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觀動態經濟理論概述
瑞典學派的巨觀動態經濟理論起源於威克塞爾的積累過程原理,後經林達爾和繆爾達爾等學者不斷加以修正和完善,為瑞典學派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同時也成為瑞典學派鮮明的理論特色。
瑞典學派的創始人威克塞爾所處的年代周期性經濟危機頻繁發生,嚴重困擾西方世界。威克塞爾通過研究發現經濟危機與經濟周期性波動總是與價格和利息率的波動相伴。於是他提出積累過程原理,試圖通過對利息率和價格運動的研究,給經濟危機一個合理的解釋。
威克塞爾的積累過程原理
1.積累過程原理
威克塞爾的積累過程原理是在批判舊貨幣數量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他首先將利息率分為貨幣利息率和自然利息率,前者指借貸資本的市場利息率,即實際利息率。後者指在假定沒有貨幣參加的實物經濟中,借貸資本的供求相一致時的利息率。其次,威克塞爾認為自然利息率和貨幣利息率的差異對價格起著漸進的和累積的影響。當貨幣利息率低於自然利息率時,由於生產資料的需求和生產擴張、信用膨脹、投資大於儲蓄、貨幣所得增長,從而導致物價水平累積性上漲的經濟擴張過程。反之,則出現物價水平累積性下降的經濟緊縮過程。當自然利息率與貨幣利息率相一致時,經濟處於均衡狀態, 此時的自然利率也稱正常利率或均衡利率。因此,只有使兩種利率保持一致,才能實現物價穩定和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最後,威克塞爾認為貨幣利率對於價格變動的影響要大於自然利息率,因此主張政府應通過利息率的調整來干預物價變動和經濟波動,從而為政府干預經濟提供了理論和政策依據。
2.積累過程原理的局限性
當然,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積累過程原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只強調貨幣因素對經濟周期運動的影響,完全忽略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基本矛盾這一根本因素的作用,因此,無法對經濟危機的根源加以科學的解釋。
其次,受傳統經濟學的影響,將充分就業作為假設前提,進而把經濟危機看作是價格波動,而不是就業和產量的波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積累過程原理對巨觀動態經濟理論的貢獻
針對威克塞爾理論的上述缺陷,林達爾和繆爾達爾不斷對其加以修正,為巨觀動態經濟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瑞典學派的真正建立做出了貢獻。
(1)林達爾在把失業均衡當作“特例”的前提下,進一步發展了總量分析法。他一方面指出消費品的總需求和總供給之間的變化決定物價水平的變化,另一方面還考察了物價、就業、產量和利息率等的一些社會經濟總量及其相互關係。雖然林達爾並未試圖解釋產出和就業的變化,但他的綜合分析所取得的成果對當代西方總量經濟學具有重要意義。
(2)將時間因素引入經濟分析中,將靜態均衡理論發展為動態均衡理論。繆爾達爾提出了時點和時期分析方法。他認為時點分析是圍繞一個均衡點展開的分析,它對於研究靜態均衡是重要的。時期分析是對兩個時點之間的間隔的分析,它著重研究的是動態發展問題。繆爾達爾還提出了“事前”和“事後”的概念,從而為解決西方經濟學中的許多紛爭提供了簡單的途徑。很多人認為,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所提出的儲蓄與投資相等之所以令人費解,就是因為凱恩斯沒有明確說明儲蓄與投資雖相等,但必須經過一定的時間間隔,才能達到事後均衡。後來,林達爾在此基礎上, 又提出了序列分析法,使經濟分析更接近於現實。
(3)進一步提出新的貨幣政策目標。林達爾認為威克塞爾的貨幣政策目標不易實現,他主張將調整物價使其與生產力的變動成反比作為貨幣政策目標。繆爾達爾認為應該將完全消除或者最少是緩和價格、產量和就業等經濟因素的波動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這是從否定威克塞爾的充分就業假定得出的必然結論,標誌著瑞典學派巨觀政策的新發展。
瑞典學派的巨觀動態經濟理論對西方經濟學的重要影響
(1)傳統經濟學把貨幣視為覆蓋在經濟活動之上的“面紗”,將貨幣因素排除在實際經濟運動的分析之外。威克塞爾將貨幣利率的變動和經濟均衡聯繫起來,將傳統的經濟理論與貨幣理論融為一體,彌補了傳統理論的缺陷。
(2)瑞典學派注重時間因素在經濟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克服了靜態研究的局限性,使經濟分析更接近資本主義經濟過程的現實。但其動態均衡理論僅注重經濟運動擴張、收縮時序先後的數量分析,忽視對運動過程質的分析,這是片面的。
(3)傳統經濟學信奉“薩伊定律”,認為總需求永遠等於總供給,因此只注重研究微觀靜態均衡,無從建立巨觀經濟均衡體系。
威克塞爾的積累理論認為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失衡以及價格的震盪是常態,從而將微觀靜態均衡分析轉為巨觀動態均衡分析。但由於威克塞爾的巨觀分析只說明了生產的擴大和收縮的趨勢問題,沒有闡述總產量和就業量的變化及決定問題,因此只是建立了現代巨觀經濟體系的雛形。
(4)在經濟自由主義思潮占主流的條件下,瑞典學派主張國家干預經濟,這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