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

王九思

王九思(1468~1551) 明代文學家。字敬夫,號渼陂。漢族,陝西鄠縣(今西安市鄠邑區)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選為庶吉士,後授檢討。其間,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等人陸續來北京,相聚講論,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史稱"前七子"。正德四年(1509)調為吏部文選主事,年內由員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檢討吏部郎中。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與劉瑾為陝西同鄉,被名列瑾黨,降為壽州同知。以詩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詩文集《渼陂集》、雜劇《沽酒遊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樂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九思
  • 別名:王敬夫,王渼陂
  • 國籍:明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鄠縣(今西安市鄠邑區
  • 出生日期:1468
  • 逝世日期:1551
  • 職業:明代文學家
  • 主要成就: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 代表作品:《渼陂集》、雜劇《沽酒遊春》
  • 任職:選為庶吉士,後授檢討
人物生平,個人榮譽,個人作品,人物軼事,墓葬情況,社會評價,後裔,

人物生平

王九思出身於書香之家,家境富裕,天資聰明,一表人才,自幼讀書,學識淵博,尤長文學。他青年時熱衷於功名。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及進士第。當時文淵大學士李東陽任宰相。李為茶陵詩派”的代表,很賞識王九思會試時所作《端陽賜扇》詩中“誰剪巴江,天風吹落”等佳句,特留王九思為翰林院庶吉士,學習文學。一年後即在翰林院參與編修國史。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升任吏部考工員外郎等職。他在吏部任職期間,能剔除弊端,選賢任能,辭卻那些不稱職的官吏。一次吏部考試,他不媚權貴,對李東陽的乾兒子李台繁與一般人一樣看待,受到時人的稱讚。
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一度把持朝政的宦官劉瑾,案發被誅。朝中清理瑾黨人物,因王九思與劉瑾是陝西關中小同鄉(劉瑾是陝西興平人),被名列瑾黨,受到牽連,貶為壽州(今安徽壽縣同知(知州的助手)。王九思在壽州任職時,處理訴訟、防備盜患、修城防和陽河渠等,較有政績。他於政務之餘,常與士人學者講古文,整學風,並以詩唱酬。次年,即王九思43歲,正當中年有為時,又以瑾黨根除未盡之由,被迫歸鄉。王九思回到家鄉鄠縣後,徹底放棄了做官的念頭。他除了帶領鄉親們修澇河橋,施捨醫藥、教育生徒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文學創作和倡導戲曲方面,歷40年,84歲辭世。

個人榮譽

王九思的詩歌主要寫他仕途失意後的怨悵之情,時時流露出“相權操白刃,讒口嘆青蠅”(《朱仙鎮謁岳王廟》)的感慨。也有少數接觸社會問題的詩篇,如《賣兒行》、《馬嵬廢廟行》、《孤兒吟》,或敘村媼賣兒的慘狀,或述宦官氣焰的囂張,或寫當時世態的炎涼,有一定現實意義。從藝術上說,他的詩模擬痕跡較重。有些詩從語言到意境,就如漢魏、杜詩的贗製品。但他才情爛漫,有些詩語言綺麗,抒發情懷細膩。
王九思的《碧山樂府》王九思的《碧山樂府》
王九思的雜劇《杜甫遊春》描寫杜甫春天閒遊長安的感受,劇中痛責了李林甫的罪惡,揭露了“昏子謎做三公”的荒唐現實,下決心拒絕徵召,乘槎度海,去過隱居生活。杜甫實際上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他是借杜甫之口,傾吐自己的憤懣。王世貞《藝苑卮言》認為劇中李林甫影射當時宰相李東陽,可備一說。王九思還有一折雜劇《中山狼》,明代單折雜劇一般認為從它始。該劇主題與康海《中山狼》相類似。
王九思散曲存套數十餘首,小令百數十首。其曲作多數是對現實表示不滿,通過寄情山水,發泄自己的牢騷。雖然抒發的是個人的情懷,境界狹窄,但尚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他的散曲秀麗雄爽,如“有時節露赤腳山巔水涯,有時節科白頭柳堰桃峽。戴什麼折角巾,結什麼狂生襪,得清閒不說榮華。提起封侯幾萬家,把一個薄福的先生笑煞”(《沉醉東風》)。傾吐胸臆,生機盎然。正詞謔語錯雜其間。但有時曲作過於粗豪,精思不足。

個人作品

明代中葉前的一個相當時期內,文壇以三楊為代表,在形式上追求曲雅工麗,在內容上歌頌功德、粉飾太平的“台閣體”文風瀰漫一時。王九思居官後,感到自己以往的作品,也多追求形式上的典雅,缺乏現實生活內容,並對此種文風產生了懷疑。弘治、正德年間,李夢陽何景明等人倡導“復古”的文學運動,提出了“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主張,反對虛浮、萎弱的“台閣體”。王九思放棄自己的所學,予以積極支持,成為文學史上明代“前七子”的一員。他和其他人一起,在打擊“台閣體”文風上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他們走上擬古主義的道路,卻是錯誤的。
王九恩在罷官以前的作品以詩文為主。他與武功康海同里、同官,同因列入瑾黨被免官。同樣的身世遭遇,同樣的思想感情,使他們交誼深厚。歸里後,常常談文賦詩相聚,唱和頗多。他的詩文集有《渼陂集》、《渼陂續集》19卷。他的詞也寫得較好。如《歷代詞綜》中收錄他的
王九思的《渼陂集》及《碧山樂府》王九思的《渼陂集》及《碧山樂府》
《蝶戀花·夏日》
門外長槐窗外竹,槐竹陰森繞屋重重綠。
人在綠陰深處宿,午風枕箅涼如沐。
樹底轆鏟盧斷續,短夢驚回石鼎茶方熟。
笑對碧山歌一曲,紅塵不到人間屋。
語言清新,富有生活氣息。同代學者李先開推崇他的詩詞:“詩文蒼古,而詞則新奇,不止守元人之家法,而且得元人之心法”。
《彭麓山房宴集》
客有紅珊瑚,盈盈高數尺。
持之博村酤,反為農父扼。
相逢不一醉,別後怨疇昔。
我今有美酒,來坐松下石。
君君不飲,騎馬將安適。
不見桃李花,落盡五侯宅。
《睹官軍赴潁上歌》
銀鞍繡甲劍在腰,馬鳴十里風蕭蕭。
羽旗猶轉杏花塢,鐵騎先過楊柳橋
將軍妙手逞輕捷,一箭飛落雙皂雕。
道傍觀者眾如堵,奔走流汗喜欲舞。
老父嘆息忽不樂,暮年今見持戈斧。
七日賊圍潁上縣,一縣萬人命如線。
聞說提兵李僉事,日夜登城奮孤戰。
城中婦子愁唧唧,恨不人人生羽翼。
晨炊走汲井水竭,夜號聲繞春雲黑。
步兵間道單身出,簡書馬上飛來急。
豈謂轅門坐風雨,不念愁城臥荊棘。
叢侍郎,馬都督,請君早發元戎纛。
淨掃煙塵四千里,我亦西歸杜陵曲。
《周將軍歌》
十五學擊劍,二十學用兵。
猿肱燕頷將門種,丹書紫誥金櫃盟。
大明天子自神武,日向虞階舞乾羽。
渥窪龍駒滿帝閒,越裳翡翠來天府。
長纓欲請系單于,廟堂勿用開疆土。
歲月悠悠老將至,封侯萬里無由遂。
被酒酣歌缺唾壺,臨風雄辯揮如意。
大兒蟠胸五千卷,紅雲留侍通明殷。
元孫指掌八陣圖,青春拜受將軍弁。
將軍卜築淮水濆,買田蓋屋棲白雲。
刁斗漫隨程不識,園林恰似何將軍。
垂楊裊裊細煙霧,短竹瀟瀟繁雨露。
芰荷香散碧池風,琴樽興戀青山暮。
山中甲子經七旬,堂下曾孫看幾度。
劍舞時令膽氣粗,鏡光長許仙顏駐。
跨馬夜射南山石,鞲鷹曉獵中山兔。
射獵年年樂未央,山谷小虜今跳梁。
棘門霸上真兒戲,野草飛沙空戰場。
浮生感嘆雪盈首,世事蹉跎柳生肘
掃塵時復看龍泉,安得將軍卻少年。
《畫葡萄引》
漢武唯知貴異物,博望常勞使西域。
大夏康居產富饒,胡桐檉柳非奇特。
獨取葡萄入漢宮,遂遣天王親外國。
當年肉味厭侯王,今日霜根遍西北。
吾家十畝後園裡,長條幾架南山側。
龍鬚時裊水風斜,馬乳盡垂秋雨色。
故園一別驚風雨,畫圖相對思鄉土。
青錢已辦雇河舟,白首行看住草樓。
但願千缸釀春酒,未須一斗博涼州
《賣兒行》
村媼提攜六歲兒,賣向吾廬得谷四斛半。
我前問媼:"賣兒何所為?"
媼方致詞再三嘆:"夫老病臥盲雙目,朝暮死生未可卜。
近村五畝止薄田,環堵兩間惟破屋。
大兒十四能把犁,田少利微飯不足。
去冬蹉跎負官稅,官卒打門相逼促。
豪門稱貸始能了,回頭生理轉局縮。
中男九歲識牛羊,雇與東鄰辦芻牧。
豪門索錢如索命,病夫呻吟苦枵腹。
以此相顧無奈何,提攜幼子來換谷。
此谷半準豪門錢,半與病夫作睟粥。"
村媼詞終便欲去,兒就牽衣呼母哭。
媼心戚戚復為留,夜假空床共兒宿。
曙鼓冬冬雞亂叫,媼起徬徨視兒兒睡熟。
吞聲飲泣出城走,得谷且為贍窮鞠。
兒醒呼母不得見,繞屋長號更蹢躅。
觀者為灑淚,聞者為顰蹙。
吁嗟!猛虎不食兒,更見老牛能舐犢。
胡為棄擲掌上珠,等閒割此心頭肉?
君不見富人田多氣益橫,不惜貨財買童僕。
一朝叱吒嗔怒生,鞭血淋漓寧有情。
豈知骨肉本同胞,人兒吾兒何異形。
嗚呼!安得四海九州同一春,無復鬻女賣兒人。
《馬嵬廢廟行》
秋風落日馬嵬道,道南廢廟顏色新。
立馬踟躕問野叟,野叟須臾難具陳。
請予下馬坐樹底,展轉欲語還悲辛。
正德丙丁戊巳年,寺人氣焰上薰天。
寺人原是馬嵬人,大築棟宇求福田。
馬嵬鎮里東嶽祠,一時結構何參差。
瀆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漢壽亭侯
方岳郡縣為奔走,檄官牒吏爭出頭。
占民畎畝不與直,費出帑藏多蟊啇。
工徒淋漓血滿膚,晝夜無能片時息。
東樓西觀對南山,巍巍新廟落何棘。
木偶儘是金縷紋,驛車挽載自京國。
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鐘擊鼓空坐食。
更有文章頌功德,穹碑大書為深刻。
我本田家孟諸野,但認犁耙字不識。
往往才士過吟喔,盡道台臣與秉筆。
聽來依稀記姓李,雲是文章名第一。
豪華轉眼不足恃,乾坤變化風雷異。
寺人已作檻中囚,道路忽傳邸報至。
百姓歡呼羽客走,殿宇塵生誰把帚。
當日台臣尚秉鈞,寄語縣官碑可掊。
橫曳碎擊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藪。
予聞野叟言,坐來生感激。
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細何嗟及。
月明騎馬陟前岡,仰天一笑秋空碧。
《夏日樓居漫興(二首)》
一榻高樓上,蕭然野興存。
雀暄鄰樹晚,雨暗寺鐘昏。
問字兒能讀,耽詩客共論。
吾生真可樂,俯仰任乾坤。
世泰容吾拙,官閒似隱居。
苦吟遲得句,倦讀臥看書。
山色憑闌外,花香退食余。
老親身更健,千里寄雙魚。
《夜雨》
夜雨清無寐,秋蟲響易哀。
庭除紛葉下,樹杪自風回。
戎馬連城發,鄉書隔歲裁。
路難歸未得,頗覺壯心摧。
《秋夜》
園亭堪避暑,棲息忽經旬。
雨挾秋風至,涼生夜氣新。
絺衾猶戀枕,蟋蟀漸依人。
容易悲搖落,天涯舊逐臣。
《獨坐》
林春晝寂,獨坐意蕭然。
園蝶浮暄景,山禽下暝煙。
白頭慵拭鏡,濁酒不論錢。
自酌邀明月,徘徊益可憐。
《晨起》
晨起臨芳苑,閒行玩物華。
社期來燕子,春色到梨花。
地僻柴扉靜,亭深草徑斜。
桃源那復見,今見野人家。
《晴起》
旭照浮虛牖,清愁破殿顏。
下床梳白髮,開戶見青山。
心已寒鷗足,身如野鶴閒。
杖藜尋舊侶,同過碧溪灣。
《靜坐》
老來堪靜坐,多慮恐傷神。
詩不推敲就,情惟淡泊真。
香階花影覆,芳樹鳥聲頻。
興到歌還舞,渾忘雪滿巾。
《滸西莊春日行樂詞(四首)》
繞屋花如繡,當筵酒瀉油。
青童珠絡臂,紅妓錦纏頭。
深院歌嬌鳥,垂楊系紫騮。
謝公行樂地,不羨五陵游。
裊裊鳴仙佩,盈盈出洞房。
盤雲高髻子,疊雪繡羅裳。
倚柱調鸚鵡,吹簫引鳳凰。
煙花春日暮,沉醉紫霞觴。
渭北神仙府,春來樂事多。
花枝侵舞榭,日色艷宮羅。
麗曲嬌鶯妒,紅顏細馬馱。
更憐明月上,流影入金波。
十二層樓外,和風醉牡丹。
紫雲臨綺席,朱袖倚雕闌。
嬌態含羞語,名花帶笑看。
歡悰猶未厭,天際駐青鸞。
《亳州》
出門二月已三月,騎馬陳州來亳州。
暮雨桃花此客館,春風燕子誰家樓。
簿書堆案不相放,郡守下堂仍苦留。
浮名羈絆有如此,愧爾沙邊雙白鷗。
《無題》
寂寞西風翡翠樓,黃昏斜抱玉箜篌。
彩鸞影逐秦簫斷,紅葉心隨御水流。
天外行雲難入夢,手中團扇易驚秋。
愁來只恐嫦娥笑,明月疏簾不上鉤。

人物軼事

鐘愛戲曲寫作
他認為要寫好戲曲,必須懂音律,便從學音樂開始。他購買樂器,聘請樂師,教他學習音樂知識。經整整三年的不懈努力,學會了彈奏琵琶、三弦等,而且彈得很好。他僱請歌妓,組成家班,一旦有了新作,便排練和演出,並不斷修改提高。他十分注意向別人學習,豐富提高自己。一次戲曲作家李開先去西夏餉軍路經關中,住在康海家裡,他得知後,立即邀請到鄠縣作客,設宴招待。同時,讓家班演唱了他的雜劇《遊春記》,請李開先指點。當李開先從文風、韻律等方面提出批評意見後,他一一虛心接受。他和李開先在近十天的相處中,經常是徹夜不寐,交流戲曲藝術。
王九思的戲曲創作,具有很高的成就。由於他是被統治集團排擠出來的,對統治集團內部的腐朽性,有較深的體會,所以他的劇作,不僅寫出了許多直抒胸臆和反映民風的作品,而且寄寓了對現實政治不滿,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陰暗面。
他的《杜甫遊春》雜劇,寫詩人杜甫安史之亂後出遊曲江,痛罵權相李林甫“嫉賢妒能,壞了朝政”。影射朝政,有所實指,作品裡的杜甫,實際上是作者的化身。他把矛頭指向權貴,是難能可貴的。
王九思的劇作中最受推崇的是《中山狼》劇本。當時,他的摯友康海馬中錫的小說《中山狼傳》,寫成《中山狼》雜劇,用以寄憤,他對康海蒙受冤枉寄予無限同情。用同一題材,僅用一個單折篇幅寫了這個劇本。劇中對東郭先生的愚腐作了無情的諷刺和批判,憤怒地抨擊了豺狼般貪婪、奸巧的“世人”。使《中山狼》這個久已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寓言故事,在腐朽黑暗的明代中期獲得了具強烈現實主義的主題。它告誡人們:狼的本性總是要吃人的,應該除惡務盡,決不可憐憫姑息。這是他的親身觀察體驗,也是萬古不易的真理。他的《中山狼》劇本,與康誨的雜劇《中山狼》,同是取自《中山狼傳》,但要高於康海一籌。不僅曲文通俗、淺近,而且情節也更為凝鍊、集中。他不受元雜劇一本四折一個楔子的舊規範的拘束,是一個創舉,在文學史上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杜甫杜甫
王九思的戲曲作品,具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生活氣息,在藝術上不落俗套,語言精煉清暢。特為西北地區文人和廣大民眾所喜愛,爭相傳誦。不少評論家說他的作品“詞曲工美奇”,“秀麗雄爽”,認為無論就思想性、還是藝術價值,都“不在關漢卿馬東籬(致遠)之下”,《中山狼》劇本成為歷來傳誦的名作,被近人列為中國十大古典喜劇之一。
王九思被罷官回家後,還編纂了鄠縣第一部縣誌《鄠縣誌》。書成於嘉靖十二年(1533年)。康海為此書作序,對他的文章簡略大加讚賞,作為啟迪後世作者的方規。這部縣誌是明代三秦八部名志之一,可惜這部縣誌於明末戰亂中散失。
眉戶曲子的宗師
王九思回家以後,先是寫了很多詩詞。但由於不合韻律,很難演唱,還受到人們的嘲笑。這時40多歲的他便下決心學習音樂。“費重貲募國工學按琵琶三弦,習諸曲盡其技”。他高薪聘請名樂師給自己傳授音律知識和彈撥樂器的技藝。很快掌握了元曲遺韻《北曲》的各種唱腔,把眉縣周至鄠縣等地的民歌、山歌、情歌整理加工,使《北曲》得到發展,形成了被當時曲論家評為“世爭傳播的套曲”,即按關中人語調唱的流行曲,先在眉、周、鄠一帶傳唱開來。他自編自唱,其優美動聽即令“老樂工擊節自謂弗如也”。同期戲曲家李中麓曰:“敬夫詞曲新奇,得元人心法,為一代宗匠鄉曲……”這種曲調唱起來自由爽暢,舒展平緩。有的激越慷慨,凝重悲壯;有的纏綿悱惻,如泣如訴;有的歡樂明快,詼諧有趣。現代
流行的眉戶曲調中仍保持著這種特點。
眉戶曲子樂器眉戶曲子樂器
王九思開創了風靡關中西到甘隴,東到晉南流行數百年的眉戶曲子。明清時期晉南人在鄠縣經營鹽、鐵、百貨生意者極多。王九思是鄠縣北街人,他家對面就是山西會館,晉商經常探親進貨,這就把“世爭傳播”的曲子帶到山西。晉南至今流行眉戶曲子,自在情理之中。同期曲論家李開先去西夏餉軍,途經康海處,王九思聞知,立即邀李開先返鄠縣作客,九思盛宴招待,他們在10天的相處中通力合作,切磋琢磨,既完善了眉戶曲子,又由李開先將套曲帶至西夏,“關隴之士爭相傳詠”,至今甘、青、寧亦有眉戶曲子。

墓葬情況

王九思墓位於鄠邑區甘亭街辦六老庵村北“王家墳”內。王家墳系鄠邑區北街王氏祖墳,原面積136畝,古柏千株,封土按昭穆次第排列,亦有石馬、石羊、石虎置於道側。王九思墓封土略大,於“文革”中平毀。現王家墳園被闢為鄠邑區苗圃
1957年由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社會評價

明代文學家李開先在其《六十子詩》中評價王九思說:“編戲今麗曲,善作古雄文。振鬣長鳴驥,能空萬馬群。”又在其《渼陂王檢討傳》中說王九思:“詩文蒼古,而詞曲則新奇,不止守元人之家法,而且得元人之心法矣。膾炙人口,洋溢人耳。”這當是對王九思詩文、雜劇、散曲的全面評價。

後裔

人物簡介
王海明,國家一級美術師、中華圖騰文化研究專家、中國國家美術院副院長、中國龍鳳文化十大藝術專家、明朝大文學家王九思第22代玄孫;2000年始潛心研究中華圖騰龍文化十餘載,2012年中國畫《雄視全球》獲金獎並載入《中國歷代龍書畫作品大觀當代名人佳作》中,成功舉辦了“中國龍文化創意繪畫個人作品展”,中華圖騰《龍福》代表作被中華龍文化博物館收藏;2015年陝西榆林市龍文化主題項目收藏其100多幅作品;近十年來在海內外發表作品60餘幅,其中國龍文化創意繪畫藝術得到了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喜愛與讚賞。
王海明(中華龍文化協會名譽主席)王海明(中華龍文化協會名譽主席)
藝術成就
西安中華龍鳳文化研究院龍文化創意工作室和渼陂書畫研究會2014年7月13日在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的西安市鄠邑區同時成立。 龐進指出,當下,中華民族面臨著海峽兩岸統一、精神家園重建、與世界文明接軌等重大問題,龍文化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必將發揮其獨特的作用。而宣傳弘揚傳播龍文化,書畫是很好的載體和方式。西安中華龍鳳文化研究院提出了“龍道文明”。他指出:龍道是以龍為標誌的,立足中華文化、容合世界文明、關注當下民生、矚望人類未來的思想學說、理論體系。龍道主要由天道、仁道、行道構成:以天道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物的關係,以仁道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族群與族群、國家與國家的關係,以行道處理人與自身、信仰與行為、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天道源於中國道家學說,是作為萬物根源、眾象法則、自然規律、宇宙秩序之道。仁道源於中國儒家和墨家的學說,是以多互主體觀為依據,尊己尊人、愛己愛人、利己利人、成己成人之道。行道借鑑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性命雙修、心身共美、知行統一、努力福生之道。龐進強調,這裡面最關鍵的是“尊、愛、利、成”,即“尊己尊人、愛己愛人、利己利人、成己成人”,這四句話是龍道文明的核心思想、基本原則,它們有根、有容、具有公約性,適合國情世況,是中華文化精華的當代闡釋。龐進認為,以這四句話為基準,可以與世界上任何文明相對接、相融通。由王九思第22代世孫王海明發起成立的鄠邑區渼陂書畫研究會主要以傳承明代文學家王九思渼陂書院文化,打造中國圖騰文化第一品牌,組織書畫家及文化藝術研究者進行學習交流、探討為宗旨,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藝術形式,書畫能夠反映生活、表達思想、傳遞感情,自古以來都是文化文明的重要載體。龍是中國人對自然界中的多種動物和天象經過多元容合而創造的,具有容合、福生、諧天、奮進等精神蘊涵的神物。經過至少八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演進和升華,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廣義圖騰、精神象徵、文化標誌、信仰載體和情感紐帶。海內外華人大都認同自己是人文意義上的“龍的傳人”。龍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標誌文化;既是傳統文化,也是時尚文化;既是民間文化,也是官方文化;既是物質文化,也是精神文化;既是中國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在當下,中華民族面臨著海峽兩岸統一、精神家園重建、與世界文明接軌等重大問題,龍文化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必將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龍文化是需要研究、宣傳、傳播、弘揚的,宣傳弘揚傳播龍文化,書畫是很好的載體和方式。我上個月在天水的伏羲文化論壇上提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可以理解為“上五千年”和“下五千年”,“上五千年”由伏羲開創,“下五千年”由黃帝開創的觀點,引起很大反響,數十家媒體報導。我能提出這樣的觀點,就得益於山西吉縣柿子灘距今達一萬年的兩幅古岩畫,一幅女性圖,我將其斷為伏羲的母親華胥氏;一幅鹿頭魚尾組合圖,我稱其為“萌龍”。研究龍文化以來,我到過海內外許多地方,題寫過無數的龍字,我覺得這也是在宣傳、弘揚、傳播龍文化,所以常有神聖、美妙、快樂之感。
王海明是明代文學家王九思的後裔,身上有優秀藝術家的基因。王九思以詩詞曲劇名世,王海明以書畫立身,尤其是近年來,王海明致力於龍文化的創意書畫,可以說成就斐然。我們支持他、祝福他,相信他能以龍的精神從事龍的事業,層樓再上,取得更大、更多、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社會評價
濃墨重彩神龍韻
南有中國龍脈秦嶺,北有龍吟之水黃河,被譽為八百里秦川“白菜心”的農民畫鄉鄠邑,本身就是龍文化的繁盛之地。當年鯀奉命治水,鯀的封地就是夏之崇國有扈,即鄠縣。龍君送傘,龍女獻寶,白龍傳說等故事至今遍於鄠邑鄉野。明代大文學家第22代孫、中國龍文化大創意畫家王海明,就成長、浸湮在這樣的一個龍文化的氛圍之中。
任何一個畫家或書法家的創作,他的作品無不受其生活環境的影響,有怎樣的生活環境,就有怎樣的性格,有怎樣的性格就自然有怎樣的作品。王海明先生生於1959年,他對十年文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等反差巨大的社會體驗記憶尤深,深深為當代改革開放的中國而自豪,而鼓舞,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一步一步邁向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而激動,而情不自禁。中國是條“龍”、盛世巨龍騰飛、中國龍引領的世界走向和諧等一系列創作主題,在他的腦海中激盪著他的藝術思維。2007年,成立西安畫鄉中國龍文化創意工作室,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創作與推廣,他先是畫龍,數百幅作品譽滿海內外,後又搞龍書法、龍鳳書法,推出了一批令人迴腸盪氣的好作品,“龍畫龍書展龍韻,描龍奮書龍精神”,是書畫界對他最懇切的贊評。
他的“龍畫”作品突出的特點是構圖宏闊,氣勢雄厚,色彩輝煌。他常對人說,龍是神龍,行於天地之間,噴火降雨,皆以大氣鎮邪賜福,作品不大氣,難以抒我心愿。獲中國首屆名人龍書畫金獎的《雄視全球》尤以令人震撼:綠色的地球上方,有一條紅黃相間以示吉祥的巨龍,昂首揚尾,穩立於地球之巔,以雄視目光俯視全球。整個構圖呈“S”形狀,符合常朴之先生倡導的美學規律,龍身之動感與龍足之穩靜完美結合,太陽、地球、月亮的和諧公轉、自轉運動之美盡顯於巨幅畫圖中。銀白色且泛紅的雲彩,襯托出龍的神秘與威猛,這幅畫寓意十分鮮明:發揚龍的包容、團結、奮進的精神,中華民族就一定會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建設和諧世界中,發揮引領作用。獲得2012年中華龍名家名人藝術世紀展大獎的《龍飛鳳舞》,更是名噪一時:金龍從雲中飛下,彩鳳昂首引頸高歌,金龍舞動如意,彩鳳錦羽飄飛,給人一種碧空中龍鳳飛動、舞動之感,白雲繚繞,年輕的龍,多彩的鳳,相鳴相吟,相諧相應,色彩,聲音,姿態,律動,都給人一種諧趣共生之美。
濃墨重彩,主題突出,以全新的視覺,賦予傳統龍的時代精神,是他龍畫的又一特點。五年前,他一直搞藝術創作,先有主題,後有創作,給人一定的價值觀引導,是他創作的基本思路之一。《漢唐雄風》、《日月同輝》呼喚傳統道德的復甦與回歸;《紫氣東來》、《福壽平安》從老百姓的感知出發,反映了百姓心中盼平安福至的主題和勤儉持家才會福綿萬代的真知灼見;《龍虎追月》之“航天精神”,《龍騰四海》之“世界情懷”,《龍飛九天》、《龍飛鳳舞》既能看出“易”的哲理,又能領略出作者“同心同德”之寬廣胸懷。
整個龍畫作品,運用大量傳統技法,並融入各種繪畫元素,色彩明亮而雅致,構圖飽滿大氣,線條流暢,筆墨功夫深厚,給人以視覺和心靈的雙重衝擊。
他的“龍書”作品一出手便與眾不同,獨有新意。所有“龍書”以佛宣為背景,以龍的飛動、升騰為主體,以墨的枯、潤、焦為筆跡變化,以不同的吉祥動物來點題,給人以傳統的吉祥文化十二生肖之美,更可以體會到中國漢字的象形之美。如《鶴壽延年》,上部以流動的“S”體,突出鶴喙之尖削及鶴頸之柔美,同時從整體去看,又是一個“壽”字;為2013年新年創作的《銀蛇舞春》,上部突出蛇頭、蛇信子,下部以草書“春”字收尾,整體看,既是一個如意的“意”,又似一個“春”字,“銀蛇舞出如意春”,也就是作者的本意了。
他的龍書正走入佳境。《龍飛鳳舞》、《龍壽無疆平天下》含意雋永、耐人尋味,《龍飛鳳舞》以龍、鳳相攜並行飛動的軌跡為主線條,靈動自如,相依相傍,整體看又呈現“龍飛鳳舞”書法體。《龍壽無疆平天下》,更滲透了陝西人獨有的感情,這兩幅龍書作品隨龍畫《龍飛鳳舞》一同參加中華名人協會、世界華商聯合會、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中國書法家雜誌社聯合舉辦的中華龍名家名人藝術世紀展, 獲“中華龍名家名人藝術世紀獎”及“中華愛國藝術家”榮譽。
龍是一種符號,一種意境,是所有龍的傳人獨有的血肉相連的情感,龍的精神是團結、奮發的精神,是天地合一、和諧世界的精神,不論對現在、將來,對個人、對民族,它的凝聚、鼓舞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願王海明先生以此為起點,創作出更多更好的龍畫龍書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