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歷史背景,歷史意義,
主要內容
一,防止領導成員腐化;
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鬥爭的鍛鍊;
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
五,切勿輕視敵人;
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
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
八,懲辦叛徒、特務。
歷史背景
1948年9月,共產黨員羅廣斌因叛徒出賣被捕,隨後被關進渣滓洞監獄樓上七室。同室有一位囚犯張國維,直接領導過羅廣斌的工作,互相很熟悉。乘特務看守不注意,兩人悄悄交談。張國維十分冷靜地分析羅廣斌的情況。羅廣斌的哥哥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基於此,張國維估計羅廣斌最有可能活著出去,他叮囑羅 獄中意見(5張)廣斌要注意蒐集情況,徵求意見,總結經驗,有朝一日向黨報告。從此,羅廣斌肩負著這項特殊任務,作了一個有心人。“11·27”大屠殺那天子夜,當渣滓洞的屠殺火焰還在燃燒之際,在白公館的羅廣斌帶領尚未被殺的十多位難友,乘敵人疏於看守之機,冒死突圍,三天之後迎來重慶解放。羅廣斌終於活著出來,得以向黨報告烈士們的最後囑託。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為了執行難友們的囑託,羅廣斌每天夜晚趴在地鋪上奮筆疾書,追記和整理同志們在獄中的討論和總結。到12月25日,即大屠殺後的第28天,重慶解放後的第25天,羅廣斌的這份名為《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寫成,上報給中共重慶市委。
獄中同志的意見和建議集中起來,就是強烈要求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在黨的自身建設中最重要的是領導班子的建設;在領導班子的建設中要特別注意防止領導成員腐化。這是獄中同志們痛切感受到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訓。 1948年由《挺進報》事件帶來的重慶地下黨組織大破壞,主要是由於幾個主要領導幹部相繼叛變,才造成一度難以遏止的破壞勢頭。叛徒人數很少,只占被捕人數的5%,但是影響極壞,破壞性極大。《報告》著重揭露了幾個叛徒的內心世界和蛻變規律,久遠地警示革命後來人。
《報告》指出:“從所有叛徒、烈士中加以比較,經濟、戀愛問題、私生活問題,這三個個人問題處理得好壞、往往決定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對革命是否忠貞。”個人私生活和革命大節之間往往並不隔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眾多烈士和少數叛徒加以比較,形成十分鮮明的對照,烈士們都有著豐富的感情世界,他們熱愛生活,眷戀親人,喜怒哀樂,有血有肉。江姐的遺書、藍蒂裕的《示兒》詩,以及許許多多烈士的遺書遺言,反映了他們共同的精神境界。而幾個叛徒的一個共同特點,恰是在這幾個問題上過不了關。獄中同志通過討論還提出“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這裡前半截是指川東地區黨組織在貫徹執行“隱蔽”政策中搞“右”了;後半截是指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搞“左”了。對此,至今在當年親歷的老同志中和黨史學界還存在不同意見。但無論如何,這裡所提出的要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左右搖擺,特別是不要以為越“左”越革命,這一個基本觀點很是難能可貴,有著深遠教育意義。
歷史意義
”獄中八條意見”,文字雖然簡單,意義卻很深刻。這雖是針對當時的情況說的,但是至今沒有失去光輝。這是獄中同志總結自己的切身體會和慘痛教訓,進行了深沉的思考和認真的總結,才提出來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這充滿血淚的字裡行間,有悲憤,有憂慮,有思考,有希望,卻沒有一點頹傷和灰心,充分表現了這群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和高瞻遠矚的眼光。這是他們在走向刑場前,向黨組織表述的赤膽忠心和殷切希望。這樣的共產黨人的氣概和精神,真是可以動天地,泣鬼神,讀來,依然催人淚重慶紅岩烈士紀念館:獄中八條下,令人振奮,發人深思。對我們這些親臨過那時鬥爭的人,特別是擔任過領導工作的人,更有深切的領會。
其中第一、第三、第六條,都是針對當時黨內的確出現過的現象——幾個雖是老革命然而生活開始特殊化(還說不上腐化墮落),喜歡自我吹噓(也說不上製造個人迷信),終至被捕後不久,在敵人的威脅利誘下,經受不住生與死的考驗,向敵人屈膝投降,成為叛徒,供出了黨的組織和黨員,使黨組織受到嚴重的破壞,許多同志被逮捕,其中絕大多數都在重慶“中美合作所”那個魔窟里英勇就義了。許多烈士驚天動地的英勇鬥爭事跡陳列在展覽館裡,他們真的無愧於 “特種材料做成的”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他們清醒地看到,作為地下黨的領導幹部,只要生活腐化,搞個人迷信,哪怕只是在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上有問題,也可能在嚴峻的鬥爭面前,經受不起考驗,終將成為革命的叛徒。所以他們建議加強黨內教育,特別是革命氣節道德教育,注重實際鍛鍊,嚴格組織紀律,實行整黨整風。陳然烈士說:“礦砂經過提煉,才能生出金子”。領導獄中鬥爭的許曉軒烈士的“唯一意見”是:“特別注意黨員的審查教育,防止腐化,絕不容許非黨思想在黨內蔓延”。他們說的字字血淚,都是金石之言。
當國家在民族危亡之際,就是因為有這樣一群英勇奮鬥,不怕犧牲,背負著民族的苦難和人民的希望,集科學理論、崇高理想、堅強黨性和傳統氣節道德於一身,真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甘灑熱血寫春秋”的革命家。他們以天下為己任,解人民疾苦,赴湯蹈火,萬死不辭,前仆後繼地鬥爭,才帶來今天的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