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機警多智,東軍主將,家族砥柱,轉官逝世,主要成就,人物評價,逸聞趣事,親屬世系,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機警多智
太寧元年(323年),王允之不慎在酒後聽到了王敦與其黨羽密謀進攻建康(今江蘇南京)的圖謀,他為防王敦猜忌,於是偽裝大醉嘔吐,才躲過一劫。不久後,又以回京探望新拜廷尉的父親為由回到建康,使晉明帝司馬紹得知了王敦的圖謀,能夠早作準備。十一月,王舒出鎮荊州,王允之也隨行。
太寧二年(324年),明帝平定王敦之亂,打算授官給王允之,王舒推辭道:“臣的兒子年紀尚小,不願意早早為官。”之後,明帝允許王允之隨王舒前往會稽郡居住。
東軍主將
主詞條:蘇峻之亂
鹹和元年(326年),在蘇峻之亂爆發前一年,王導認為蘇峻將會被主政的外戚庾亮逼反,於是以王舒出任會稽郡內史作外援。後蘇峻果然叛亂,並於鹹和三年(328年)攻陷建康。王舒在當年於會稽舉義兵,以抵禦叛軍。但義軍屢戰不利,叛軍轉攻吳興郡,掠奪東遷、餘杭、武康等縣。王舒於是以王允之行(代理)揚烈將軍,與將軍徐遜、陳孺及揚烈將軍司馬朱燾等率精兵三千於武康縣突襲叛軍,斬首數百級,叛軍棄舟奔逃。王允之接收繳獲的器械,進兵援助吳興郡太守虞潭。當時,叛軍大將韓晃在攻破宣城郡後,轉而攻擊故鄣、長城等地。王允之派朱燾、何準出戰,在於湖與韓晃交鋒。虞潭派強弩手支援朱燾,迫使韓晃退走。此役,義軍斬首一千餘級,招降叛軍兩千人。史稱“(虞)潭由是得保(吳興)郡”。五月,討伐義軍盟主、荊州刺史陶侃表授王允之為督護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征討軍事。
鹹和四年(329年)二月,義軍收復石頭城,蘇峻之子蘇碩及弟弟蘇逸相繼被義軍斬殺。叛軍大勢已去,內部開始自相殘殺,叛將張健在殺死“貳(背叛)於己”的弘徽等人後,企圖率水師占據吳興郡。王允之領軍迎擊,大敗張健,俘獲男女一萬餘口。張健與韓晃等繼續西向故鄣縣敗逃,被司空郗鑒所派的參軍李閎在平陵山擊斬(《晉書·王允之傳》稱王允之追擊韓晃至長塘湖,大敗叛軍,不知與此事是否同時)。王允之追擊韓晃至長塘湖,大敗叛軍。蘇峻之亂徹底平定。戰後,王允之因功封番禺縣侯,食邑一千六百戶。後又任建武將軍、錢唐縣令,並領司鹽都尉。
家族砥柱
鹹和八年(333年)六月,王舒去世,王允之離職葬父。王舒下葬後,朝廷起用王允之為義興郡太守,王允之因憂傷父喪而推辭。王導去信,以家族利害、先輩事跡敦促王允之出仕,但他仍拒絕就職。
轉官逝世
當時,王允之的堂兄弟王恬(王導次子)為父守喪期滿,僅被起用為位置較偏遠的豫章郡太守。王允之聞訊後大為驚愕,他認為王恬是王導的兒子,理應受到優待,不可出任遠郡(指豫章郡)太守,於是自請卸去江州刺史之職轉授於王恬,以表示自己對執政的中書監庾冰的不滿。庾冰一面作出“甚愧”的姿態,立即任命王恬為吳郡內史,一面又順勢解去他江州刺史之職,改授為衛將軍、會稽郡內史。但王允之似乎並未就職,僅至建康任衛將軍一職。十月甲午日,王允之逝世,享年四十歲。朝廷賜諡號“忠”。
主要成就
王允之早年曾揭發大將軍王敦反叛的圖謀,對於王敦之亂的平定起到一定作用。蘇峻之亂時,王允之代任揚烈將軍,率領東方義軍屢次與叛軍大將韓晃交戰,又迎破叛將張健,在平叛中建立大功。在江州刺史任上,王允之著有惠政,治績顯著。
人物評價
逸聞趣事
偽醉紿敦
晉明帝時,大將軍王敦曾在一次夜間與黨羽飲酒,王允之也在席,但先因酒醉躺下休息。及後王敦與親信錢鳳在席間商討攻打建康的事,王允之在當時已醒來,故此聽到全部對話內容。他因怕王敦懷疑自己聽到機密,於是便大作嘔吐,弄得衣服和臉上都是嘔吐物,自己則仍倒在原地。錢鳳走後,王敦果然前來察看,見如此景況,也不懷疑王允之聽到機密。不久後,王允之以父親王舒新拜廷尉為由請求返回建康探望見父親,王敦準許。王允之到建康後,便將王敦的圖謀告訴王舒,王舒於是與丞相王導一同稟報晉明帝司馬紹,讓其早作準備。
親屬世系
主詞條:琅玡王氏(琅琊王氏)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
《資治通鑑·卷九十二·晉紀十四》
《資治通鑑·卷九十四·晉紀十六》
《資治通鑑·卷九十七·晉紀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