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學派又稱北歐學派或斯德哥爾摩學派,是對當今西方世界尤其是北歐有重要影響的經濟學流派之一。該學派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於20世紀 20~30年代。當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統治已經建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十分尖銳,又爆發了給資本主義世界以毀滅性打擊的1929~1933年大危機。面對長期的經濟蕭條和嚴重失業,傳統的新古典理論既不能在理論上給予解釋,又不能提出相應的對策。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瑞典學派形成了,並且在戰後得到迅速發展。瑞典學派的創始人是威克塞爾、卡塞爾和羅素·戴維森,為該學派的真正建立做出貢獻的代表人物是繆爾達爾、林達爾和俄林,作為後繼者的第三代主要代表是林德伯克。瑞典學派既不同於新古典學派,也有別於凱恩斯學派,有自己獨特的理論特色。該學派最具影響力的理論有巨觀動態經濟理論、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和混合經濟理論,它們是瑞典學派集體智慧的結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瑞典學派的混合經濟理論
- 提出者:瑞典學派
- 最根本的特徵:以私有制為主體,實行部分國有化
- 提出時間:20世紀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