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琴字概要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養是用琴、棋、書、畫四方面的才能表現的,彈琴為四大才能之首。
因為琴在古代泛指古琴,古琴有九德之說,君子之器,象徵正德。因此,琴亦正樂。所以請注意琴字上部的雙王不能寫作提王旁。
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白虎通義》
琴的起源
琴發明於
伏羲時代(
伏羲在位年代2400 BC-2370 BC,參見本百科詞條“
三皇五帝年表”),為五弦之琴,或云為神農(2370 BC-2338 BC)所作(《古史考》:伏羲作琴、瑟。《綱鑑易知錄》:伏羲斫桐為琴,繩絲為弦;綆桑為瑟。《帝王世紀》:神農始作五弦之琴,以具
宮商角徵羽音。歷九代至文王,復增其二弦,曰少宮、少商。)琴發明的地點在今魯西豫東地區(伏羲之都在今河南
淮陽,
神農之都在今山東曲阜)。
琴的運用
琴和
笛、
簫等其他樂器一樣,隔牆也能欣賞其樂聲。而“琴”字從“今”,強調“當面演奏”,是指其演奏的隆重性、鄭重性而言,它是為高貴賓客演奏用的高級樂器,賓客在聆聽琴曲時,必須正襟危坐,現代西方人欣賞古典音樂時不能隨便離開座位,也是此理。這是一種文化素質和修養的體現,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體現。
釋義
解釋一
琴 qin 形聲。字從珏(jué),從今,今亦聲。“珏”為“二玉相併之形”,義為“二玉相碰之聲”,即“玉聲”、“玉音”。引申為“悅耳的彈碰聲音”;“今”意為“當面的”。“珏”和“今”聯合起來表示“當著
貴賓的面彈撥的樂器”、“當著貴賓的面彈撥出的玉音”。本義:一種梧桐木製作的帶空腔的五弦或七弦彈撥樂器。
解釋二
<名>
本作“琴”。象形。
小篆字形,像樂器形,上面“珏”像弦和弦柱,下面像琴身。本義:
撥弦樂器。俗稱古琴
同本義 [qin,a seven-stringed plucked instrument]
琴,弦樂也。
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從瑟金省聲。--《
說文》
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宮、少商。--《廣雅釋·樂》
又如:
琴史(琴和史籍);琴書(琴與書;談論琴藝的典籍);
琴床(琴案;琴幾);
琴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
某些樂器的通稱 [a general name for certain musical instruments]。如:
提琴;
胡琴;鋼琴;
口琴詞語
琴錘
qinchui
[hamlet] 演奏固定音調的打擊樂器(如洋琴或木琴)用的手槌
琴鍵
qinjian
[key] 諸如鋼琴、
手風琴等樂器上的黑白兩色按鍵
琴瑟
qinse
[be on friendly terms] 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周南·關雎》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詩·小雅·常棣》
琴瑟不調
qinse-butiao
[unadjustable]∶比喻政令失調
琴瑟不調,改而更張,雖明旨已行,猶宜訊息。--《
魏書·崔光列傳》
[discord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比喻夫婦反目
涇陽君與洞庭外祖世為姻戚,後以琴瑟不調,棄擲少婦,遭
錢塘之一怒,傷生害稼,懷山襄陵。--
《太平廣記》引
無名氏《靈應傳》
琴師
qinshī
[stringed instrument player] 精於彈琴而為樂隊伴奏的人;教授琴類樂器的老師
琴書
qinshū
[story-telling,mainly in song,with musical accompaniment] 一種在揚琴伴奏下說唱故事的曲藝形式
柳州琴書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𨪖𨫹𤫍珡𩰔《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𠀤音靲。《說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弦。周加二弦。《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琴論》伏羲氏削桐為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廣六寸,象六合。前廣後狹,象尊𤰞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弦象五行,大弦為君,小弦為臣,文武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禮圖》琴第一弦為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弦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弦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弦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系弦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弦者也。《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為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向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為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锺,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又地名。《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注》琴如,地名。
又《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注》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又人名。《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又蟲名。《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注》郭曰:亦蛇類也。
又琴城,冢名。《水經注》楚人謂冢為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又檐前鐵馬曰風琴。《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成語
化劍為琴指琴劍相合,歌頌正氣,弘揚文武之道。
賣劍買琴指沒有功名意識,志在歸隱
對牛彈琴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焚琴煮鶴把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琴瑟和鳴比喻夫妻相親相愛。
劍膽琴心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亂彈琴比喻胡扯或胡鬧。
鳴琴而治指以禮樂教化人民,達到“政簡刑清”的統治效果。舊時常用做稱頌地方官的諛詞。
琴心劍膽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琴瑟之好比喻夫妻間感情和諧。
琴瑟調和比喻夫妻恩愛。
琴斷朱弦比喻婦女死掉丈夫。
琴劍飄零琴是古時文人常攜帶的。舊指潦倒失意,流落他鄉。
人琴俱亡: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一琴一鶴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隻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煮鶴焚琴把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焚琴鬻鶴猶焚琴煮鶴。
牛聽彈琴比喻聽不懂。
破琴絕弦毀琴斷弦,表示世無知音,不再鼓琴。
琴歌酒賦彈琴、唱歌、飲酒、賦詩。舊皆逸人、高士之事。
琴棋書畫彈琴、弈棋、寫字、繪畫。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琴瑟不調琴瑟:古樂器名,比喻夫婦。①指琴瑟合奏時,聲音沒有調整得和諧。②比喻夫妻不和。
琴瑟和好比喻夫婦情深和美。亦作“琴瑟靜好”、“琴瑟之好”、“琴瑟之歡”、“琴瑟之樂”、“琴瑟和同”、“琴瑟和調”。
琴挑文君挑:挑逗、挑引。比喻挑動對方的愛慕之情,並表達自己的愛意。亦作“琴心相挑”。
人琴俱逝見“人琴俱亡”。
人琴兩亡見“人琴俱亡”。
瑟弄琴調比喻夫婦感情融洽。
瑟調琴弄比喻夫婦感情融洽。
燒琴煮鶴拿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煮鶴燒琴見“焚琴煮鶴”。
坐上琴心指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
琴瑟失調 〖解釋〗琴瑟:古樂器名,比喻夫婦。琴瑟演奏的不諧調。比喻政令不當,失去調節。也比喻夫婦不和。
蔡邕救琴“蔡邕救琴”形容伯樂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