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光遠, 1924 年 3 月 25 日出生於河南省溫縣南韓村一個國小教師的家裡。該村位於太行腳下黃河之濱,是一個美麗的地方。由於當時天災人禍,他從小備嘗生活之艱辛。他在父親的影響下,很早就樹立了 “ 科學救國 ” 和 “ 教育救國 ” 的思想。
學習生涯
1930 年,他進入本村國小學習, 1933 年入開封省立第三國小, 1936 年,入省立開封初級中學。 1937 年,日本侵略軍大舉入侵,從華北進逼河南,學校解散。王光遠時年 13 歲,不得不離開家庭隻身逃亡陝西。為了能到
國立中學接受正常的教育,他歷盡千辛萬苦,又隻身奔赴甘肅天水,進入國立第五中學。為了能安靜讀書,他曾在山坡挖洞居住兩年之久。 1940 年,他以全省會考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國中畢業,免試進入高中。這時河南省開始連續 3 年的大旱,受到 “ 水、旱、蝗、湯(恩伯) ” 四大災害的摧殘,餓殍遍野,王光遠的家人陸續逃到陝西,住在鄉下的窯洞裡,生活十分困難。為此,他決定縮短學習期限,於 1942 年以同等學力考取國立
西北農學院(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水利系。在抗日戰爭期間,那是後方學習和生活條件最優越的大學之一。
重大影響
他在該校學習期間,有幸受到著名力學家孟昭禮的特別培養。當時孟先生正在撰寫《超穩結構應力分析之基本原理》一書,這是國內較早的一本高等結構力學教材,其中包括孟先生自己的許多研究成果。孟先生首先教會王光遠,然後讓他檢驗書中的公式推導和計算書中的全部例題和習題。在此項工作中,王光遠不僅學習了先進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切身體會了孟先生嚴格的治學態度和孜孜不倦追求科學真理的高貴品質,這對王光遠的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
初露鋒芒
1946 年,王光遠獲學士學位。畢業後被分配到黃河水利委員會參加
花園口堵口工程,任新堤第一段工程員。王光遠每天奔波在所轄 100 多公里的大堤上,檢查工作。有一次在薄弱段出現險情,黃河水眼看就要越過大堤時,王光遠率先跳入水中,組成人牆,在人牆後面填拋土袋,終於保住了大堤。
初預科研
這時
孟昭禮應邀回
北洋大學(現
天津大學)任教,他推薦王光遠擔任他的助教,從此,王光遠終生從事工程力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大家公認 “ 聽孟先生講課是一種享受 ” 。王光遠在擔任他的助教的 3 年期間,認真地聆聽了他的每一堂課,這對王光遠成為一個優秀教師和獲得突出的教學效果,起了重要的作用。
坎坷路
1949 年,孟先生由於積勞成疾,患了嚴重的肺病,失去了工作能力。孟先生向領導表示,堅持要王光遠接替他的全部工作,這樣,王光遠就負擔了土木系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和彈性力學的全部講課任務和他原有的助教工作。這些高強度的教學工作量使王光遠養成了拚命工作的習慣。王光遠於 1949 年暑假被提升為教員, 1950 年被提升為講師。
小有成就
1950 年 10 月,高教部在全國工科院校選派了第一批助教和講師到
哈爾濱工業大學作為師資研究生跟蘇聯專家學習,王光遠是其中之一。第一年學習俄語,後三年學習業務和教學方法。王光遠由於基礎較好,兩年就完成了全部學習計畫,並提出了一篇較好的畢業論文《以變形法解剛架的簡捷方法》。蘇聯專家H. Л .庫滋民(K узбмин )在蘇聯權威性論文集《結構力學研究》中曾專文介紹這個方法。
1952 年,王光遠提前兩年在研究班畢業後,立即被任命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力學教研室主任。該室負責全校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和彈塑性理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此後四年,王光遠雖然也做了一些科研工作,如結構強度、振動和穩定性分析方法的簡化等,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教學質量上。他開展了大量的教學法活動和研究,使這個教研室成了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學效果最好的教研室之一。在此期間,王光遠還協助蘇聯專家們培養了大批研究生和進修教師,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我國各主要工科大學的骨幹教師和領導人。
院士之路
1955 年,國務院提出十大研究課題,其中土木建築方面的就是 “ 抗地震結構的計算方法 ” 。考慮了國家的迫切需要、結構力學發展的趨勢和本人的主客觀條件後,王光遠回響號召,參與了開闢當時在我國尚屬空白的這個研究領域的工作。
當時,中國科學院土木建築研究所(現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決定將這個課題作為該所的主攻方向。 1956 年,王光遠應該所所長
劉恢先的邀請,擔任了該所的兼職副研究員。這時,他在
哈爾濱工業大學亦被提升為副教授。
從 1956 年到 1964 年,王光遠在地震工程理論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創造性的研究成果,並創立了 “ 建築物空間整體計算理論 ” 。這些工作直到 “ 文化大革命 ” 後期才得以總結並寫出專著《建築結構的振動》和《套用分析動力學》。
終成大師
1959 年,
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系獨立建院,成為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同年,經國家批准,王光遠等開始培養四年制研究生。 “ 文化大革命 ” 以前,他共培養研究生 6 名,其中
霍達、
張毅剛、
李桂青、劉季現在都已成為博士生導師。
從 1978 年恢復研究生招生以來,王光遠主要從事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目前正在進行工程項目的全系統全壽命的最佳化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已發表論文170篇,出版專著10本,培養出博士30餘人,碩士48人,指導過博士後18人。在此期間,他和他的學生們建立了 “ 結構模糊隨機最佳化設計理論 ” 、 “ 工程大系統全局性最佳化理論 ” 和 “ 結構模糊
隨機振動理論 ” ,並且初步建立了 “ 結構維修理論 ” 的框架。這些工作已總結在《結構最佳化設計》、《工程軟設計理論》和正在編寫的《結構模糊隨機振動理論》中。
精神與品質
王光遠治學嚴謹,為人正直誠懇,深受師生們的愛戴。他一貫倡導民主學風,把自己的學術思想毫無保留地公之於眾,讓大家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討論。他還把自己的一些比較成熟的科學構思,甚至是半成熟的研究成果交給研究生,並把自己積累的大量資料及時推薦給學生,讓研究生們自己解決其中的一些困難問題。這樣,不但使研究生們得到了有效的鍛鍊,而且擴大了研究成果,真正收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他對研究生們的指導嚴肅認真,提出 “ 高起點,嚴要求 ” 。他善於根據自己對學科發展的預測,結合學生本人的知識結構和興趣,以及主客觀條件為學生確定研究方向和課題,然後加以及時有效的指導。 1981 年,王光遠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4 年,他獲得黑龍江省特級勞動模範稱號, 1986 年獲建設部勞動模範稱號, 1988 年獲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1990 年獲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和黑龍江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一等獎。他還是首批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