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國際公約,多個國家及其它國際法主體之間為保護環境和利用自然資源所締結的,以國際法為準的,確定其相互權利義務關係的國際書面協定或多邊性條約,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環境保護國際公約
- 類型:國際公約
環境保護國際公約,多個國家及其它國際法主體之間為保護環境和利用自然資源所締結的,以國際法為準的,確定其相互權利義務關係的國際書面協定或多邊性條約,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環境保護國際公約,多個國家及其它國際法主體之間為保護環境和利用自然資源所締結的,以國際法為準的,確定其相互權利義務關係的國際書面協定或多邊性條約,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多邊性條約中,多國就全球性環境問題簽訂的條約為普...
國際環保公約由一系列國際公約組成,包括:與保護臭氧層有關的國際環保公約、《控制危險廢物越境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生物安全議定書》、《卡特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
講究衛生 保護環境 (1)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菸,不製造噪音。(2)不亂扔紙.紙可以回收,把紙放進"可回收"垃圾箱,便能循環使用。(3)不亂扔廢電池,廢電池中有大量有害成份。一節廢電池可以讓一平方米的土地...
國際環境條約是國際環境法的主要淵源之一。國際法主體(主要是國家)依據國際法締結的有關保護地球環境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書面檔案的總稱。包括有關保護地球環境的條約、公約、協定、議定書等。它確定締約方在條約所針對事項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國際環境保護公約概述》是2000年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雪、楊國華。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介紹了國際環境法的歷史發展,並就有關大氣、海洋、生態保護、廢物和危險物質、南極等國際環境保護公約的歷史和背景等進行了介紹。作品...
國際環境法,是指調整國家等國際法主體在利用、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國際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國際環境法律關係的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的總體。國際環境法既是國際法的一個分支,又是一個在不斷完善和發展著的相對獨立的學科體系。國際環境法是由...
《國際環境公約選輯》是2007年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際合司。這本《國際環境公約選輯》較為全面地介紹了中國批准或加入的、由國家環保總局負責對口的六個國際環境公約及其議定書和國家環保總局重點參與的...
本公約各締約方,注意到跨界水道和國際湖泊的保護和利用是一項重要而且緊迫的任務,而且只有通過加強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此項任務,關注跨界水道狀況變化對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各成員國環境、經濟及福祉產生了短期或長期的負面影響及其威脅,強調...
(3)為此,考慮到水污染降低措施及其水的合理、可持續利用,各締約方應適當確定優先順序,加強已經採取和計畫採取的在整個多瑙河流域國內與國際級措施的協調和協作,以實現多瑙河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這個目標尤應保證城市、工業、農業...
由於這種方式能夠被多數國家接受,因此《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及其體制是現代國際環境立法的一個典範。公約系統地規定了保護臭氧層的目的和締約國的一般義務,詳細規定締約國為實現一般義務而承擔的合作義務,對締約國間涉及公約解釋或適用的...
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環境保護,締結或參加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公約、議定書和雙邊協定,其中主要有: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及該議定書的修正;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
環境問題是中國21世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保護環境是保證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家利益。環境問題解決得好壞關係到中國的國家安全、國際形象、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以及全面小康社會的實現。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
4.委員會應制訂其活動的優先顧序並在進行這項工作時應考慮到需予保護的財產對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各具的重要性、對最能代表一種自然環境或世界各國人民的才華和歷史的財產給予國際援助的必要性、所需開展工作的迫切性、擁有受到威脅的...
1987年24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婁簽署了世界上第一個保護臭氧層的國際公約。1991年6月18~19日,在北京召開了開發中國家環境與發展部長級會議。這次會議發表的《北京宣言》指出:環境問題不是孤立的,需要把環境保護同經濟成長與發展的要求...
確信國際間能夠並且必須刻不容緩地採取行動,以控制由於傾倒廢物而污染海洋,但此種行動不應排除儘快地討論控制海洋污染其他來源的措施;希望通過鼓勵特定地理區域內具有共同利益的各國締結適當的協定作為本公約的補充,以改進對海洋環境的保...
各締約國應在其第一次協商會議上考慮解決有關因解釋及適用本公約引起的爭端的程式。第十二條 各締約國保證,在各主管專門機構及其他國際團體內,促進為保護海洋環境免受下列物質污染而採取措施:一、包括油料在內的碳氫化合物及其廢物;...
國際環境法的分支。國際法主體(主要是國家)為保護地球的大氣環境而制定或認可的國際法律規範的總稱。主要有關於保護地球氣候系統、保護臭氧層和防止跨界空氣污染等方面的原則、規則和制度。主要的條約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2年)...
保護自然環境中動植物公約(Convention relative toThe Preservation of Fauna and Flora in Their Natural State)1933年11月8日由比利時、埃及、印度等10個國家在倫敦簽訂的旨在通過國家公園和保留地以及關於狩獵和採集物種的規章,對世界...
環境法,是指關於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其中,自然資源法主要是指對自然資源的合理規劃、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等方面的法律;環境保護法是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環境法是保障我國實現可...
核能與環境保護條約,有關核能、核材料和核武器方面的環境保護國際條約。分為以下兩種類型。管理用於和平目的的核能的環境保護條約 主要有1980年《核材料實質保護公約》、1986年《核事故及早通報公約》和《核事故或輻射緊急情況救助公約》,...
保護地中海免受污染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against Pollution)是1976 年2月16日由阿爾巴尼亞等18個國家及歐洲經濟共同體在巴塞隆納簽訂的關於在國際上協調一致與全面保護和提高地中海區域海洋環境...
2.本公約締約國保證促進關於使用改變環境的技術於和平目的的科技資料的最大可能的交換,並有權參加這種交換。有此能力的締約國應適當地考慮到世界發展中地區的需要,單獨地或同其他國家或各國際組織一起對保護、改善以及和平利用環境方面...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是聯合國為了避免工業產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對地球臭氧層繼續造成惡化及損害,承續1985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的大原則,於1987年9月16日邀請所屬26個會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婁所簽署的環境保護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