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全國政協委員)

王平(全國政協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平,籍貫貴州,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館館長。2011年3月7日,因為“不要鼓勵農村孩子上大學,讀了大學回不去自己的家鄉是悲劇”的言論引發公眾熱議。媒體在報導時曾經將其名字誤傳為“王平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貴州
  • 出生日期:1954年08月
  • 職業:全國政協委員
人物經歷,個人言論,人物評價,人物回應,兩會語錄,

人物經歷

王平初次為公眾熟知,是在2008年全國兩會。從那時開始,不少記者認為她是一個“炮手”。她面對記者,質問國企負責人憑什麼拿高薪,稱“中層領導年薪幾十萬、高層幾百萬,這么高的工資是誰給他定的?這么高收入,百姓難道沒意見嗎?”
政協委員王平政協委員王平
2011年3月5日,王平在北京國際飯店參加全國政協委員無黨派小組討論時,搶麥成功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一講話呢,我想有些人就擔心,怕我放炮”。說這句話時,有的委員面露愁容,更多委員與記者則精神一振。
2011年3月7日,王平參加小組討論,與北大教授李慶雲城鎮化問題展開交鋒,言及“我們也不要鼓勵農村的孩子去上大學,因為一旦農村孩子讀了大學,就回不到自己的家鄉,回不去家鄉就是一個悲劇”。此言一出激起千層浪。

個人言論

改個方向,先實踐再讀書
原因在於:第一,大學教育體制有問題,讀了書跟實際差距太大,完全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大學生畢業後,有個問題就是很多單位不願意用。雖然拿了大學文憑,但他的整個知識結構不對。第二,往往一個農民家庭只要有孩子出來讀書,這個家就會返貧。因為大家都在供他讀書,費用很高,家裡就會很困難。第三,這個孩子背負著困難來讀書的壓力很大,來到城裡以後,同學都很有錢,心理上壓力大,而且也顯得不平等。 第四,等到畢業後找工作,沒有人際關係,就業非常難。第五,即使把工作找到了,要在城裡買上房,要結上婚又難。人生中有這么多難,不是悲劇是什麼?我們不要誘惑他們走到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在“十二五”規劃裡面,也應該把農村作為一個發展的重點,引導農村孩子在家鄉創業,做出能夠充分發揮他們才能的一些項目來。然後,等他們在這裡面做成功了,回過頭再拿錢選擇去進修。
不該誘導農村娃擠獨木橋
先實踐過,你再去讀書就有目的,就有的放矢。比如說,你了解到你的專業和特長以後,你不就知道該去補什麼了嗎?我們現在閉著眼睛去讀大學,而且整個教學方法都是向錢看——— 老師看錢,學生也看錢。浪費了時間,浪費了青春。所以,我認為不應該鼓勵農村孩子都去念大學,告訴他們什麼現在讀大學,你們以後就會和別人平等了,你們就得到了一切。我認為這是騙了人家。
有的人說“我農村的好不容易有個希望進城,你還不讓我來”。我想說你不知道,現在整個社會是金錢社會,我們沒有一個價值的核心,到底人應該追求什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些領導人不也是先從農村鍛鍊出來的嗎?依我說,幹嗎要這樣子,把所有的農村孩子,都誘惑到大學這條獨木橋上來?
我們現在提城鎮化,好像城市越大越好。但也不想想,農村年輕人進城了,小孩、父母都丟在那邊呢,家庭也是悲劇。就算城裡再好,我們又能夠把13億人,全部弄到城裡來嗎?
留守農村有助於延續傳統
在人口往城市流動的過程中,我們還把每一種文化的淵源給他斷了,然後迫使它換一種生存方式。這樣發展的結果,恐怕是中國內地會率先“全球化”,只剩下北京、上海。我們的領導者、決策者,應該知道怎么珍重和學習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
我們不能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傳統文化,不能說他是愚昧、落後的。而且,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老齡化產業的潛力非常大,大家都還沒有看到這一塊。我認為,未來三十年要重新分配社會的財富,農村就應該搶抓這次機遇。怎么做呢?我的想法是,農村應該大力發展一個個幸福農莊,把農村打造成世外桃源。讓所有老人到了晚年,都回農村去,在那裡去尋找第二春。
城裡的孩子一樣要先鍛鍊
要先實踐再讀書,先體驗生活。比方說,可不可以在農村建立異地學習工作站,讓城裡的孩子先去那兒鍛鍊一年?現在新生入學不是有軍訓嗎,花幾個月軍訓,還不妨進一步延長,讓他們花一年的時間,到廣闊的農村去認識什麼叫農民,什麼叫老百姓。
這跟下鄉不一樣。當年下鄉是把戶口也要帶到農村去,現在沒必要,只是讓他們下去鍛鍊一年。現在不是已經有很多北京的家長,看到城市存在的問題,怕孩子學壞,把他們送到雲南、湖南先鍛鍊一段時間,再回來考試嗎?農村有更廣泛的天地。你看看過去那些知青,他們到了五六十歲,最值得回憶的,還是他們在農村的時候。

人物評價

王平委員的言論雖然令人驚詫莫名,但也並非完全空穴來風,概括起來說,她看到了問題,但開錯了藥方。王平委員看到的問題簡單點說有三條:其一是城鄉差距的持續擴大,由此造成的農村人才的流失,傳統文化的凋敝與失落;其二是昂貴的大學學費所造成的農村貧困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以至於出現“一人上學,全家返貧”的局面;其三是稀缺、逼仄的就業和發展機會,給來自農村的大學畢業生所造成的巨大壓力與困難。
應該說,這三條都確實存在。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生活改善很大,但城鄉收入的差距也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2.4倍擴大到今天的3.6倍。在城鄉差距巨大的“虹吸”效應下,農村學生不願回鄉,農村缺乏人才,出現“空心村”症狀,至於大學學費昂貴,大學生就業難,就更是老問題了。
荒謬之處在於,王平委員雖看到了問題,卻沒有提出消除這些社會問題的提案,反而把這些問題合理化,至少是把問題假定為不可解決的,轉而要農村的孩子放棄上大學、放棄進城,這就完全開錯了藥方!
如果真的按照王平委員的建議,那么中國將會蛻變成一個“種姓制”社會:高級種姓,生活在城市,盡情享受改革和現代化成果;低級種姓,只能世代生活在農村,從事一些粗笨的低報酬工作——這難道不是一個巨大的歷史倒退嗎?
面對建議中顯而易見的不公平、不可行,王平委員完全沒有察覺,反而喋喋不休,面有得色,這再次凸顯了某些精英的狹隘、短視與自私,也讓我們再次意識到了兩會改革的必要性。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衛生廳巡視員、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林曙光表示,不要將目前城市、農村存在的問題,歸罪於提高他人受教育上來。他說,這種事情要分開來看,改革開放30年,人民民眾的文明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畢業後希望有一個廣闊的天地是正常的。近年來,政府在重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下了很多功夫,隨著國家政策的延續性,經濟的不斷發展,將來,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塊寶地,我們不要眼光短淺,只看到農村落後的一面,基礎設施建設跟上了,經濟條件好了,那時候,那裡才是風水寶地。這個平台建設好後,人才自然會往農村流動。不能因為目前有這個那個方面的問題存在,就否認對人的素質教育的作用。

人物回應

如果有必要,我希望全中國來場大討論。也許討論能讓教育部門有些思考,不再是鼓勵所有人都去上大學。就像退休年齡一樣,有人願意50歲退休,有人願意60歲。可以來一個辯論,然後給大家選擇的權利。如果其中一些有志的青年,願意去農村做調查,國家完全可以給他們一些補貼,讓他們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對國家發展也有好處。

兩會語錄

“國家應該有個概念,對於一線普通勞動者,不再有所得稅一說,停止徵收個稅。畢竟這是勞動所得,沒有利潤。”
———2011年3月5日,王平談個稅起征點將調整
“有人事後提醒我,說小心那些老總少拿了錢報復你。我想說,他們還是有灰色收入,表面不拿,底下拿的更多。我知道有人不喜歡我,但我是真心為國家好。”
———2011年3月5日,王平重談2008年兩會期間,由她挑起的國企老總領高薪問題
“現在的所謂大齡剩女,通常是城市裡學位最高的,水平最高的。你讓她嫁一個農村人不乾,嫁給老外也看不上。與此同時,城裡的男人娶走了農村漂亮的女孩,外國男人娶走了城裡漂亮的女孩,一批水平高的大齡女孩就剩下了。”
———2011年3月7日,王平談剩女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