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璜蔚村歷史悠久。早唐高崇總章戌辰年間(668年)就有燕氏、李氏、蘇氏等先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1063年(宋仁宗嘉偌七年)由胡氏一世祖常侍公自鹹陽,經婺源、績溪大石門轉徽州遷定潭居璜田,而後於南宋紹興十四年(1145)第二十八世思文公遷居璜蔚,為璜蔚村胡氏始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源璜蔚
- 地理位置:安徽省歙縣南部
- 人口:7027人
- 總面積:32平方公里
古村歷史悠久,山川景色秀麗,自然條件優越,運輸方式變化,徽商經濟雄厚,革命傳統發揚,
古村歷史悠久
璜蔚古村
璜蔚村名先前有蔚川、蔚水、街川等稱法,民國四年(1915年)胡氏修譜,畏記“黃郁從璜蔚記”,將村名統一稱為“璜蔚”。
山川景色秀麗
璜蔚山川秀麗,古人胡文敘贊璜蔚“無不若蓬萊之遠,又何異盤谷之幽乎,”融塘錢先生一首《佳溪集序》概為:峽谷之幽,一條佳溪南北貫穿,白際山脈圍繞璜蔚東南西,以脈脊作為村界。此向毗鄰古鎮街口,從水路通向歙屯。群山環抱著璜蔚古村,滿山零星點綴農家小屋。山場面積70%。高山茶園%,田地%,構成“七山兩地半分田,還有半分道路和家園”的局面。
自然條件優越
璜蔚自然條件優越,四季分明,鳥語花香,有利林茶桑果五穀作物的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木本植物有800餘種,有稀有樹種銀杏、望春花、雙勾藤、羅漢松等。飛禽走獸200餘種。有華南虎、金錢豹、黑麂、白頸長尾雉等。已探明礦藏有煤、螢石、磷等。自古璜蔚村民重要收入主要來自林茶。近幾年,勞務輸出成為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約占70%以上。
明末清初,徽商鼎盛時期,也有不少以茶木為主的商人走南闖北。“老煥茶號”在清末就有了茶葉精製廠,以精製包裝銷往山東、天津等地。“永濟生堂”、“則貴茶行”、“玉泰茶行”成為了代表璜蔚的巨商。他們修祠建廟、鋪路修亭,構築成一寺六廟六洞七亭十八橋,將璜蔚古村裝點成“小橋流水人家”。於是璜蔚古村就以其秀美和“街源烘青”、“江南第一茶市”的名氣而在解放前享譽全國。
運輸方式變化
璜蔚處於萬山之中,昔日交通僅靠古道貨運,新安江航運。85年開建璜蔚公路,鑲接王街公路通向大山之外,後又新建3條機耕路總計36公里。形成山間公路、山中小路式的交通網路。
徽商經濟雄厚
徽商經濟雄厚,為教育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賈而好儒”、“商而兼仕”成為當時乃至現在村人的發展方向。“十戶之村不廢誦讀”。清康熙年間至1936年,“各遠山深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師有學”。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村中敘倫堂建有學館,由胡熙等人創辦,歷代以才入仕,以文垂名者不勝枚舉。他們以詩文顯名,或以書畫著稱。新安醫學、新安木刻、新安畫派、徽派建築等都在此表現無餘。有徽州出南門的教育名人、文學名宿胡志儒,新安書法大家胡文海,有木雕大師徐小林,紙紮工藝師胡木禾曾出國傳藝,有徽劇“光榮班”、“長春班”,培育出京劇名演員方妙桂、胡光榮、胡文根等。村中的古建築“洪武古道”、“古城牆”等是璜蔚歷史的見證。
革命傳統發揚
璜蔚人民具有革命鬥爭得光榮傳統。在太平天國時期,就有抗擊外來入侵浴血史村,內官被燒殺一空,王三強被掏心挖腸,臨死口中仍喊“二十年後老子還是一條好漢。”臨死不屈,他的英雄事跡至今仍被人們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