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氣散寒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鏡》卷七。具有溫中散寒,理氣降逆之功效。主治中下二焦寒滯氣逆,腹痛,或嘔瀉,或不嘔不瀉,而為乾霍亂危劇等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氣散寒湯《羅氏會約醫鏡》
- 組成:蒼朮、厚朴(姜制)、陳皮
- 出處:《羅氏會約醫鏡》卷七
- 功用:溫中散寒,理氣降逆
理氣散寒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鏡》卷七。具有溫中散寒,理氣降逆之功效。主治中下二焦寒滯氣逆,腹痛,或嘔瀉,或不嘔不瀉,而為乾霍亂危劇等候。
理氣散寒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鏡》卷七。具有溫中散寒,理氣降逆之功效。主治中下二焦寒滯氣逆,腹痛,或嘔瀉,或不嘔不瀉,而為乾霍亂危劇...
4.《中國道地藥材》:“脾胃虛弱、泄瀉不止:甘緩湯(《羅氏會約醫鏡》卷10)。”5.《奇效良方集成》:“甘緩湯,《羅氏會約醫鏡》方。人參、白朮、茯苓、...
利水滲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鏡》卷九。具有清熱化濕,利水消腫之功效。主治水腫從腳而上,六脈細而遲,小便短少,腳膝疼痛。組成 蒼朮二錢(6g...
化滯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鏡》卷五。具有導滯除邪之功效。主治瘟疫下後,余邪作痞,心胸飽脹,脈實而數。組成 陳皮(去白)一錢,青皮六分,茯苓...
養肝活絡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鏡》卷十五。具有養血祛風,緩肝柔筋之功效。主治產後中風,血虛不能養肝,以致木動風搖,角弓反張,神昏撲倒。組成 ...
出處:《嵩崖尊生》功用:補氣昇陽,清熱燥濕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羅氏會約醫鏡》:“寧神湯新。治痘成漿之時,氣血外出,自心舍空虛,神無所依,或...
《羅氏會約醫鏡》:“除邪清肺湯新,治肺冒風寒,寒熱咳嗽等證。產後咳嗽八三,肺主氣,氣為衛。產後氣虛,皮毛不充,腠理不密,風寒襲之,入於肺而為咳嗽。
固澀丸,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鏡》卷十。具有澀腸固脫之功效。主治滑泄,直腸泄,食入即出,大腸虛滑脫肛,大便失禁。組成 白朮、牡蠣(煅)、附子、...
《中醫內科學》:“《羅氏會約醫鏡。論傷寒熱入血室》有“調陰湯,治熱入血室,下血譫語,煩躁不寧”之記載,方中用當歸、川芎、白芍、生地四物合阿膠、丹參...
主治:肺經氣壅咳痰 出處:《羅氏會約醫鏡》名稱:利金湯 組成:桔梗湯第一方加貝母、橘紅、枳殼、茯苓、生薑、白蜜 用法:與桔梗湯同 主治:肺燥澀不利而咳 ...
加減羌活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鏡》卷三。具有解表散寒,理氣和中之功效。主治傷風寒,頭痛、身痛、憎寒、狀熱、脈浮緊、無汗,及四時不正之氣...
補脾化食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會約》卷八。具有消食理氣,溫中化濕之功效。主治飲食停積,寒濕阻滯,胃脘痞滿疼痛,嘔吐酸腐或宿食,不欲飲食,腸鳴腹痛而...
山楂益母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羅氏會約醫鏡》卷十五。具有活血去瘀,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產後兒枕血痛。組成 山楂二三錢(6-9g),益母草、當歸各二錢(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