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街源璜蔚,位於,西望歙嶺,東南毗鄰浙江省千島湖,北與街口古鎮、璜田接壤。2004年底併入璜田鄉,現有八個行政村,2100戶,,絕大多數為漢族,最近幾年,從雲南貴州一帶婚嫁而來的有苗族、布依族、白族等。總面積為,耕地416畝,茶園4573畝,桑園42畝,果園466畝(歙縣誌95年版)。鄉政府在拼鄉前在璜蔚村,後轉至璜田村,現八個行政村址依舊在原地。璜蔚古村歷史悠久。早唐高崇總章戌辰年間(668年)就有燕氏、李氏、蘇氏等先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璜蔚古村
- 地理位置:安徽省歙縣南部
- 面積:32平方公里
- 人口:7027人
歷史悠久,山川景色秀麗,自然條件優越,運輸方式變化,徽商經濟雄厚,革命傳統發揚,發展道路艱難,經濟快速發展,
歷史悠久
公元1063年(宋仁宗嘉偌七年)由胡氏一世祖常侍公自鹹陽,經婺源、績溪大石門轉徽州遷定潭居璜田,而後於南宋紹興十四年(1145)第二十八世思文公遷居璜蔚,為璜蔚村胡氏始祖。
璜蔚村名先前有蔚川、蔚水、街川等稱法,民國四年(1915年)胡氏修譜,畏記“黃郁從璜蔚記”,將村名統一稱為“璜蔚”。
山川景色秀麗
璜蔚山川秀麗,古人胡文敘贊璜蔚“無不若蓬萊之遠,又何異盤谷之幽乎,”融塘錢先生一首《佳溪集序》概為:峽谷之幽,一條佳溪南北貫穿,白際山脈圍繞璜蔚東南西,以脈脊作為村界。此向毗鄰古鎮街口,從水路通向歙屯。群山環抱著璜蔚古村,滿山零星點綴農家小屋。山場面積70%。高山茶園%,田地%,構成“七山兩地半分田,還有半分道路和家園”的局面。
自然條件優越
璜蔚自然條件優越,四季分明,鳥語花香,有利林茶桑果五穀作物的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木本植物有800餘種,有稀有樹種銀杏、望春花、雙勾藤、羅漢松等。飛禽走獸200餘種。有華南虎、金錢豹、黑麂、白頸長尾雉等。已探明礦藏有煤、螢石、磷等。自古璜蔚村民重要收入主要來自林茶。近幾年,勞務輸出成為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約占70%以上。
明末清初,徽商鼎盛時期,也有不少以茶木為主的商人走南闖北。“老煥茶號”在清末就有了茶葉精製廠,以精製包裝銷往山東、天津等地。“永濟生堂”、“則貴茶行”、“玉泰茶行”成為了代表璜蔚的巨商。他們修祠建廟、鋪路修亭,構築成一寺六廟六洞七亭十八橋,將璜蔚古村裝點成“小橋流水人家”。於是璜蔚古村就以其秀美和“街源烘青”、“江南第一茶市”的名氣而在解放前享譽全國。
運輸方式變化
璜蔚處於萬山之中,昔日交通僅靠古道貨運,新安江航運。85年開建璜蔚公路,鑲接王街公路通向大山之外,後又新建3條機耕路總計36公里。形成山間公路、山中小路式的交通網路。
徽商經濟雄厚
徽商經濟雄厚,為教育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賈而好儒”、“商而兼仕”成為當時乃至現在村人的發展方向。“十戶之村不廢誦讀”。清康熙年間至1936年,“各遠山深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師有學”。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村中敘倫堂建有學館,由胡熙等人創辦,歷代以才入仕,以文垂名者不勝枚舉。他們以詩文顯名,或以書畫著稱。新安醫學、新安木刻、新安畫派、徽派建築等都在此表現無餘。有徽州出南門的教育名人、文學名宿胡志儒,新安書法大家胡文海,有木雕大師徐小林,紙紮工藝師胡木禾曾出國傳藝,有徽劇“光榮班”、“長春班”,培育出京劇名演員方妙桂、胡光榮、胡文根等。村中的古建築“洪武古道”、“古城牆”等是璜蔚歷史的見證。
革命傳統發揚
璜蔚人民具有革命鬥爭得光榮傳統。在太平天國時期,就有抗擊外來入侵浴血史村,內官被燒殺一空,王三強被掏心挖腸,臨死口中仍喊“二十年後老子還是一條好漢。”臨死不屈,他的英雄事跡至今仍被人們傳頌。
發展道路艱難
1932年,歙縣成立臨時縣委後,1935年,璜蔚胡四桂、天堂王德應(1912-1937)為中共街口區委書記,前往西山、源頭髮展黨員8人,建立革命根據地,成立游擊隊30餘人,1935年冬組織打土豪分田地,殺死土豪胡友金、小苟胖、蹺子灶等人。小練慘案後,黨組織遭到破壞,胡四桂、王德應被捕殺害,許多黨員和游擊隊員壯烈犧牲。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烈火越燒越旺,1949年8月由老馬老陶等人率解放軍進入璜蔚,千年古村得到解放。
經濟快速發展
建國後,全村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璜蔚,經濟和各項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2005年的農業總產值由解放初的幾十萬元增加到了萬元,人均收入2599.80元。將在外企業和打工的資金計算在內,僅璜蔚村的信用社存款就達2000萬元。
建國初,農業發展很快。1957年農業增產增值達20萬元,比49年增長了一倍。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挫傷了人民的積極性,加上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六十年代初發生饑荒。而後,又片面執行“以糧為綱”的方針,毀林種糧,大伐原始森林,使水土流失,破壞生態平衡,農業生產發展緩慢。“農業學大寨”促進了璜蔚村人治山治水,石砌茶園860畝,76年,茶葉數量達50擔,產值70.8萬元。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調動農民積極性,因地制宜,抓茶葉,茶產量逐年增加,至1990年街源烘青產量達105.6擔,茶產值達395.784萬元,榮獲黃山市第二名,財稅分成達到16.7萬元,成為歙縣的重鄉之一。
1918年,村腳老煥建立精製茶號,製作出口精製包裝茶葉,“乃街源烘青之鼻祖,邇來烘青盛行”。后街源烘青、黃山毛峰與1955年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82、1986、1987年,被選為國家禮品茶,烘青製作出口茶,外銷蘇聯等國。
70年代起,建立了一個小型水電站,用於照明、加工,使用近20餘年。1985年建立了璜蔚第一個茶葉精製廠。1996年後陸續創辦了9個茶葉精製廠,有裕通公司、郁茗茶廠、茗津茶廠、老街源茶廠等均有自己的品牌優勢,暢銷市場。現在京、津、蘇、滬等地享有盛名。農林茶業的發展,使農民的收入逐年增長,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線電視、全套音響設備、手機、電話、電冰櫃、洗衣機等都進了農家的門,近年,電腦也開始陸續進入家庭。90年代後,住房得到改善,許多土牆、老磚房轉眼間變成了鋼筋水泥的現代小洋樓,基本配備了衛生間、空調、組合家具,有40-50%率先達到小康水平。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教育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由1937年開始改私塾為“洋學堂”,到解放初的國小,再到璜蔚中學的創辦,再到現在的璜蔚中心學校,學校的師資力量不斷充足雄厚。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育許多人才,各個戰線上都有從璜蔚中心學校走出去學生,有的在省市縣機關主要部門擔任重要職責,有的在浙、蘇、滬等地大展徽商的風采,有的在教育、衛生的單位盡職盡責。鄉村衛生事業由1949年的一個聯合診所發展到現在村村有鄉村醫生,有診所,有現代化醫療設備。許多常見病例包括流行病都能得到預防和控制。同時,正常地開展計畫生育工作,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體育事業、文化事業也取得了顯著成就。璜蔚中學體育代表隊在市縣競賽均獲前三名;璜蔚村自編自演的黃梅戲《豬場風雲》、《好女新歌》獲黃山市優秀獎。村辦劇團常年在外(浙江淳安、遂安等村)演出,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態旅遊事業正在興起,文明古村將吸引著都市遊客的不斷加入。
建國56年來,璜蔚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是任何歷史時期都不能相比的。由於經濟結構單一,發展速度與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很慢,人民生活水平與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標準還有較大的差距。但是,璜蔚有悠久的歷史底蘊,有全國著名的“街源烘青”,又鬼斧神工鑄就的蓬萊仙境,有較多的古建遺蹟,有元末朱元璋的“洪武古道”,更有勤勞善良的村民,有良好的民風,還有中央和人民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以茶林竹為傳統產業、生態旅遊為主業、勞務輸出為輔業的輝煌璜蔚將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