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糝羹

玉糝羹

玉糝羹是蘇軾被流放海南時,生活清苦,和當地鄉民一樣日以山芋充飢。兒子蘇過想弄點好吃的給父親享受,沒有別的東西,就拿芋羹想辦法。蘇東坡吃得眉飛色舞,即興作詩一首,其詩云:“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奶更全新。莫將南海金齏膾,輕比東坡玉糝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而且,東坡先生還特地為此詩作一題示:“過兒忽出新意,以山芋作出玉糝羹,色香味皆奇絕。天上酥陀則不可知,人間決無此味也。”蘇東坡的詩與詩題把這“玉糝羹”色香味描述出來,但沒有製作烹煮的細節。一些文史研究者認為那“玉糝羹”可能還是一種原味原汁的芋頭湯。不過詩中還是透露了一些尋常“芋羹”到“玉糝羹”之間的差別。“糝”者,以米和羹,大概在那難得大米的地方,蘇過是弄來了一些米和芋艿一起煮了,那米粒如晶瑩的玉珠,在湯水中隱約可見。雖然蘇軾把這芋羹說得勝過隋煬帝極為稱道的“金齏膾”,這水煮的“玉糝羹”表現出來的創意,應該沒有對芋羹作本質的改變,還是舊瓶換新裝而已。說穿了,蘇軾的“玉糝羹”所以色香味俱全,更重要的是來自兒子的孝心,還有就是蘇軾那喝這芋湯時愉暢的心情。這樣的飲食創意加上孝心一片,還真是可以作為千古美談保留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