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解說
指事字。商代甲骨文(圖1-3)是一把大斧的斧頭部分的輪廓圖形。這種大斧古代用來殺戮的兵器。是奴隸主和封建領主對農奴,隸役、戰俘、罪犯實行屠殺的工具。誰掌握了這殘害人的兇器,誰便有至高無的的權力,稱王稱霸,因此古人造字使以這大斧作為權力的象徵,作為“王”字。對於“王”字的解釋,歷來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說:“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大、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有的說,“王”的甲骨文像人立地上。這人是個有地位的人。不管怎么說,“王”都是權力的象徵。
甲骨文早期“王”字作圖1,後在其上綴加一橫,作圖2,圖3中的甲骨文,已進一步把斧頭實化,開始失去又平又周的大板斧形了。圖4的金文則把斧口部分強調,並將線條粗化。春秋戰國時期,南方楚國及吳越地區的“王”字上或綴加鳥形(圖5、7),這種書體過去稱為“
鳥蟲書”,所加鳥形乃裝飾性符號,純粹為了美觀,並無實在意義。到了小篆(圖8)階段,表示斧柄的兩橫還在斧頭頂,但斧身和斧口卻已變成“丄”形了。於是,在這基礎上發展成為隸書(圖9)和楷書的“王”字。已經看不出大斧的形跡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先文字(甲、金、篆文)里,“王”字和“
玉”字的形體十分接近。區別在於,“王”字中間的一橫,必須往上靠近頂上的第一橫,保留斧柄的殘餘形象。“玉”字則把中間的一橫寫在上下兩橫的正中間,本來是用一根東西貫穿三塊玉的形狀。為了把“王”“玉”二字區分開來,所以隸書、楷書便在“玉”的右旁加了一點。
詳細字義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wáng | 名詞 | 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秦始皇以後改稱皇帝。 | emperor;monarch;king | 《 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 | 君王;國王;女王 |
---|
秦漢以來皇帝對親屬、臣屬的最高封爵。 | prince | 《史記·東越列傳》: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 | 王爵;親王;王侯將相 |
泛指首領;頭目。 | chief | 艾青《一個拿撒勒人的死》:那上面寫著三種文字的罪狀:“耶蘇,猶太人的王。” | |
同類中為首的、最大的或最強的個體。 | | 牡丹是花中之王。 | 蜂王;王牌;王水 |
| | | |
動詞 | 〈文言〉朝見天子表示臣服。 | | | |
〈文言〉匡正。 | | 《法言·先知》:昔在公,征於東方,四國是王。李軌註:“王,正。” | |
wàng | 動詞 | 〈文言〉統治;稱王。 | rule | | |
---|
〈文言〉使之稱王,封為王爵。 | | 《史記·荊燕世家》:昆弟少,又不賢,欲王同姓以鎮天下。 | |
〈文言〉勝過。 | surpass | 《莊子·德充符》: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與庸亦遠矣。 | |
| | 《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 | |
wǎng | 動詞 | 〈文言〉通“往” | | | |
---|
| (以上參考資料) |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一】【王部】雨方切(wáng)
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①孔子曰:“一貫三為王。”②凡王之屬皆從王。
𠙻,古文王。
【譯文】王,天下歸趨嚮往的對象。董仲舒說:“古代創造文字,三畫而又用豎線連線其中,叫王字。三橫畫,代表天道、地道、人道,而又能同時通達它的,就是王。”孔子說:“用一貫三就是王。”
【注釋】①董說引自《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篇》。今本原文:“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畫者,天地與人也。而連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非王者孰能當是?”②孔說未詳所出。
說文解字注
天下所歸往也。
註:見《白虎通》。王往曡(疊)韻。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
註:見《春秋·䋣(繁)露》。引之說字形也。韋昭注《國語》曰:參,三也。
孔子曰:“一貫三為王。”
註:又引孔子語證董說。
凡王之屬皆從王。
註:雨方切。十部。
廣韻
雨方切,平陽匣 ‖ 王聲陽部
大也。君也。《字林》云:“三者天地人,一貫三為王,天下所法。”又姓,出太原、琅邪,周靈王太子晉之後;北海、陳留,齊王田和之後;東海,出自姫姓;髙平、京兆,魏信陵君之後;天水、東平、新蔡、新野、山陽、中山、章武、東萊、河東者,殷王子比干為紂所害,子孫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金城、廣漢、長沙、堂邑、河南:共二十一望。又漢複姓,五氏。《左傳》晉有樂王鮒、小王桃甲。賈執《英賢傳》云:“東莞有五王氏。”《史記》云:“出齊威王至建王五王之後。”《風俗通》云:“漢有中郎威王弼,出自楚威王後。”漢有新豐令王史音。雨方切。又雨誑切。四。
校釋:天下所法,當依《說文》作“天下所歸往也”。
於放切,去漾匣 ‖ 王聲陽部
霸王。又盛也。又於方切。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王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0
《廣韻》《集韻》《韻會》竝雨方切,音徨。《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易·坤卦》:或從王事。
又《隨卦》:王用享於西山。《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詩·小雅》:宜君宜王。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〇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於外者亦曰王。
又諸侯世見曰王。《詩·商頌》:莫敢不來王。箋:世見曰王。
又凡尊稱亦曰王。《爾雅·釋親》: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
又法王,象王,皆佛號。《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岑參詩:況值廬山遠,抽簪禮法王。註:法王,佛尊號也。
又姓。
又《諡(謚)法》:仁義所往曰王。
又王屋,山名。《書·禹貢》:至於王屋。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又弓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又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又王鴡,鳥名。《爾雅·釋鳥》:鴡鳩,王鴡。註: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鶚。
又王鮪,魚名。《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註:王鮪,鮪之大者。
又蛇名。《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蟲名。《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即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釋蟲》:虎,王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竝於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詩·大雅》:王此大邦。箋:王,君也。釋文:王,於況反。《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於)南鄭。師古註:上王字,於放反。
又《廣韻》:盛也。《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註:謂心神長王。《釋文》:王,於況反。
又音往。《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傳:王,往也。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注詳部首。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❶首筆橫居上居中。
❷第二橫略短,寫在橫中線。
❸豎寫在豎中線。
❹末筆長橫,居下居中。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音韻集成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等 | 四呼 | 韻系 | 韻攝 | 擬音 |
---|
上古音 | | | | | | 陽 | | | | | | ɢʷaŋ |
---|
| | | | | 陽 | | | | | | ɢʷaŋs |
廣韻 | 王 | 雨方 | 雲 | 陽 | 下平十陽 | | 平聲 | 三等 | 合口 | 陽 | 宕 | rvang |
---|
迋 | 於放 | 雲 | 陽 | 去四十一漾 | | 去聲 | 三等 | 合口 | 陽 | 宕 | rvanq |
中原音韻 | 王 | | 影 | | 江陽 | 江陽 | 陽平 | 合口呼 | | | | uaŋ |
---|
旺 | | 影 | | 江陽 | 江陽 | 去聲 | 合口呼 | | | | uaŋ |
洪武正韻 | 王 | 於方 | | | 十七陽 | 陽 | 平聲 | | | | | |
---|
王 | 於放 | | | 十七漾 | 陽 | 去聲 | | | | | |
分韻撮要 | 黃 | | 雲 | 剛 | 第十剛講降角 | | 陽平 | | | | | |
---|
旺 | | 雲 | 剛 | 第十剛講降角 | | 陽去 | | | | | |
(以上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