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憲集序

《王文憲集序》是南朝文學家任昉王儉《王文憲集》所作的序文。蕭統將其收錄於《文選·卷四十六》序文類中。序文介紹了王儉生平及其成就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王文憲集序
  • 作者任昉
  • 創作年代:南朝齊
  • 出處:文選
  • 作品體裁:序文
作品原文,人物簡介,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公諱儉,字仲寶,琅邪臨沂人也。其先自秦至宋,國史家牒詳焉。晉中興以來,六世名德,海內冠冕,古語云,仁人之利,天道運行,故呂虔歸其佩刀,郭璞誓以淮水,若離翦之止殺,吉駿之誠感,蓋有助焉。
公之生也,誕授命世,體三才之茂,踐得二之機,信乃昂宿垂芒,德精降祉,有一於此,蔚為帝師。況乃淵角殊祥,山庭異表;望衢罕窺其術,觀海莫際其瀾,宏覽載籍,博游才義,若乃金版玉匱之書,海上名山之旨,沈鬱澹雅之思,離堅合異之談,莫不總制清衷,遞為心極,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虛明之絕境,不可窮者,其唯神用者乎!然檢鏡所歸,人倫以表,雲屋天構,匠者何自。鹹洛不守,憲章中輟,賀生達禮之宗,蔡公儒林之亞。闕典未補,大備茲日。至若齒危發禿之老,含經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資敬,性托夷遠,少屏塵雜,自非可以弘獎風流,增益標勝,未嘗留心。
期歲而孤,叔父司空簡穆公,早所器異,年始志學,家門禮訓,皆折衷於公,孝友之性,豈伊橋梓,夷雅之體,無待韋弦,汝郁之幼挺淳至,黃琬之早標聰察,曾何足尚。年六歲,襲封豫寧侯,拜日,家人以公尚幼,弗之先告,既襲珪組,對揚王命,因便感咽,若不自勝。初宋明帝居蕃,與公母武康公主素不協,及即位,有詔廢毀舊塋,投棄棺柩,公以死固請,誓不遵奉,表啟酸切,義感人神,太宗聞而悲之,遂無以奪也。初拜秘書郎,遷太子舍人,以選尚公主,拜駙馬都尉。元徽初,遷秘書丞。於是采公曾之中經,刊弘度之四部,依劉歆《七略》,更撰《七志》,蓋嘗賦詩云,“稷契匡虞夏,伊呂翼商周。”自是始有應務之跡,生民屬心矣。時司徒袁粲,有高世之度,脫落塵俗,見公弱齡,便望風推服,嘆曰:“衣冠禮樂在是矣。”時粲位亞台司,公年始弱冠,年勢不侔,公與之抗禮,因贈粲詩,要以歲暮之期,申以止足之戒。粲答詩曰:“老夫亦何寄,之子照清襟。”
服闋,拜司徒右長史,出為義興太守,風化之美,奏課為最,還除給事黃門侍郎,旬日,遷尚書吏部郎參選。昔毛?之公清,李重之識會,兼之者公也。俄遷侍中,以愍?始終之職,固辭不拜,補太尉右長史。時聖武定業,肇基王命,寤寐風雲,實資人傑,是以宸居膺列宿之表,圖緯著王佐之符。俄遷左長史。齊台初建,以公為尚書右僕射,領吏部,時年二十八。宋末艱虞,百王澆季,禮紊舊宗,樂傾恆軌,自朝章國紀,典彝備物,奏議符策,文辭表記,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傾,神無滯用。
太祖受命,以佐命之功,封南昌縣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建元二年,遷尚書左僕射,領選如故,自營邰分司,盧欽兼掌,譽望所歸,允集茲日,尋表解選,詔加侍中,又授太子詹事侍中,僕射如故,固辭侍中,改授散騎常侍,餘如故。太祖崩,遺詔以公為侍中尚書令、鎮國將軍。永明元年,進號衛將軍。二年,以本官領丹陽尹,六輔殊風,五方異俗,公不謀聲訓,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劍拜仇,歸田息訟。前郡尹溫太真、劉真長,或功銘鼎彝,或德標素尚,臭味風雲,千載無爽,親加弔祭,表薦孤遺,遠協神期,用彰世祀。時簡穆公薨,以撫養之恩,特深恆慕,表求解職,有詔不許。
國學初興,華夷慕義,經師人表,允資望實,復以本官領國子祭酒。三年,解丹陽尹,領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駒,前良取則,臥轍棄子,後予胥怨。皇太子不矜天姿,俯同人范,師友之義,穆若金蘭,又領本州大中正,頃之解職。四年,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餘悉如故。謙光愈遠,大典未申。六年,又申前命。七年,固辭選任,帝所重違,詔加中書監,猶參掌選事,長輿追專車之恨,公曾甘鳳池之失。
夫奔競之途,有自來矣,以難知之性,協易失之情,必使無訟,事深弘誘,公提衡惟允,一紀於茲,拔奇取異,興微繼絕,望側階而容賢,候景風而式典,春秋三十有八,七年五月三日,薨於建康官舍。皇朝軫慟,儲鉉傷情,有識銜悲,行路掩泣,豈直舂者不相,工女寢機而已哉。故以痛深衣冠,悲纏教義,豈非功深砥礪,道邁舟航,沒世遺愛,古之益友?追贈太尉,侍中、中書監如故,給節,加羽葆鼓吹,增班劍六十人,謚曰文憲,禮也。
公在物斯厚,居身以約,玩好絕於耳目,布素於造次,室無姬姜,門多長者,立言必雅,未嘗顯其所長,持論從容,未嘗言人所短,弘獎風流,許與氣類,雖單門後進,不加善誘,勖以丹霄之,弘以青冥之期,公銓品人倫,各盡其用,居厚者不矜其多,處薄者不怨其少,窮涯而反,盈量知歸。皇朝以治定製禮,功成作樂,思我民譽,緝熙帝圖,雖張曹爭論於漢朝,荀摯競爽於晉世,無以仰模淵旨,取則後昆。每荒服請罪,遠夷慕義,宣威授指,實寄宏略,理積則神無忤往,事感則悅情斯來,無是己之心,事隔於容諂,罕愛憎之情,理絕於毀譽,造理常若可乾,臨事每不可奪,約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攻乎異端,歸之正義。
公生自華宗,世務簡隔,至於軍國遠圖,刑政大典,既道在廊廟,則理擅民宗;若乃明練庶務,鑒達治體,懸然天得,不謀成心,求之載籍,翰牘所未紀,訊之遺老,耳目所不接。至若文案自環,主者百數,皆深文為吏,積習成奸,蓄筆削之刑,懷輕重之意;公乘理照物,動必研幾,當時嗟服,若有神道,豈非希世之雋民,瑚璉之宏器。
昉行無異操,才無異能,得奉名節,迄將一紀,一言之譽,東陵侔於西山,一眄之榮,鄭璞逾於周寶,士感知己,懷此何極,出入禮闈,朝夕舊館,瞻棟宇而興慕,撫身名而悼恩。公自幼及長,述作不倦,固以理窮言行,事該軍國,豈直雕章縟采而己哉。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雖楚趙群才,漢魏眾作,曾何足雲,曾何足雲。昉嘗以筆札見知,思以薄技效德,是用綴緝遺文,永貽世范,為如乾秩如乾卷,所撰《古今集記》《今書七志》,為一家言,不列於集,集錄如左。

人物簡介

王儉(452年—489年6月16日):字仲寶。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 南齊名臣、文學家、目錄學家,東晉丞相王導五世孫、劉宋侍中王僧綽之子。
王儉出身“琅邪王氏”,早年喪父,為叔父所養。自幼勤學,手不釋卷。宋明帝時,娶陽羨公主,拜駙馬都尉。十八歲時任秘書郎,歷秘書丞、義興太守、太尉右長史等職。後輔佐齊太祖蕭道成即位,禮儀詔策,皆出其手。南齊建立後,以佐命之功封南昌縣公,升尚書左僕射,領吏部、兼丹陽尹。齊武帝時官至太子少傅、中書監。永明七年(489年),王儉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追贈太尉、侍中、中書監,諡號“文憲”。《隋書·經籍志》有《王儉集》,今散佚。明人張溥輯有《王文憲集》。

注釋譯文

1賀生達禮之宗,蔡公儒林之亞:《晉中興書》曰:賀循,字彥先,博覽群書,尤明《三禮》,為江東儒宗,徵拜博士。又曰:諸葛恢,字道明,時潁川荀顗,字道明,陳留蔡謨字道明,俱有名譽,號曰中興三明。時人為之歌曰:京都三明各有名,蔡氏儒雅荀。葛清。
2叔父司空簡穆公:蕭子顯《齊書》曰:王僧虔兄僧綽之子儉。又曰:世祖即位,遷僧虔為侍中,薨贈司空,侍中如故,謚簡穆公。

作者簡介

任昉(460年—508年):字彥升,小字阿堆,樂安郡博昌(今山東省壽光市)人。南朝文學家、方誌學家、藏書家,“竟陵八友”之一。
任昉幼年時刻苦好學,才華橫溢,知名鄉里。十六歲時,被劉宋丹陽尹劉秉聘為主簿,後被朝廷徵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參軍。齊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陽尹王儉聘為主簿。後來進京官拜尚書殿中郎,隨後又調任為竟陵王蕭子良的記室參軍,後因父喪而辭官。服喪期滿後被任命為太子步兵校尉,掌管東宮書記。
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長史。梁高祖蕭衍即帝位後,任命任昉為黃門侍郎,接著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監二年(503年),出任義興太守。此後先後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書監、領前軍將軍。天監六年(507年)春,出任寧朔將軍、新安太守。天監七年(508年),任昉在任上去世,終年四十九歲。追贈太常卿,諡號“敬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