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與接受中意義的構建》是200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申迎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解與接受中意義的構建
- 作者:申迎麗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1日
- 定價:25 元
- ISBN:10位[7532744086]13位[9787532744084]
《理解與接受中意義的構建》是200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申迎麗。
《理解與接受中意義的構建》是200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申迎麗。內容簡介本書介紹了文學翻譯的研究內容;核心概念與理論框架;研究方法;“誤讀”的現象與分類;“誤讀”原因探索;“誤讀”的效果、影響與意義;研究“...
德爾文將這一理論用於不同環境,使之能夠更加真實地揭示人在接受信息時的行為本質。德爾文認為,信息的意義建構是內部行為(即認知)和外部行為(即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信息查詢行為的情境基礎由個人角色與環境組合而成,在這些基礎的交接...
《語篇中的情緒意義:以心理空間及概念整合理論為視角》是2019年3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段紅。內容簡介 本研究嘗試運用心理空間及概念整合(mental spaces and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簡稱MSCI)的理論體系解答...
《文本與理解:闡釋學視野下的電視客群接受分析研究》是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鵬。內容簡介 傳統的傳播學客群接受分析主要以電視客群為研究對象,並大多採納意識形態批判範式的經驗研究路徑,而強調思辨性的闡釋學...
這是理解意義哲學的困難所在。如果接受了意義哲學的世界觀,意義哲學也就好理解了。意義哲學的能力與需要的適合圓滿即意義被稱為意義之刀,它為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鴻溝架起了意義的鋼鐵橋樑,對傳統哲學課題進行了意義哲學的解決。對於自然...
在意義協商機制的操縱下,思維理解得到突顯、工作記憶得到延伸,順利完成思維重構與譯語產出。意義協商機制運作具體體現為前知識突顯、語境認知構建及主體間性運作等一系列概念化方式,這些概念化子系統享有相關概念跨空間映射連通的共性。其中...
1.2.1 關聯聽辨理解獲取源語意義 1.2.2 脫離源語語言外殼的意義記憶 1.2.3 源語意義由譯語順應表達 1.2.4 口譯動態RDA模型的構建及其實踐性探討 1.3 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1.4 研究的理論框架 1.5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6 ...
《走近理解:西方詮釋學演進邏輯研究》是姜峰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1年5月。該書力求在西方詮釋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的邏輯脈絡中,挖掘西方詮釋學奠基意義,關注西方詮釋學與形上學演進邏輯的內在關聯,從中總結出詮釋學理論構建的...
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對所接受到的信息進行解釋,生成了個人的意義或者說是自己的理解。個人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不同,調動的...
第一,人在學習過程中並不是被動地接受和記錄環境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對環境信息的理解和解釋。具體表現為主體主動地選擇某些信息,同時又摒棄某些信息,並從中進行推論。第二,學習者已有認知結構在生成所知覺事物的意義時有非常重要的...
三、新的景觀:文學接受的主體性建立 四、解釋形態、文學意義的多元取向 第二篇作品解讀觀念與方法的操作性問題 一、解讀文學經典的價值觀念問題 二、通過還原和比較進入分析 第三篇解讀:尋求理解與自我理解的活動 一、解讀的本質與特徵...
第四節 接受美學:留白的語言美 第五節 結語 第八章 話語召喚結構的認知解讀 第一節 接受美學視野中的召喚結構 第二節 認知修辭層面的召喚結構 一 認知修辭 二 陌生化與召喚結構 三 召喚結構的認知修辭動因 第三節 認知語用層面的...
理解的雙向性 被動式的傾聽只是一種意見的單向接受,傾聽者沒有對表達者或發言者的信息進行反應,缺乏主體之間信息的反饋和溝通。而主動式傾聽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使意義在主體之間雙向流動,並在不斷的碰撞、探討中生成新的...
它首先是一個互動雙方通過象徵符來交流或者交換意義的活動。被交流或交換的意義,對傳播者而言是他為發出的符號賦予的含義和對符號可能引起的反應的預想;對接受者而言是他對傳來的符號的理解、解釋和反應。.因此,傳播過程中的意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