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葉風吹楠

琴葉風吹楠

琴葉風吹楠(學名:Horsfieldia pandurifolia Hu)肉豆蔻科,風吹楠屬喬木,高可達24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粗壯,無毛。葉堅紙質,倒卵狀長圓形至提琴形,基部楔形至寬楔形,稀為圓形,兩面無毛;側脈彎曲,葉柄稍粗壯,雄花序圓錐狀,腋生,花序軸紫紅色;雄花卵球形;花被裂片較薄,雌花未見。果序圓錐狀,果卵狀橢圓形,成熟黃褐色;花被裂片早落;果皮木質狀殼質,假種皮鮮紅色,種子卵球形至卵球狀橢圓形,5-7月開花,4-6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南部至西南部。生於海拔500-800米的溝谷密林或山坡密林中。

木材略輕柔緻密,刨面光滑,可做箱板材,如加防腐處理後亦可作輕建築的板材;種子含固體油57.39%,可作工業用油。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栽培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15-24米,胸徑30-45厘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小枝粗壯,無毛。葉堅紙質,倒卵狀長圓形至提琴形,長(10-)16-34厘米,寬6-9.5厘米,先端短漸尖至突然細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稀為圓形,兩面無毛;側脈(9-)12-22對,彎曲,邊緣處幾不網結,第三次小脈幾不明顯;葉柄稍粗壯,長2.2-3厘米,粗2-3毫米。
雄花序圓錐狀,分枝稀疏,腋生,長12-15厘米,有時可達30厘米,無毛;花序軸紫紅色;雄花卵球形蕨長約1.5-2毫米;花梗長約雄花的2倍;花被裂片通常4,較薄,基部下延;雄蕊10枚,合生成球形,微具短柄。雌花未見。果序圓錐狀,長10-18厘米,通常著成熟果1-3個;果卵狀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不偏斜,下延漸狹成0.2-0.3厘米長的短柄,成熟時長3-4.5厘米,直徑2-2.5厘米,黃褐色;花被裂片早落;果皮木質狀殼質,約厚1.8毫米,外面光滑;假種皮鮮紅色,先端微撕裂狀;種子卵球形至卵球狀橢圓形,長2.5-3.2厘米,寬1.6-1.8厘米,頂端具明顯的突尖;種皮厚,硬殼質,灰白色,光滑微亮,具脈紋及淡褐色斑塊,基部偏生卵形疤痕。花期5-7月,果期4-6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雲南南部,西南部。散生或在優越的局部環境上有較密集的分布,通常生於海拔500-800米的溝谷密林或山坡密林中。分布區年平均溫19-21℃,極端最低溫不下0.5℃,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分布不均勻,80-90%多集中在5-10月雨季,但乾季有霧,以補償水分的不足,相對濕度82-86%。土壤為三迭紀紫色砂頁岩形成的磚紅壤或山地黃壤,pH值4.5-5.5在熱季節性雨林中局部的地形和生境條件下,可成為群落中的主要群落中的主要建群種,居上層者較多,下層時則零星分散。

栽培方法

適宜於種子繁殖,因種子富含油脂,容易腐爛,不宜久藏,最好即采即播,如存放超過10天,發芽率即降至85%,存放20天,則發芽率僅有30%。播種以帶種殼播種為好,適當蔭蔽,保持土壤濕度,播後11-13天開始萌動,20天左右完全出土。幼苗生長快,6個月苗高可達42.8厘米。

主要價值

琴葉風吹楠木材略輕柔緻密,刨面光滑,可做箱板材,如加防腐處理後亦可作輕建築的板材;種子含十四碳酸為主的固體油57.39%,是一種重要的工業油料植物。琴葉風吹楠是典型的熱帶季節性雨林成分,為中國特有,在熱帶植物區系研究中有一定學術意義。

保護級別

保護等級:中國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1984年7月公布《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Ⅲ級。
琴葉風吹楠琴葉風吹楠
瀕危原因:琴葉風吹楠是中國熱帶季節性雨林中的一個特有種,分布區狹小。由於數量少,雨林過度毀壞,雌株為數不多,天然繁殖較差,又因商業部門收購種子,民眾伐樹收果,因此植株日漸減少。
保護措施:分布區大部分已劃為自然保護區,應明確列為保護對象,加強保護,並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天然更新。建議產區有關部門,合理採收種子,進行栽培種植,確保這一重要資源永續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