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鈞

王友鈞

王友鈞(1911~1935),湖北廣濟(今武穴)人。中國共產黨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友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廣濟(今武穴)
  • 出生日期:1911
  • 逝世日期:1935
  • 職業:軍人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生平,從軍經歷,包座之役,戰鬥遺址,戰鬥經過,社會評價,新聞報導,

人物生平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紅15軍當戰士。1931年1月,紅15軍與紅1軍合編為紅4軍。在軍部特務隊任戰士、班長、隊長。同年11月任紅四方面軍總部特務隊隊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黃安、蘇家埠等戰役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向西轉移途中,他率特務隊擔任前衛,屢立戰功。由於他作戰勇敢,指揮果斷,職務晉升很快。1933年初任第73師218團1營營長。同年7月,任紅31軍第91師271團團長。1934年8月任第91師副師長,率部參加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和儀南、營渠、宣達三次進攻戰役。他擅長指揮夜戰,在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作戰中,曾率手槍隊夜襲並摧毀國民黨軍1個團部,被譽為“夜摸將軍”。所率第271團曾榮獲川陝省蘇維埃政府授予的“夜摸常勝軍”獎旗。
1935年5月參加長征。6月,調任紅4軍第10師師長。8月,在指揮包座戰鬥中,身先士卒,帶隊衝鋒,身負重傷,英勇犧牲,年僅24歲。

從軍經歷

資料來源:開國大將王宏坤之子王偉偉所寫回憶文章《不能忘懷的紅四軍將領們》
1930年參加紅軍,歷任戰士、班長、紅四方面軍紅四軍十師特務隊長,參加了鄂豫皖根據地1至4次反“圍剿”。1932年10月,隨方面軍參加西征。
1932年11月29日,紅四方面軍以紅十師為全軍前衛從新口子出發再次翻越秦嶺。紅十師則以師部特務隊為全師的尖兵在前開路,師特務隊有130多人,隊長就是王友鈞。他最早來自由蔡申熙任軍長的紅十五軍,1931年1月中旬,紅十五軍與原紅一軍合編為紅四軍後,他調到紅十師。
紅十師師長王宏坤十分欣賞他,誇他是:“挺機靈的小伙子”。所以,十師做前衛進秦嶺,師長王宏坤就把在前面開路的重擔交給王友鈞。
12月5日下午,當師部快抵達秦嶺南麓的出口小河口鎮時,接到特務隊長王友鈞的報告,他們捉到一個土豪和他太太。經審問得知這是一位剛卸任的縣長,正在返回原籍陝西漢中途中,帶了40多背簍的橘子。師長讓王友鈞把橘子留下,人交方面軍總部處理。他們留下了10多簍橘子,讓分給戰士們,剩下的橘子就放在路頭留給後續部隊。
結果,王友鈞繳獲的橘子鬧出了笑話。因為許多人是第一次見到橘子不知怎么吃,也不管紅的、青的,拿來不剝皮連皮就吃,一咬又苦又澀,只好又扔了。可是,卻見師長王宏坤只拿紅的,而且吃的津津有味,便問他怎么回事,師長說:“剝皮嘛!”
因為,大家拿的橘子都扔掉了,沒有橘子了,就圍住師長,把他口袋裡裝的好橘子全搜去了。
下午5點,他們到達小河口鎮,住了一夜。第二天出發去打城固縣城,渡漢水。三十團為前衛,王友鈞指揮師特務隊則經河西岸翻過山嶺向城固縣以西迂迴來牽制敵人,以掩護師主力在東面的行動。
上午9點,部隊在小河口秦嶺的出口處,遭敵陝軍三個團的阻擊。三十團進攻受阻,王友鈞率特務隊在南面山外與敵激戰。師長王宏坤迅速調整部署,調二十九團爬上高山,抄到敵後,把堵口子的敵人打得落花流水,三十團乘機衝出了山口。二十九團猛追逃敵,攻下城固縣城東面一山寨,殲敵兩個營。王友鈞帶特務隊配合追擊的三十團,包抄敵人,又在城固城外殲敵一個團,殘敵向漢中逃去,紅十師乘勝占領了城固縣城。
在翻越秦嶺,占領城固縣的戰鬥中,王友鈞立下了汗馬功勞。
1932年底,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北部的通、南、巴地區後,各師按方面軍部署展開,進行開闢創建川陝根據地的戰鬥。開始階段十分艱苦,部隊的衣食住行都要各師自行就地解決,而這些都需要錢。紅七十三師尤其缺錢,時任師長王樹聲手頭無錢,但他知道他的堂弟紅十師師長王宏坤的紅十師有錢。因為,他知道他這個堂弟有個特點,特別重視後勤,重視被裝和錢物。每打下一個地方,就蒐集布匹錢財,所以紅十師在方面軍幾個主力師中是最有錢的。
在鄂豫皖反第四次圍剿的戰鬥中,紅二十五軍七十三師師長劉英,紅十二師師長陳賡身負重傷需到白區治療,方面軍沒有經費,還要跟紅十師要。並且,紅十師的軍裝也比其他師多一套袷衣。而搞錢、糧、物這些東西,師長王宏坤就是經常利用王友均的聰明機靈讓他去整。
在西征途中第一次翻越秦嶺時,紅十師擔當方面軍後衛走在最後,正好碰見方面軍因肅反被打成反革命的勞改隊挑著裝滿大洋錢的擔子,他們走得很慢,一旦落伍,人和錢就要被敵人搞掉。師長王宏坤見狀下令十師把錢分了,每個幹部裝上一些帶走,使勞改隊輕裝跟上隊伍,這一下十師更有錢了。
正因如此,王樹聲實在沒辦法了便去找堂弟王宏坤要錢。
“宏坤啊,我們師沒錢了,我知道你是財主,就你們十師有錢,能不能支援一下?”
王宏坤告他:“五哥,你來晚了,進川後,方面軍總部說他們沒錢了,就跟我要錢,我只好留下本師要用的錢,剩下的錢全給總部了,搞得我也沒多餘錢了。”
“那怎么辦呀?你能不能再想想辦法。”
“嗯......這樣吧,我給你個人,他能幫你解決這些問題,他很機靈能幹,會劃拉東西,搞這些絕對是把好手。”
“他是什麼能人啊?”
“他呀!是我們師特務隊長王友鈞。”
“好,這人我要了。”
這樣在1933年初,王友鈞離開了紅十師調到了紅七十三師,任該師二一八團一營長。王友鈞的到來不僅幫七十三師解決了急需,還把紅十師善打夜戰的傳統帶到了該師。王友鈞就成了這哥倆先後的愛將。
當年7月,紅四方面軍擴編,紅七十三師擴編為紅三十一軍,王友鈞任該軍九十一師二七一團團長,帶出了一個擅長夜摸、夜襲,神出鬼沒、出敵不意、出奇制勝的英雄團。他屢建戰功,成為全軍著名的“夜摸將軍”,他的才幹得到充分發揮和重用。
1934年8月,由於他戰功卓著升任九十一師副師長,參加了川陝根據地的反三路、反六路圍攻。他當了副師長依然戰鬥在最前線,藝高人膽大,在反六路圍攻的一次戰鬥中,他不居高位甚至只帶三十名手槍隊員,夜間從西線偷渡小通江,攀越幾丈高的懸崖,摸入敵人後方牛角嵌團部陣地,砍死敵團長,摧毀敵團部,帶著繳獲的武器、檔案和俘虜安全返回。為此,受到方面軍總部的表揚。
1935年6月,調回紅四軍,任紅十師師長。
1935年8月底,作為紅軍右路軍之一的紅四軍,第一次過草地後到達草地邊緣的包座。此時,敵胡宗南已派重兵把守包座,利用山險隘路,修築了許多碉堡,備有大量糧食,構成了可以長期防守的防禦陣地。並派出伍誠仁的第四十九師星夜馳援。
8月29日,我右路軍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發起了包座戰役,王友鈞率十師參加了攻打包座求吉寺的戰鬥,向守敵發起猛攻,殲敵一個多營,殘敵繼續憑險固守。該寺廟院牆又高又厚,敵人在廟後山上構築有堅固工事,控制著制高點,十分難攻,部隊前仆後繼,傷亡不小。戰鬥中,王友鈞見進攻的戰士們在敵人的炮火中紛紛倒下,急了,殺紅了眼,一把從戰士手裡拿過來輕機槍,架在警衛員肩膀上就向敵人猛烈射擊,掩護部隊的攻擊。他站立著射擊,全然忘記了自己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下,一顆敵人的子彈擊中了他,他的身軀慢慢的倒下,紅四軍的一位戰神隕落在了求吉給嘎山下。
戰後,十師的戰士們將他的遺體與其他烈士的屍體,一起掩埋在求吉寺附近的山下。此時,他年僅24歲。他的犧牲令方面軍領導,令王樹聲、王宏坤他的兩位前任領導都十分難過。身為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徐向前,在第二次過草地北上路過時,還專門到王友鈞及包座之戰犧牲的烈士墳前,獻上一束野花,表示沉痛的哀悼和緬懷。

包座之役

摘自《許世友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9月第一版,第十章,難忘的三次過草地( P.318———P.320)
包座之戰,是我們過草地後打的第一仗。前敵指揮部把這一任務交給了三十軍和我們四軍。三十軍的任務是以一個團消滅包座守敵,主力隱蔽集結於包座西北山地,準備打援。我們四軍的任務是以一部攻打位於包座以北約十公里的求吉寺。
指戰員們經過草地的艱苦行軍,十分疲勞。一聽說有仗打,勁頭又上來了,幾個師長爭著要任務。考慮到十師部隊在過草地時減員不多,我和政委商定把這一任務交給了他們。
八月二十九日黃昏,西方山頭上的晚霞剛剛消逝,十師部隊以迅速的動作抵近求吉寺,突然向敵發起猛烈的攻擊,很快拿下了外圍的幾個要點,乘勢突入寺院。敵人組織敢死隊拚命反撲,十師師長王友均親自率領部隊與敵展開肉搏。經過草地惡劣環境煎熬的指戰員,一個個雖是面黃肌瘦,但喊殺聲還是那樣洪亮,鬥志還是那樣旺盛,作戰還是那樣奮勇。看著這些生龍活虎的戰士,誰想得到他們是在肚皮緊貼著脊梁骨的情況下與敵人廝殺的呢?!
王友鈞
到了彎月掛上樹梢的時候,二三百個敵人已成了我軍的倒下鬼,殘敵向西北方向逃竄,求吉寺恢復了原有的寧靜。
我們的勝利不是輕而易舉能夠得到的,往往要付出血的代價。在這次戰鬥中,十師傷亡了不少同志,王友均師長也英勇捐軀。他於一九一一年出生在湖北廣濟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犧牲時年方二十四歲。參加革命後,歷任班長,特務隊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作戰勇敢,指揮果斷,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員。他任三十一軍二七一團團長期間,常率部隊夜襲敵營,出奇制勝。在反六路圍攻的西線作戰中,他率領手槍隊三十餘人,從平溪壩以北偷渡大通江,繞過敵人的多道崗哨,摸到敵人後方的牛角嵌,攀越幾張高的懸崖,突襲敵軍團部,砍死敵團長。一九三五年六月,他在北川縣千佛山戰鬥中負傷,痊癒後調任十師師長。對於他的犧牲,我和指戰員們一樣極度悲痛,為失去這樣一位能打善戰的指揮員而感到十分惋惜。我們把它的遺體安葬在求吉寺附近的山上,墓前堆滿了戰士們含著熱淚采來的山花。同志們默默地向他告別:“安息吧,王友均同志!你的英勇事跡,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未竟的事業,我們一定繼續下去!”
在我們四軍十師攻打求吉寺期間,第三十軍二六四團攻占了包座。因敵第四十九師前來增援,為誘其深入,二六四團又主動撤至包座東北側山地,軍主力仍在包座西北側山地隱蔽待機。當敵兩個團沿包座河西楔入敵三個團中間,將敵分割成互不連線的三塊,爾後集中兵力,一個團一個團地逐個殲滅。激戰至深夜,殲敵大部,敵師長伍誠仁受重傷後落水而死。
包座一戰,斃傷俘敵五千餘人,繳獲各種槍枝近兩千支,還有大批糧食。這是紅四方面軍在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下取得的第一個勝利。這一勝利的取得,從作戰指導上來看,是由於我軍及時掌握了敵情,首先殲滅了包座地區的守敵,為打援戰鬥創造了有利條件。戰鬥中,正確採取了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的戰術,發揮了我軍近戰夜戰的特長,從而達成了速戰速決,勇敢頑強的戰鬥作風,也是取得這一勝利的重要因素。廣大指戰員剛剛走出草地,未經休息便投入戰鬥,忍受著飢餓,奮不顧身地勇猛殺敵,終於殲滅了敵人,掃清了前進路上的一大障礙。為實現黨中央的“北上”方針作出了貢獻。

戰鬥遺址

因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的分手,四川若爾蓋成為紅軍長征中的一個重要地方。
一陣秋雨飄落,寒意更濃。若爾蓋縣求吉鄉翁村的村民們卻無視冰涼的秋雨,有的在幹活,有的則聚在一起聊天。偶有穿村而過的公路上賓士而來的汽車,發出的短暫轟鳴聲,是唯一打破這個遠離喧囂,還保持著寧靜的小山村的不和諧音符。
王友鈞
23座墳墓“守候”的戰鬥遺址
經德翁村中一道巷子往村後的碉堡山走,山腳下有一座看似城堡的遺址。既沒有房梁,又沒有任何裝飾,能看到的也就只是厚達1米多、高達5米多的黃土牆圍成的房子模樣。仰看這座正在被風雨無情剝蝕的遺址,總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遺址前新立的碑上寫著“包座戰役求吉寺戰鬥遺址”。原來這裡就是打通紅一方面軍北上通道———包座戰役求吉寺戰鬥舊址。如果沒有包座戰役的勝利,毛澤東率領的三軍和軍委縱隊往何處去?歷史無法假設。如此重要的地方值得我們追尋和回味。
蔣介石料定走出草地的紅軍已是疲憊之師,遠在峨眉的他,親擬電報致胡宗南:“匪當飢疲之餘,如我軍能犯難急進,必可以一當十,收效無比……希勿瞻顧,過惜兵力,失此千載難得之機。”
千載難得之機,可見蔣介石當年是何等看重這場戰役。70多年前,德翁村很小,村後的求吉寺卻香火很旺,修寺時,不知有多少信徒們的信念和汗水夯進了求吉寺的圍牆裡,一座堅不可摧的寺廟卻被敵人利用阻擊紅軍北上。而今留在土牆上的射擊孔就是當年戰鬥的最好證據。
右路軍前敵總指揮徐向前考慮到,紅一方面軍長途征戰,減員過多,主動向黨中央提出,包座戰役由紅四方面軍來打。求吉寺戰鬥打響了,紅軍一次次發起猛攻,城堡般堅固的求吉寺穩如磐石,牆外倒下的紅軍戰士鋪滿了寺廟前的空地。
24歲的王友均是紅四軍十師師長,慘烈的戰況讓他再也無法忍受,端起一挺機槍,架在警衛員的肩膀上就衝出了戰壕。師長的英勇,更助長了進攻紅軍的攻勢,敵人瘋狂的火力被壓下去了。激戰中,雨絲般飄飛的子彈擊中了王友均,著名的“夜摸將軍”倒下了。
新修的王友均墓碑矗立在戰鬥遺址附近,碑正對著曾硝煙瀰漫、戰火紛飛、屍橫遍野的戰場。有22個在戰鬥中犧牲的紅軍戰士的墳墓與王師長相伴。他們長眠在戰鬥過的地方,無聲地向後人傾訴著那場戰鬥的慘烈和悲壯。
紅軍攻占了包座和求吉寺,殲敵4000餘人,打開了北上通道。1935年9月10日凌晨,毛澤東率領右路軍中的紅一方面軍將士,由這條通道離若爾蓋北上。
一年後,紅二、四方面軍聯合北上,走出茫茫草地,由紅二、四方面軍主要領導組成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求吉寺召開會議。會前,幾位領導採摘鮮花到墓前弔唁王友均和犧牲的戰士。這次會議,根據北上與中央紅軍會合的計畫,制定了《岷洮西固戰役計畫》,決定立即入甘實施這一計畫。

戰鬥經過

與紅三十軍同時打響戰鬥的還有紅四方面軍。紅四方面軍負責攻擊包座河下游的求吉寺。在這裡防守的是胡宗南的補充第一旅第一團。
負責主攻的十師官兵在攻占了外圍要點之後,突入了寺院。補充第一旅第一團團長康莊親自督戰,指揮機槍向衝過來的紅軍掃射。一批紅軍官兵傷亡了,又一批再次衝進去,數進數出,求吉寺寺院門口和院子裡血流成河。最後,康莊親自率領敢死隊趁紅軍喘息之時發動了反擊。
仗打到這個程度,第四軍軍長許世友沉不住氣了,他看了看身邊的十師師長王友鈞,年輕的紅軍師長立刻明白了軍長的意思。王友鈞從一名戰士手中奪過一挺機槍,衝上戰場,機槍橫著掃射了過去。
在敵人出現退卻跡象的時候,他從身後拔出了那柄寒光凜冽的大刀,吼了一聲:“交通隊,跟我上!”交通隊是王友鈞師長的一張王牌,官兵們個個配備一支德國造的20響駁殼槍,外加一柄鋒利的大刀。駁殼槍一響,敵人倒了一片,然後大刀如林朝著敵人揮了過去。
許世友大叫:“還是大刀片厲害!”
交通隊的李德生班長跟隨著王友鈞,一邊砍殺敵人,一面保護著師長的安全。衝進寺院後,他們沿著寺院的台階一層層地往上打,打到最高一層的時候,敵人的一個機槍火力點封鎖了紅軍的衝擊路線。王友鈞把機槍架在一名戰士的肩膀上射擊,硬是把敵人的火力壓了下去,然後交通隊的官兵向最後殘餘的敵人發動了猛攻。
李德生剛想往上沖,突然發現身邊的王友鈞殺聲頓止。扭頭一看,師長已經倒在了寺院的台階上。
李德生抱起他的師長,王友鈞的臉已被鮮血染紅:一粒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
十師的紅軍官兵怒吼著向敵人衝去。
國民黨軍在逃跑前點燃了寺院裡的糧庫。
紅軍官兵一部追殺敵人,一部扑打著火焰。在大火中,他們抓起被燒焦的麥粒大把地往嘴裡塞。
許世友跪在王友鈞的遺體前,仰天長嘆。
有參謀來請示繳獲的物資如何處理。許世友大吼:“滾!多少東西也換不來一個師長!”
年輕的紅軍師長王友鈞被安葬在求吉寺寺院東側的山上。
而此時,該師的副師長王近山因過草地時染上瘧疾正在後方養傷。王友鈞師長陣亡後,留給王近山一瓶酥油和哭泣不止的警衛員。
紅軍不惜一切拿下包座後,打開了北進甘南的通道。
毛澤東、徐向前、陳昌浩立即致電張國燾,通報了包座戰鬥的情況,再次要求左路軍立即向東靠攏,以便紅軍迅速北進。
在中央的一再催促下,1935年9月1日,張國燾終於下達了東進的命令。
但是,左路紅軍部隊東移的第3天,張國燾突然發來了電報,說由於嘎曲河水上漲無法渡河,不但已經命令部隊返回阿壩,而且還要求右路軍掉頭重新向南進攻松潘。
這封在中國革命史上極其重要的電報導致的後果是災難性的。
電報意味著自毛兒蓋會議以來,中央所有關於紅軍前途的決定瞬間全被推翻了;還意味著數萬紅軍官兵付出巨大代價穿越草地的努力,以及之後攻占包座所付出的巨大犧牲瞬間全無用了。

社會評價

刊於:《阿壩日報》2006年9月22日“周末”第二版“雪原”
王友均:1911-1935年,湖北廣濟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4月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任紅4軍10師師長。同年 8月30日率部參加包座戰役,攻打求吉寺,在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4歲。 ——題記
讓那些重走長征路的腳步,帶上人間最聖潔的祝禱,尾隨若爾蓋大草原上雄鷹奮飛的翅膀,快速抵達青藏高原東南緣一個叫求吉寺的喇嘛廟,透過那面彈痕累累的土牆,傾聽一位師長弱冠之年永不停息的心聲,或許拉瑪克蓋的雪花,能夠在血染的特殊時刻,給你講述包座戰役的經典細節。
下包座的雲霧,記住了你衝鋒的身影,卻沒有留住你鮮活的身軀;阿西茸的麥苗,記住了你渴望的眼神,卻沒有留住你敏銳的眼色;求吉河的波浪,記住了你吶喊的聲音,卻沒有留住你持續的聲息;日崩岡的冰凌,聽見了你姍姍南來的步伐,卻沒有看見你款款北上的鞋印。
梵文岩下沒有為你樹碑,大小史志沒有為你立傳,狼毫朱墨沒有為你畫像,也許千百年之後,很少有人相信年僅二十四歲的雙肩能扛起如此重大的歷史使命,寄身於只生長紫果雲杉的雪域高原,在那龍達紛揚的時候,但願美好的神話或傳說,不要隨意改變你中彈犧牲時的宿願。
如今,你的肉體已經在烈士陵園中融入了三尺黃土,而你的魂魄卻早已升騰成了閃爍的紅星,懸掛在歷史的天空中,照耀著戰友們南征北戰的漫漫遙路,照耀著岷山內外廣袤無垠的大好河川。

新聞報導

紅軍過草地後取得首場勝仗--刊於《武漢晚報》
2016年7月19日清晨,我們直奔四川最北的巴西藏族鄉,往包座河谷行進,去尋找81年前包座戰鬥遺蹟,尋找湖北武穴籍的紅十師師長王友鈞的墓碑,代表湖北人民向烈士致敬。
國防大學教授劉波大校介紹,紅軍右路軍的林彪、彭德懷、徐向前、陳昌浩部,保護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縱隊完成草地行軍後,將通過若爾蓋的求吉鄉向甘肅迭部縣進軍。可是,毛澤東獲得情報,胡宗南已經在紅軍進入甘南必經的包座鄉、求吉鄉布下重兵,築好碉堡,落實蔣某聚殲紅軍於包座河的戰略部署。所以,包座之戰非打不可,是老虎牙也必須拔掉。可是誰去打呢?毛澤東先期計畫由林虎的紅一軍擔綱,可是他們剛剛走出草地,部隊元氣大傷,恐難戰勝當面之敵;讓彭德懷的紅三軍上,可是彭德懷還在草地中艱難掙扎。這時,徐向前、陳昌浩挺身而出,主動接下攻打包座的重任。他們立下軍令狀,為紅軍順利北上,全殲包座之敵。
歷史證明了徐向前率領的李先念紅30軍、許世友紅4軍是好樣的,從8月29日到31日,包座河谷激烈的槍炮聲過後,兩大主力紅軍會師後的首次戰鬥大勝,紅軍殲敵4000多人、俘敵800餘人,繳獲步槍、輕重機槍1550多支,還有彈藥、氂牛、糧食等。包座之戰最大的貢獻在於,為紅軍長征挺進甘南掃清了路障。
包座鄉幹部郎扎和甲勒領著我們,在包座戰鬥的各箇舊址跑了一天,尋找當年紅軍激戰的遺蹟。郎扎和甲勒介紹,1935年8月30日,許世友的紅4軍在包座北面的求吉寺與敵軍激戰。戰前,許世友帶領參謀人員到最前沿觀察敵情後決定強攻。
任務給誰?軍長許世友、政委王建安決定把任務交給王友鈞,這位24歲的湖北武穴籍紅十師師長拳頭一揮,提著槍閃入夜幕,隨後率部向求吉寺發起衝鋒。王友鈞自己架起機槍猛射,掩護部隊發起新的攻擊, 大刀隊在肉搏中不斷向前推進。很快,280多名敵人被殲滅。許世友高興地來到現場大喊王友鈞的名字,可是再也沒有人回答,許世友嚎啕大哭。
王友鈞被安葬在求吉寺的山上,戰士們含著熱淚采來山花放在墓前。次年,紅四方面軍由此北上,徐向前、陳昌浩、許世友等人,來到王友鈞墓前獻花祭奠。
我們在王友鈞烈士墓前三鞠躬,向這位英勇戰死沙場的老鄉致敬。隨後,我們通過若爾蓋縣和武穴市黨史辦查找王友鈞師長的信息,湖北、四川兩地一連幾天查找,只查到如下信息:王友鈞,湖北廣濟人,1930年在紅4軍特務隊當戰士、隊長。參加紅四方面軍西征,歷任營長、團長、副師長、師長。1935年8月29日,於包座戰役求吉寺戰鬥中犧牲,年24歲。
由於戰爭殘酷、條件極差,很多烈士不僅找不到家鄉、親人,連他們的姓名、年齡等都無法知道,留下照片的則更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