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球公約

保護地球公約

由於臭氧層破壞和損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資源危機、森林植被破壞、生物多樣性銳減、環境污染、海洋資源破壞和污染等原因,導致全球氣侯發生巨大變化,極端天氣開始增多,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就如何保護地球環境制定的一份公約叫做保護地球公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護地球公約
  • 外文名:Earth Protection Convention
  • 比如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
  • 要求: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 時間:1900-2000年
地球現狀,全球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資源危機,森林植被破壞,生物多樣性,環境污染,海洋資源破壞,保護環境公約,

地球現狀

全球氣候變化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1900-2000年),全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0.3至0.6攝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由工業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發表的評估報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費的格局不發生根本性變化,到21世紀中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達到560ppm,全球平均溫度可能上升1.5至4攝氏度。
冰川融化冰川融化

臭氧層破壞

自1985年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以來,地球上空臭氧層被損耗的現象一直有增無減。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現在在美國、加拿大、西歐、前蘇聯、中國、日本等國的上空,臭氧層都開始變薄。在對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實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氣排放的ODS已達到了2000萬噸。由於ODS相當穩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氣層中。在它們陸續升向平流層時,就會與那裡的臭氧層發生反應,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過20年,人類才能看到臭氧層恢復的跡象。

酸雨污染

現在"酸雨"一詞已用來泛指酸性物質以濕沉降(雨、雪)或乾沉降(酸性顆粒物)的形式從大氣轉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絕大部分是硫酸硝酸,主要來源於人類廣泛使用煤炭和石油作為能源,它們燃燒後向大氣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歐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區,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也是一大酸雨區。亞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東亞,其中中國南方是酸雨最嚴重的地區,成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區。由於歐洲地區土壤緩衝酸性物質的能力弱,酸雨使歐洲30%的林區因酸雨的影響而退化。在北歐,由於土壤自然酸度高,水體和土壤酸化都特別嚴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導致魚類滅絕。美國國家地表水調查數據顯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約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計,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東部)對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個湖泊是酸性的。水體酸化會改變水生生態,而土壤酸化會使土壤貧瘠化,導致陸地生態系統的退化

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環境與社會經濟問題。199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對全球荒漠化狀況的評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積已近36億公頃,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4,已影響到全世界1/6的人口(約9億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荒漠化擴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為荒漠,其中320萬公頃是牧場,250萬公頃是旱地,12.5萬公頃是水澆地,另外還有2100萬公頃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長穀物。亞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響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中,遭受荒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依次是中國、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

水資源危機

世界上許多地區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危機。根據國際經驗,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複使用的淡水資源是一個基本指標,低於這個指標的國家可能會遭受阻礙發展和損害健康的長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約有20個國家已低於這一指標,它們主要位於西亞和非洲,總人口數已過億。另一方面,由生活廢水、工業廢水、農業污水、固體廢物滲漏、大氣污染物等引起的水體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資源量大大減少了。世界銀行的報告估計,由於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設施,全世界有10億多人口無法得到安全的飲用水。
水污染水污染

森林植被破壞

由於推測的難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積尚無準確數值。但據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積約為30-60億公頃,約占陸地面積的20%-40%,其中約一半是熱帶林(包括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另一半以亞寒帶針葉林為主。從森林植物的乾重測定值來看,熱帶林是亞寒帶針葉林的兩倍,所以,熱帶林占陸地總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業化過程中,歐洲、北美等地的溫帶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來,已開發國家對全球的熱帶林進行了大規模地開發。歐洲國家進入非洲,美國進入中南美洲,日本進入東南亞,大量砍伐熱帶林,他們進口的熱帶木材增長了十幾倍。森林大面積被毀引起了多種環境後果,主要有:降雨分布變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氣候異常,水土流失,洪澇頻發,生物多樣性減少等。
亂砍亂伐亂砍亂伐

生物多樣性

科學家估計地球上約有1400萬種物種,但當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損失的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比如鳥類和哺乳動物現在的滅絕速度可能是它們在未受干擾的自然界中的100倍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種人類活動造成的:1、大面積對森林、草地、濕地等生境的破壞;2、過度捕獵和利用野生物種資源;3、城市地域和工業區的大量發展;4、外來物種的引入或侵入毀掉了原有的生態系統;5、無控制旅遊;6、土壤、水和大氣受到污染;7、全球氣候變化。這些活動在累加的情況下,會對生物物種的滅絕產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次評估生物多樣性的結論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5%-20%的動植物種群可能受到滅絕的威脅。

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
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髮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群糾紛衝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垃圾在現實生活中,亦已成為非同小可的社會問題。在美國這個世界上垃圾“產量”最高的國家裡,垃圾的年產量約為2億噸,僅紐約每天就出產垃圾2萬多噸。全世界已有約一千一百萬己知化學物,同時,每年還有約一千種新的化學物進入市場。化學物是當今許多大規模生產所必須的原料,但這些化學物在製造、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過程中常常危害環境和生態。現在,全世界每年產生的有毒有害化學廢物達3億到4億噸,其中對生態危害很大、並在地球上擴散最廣的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聯苯和滴滴涕。這類化學污染物從人類的工業和農業活動中釋放,已廣泛進入了空氣、土地、河流和海洋。由於這類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並積累,從而將其濃縮上百萬倍。海中的魚吃下這些浮游生物,又能將其濃縮,於是濃度增大到上千萬倍。當大型海洋動物吞食了這些魚之後,會使污染毒素的濃縮係數增加到上億倍。這是因為污染毒素聚集在動物的脂肪里而很難通過軀體排出體外。通過食物鏈,這些毒素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了強烈的干擾,比如:多氯聯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損害生殖系統。有人認為,多氯聯苯是導致波羅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禍首。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嚴重問題。幾年前科學家們發現,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濃度的多氯聯苯,而鯨、海豹等海生動物正是因紐特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當這些動物現在攜帶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時,因紐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按同樣的原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陸地生態系統也有很大的干擾和危害,因而成為目前全世界關注的重大環境問題之一。

海洋資源破壞

據估計,全世界有9.5億人把魚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但近幾十年來,人類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和對海洋日趨嚴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範圍內的海洋生產力和海洋環境質量出現明顯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撈的1.01億噸魚中,有77.7%來自海洋。當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2/3以上的海洋魚類已被最大限度或過度捕撈,特別是有數據資料的25%的魚類,由於過度捕撈,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另有44%的魚類的捕撈已達到生物極限。而另一方面,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部分廢物和污染物最終都進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數十億噸的淤泥、污水、工業垃圾和化工廢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將近百億噸的淤泥和廢水、廢物帶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變,使動物的棲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壞。海洋污染的主要來源和比例約是:城市污水和農業徑流排放占44%,空氣污染占33%,船舶占12%,傾倒垃圾占10%,海上油、氣生產占1%。

保護環境公約

節約資源 減少污染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淘米水洗菜,洗完菜沖馬桶,洗臉水洗腳。
(2)慎用清潔劑,儘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3)節約木材.堅決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儘量不使用木製鉛筆,可以用環保性鉛筆或自動鉛筆
(4)節約用電.夏天不要總開空調,這樣很浪費電.電燈燈泡合理使用,也會節約電。比如 :在廁所等用電時間短的地方用普通燈泡;在客廳,臥室,學習桌等用電時間長的地方用節能燈泡.此外,不要總悶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可以在外面打撲克,踢毽子
(5)使用替代能源,少石油多儘量使用替代能源,例如太陽能、風能與天然氣等,幫助地球增加永續能源!
(6)停車惰轉熄火,少廢氣每部車一年節省油耗約1.25公升,減少2.7公斤CO2排放。
(7)生活工作在樓房四層以下的住戶或職員不使用或少使用電梯,更高層的人也可登樓梯。
(8)夏天將空調溫度調高一度。
(9)儘量避免產生有毒垃圾。
(10)少用化肥,儘量使用農家肥
(11)不濫燒可能產生有毒氣體的物品。
(12)不向江河湖海傾倒垃圾。
(13)簡化房屋裝修。
(14)雙面使用紙張。
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1)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
(2)購買低砩家用製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著穿輕便出門,多涼爽上班服裝以輕便、節能為主,預估每年可達到3千公噸以上減碳效益。
(4)儘量搭乘公車,吸清淨多走路、騎腳踏車有益人體健康,每輛車少開1公里,可避免0.61公斤的廢氣產生。
(5)隨時攜帶手帕,多衛生隨時攜帶手帕,減少使用面紙,衛生又環保。
(6)自備水壺水杯,少開銷一個瓶子重複使用20次,可節省1/3~1/4的CO2排出量。
(7)優先購買綠色產品。
(8)支持有環保傾向的股票。
重複使用 多次利用
(1)儘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膠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提籃
(2)舊物捐給貧困者。
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
(1)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膠等垃圾、廢物。
(2)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
(3)組織機構回收廢紙,回收廢電池,回收廢金屬,回收廢塑膠,回收廢玻璃
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
(1)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保護野生動植物。
(2)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3)不進入自然保護核心區。
(4)消費肉類要適度
(5)拒絕使用珍貴木材製品。
(6)不穿野獸毛皮製作的服裝。
(7)不鼓勵製作、購買動植物標本。
(8)認識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
(9)不亂採摘、食用野菜。
(10)不把野生動物當寵物飼養。
(11)見到誘捕動物的索套、夾子、籠網果斷拆除。
(12)在室內、院內養花種草
(13)參與環保宣傳,環保志願者。
(14)及時舉報破壞環境和生態的行為。
(15)不在野外燒荒
(16)不購買野生動物製品。
講究衛生 保護環境
(1)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菸,不製造噪音。
(2)不亂扔紙.紙可以回收,把紙放進"可回收"垃圾箱,便能循環使用
(3)不亂扔廢電池,廢電池中有大量有害成份。一節廢電池可以讓一平方米的土地50年裡寸草不生,讓3立方米的水5年內持續劇毒。
(4)組織義務勞動,清理街道、海灘。
保護地球公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