支能執行戰鬥任務的魚雷艇部隊。當時,海軍給學校下達了如下三大任務:
(一)訓練近航魚雷艇艇員,包括艇長、水手長、輪機長、槍炮長、魚雷兵、輪機兵、電訊兵以及中隊以上
領導幹部。
(二)按畢業學員的水平和能力,由學校
負責編配成艇和艇隊建制,組織實習,形成戰鬥單位,然後調往各軍區海軍。
(三)在訓練學員的同時,學校負責籌建
青島魚雷艇基地,包括
碼頭、
輪機修理所、
魚雷檢查所等設施。
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海軍快艇學校僅用一個多月的準備時間就匆匆
開學了。學校訓練用的6艘魚雷艇均是向前蘇聯購買的舊艇。這些舊艇艇體為鋁質,
排水量20噸,裝有450毫米口徑的魚雷發射管。學校將學員和6艘舊魚雷艇按照建制組成魚雷艇中隊。學校訓練方法極其獨特,既不像一般軍校,也不像一般部隊,兩者兼而有之。他們在課堂教育結束後,隨即帶領學員上艇實際操作。學員們在實習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執行魚雷艇部隊的各種規章制度,建立和熟悉各種戰鬥部署。經過一年零兩個月的培訓,共培訓出897名學員。這897名學員共配備到42艘魚雷艇上,成立了4個魚雷艇大隊。至此,海軍的魚雷艇部隊正式列入人民海軍的戰鬥序列。其中,東海海區的魚雷艇部隊於1954年11月14日在浙東海面首次參戰就擊沉了國民黨海軍護衛艦“太平”號,充分顯示了魚雷艇這一人民海軍新的海上
作戰兵器的獨特的作戰能力。
中央軍委通令嘉獎了這個大隊。
簡介
魚雷艇是以
魚雷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戰鬥
艦艇,主要用於近岸海域協同其他兵力作戰,以編隊方式對敵人大、中型艦艇實施魚雷攻擊;也可以反潛,布雷,施放煙幕及遣送偵察兵力上陸。
船型
現代魚雷艇有滑行艇、半滑行艇、水翼艇3種船型,滿載排水量40~200噸,
航速40~50節。續航力400~1000海里,自給力2~5晝夜,在3~5級海情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4~6級海情下能安全航行。
動力系統
主動力裝置多數採用高速
柴油機,少數採用
燃氣輪機或燃氣輪機-柴油機聯合動力機,航速40~50節。
武器系統
裝備有魚雷2~6枚,單管或雙管25~57毫米
艦炮1~2座,有的還裝備有火箭
深水炸彈發射裝置、拖曳或
聲吶和射擊指揮系統。
歷史
魚雷艇誕生於美國 南北戰爭(1861-1865年)時的
水雷艇。當時還沒有魚雷,水雷艇艏部突出一根長長的撐桿,撐著水雷向敵艦猛烈撞擊,將敵艦炸毀。1864年,北軍的水雷艇就靠這種辦法炸沉了南軍的“阿爾比馬爾”號裝甲艦。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戰鬥艦艇。
1866年,在奧匈帝國工作的英國工程師R·懷特黑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能夠自動航行的水雷。由於它能象魚一樣在水中運動,因而被稱為魚雷。後來製造了專門用來發射魚雷的艦艇便是魚雷艇。 1869年,英國工程師懷特
海德發明了水中兵器魚雷,它由壓縮空氣推進,在水下以6節的速度可航行276米,頭部裝有8.2公斤炸藥。魚雷的爆炸力大可以用來攻擊水面艦艇。最初,魚雷只是被裝在靈活機動的小艇上,用來攻擊敵艦。1877年,英國製造出了專門發射魚雷的魚雷艇“閃電”號,,並將其命名為海軍的“1號魚雷艇”。該艇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具有19節的航速,而其所裝備的魚雷則能以18節的航速航行584米。 魚雷艇就此問世..
此後,
奧地利、希臘、德國、義大利、日本及北歐各國的海軍都擁有了魚雷艇。1878年1月26日,俄國魚雷艇首次成功使用“白頭”魚雷,在70米距離上擊沉了排水量2000噸的土耳其炮艦“英蒂巴”號。魚雷艇創造了小艇打大艦的奇蹟,使魚雷艇引起人們的重視。此後,歐洲各國海軍都相繼製造和裝備了魚雷艇,魚雷艇的性能也不斷得到改善。
用途
武器
魚雷艇以魚雷為主要武器,通常艇上裝有魚雷2至4枚,有些
快艇還加裝20至76毫米口徑艦炮,噸位較大的魚雷艇還能裝備水雷、深水炸彈等。
作用
魚雷艇主要用於在近岸海區與其他兵力協同作戰,以編隊對敵大、中型水面艦船實施魚雷攻擊,也可用於反潛、布雷等。
種類
根據排水量和尺度,現代魚雷艇一般可分為大魚雷艇和小魚雷艇。大魚雷艇的排水量為60-100噸,有些還在1000噸以上,續航力為600-1000海里。可遠離基地在惡劣氣象條件下進行活動。一般裝2-4座魚雷發射裝置,個別的設有6座魚雷發射裝置。多數大
魚雷快艇可攜水雷、1-2枚深水炸彈、少量煙幕筒,通常還裝備高射武器。小魚雷艇的排水量為60噸以下,續航能力為300-600海里。艇上一般裝2座魚雷發射裝置。1-2門小口徑高炮或2-4座大口徑高射機槍。小魚雷艇只能在近岸或風浪較小的海域進行戰鬥活動。
特點
優點
魚雷艇具有以下優點:
一是航速高,機動靈活..由於魚雷艇體積小, 排水量通常為數十噸至數百噸,又採用高速艇艇型,動力裝置功率大,所以速度高, 航行速度30到40節,有的可達50節,有海上輕騎之稱。.
二是攻擊威力大.由於魚雷艇裝備魚雷武器, 魚雷的頭部裝著100克至500千克的高效炸藥。一般的炸藥在空氣中爆炸時能量損失很大,而魚雷在水裡爆炸時,水吸收的能量很小,所以魚雷的爆炸威力很大,使魚雷艇具有較大攻擊威力..使小艇能與大中型軍艦作戰.尤其是幾艘魚雷艇集群攻擊,對大中型軍艦形成很大威脅.
三是隱蔽性好.由於魚雷艇尺寸小,吃水淺,能隱蔽在港灣、 島礁、洞庫,能夠隱蔽出航, 出其不意地攻擊近岸的水面艦艇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此外, 它的造價低廉,製造容易,使用方便,
缺點
魚雷艇具有以下缺點:適航性差,活動半徑小,自衛能力弱。魚雷艇與飛彈艇相比,魚雷的最大射程100公里以內,遠低於
反艦飛彈的射程; 在速度上,即使是俄羅斯的“暴風”魚雷200節的速度,也無法與超音速飛彈相比。
戰鬥套用
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魚雷艇都取得了較大戰果。在1918年6月10 日,2艘義大利魚雷艇用2發魚雷就擊沉了奧匈帝國的萬噸級
戰列艦“森特·伊斯特萬”號。在50和60年代,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魚雷艇部隊曾多次參加海戰,取得了擊沉國民黨海軍“太平”號
護衛艦和“洞庭”號,“永昌”號炮艦,“劍門”號,“章江”號獵潛和多艘運輸艦的戰績。。
二戰後及最近的幾場局部戰爭(
馬島戰爭)表明,對於水面艦艇來說,魚雷比飛彈具有更大的威懾力,現代魚雷在發射時,隱蔽性比飛彈更高;並且具有飛彈所不具備的二次甚至多次攻擊能力,加上尾流制導的不可對抗性,因此,在能夠隱蔽出航(主要是依託島礁、洞庫)的情況下,魚雷(魚雷艇)攻擊近岸的水面艦艇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發展趨勢
隨著現代化探測和作戰手段的日益發展,魚雷艇隱蔽出擊的作戰優勢日益降低;飛彈艇出現後,魚雷艇的作用有所下降。但魚雷艇具有打擊威力大、建造容易、周期短、造價低等優點,加之魚雷性能不斷提高,艦艇隱身技術的發展,魚雷艇仍為不少國家作為近海防禦的兵力予以保留和發展。發展趨勢:採用隱身技術,使魚雷艇能隱蔽出擊;提高魚雷艇的航海性能;改善魚雷性能;採用小型化和自動化電子設備,以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和射擊精度;採用輕型艦空飛彈或飛彈與艦炮結合的武器系統,以提高對空防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