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道邦
- 別名:王朝秀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西永新
- 出生日期:1911年
- 逝世日期:1959年
- 職業:無產階級革命家
- 畢業院校:中共蘇區中央局黨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
參加了第一次國內根名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 性別:男
人生經歷,革命經歷,戰爭年代,抗美援朝,黃土嶺之戰,大事年表,
人生經歷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原名王朝秀。1911年11月23日生於江西省永新縣埠前鄉古城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0歲起給地主放牛。12歲時入私塾讀書。15歲時到吉安城學泥瓦匠。1927年南昌起義後,參加農民赤衛軍,任村赤衛隊隊長。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警衛團排長、宣傳隊隊長、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第1師第2團總支書記,第2師第5團代理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1935年10月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曾任紅1軍團第1師政治部組織科
科長。參加了東征、西征戰役。
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組織股股長。參加平型關戰鬥後,調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1團政治委員。參加了大龍華、雁宿崖、黃土嶺等戰鬥。在黃土嶺戰鬥中,指揮部隊擊斃被日軍稱為“名將之花”的蒙疆駐屯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1940年秋任晉察冀軍區第5支隊政治委員,改造游雜武裝“十路軍”,壯大抗日武裝力量。1941年起,先後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冀中軍區第九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代理司令員等職。參加指揮了任河戰役和大清河北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晉察冀軍區冀中縱隊第13旅旅長兼政治委員,第3縱隊第8旅旅長兼政治委員、縱隊副政治委員、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華北軍區第8縱隊政治委員,第65軍政治委員兼寧夏軍區司令員等職。先後參加大同集寧、正太、清風店、石家莊、太原、蘭州、寧夏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仍任第65軍政治委員。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軍政治委員、軍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第五次戰役和開城保衛戰。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1953年10月回國,繼續擔任人民解放軍第65軍軍長兼政治委員。1955年入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7年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狠抓民兵組織落實,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堅定不移地貫徹勞武結合的方針,一手抓生產,一手抓兵役,把部分民兵組織和生產組織結合起來,提倡民兵行動軍事化,生產戰鬥化,使全省的民兵工作取得很大成績,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9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
革命經歷
戰爭年代
王道邦,1911年出生在埠前鎮栗湖古城村,從小家境貧寒,唯讀了一年書,14歲跟人學泥瓦匠,去別人家 幹活。1929年,永新的革命運動蓬勃開展,王道邦參加了農民赤衛隊,不久任隊長。1930年8月,他回響蘇維埃政府的號召,報名參加了紅軍。在紅十二軍,王道邦由於作戰勇敢,擔任了班長,並於同年11月加人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征中,王道邦歷任紅五軍司令部警衛連指導員、團政委等職。
1939年春,王道邦任晉察冀軍分區第一團政委,與團長陳正湘指揮該團英勇抗擊日寇,屢建奇功。特別是11月在黃土嶺戰鬥中,該團奮勇殺敵,斃、傷日寇900餘人,擊斃號稱“名將之花”的日軍中將阿部規秀,為粉碎日軍對晉察冀邊區的冬季大“掃蕩”立了頭功,受到嘉獎。1941年王道邦擔任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人民武裝部部長,1942年任九分區司令。
抗戰勝利後,王道邦為消滅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而南征北戰,參加了清風店、平津、太原等一系列重大戰役、戰鬥,戰功卓著,歷任旅長、縱隊副司令員、軍政委等職。1949年8月,王道邦任第一野戰軍第十九兵團六十五軍政委,他與軍長蕭應棠率軍進兵甘肅,解放蘭州。8月26日,蘭州宣告解放,盤踞在蘭州一帶的馬步芳匪軍主力被消滅。
抗美援朝
1951年2月,王道邦奉命揮戈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不久,他擔任第六十五軍軍長兼政委。同年8月26 日,六十五軍奉命開赴開城地區,擔負保衛開城的任務。王道邦深知要在開城站穩腳跟,必須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於是,他率軍部領導進行實地勘察,制定防禦方案,構築永久性防禦陣地。至1952年6月,一條寬50千米、縱深25千米的鋼鐵防線修築成功。
在保衛開城的一年零十一個月里,第六十五軍採取積極防禦、持久作戰的戰略構想,共進行了大小戰鬥80多次,殲敵14300多人,擊落擊毀敵機、坦克、汽車、汽艇等600多架(輛、只),取得了輝煌戰果。為此,擔任軍長兼政委的王道邦被朝鮮《勞動報》譽為“開城保衛戰的英雄將軍”,並榮獲朝鮮民主共和國頒發的“一級國旗勳章”。
1953年6月,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王道邦率部載譽歸國。1955年9月,王道邦到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同年10月1日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1957年,王道邦被任命為河北省軍區司令員。1959年1月8日因車禍受重傷,經搶救脫離危險,但肝部受傷經常疼痛。7月,王道邦被檢查出患了肝癌,已到了晚期。9月,因醫治無效,王道邦不幸逝世,年僅48歲。
黃土嶺之戰
7日16時許,第1團團長陳正湘、政委王道邦發現在黃土嶺與上莊子之間的一座獨立家屋附近,有多名腰掛戰刀的日軍指揮官在活動,便命令配屬於該團的分區迫擊炮連,對準目標轟擊。原來這正是日軍的指揮所,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當場斃命。經數小時激戰,日軍被殲過半,其餘數百人被壓至上莊子附近的山溝里。當晚,由於各攻擊部隊聯絡困難,協同不易,遂一面鞏固已占陣地,防敵逃跑,一面以小部隊襲擾疲憊之敵,準備次日再行攻擊。是夜,殘餘日軍連續突圍十餘次,都被擊退。
大事年表
土地革命時期
1932年入中共蘇區中央局黨校學習。
1933年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二團總支書記。
1935年10月到陝北後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巡視組組長。
1936年任軍團第一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東征、西征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一團政治委員、第五支隊政治委員、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中共第一地委武裝部部長,冀中軍區第九軍分區副政治委員、代理司令員。率部參加開闢鞏固擴大冀中抗日根據地和敵後游擊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晉察冀軍區冀中縱隊第十三旅旅長兼政治委員,第三縱隊第八旅旅長兼政治委員。
1947年7月任第三縱隊副政治委員。
1948年9月任華北第二兵團第八縱隊政治委員。
1949年2月任第十九兵團第六十五軍政治委員。率部參加解放華北和進軍西北的多次重要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寧夏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五軍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第六十五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河北省軍區司令員等職。
1959年11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