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牽鉤
- 外文名:Pull hook
- 發展:拔河運動
- 起源:戰國時期的楚國
- 發明人:魯班
- 用途:軍事訓練的項目
相關傳說,史書記載,
相關傳說
“牽鉤”是古時候的叫法,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的“拔河”。
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就以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將一根麻繩兩頭分出許多小繩,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吶喊助威,熱鬧非常。
出於實戰需要,鉤強便在軍隊中用來作為軍事訓練的項目,相互對拉,成為健身練武活動,後來演變為娛樂遊戲在民間廣泛流行。開始人們還在水中牽拉比賽,逐漸發展到在陸地上用繩子來做對拉遊戲。
史書記載
公元六世紀的民俗史籍《荊楚歲時記》記載,“牽鉤之戲”的操作用具已由篾纜取代了戰器,篾纜長短根據參加人數多少而定,有時長度“綿亘數里”,競賽時人們擊鼓助威,齊聲吶喊;公元七世紀初的《隋書・地理志》寫到:“(南郡、襄陽)二郡又有牽鉤之戲,雲從講武所出,楚將伐吳,以為教戰,流遷不改,習以相傳。鉤初發動,皆有鼓節,群噪歌謠,振驚遠近,俗雲以此厭勝,用致豐穰。其事亦傳於他郡”;唐代《封氏聞見記》中明確記載:“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常以正旦望日(正月十五)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