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體象形,象形之一。形體是單體結構而不可分割的象形字。如“人”“日”“水”等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體象形
- 屬性:文化術語
獨體象形,象形之一。形體是單體結構而不可分割的象形字。如“人”“日”“水”等字。
獨體象形 獨體象形,象形之一。形體是單體結構而不可分割的象形字。如“人”“日”“水”等字。
獨體象形字是漢字的源頭,是不可拆解的獨立字型,是源於自然界萬事萬物的形象、抽象的描畫。獨體象形字不但可以獨立使用表達意義,也可以相互組合形成新的字形表達新的意義。所以,獨體象形字是組成今天龐大漢字型系的字根,也是後來漢字中...
象形書畫,是指描摹實物形狀的一種造字法而形成的一種書法藝術。藝術簡介 “象形書畫”是指描摹實物形狀的一種造字法而形成的一種書法藝術。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說文解字》語)的“畫”字。通俗點講就是用簡捷的線塊把...
象形文字(hieroglyph),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的,是一種最古老的字型。與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由於象形文字複雜與學習難度高的固有屬性,在大部分地區漸漸被更容易學習和初步掌握的拼音文字取代。來源 象形文字(hieroglyph...
《象形字典》以有機、系統的全新結構,摒棄了以漢字讀音為序(以英文字母表的排序為準)的零散、分裂式的排列方法,改為字形以為排序依據,整部字典分為“天部”、“地部”、“人部”三大部分;每一部分若干篇,每一篇分若干族,每...
從甲文到楷書,形體相同,即左、右兩豎像門軸,相對兩幅像門面,正像門的樣子,似可看作獨體象形。唯《說文解字》將它解為由二戶構成,而“戶”本為單扇門之形,可正反書寫,不影響其音、義,屬獨體象形,則門既由兩個獨體象形...
會意字是“合文”為字,是以象形或指事為構件的複合體,所以會意字可以拆形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可以獨立表意的文。獨體的象形字不可拆開自不待言,就是合體的象形拆開之後其中也有一部分不能成文。指事字似乎可以拆開,可拆開之後...
會意字是“合文”為字,是以象形或指事為構件的複合體,所以會意字可以拆形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可以獨立表意的文。獨體的象形字不可拆開自不待言,就是合體的象形拆開之後其中也有一部分不能成文。指事字似乎可以拆開,可拆開之後...
其實從古文字看,“章”本來是一個獨體象形字,跟“音、十、立、早”都沒有關係。在漢字形成的過程中,由於部件的筆畫化甚至訛化,以及古今異義等原因,很多字難解甚至錯解,比如有個奇談:用錯互換的“射”字和“短”字。寸身不...
象形 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 “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條有魚頭、魚身、魚尾的...
在字形上,早期甲骨文中的“安”字(圖A)由三個象形的獨體組成:外面的半包圍結構是房子的側視圖;中間是一個面向東方而雙手斂在腹前而端坐的婦女的形象(圖A1);右下角(圖A2)是“止(腳的象形)”,是古文字里表示行動的...
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1.有些容易描畫輪廓:日,月,山,水,口,網,人,田,皿,舟,瓜,爪,木,目,眉,雨,氣,竹;2.有些不容易描畫輪廓,就抓特徵:手,牛,羊;3.有些不能畫,也不好抓...
由此可見,轉注法和假借法並沒有造出新字來。漢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構造特點 六種構造條例解說 象形 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
試看以下說解:對於獨體的象形字,許慎有時也從正字法的角度去解釋字形。這僅僅是就小篆的形體而言,只要我們認真對照一下小篆的字形就不難明白許慎的用意。有的搞文字學的人,竟據此痛斥許慎缺乏起碼的常識。這真有點讓人哭笑不得。我...
象形字。許慎《說文解字》認為“鬼”從人,上部象鬼頭。鬼會用陰滯之氣傷害別人,所以從厶。王筠認為鬼字當是全體象形,其物為人所不見之物,聖人知鬼神之情狀,故造為此形,不必分析說之。朱駿聲和徐灝都認為“厶”是聲旁。厶即...
筆畫數 6+0(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蟲-象形字;蟲-會意字 結構 獨體結構 異體字 䖝、虺、𧈰 四角碼 5013₆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866B [4] 目錄 1文字溯源 2詳細釋義 3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
象形字。甲骨文(圖1)的“心”,是人或動物心的輪廓,心包上還有兩筆簡煉的斜線以表示心臟肌理和血管紋絡。到了金文(圖2、3)心形開始變異,心肌理紋已省掉。之後形體差距逐漸增大。小篆因襲了金文的形體而演變為圖7,更加符號化...
象形 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
甲骨文中“止”作圖1、2,在象形程度比早期甲骨文和一般金文都高的用作族名的金文中,“止”作圖A,顯然這是人的腳。徐灝在《說文解字注箋》中說,金文中“手”只列三指,象手掌之形,“止”也同樣,只列三指,象足趾之形。
自(拼音:zì)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和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人的鼻子,後假借作第一人稱代詞,指自己。自又有開始的意思,又由此虛化為介詞,表示由、從等。文字源流 象形字。甲骨文(圖1-...
象形字。甲骨文的“貝”(圖1、2)像海貝(尤其是寶螺科貝殼)的樣子。周代中期金文(圖3、4)和周代晚期金文(圖5、6)“貝”的形象已逐漸走樣,多出來兩隻腳。在這基礎上遞變為秦代的小篆(圖8)、漢隸(圖9),隸變後楷書...
人,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rén,是象形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像側面站立的人之形。其本義為能製造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又能用語言進行思維和交際的生命。其形體和意義自古至今都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人”亦是漢字部首(“亻”,...
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象形字,其甲骨文像一個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於指發音說話。本義為嘴,引申為容器通外邊的部分,出入通過的地方等。口也是個部首字。文字源流 口,六書屬象形字,像人口之形。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