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畫派

現實主義畫派

現實主義作為一場藝術運動,是與法國1848年革命同時出現的。畫家庫爾貝和理論家尚弗勒里是其精神領袖。現實主義堅決如是的表現畫家所處時代的風格、思想和面貌,其中至關重要的是真誠。“現實主義”(realism)在西方語言中也可指藝術寫實的手法。因此,“現實主義”也可稱為“寫實主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實主義畫派
  • 外文名:Realism painting
  • 創建時間:1848年
  • 主要畫家:盧梭、米勒等
  • 代表作品:《晚禱》《拾穗的人》《碎石工》
畫派簡介,畫派興起,挪威畫派,藝術家群體矛盾,畫派升溫,興起,俄羅斯油畫,蒙克,人物簡介,國際性風格,

畫派簡介

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現生活,從而推動歷史前進,現實主義畫派代表人物有庫爾貝等。

畫派興起

現實主義畫派興起於19世紀的歐洲,一開始有“巴比松七星”,即米勒、柯洛、盧梭、查克、迪亞茲、特羅雍、杜普雷與多比尼 .
七位隱居在法國楓丹白露宮附近巴比松村的畫家,他們熱衷於描畫自然風景和農村生活,其中最著名的是盧梭和米勒,盧梭專門描畫風景,米勒的農民畫樸實感人,《晚禱》《拾穗的人》反映真實的農村生活。最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是庫爾貝,他反映底層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沒有見過他。”
現實主義畫派現實主義畫派

挪威畫派

19世紀70年代末,慕尼黑有幾年短暫地成為挪威年輕畫家團體的一個基地。這些人將成為貢獻至偉的寫實派畫家 – 他們包括漢斯·海耶達爾(Hans Heyerdahl ,1857-1913)、吉蒂·L·基耶蘭(Kitty L Kielland ,1843-1924)、哈瑞特·巴克(Harriet Backer 1845-1932)、埃里克·維倫斯謝奧德(Erik Werenskiold ,1855-1938)、克里斯蒂安·斯科雷茲威德(Christian Skredsvig ,1854-1924)、蒂奧多·吉特爾森(Theodor Kittelsen 1857-1914)和傑哈德·蒙特(Gerhard Munthe ,1949-1929)。這些美術家在19世紀80年代移居巴黎。那裡成為挪威美術家的新中心。另外兩個重要人物,克里斯蒂安·克羅格(Christian Krogh ,1852-1925)和弗里茨·陶洛(Fritz Thaulow ,1847-1906)也在這裡與他們匯合在一起。他們二人都曾於19世紀70年代在卡爾斯魯厄師從於古德(Gude)。另一位重要的寫實派畫家艾利夫 ·皮特森(Eilif Peterssen ,1852-1928)開始並沒有前往巴黎學習,而是去了義大利。
這些美術家中的幾位後來選擇返回挪威。他們在1882年創辦了“秋季畫展”。畫展收集了1884年後得到公共資助的挪威當代藝術作品,而今天這些作品則成為了“國家藝術展”的藏品。同時,他們建立了藝術家銷售作品的新制度,負責決定畫展的內容,甚至為公共機構挑選委託創作的藝術作品。在返回祖國的藝術家群體中,有幾位突出的人物強烈地反對前輩的價值觀。雖然他們在諸如對待傳統的問題上看法一致,但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在態度和秉性上卻各不相同。

藝術家群體矛盾

藝術家的兩個群體之間也有矛盾。一個由克里斯蒂安·克羅格領導的群體十分激進。他們傾向於個人主義和國際主義。而另一個以埃里克·維倫謝奧德為首的群體,則更傾向於民族主義,政治上傾向於自由主義,比較喜歡說教和具有高度的原則性。
維倫謝奧德在他的作品中表現經過仔細研究的風景環境中的簡單而典型的情景。和維倫謝奧德一起共事的有新民族主義者蒂奧多·吉特爾森。他的素描技術比油畫好。他為《挪威民間故事》標準版所作的插圖為民族主義做出了重要貢獻。維倫謝奧德的其他追隨者包括更傾向於強調主題事物的文學性和象徵色彩的克里斯蒂安·斯科雷茲威德和艾利夫·皮特森。皮特森歷史題材作品雄心勃勃的風格,仿佛令人想起早年大師的傑作。吉蒂 ·L·基耶蘭是這一時期少有的幾個堅持畫風景的畫家。他大部分時間在挪威西海岸亞倫的清新空氣中進行創作。傑哈德 ·蒙特也是一位民族主義者。他與探險家兼科學家弗里德約夫·南森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他們為促進挪威的民族主義價值觀共同組建了“里薩克協會”(Lysakerkretsen)。
這個協會遭到奧斯陸自由派藝術家領袖克里斯蒂安·克羅格的強烈反對。克羅格認為寫作具有和繪畫同等的重要性,並且聲稱“所有民族藝術都不是好藝術,所有好藝術都是民族藝術”。他堅持藝術的焦點應該放在人類個體所體會和經歷的生活上。而在另一方面,弗里茨·陶洛則希望藝術僅僅關注藝術。他爭辯說,更多的藝術家應該將精力放在繪畫的實際過程上,而絕對不應試圖自己去解決社會和人類的問題。與此同時,哈利特·巴克和這一爭論保持著一段距離。他更多地集中於室內場景,但比早期民族主義畫家稍稍增加了一些抽象主義風格。

畫派升溫

興起

近幾年國內油畫市場隨著藝術品投資熱的升溫也風生水起,不僅一些名家之作受到追捧,當代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也是天價頻出。看著當年不足萬元的油畫被賣到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很多人在後悔自己目光短淺,同時卻又忽略了一些難得的潛力品種。

俄羅斯油畫

目前國內還沒有形成俄羅斯油畫的收藏群體,但不容否認的是俄羅斯油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僅憑著無可爭議的藝術特色和價格優勢,俄羅斯油畫在未來很有可能成為新的升值熱點。俄羅斯油畫在世界美術史中的地位有目共睹,自19世紀巡迴展覽派作品在歐洲崛起後就不斷湧現出優秀的藝術家和畫作。20世紀(前)蘇聯時期的油畫藝術曾經對中國幾代油畫家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很多活躍的俄羅斯油畫藏家本身就是中國油畫界的名人——也正是因為對俄羅斯現實主義畫作有著深刻理解,才使得這些專業人士能夠積極投身其中。
近些年來,俄羅斯油畫價值在海內外漸漸得到認可,在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家拍賣行中俄羅斯油畫作品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2006年4月,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中8位俄羅斯藝術家的作品共拍出1500萬美元,引起不小的轟動。我國從1995年開始進行俄羅斯油畫拍賣,當時一個專場拍賣會的成交率不足五成,起拍價僅僅幾千元,一些大師級的作品成交價也不過萬元。10年後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變,2005年北京翰海春拍嘗試性地推出了列賓在1886年創作的《人物肖像》,最終這幅估價在百萬元的作品以176萬元成交,成為當時俄羅斯油畫在內地拍賣市場的最高價。即便如此,這些作品的價格還是遠遠低於國際市場,升值潛力巨大。
隨著俄羅斯經濟復甦,一些俄羅斯新貴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回購當年流失在外的本國藝術珍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俄羅斯油畫的價格。但從目前國內一些拍賣信息來看,俄羅斯油畫價格仍處於低位。

蒙克

人物簡介

挪威知名度最高的畫家愛德華·蒙克(1863-1944)的先導者是克羅格。蒙克從未接受過多少正規培訓,克羅格也許是最接近於他能稱為老師的人。雖然他從19世紀80年代在寫實主義的影響下開始作畫,但是很快就放棄了這種注重具體現實的方法。蒙克希望描繪出他心目中人物的精髓,他說:“我要畫出會呼吸、會感覺、會痛苦和會關愛的活生生的人”。蒙克激進地投身於來自歐洲的新潮流中,包括晚期浪漫主義、野獸派、新藝術派、青年藝術派,並且全部加上了自己對形式、線條和色彩的理解。

國際性風格

他在歐洲各地廣泛旅行,並從中產生出一種國際性風格:簡約的風景、抽象的線條、簡單的著色和強烈的光線對比。蒙克的同代藝術家包括阿爾納·卡弗里(Arne Kavli ,1878-1970)和圖瓦爾·埃里克森(Thorvald Erichsen ,1868-1939)以及哈夫丹·埃格迪厄斯(Halfdan Egdius ,1877-1899)、哈拉爾·索爾伯格(Harald Sohlberg ,1869-1935)和尼科萊·阿斯特魯普(Nikolai Astrup ,1880-1928)。他們統一了19世紀90年代的各種流派,將寫實主義的氛圍發展成為一種更加抽象的表達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