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設計史(第2版)》是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大衛·瑞茲曼,澳若斕達·昂。
基本介紹
- 作者:美 大衛·瑞茲曼 / 澳 若斕達·昂
- 譯者:李昶
- ISBN:9787300167602
- 頁數:526
- 定價:288.00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
- 裝幀:精裝
- 原作名: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皇家需求與生產控制
國有製造業
藝術家和手工藝人
瓷器
手工業行會
印刷藝術
第二章 英國及其他地方的企業成就
設計在日益擴大的市場中
韋奇伍德與古代遺物
商品與時尚
美國
流行文學和出版自由
第二卷 擴張和晶位(1801-1865)
第三章 發展期的困難――19世紀早期的產業擴張
工業文化和進步
新材料和新工藝
頁面之外
壁紙和紡織品印刷
美國體系
第四章 設計、社會和標準
早期設計革新
工業及其不滿
改革和哥特風格的復興
亨利·科爾和“科爾幫”
1851年大博覽會
無處不在的圖像
美國的流行平面藝術
革新的收穫與欠缺
結論
第三卷 藝術、手工藝和機器――工業化:希望與恐懼(1866-1914)
第五章 工作的快樂
羅斯金、莫里斯與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
莫里斯與社會主義
莫里斯作為出版人
威廉莫里斯在英國的影響
工藝美術運動在美國
美國的印刷業
芝加哥與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第六章 藝術的平等
設計革新與唯美主義運動
書籍、插畫與字型
美國的唯美主義運動
服裝
法國的設計革新:新藝術運動
出版和公共領域的新藝術運動
格拉斯哥:查爾斯·倫尼·麥金托什
奧地利
比利時
慕尼黑
斯堪的納維亞、東歐和民間傳統
義大利和西班牙
第七章 機械化與工業
設計和手工工場
德國
美國的製造業體系與福特製
銷售業、印刷業與廣告業的發展
結論
第四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藝術、工業和烏托邦(1918-1944)
第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巴黎和現代藝術(裝飾藝術運動)
家具與現代藝術
玻璃與金屬
1925年巴黎博覽會
第九章 現代主義:創意、烏托邦以及科學技術
未來主義
風格派
構成主義
包浩斯
包浩斯之外
印刷工業與新字型
揚?茨池侯德與新字型
英國與現代設計
斯堪的納維亞與現代設計
第十章 美國的設計、工業與廣告
工業設計與福特製
廣告、藝術與美國現代設計的銷路
美國與國際現代主義
流線型
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
攝影與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的質樸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平面設計
結論
第五卷 人文主義與奢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現代主義和大眾文化(1945-1960)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現代主義:從理論到實踐
戰後設計的推廣:藝術定位與新廣告
平面設計與科技信息
斯堪的納維亞與英國
義大利
德國
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
手段與結果
日本
設計與企業文化
商標以及商標之外
第十二章 設計與大眾訴求:消費文化
底特律:標誌性的交通工具
對產品樣式的批評
度假勝地與奢侈品
住房:郊區、家居與舒適
超越高雅與庸俗:回到大眾文化批評
結論
第六卷 發展、抗拒和多元化(1961-2010)
第十三章 新材料,新產品
塑膠及其後繼者
產品外殼
運動、設備與進步
視覺身份、信息以及藝術定位
疊層材料
自然與手工藝
第十四章 大眾文化的維度
大眾設計與家居
大眾設計:邊緣文化
波普,反抗與反主流文化
平面設計與地下創作
義大利的反設計
激進的改革:科技、安全與環境
第十五章 政治、多元論與後現代主義
設計與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產品
多元論與牴觸:朋克
高科技
定義的延展與設計的角色
第十六章 關聯性設計:平衡操作
消費者
改革與社會責任
設計、安全與恐怖
產品科技:小型化的意義
設計與“軟”因素
材料科技與“軟”趨勢
生活方式
政治、科技與媒體
數碼時代的平面設計
手工藝:永恆的技藝
設計與延續:創造力、責任感與應變力
大事年表
附錄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