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與理解:闡釋學視野下的電視客群接受分析研究

文本與理解:闡釋學視野下的電視客群接受分析研究

《文本與理解:闡釋學視野下的電視客群接受分析研究》是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本與理解:闡釋學視野下的電視客群接受分析研究
  • 作者:李鵬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 開本:1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8920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傳統的傳播學客群接受分析主要以電視客群為研究對象,並大多採納意識形態批判範式的經驗研究路徑,而強調思辨性的闡釋學理論範式一直未能較好地被引入實際研究,其影響一般僅體現在隱性的研究價值取向和研究方法論層面。為充實和豐富電視客群接受分析的理論研究,《文本與理解:闡釋學視野下的電視客群接受分析研究》結合文本理論,利用闡釋學相關理論對電視客群的文本理解與接受行為進行分析考察,以期為客群接受分析領域提供新的研究範式和理論視角。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選題緣起與意義
二 研究現狀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文本闡釋的理論脈絡
第一節 文本闡釋革命
一 “闡釋”的詞源學解讀
二 文本意義“解讀技藝”的闡釋學
三 普遍方法論闡釋學的觀念
四 “真理價值意義”與“理論套用性”缺失
第二節 文本闡釋與生命表征
一 關於“精神科學”的獨立性
二 作為“精神構建”的闡釋學思想
三 對“主體歷史性”的忽略
第三節 作為“存在”的文本理解
一 現象學理論的轉承
二 “此在”與理解的“存在”
三 闡釋的“歷史性”問題
第四節 歷史文本闡釋觀
一 “哲學闡釋學”的確立
二 “主體視域”與“歷史理解”
第五節 文本的深層闡釋
一 社會批判的理論觀念
二 理論旨趣的殊異
第二章 電視文本的意義與結構
第一節 “文本”的觀念溯源
一 古希臘早期的“文本概念”
二 近代精神思潮的“文本觀念”
三 現代文本理論的“文本話語”
第二節 電視文本的意義表征
一 電視文本的符號表征
二 電視文本的話語表征
三 電視文本的文化表征
第三節 電視文本的意義結構
一 未定的文本意義體系
二 作為語言集合體的文本
第三章 電視文本的開放性
第一節 電視客群文本認知的“意義自足性”
一 形式主義語境的電視文本開放性
二 敘事學語境的電視文本開放性
三 符號學語境的電視文本開放性
第二節 現象學範式:電視文本體驗的“意向性構建”
一 現象學的“意向性理論”
二 電視文本的“意義空白填充”
三 電視文本的“召喚結構”
第三節 解構主義範式:電視文本理解的“互文特徵”
一 “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消解
二 電視文本的互文性與開放性
三 多元的電視文本開放觀
第四節 闡釋學範式:電視文本解讀的“主觀主義”
一 文本理解的主客體辯證關係
二 基於實踐存在的電視文本接受
三 電視文本開放性與闡釋有效性
第四章 文本闡釋與電視客群主體性
第一節 主體性的話語流變
一 笛卡爾與主體性問題
二 主體性的實踐維度
三 主體性的自主維度
四 主體性的自為維度
第二節 古典主義闡釋學與電視客群主體性
一 電視文本意義理解的嚴格性
二 “從屬性”的電視客群主體
三 “主客體二元論”的局限性
第三節 現代闡釋學與電視客群主體性重建
一 “主體性”的再發現
二 “主體間性”與主體存在
三 作為“人學意蘊”的電視客群
第五章 電視文本闡釋的“效果歷史”原則
第一節 “效果歷史”與文本
一 “效果歷史”的理論淵源及其歷史性
二 文本理解的歷史性
三 “效果歷史”的經驗結構
第二節 電視文本意義闡釋的問答邏輯
一 文本理解與真理的“辯證法”
二 電視文本發問與“意義的呈現”
三 客群對於真理性的探尋
第三節 電視文本理解的“時間間距”
一 “時間性”問題與“時間間距”概念
二 “疏離化效應”與電視文本意義凸顯
三 語言與電視文本理解的時間間距
第六章 電視文本意義理解的“前見”機制
第一節 “前見”機制的理論闡發
一 “前見”的理論釋義
二 海德格爾的“先在結構”論
三 伽達默爾的“前理解”觀念
第二節 “前見”在電視文本意義理解中的作用機制
一 “前見”機制的三重話語維度
二 “判斷與預期”對電視文本理解的影響
三 電視文本理解行為的差異性
第三節 電視文本理解的“前見”意義反思
一 “前見”的方法論意義
二 電視文本意義界限的非重疊性
三 電視文本與客觀實存的反思關聯
第七章 電視文本意義理解的規定性
第一節 文本意義理解的規定
一 文本原初意義對於理解的制約
二 作為主體與歷史溝通的理解
三 文本作者原意對理解的限定
四 主觀主義文本闡釋理解的相對性
第二節 電視文本闡釋規定的基礎性原則
一 文本闡釋規定性與闡釋有效性
二 闡釋的連貫性原則
三 闡釋的互文性原則
四 闡釋的經濟性原則
第三節 語言交往共同體:電視文本闡釋的界限場域
一 早期理論對於語言功能的忽略
二 “語言交往共同體”的理論生成
三 語言共同體與電視文本闡釋規定性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李鵬,男,湖北武漢人,新聞學博士,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近年來在《國際新聞界》《當代傳播》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主持和參與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廣電總局重大委託項目等省部級、地廳級科研課題十餘項,出版學術著作一部。主要研究方向為傳播學客群接受分析、視覺傳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