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柳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是我國清明節的古老習俗之一。據明朝人的記載,射柳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射柳
  • 拼音:shè liǔ
  • 釋義: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
  • 記載:《史記.周本紀》
  • 起源:春秋時期
名詞解釋,起源發展,文學記述,

名詞解釋

【詞語】:射柳
【注音】:shè liǔ
射柳,射,代指射箭;柳:代指柳樹;取義:百步穿楊,是古代一種精於射箭訓練衍生出的詞語。

起源發展

1.指春秋養由基精於射箭的故事。《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後用為善射的典實。
2.以柳為的,馳馬射之。上溯其源,匈奴、鮮卑有蹛林習俗,中原自古有射禮。遼金時盛行。在場上插柳﹐馳馬射之﹐中者為勝。源於古鮮卑族秋祭時馳馬繞柳枝三周的儀式。
亦有說法,稱射柳活動最初作為一種薩滿黑巫術在契丹產生,因為柳是女真祖先保護神的象徵,契丹人希望通過這種巫術的舉行,射死女真人的始母神,使女真失去神靈的佑護,以鞏固契丹對女真的統治。
金之射柳:“插柳球場為兩行,當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識其枝,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當先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鏃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馳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斷其青處,及中而不能斷,與不能中者,為負。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氣。”
宋之射柳:“壬辰三月三日,在金陵預閱李顯忠司兵,最後折柳插球場,軍士馳馬射之。”
元之射柳:“三軍旗幟森然,武職者鹹令昔斤柳,以柳條去青一尺,插入土中五寸,仍各以手帕繫於柳上,自記其儀,有引馬者先走,萬戶引弓隨之,乃開弓昔斤柳,斷其白者,則擊鑼鼓為勝……此武將耀武之藝也。”
直到清朝中葉,這項活動才漸漸消失。

文學記述

射柳
《遼·射柳》
端午祈雨置天棚,樂園東南柳色青。分朋賽射柔條斷,贏得神箭譽滿營。
《遼史·禮志》
《遼史·禮志》載:契丹族為祈雨,進行射柳活動。先置百柱天棚,後奠先帝。皇帝、親王、宰執依次射柳;敗者向勝者進酒。第二天植柳天棚東南,子弟射柳三日。雨下,賜賞。後金代、明代皆有射柳之俗。
《金史·禮志》
《金史·禮志》載:射者以尊卑為序。柳枝有削白處,如在白處射斷,且騎馬接在手上者為冠軍;只斷不能接者為次;其餘皆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